列车运行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列车运行图的含义
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轨道交通线路的区间运行时分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直角坐标系上列车中心点的移动轨迹:表示列车到发通停的时刻)
2.列车运行图的作用
列车运行图是轨道交通系统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它具体规定了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先后,到发通停的时刻,区间运行的时分盒机车车底的交路)又是轨道交通部门组织运输生产和产品供应销售的综合计划。
3.列车运行图的图形表示方式
1)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距离;横线代表车站,竖线代表时间。(目前我国使用)
2)横轴代表距离,纵轴代表时间;横线代表时间,竖线代表车站。
4.列车运行图的分类
1)按横轴划分:一分格运行图,两分格运行图,十分格运行图,小时格运行图,24小时格运行图。
2)按纵轴划分:区间实际里程(折线),区间运行时分(斜直线)。
3)按区间正线数目分:单线运行图(只交会于车站),双线运行图(可交会于区间),单双线运行图。
4)按运行速度分:平行运行图,非平行运行图。
5)按上下行列对分:成对运行图,不成对运行图。
6)按同方向列车运行方式分:追踪运行图(自动闭塞区段上),非追踪运行图(即连发)。
第二章
1.列车运行图的要素
1)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2)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3)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
4)列车在技术站、客运站和货运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
5)车站间隔时间和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2.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1)定义:列车在两相邻车站(车场、线路所)中心线之间的运行时间标准。
2)如何确定:牵引计算+试运行
3.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1)定义:中间站办理必要作业所需要的最小时间
2)为什么在中间站停站(考虑因素):
a.进行必要的技术作业:如摘挂机车,试风和技检,乘务组、车长换班等
b.客货运作业,如旅客乘降,行包邮装卸,车辆摘挂,货物装卸等
c.列车在中间站的会车和越行
4.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
1)定义: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站办理必要作业所需要的最小时间
2)停留时间标准取决于机车的运用方式:
a.肩回运转制交路
b.半循环运转制交路
c.循环运转制交路
d.环型运转制交路
2)停留时间标准取决于机车的运用方式:
在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
5. 列车在技术站、客运站和货运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
1)目的:车站与区段的协调,运行图与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相配合
2)技术作业时间标准主要有:在到发车厂内办理各种列车技术作业的时间标准;在驼峰或牵出线上解体和编组车列的时间标准;旅客列车车底在配属段,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货运站办理整列或成组装卸作业的作业时间标准。
6.车站间隔时间:车站上办理2列车的“到、发、通”作业所需要的最小间隔时间。
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单线区段,自某一方向的列车到达车站时起,至相对方向列车到达1)τ
不
或者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
相对方向列车会车间隔时间:单线区段,自某一方向的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时起,至由该站向同一区间2)τ
会
发出另一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在单线或者双线区段,从列车到达或者通过前方车站时起,至由车站向该区3)τ
连
间再发出一同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
前两个后通型:
后两个后停型: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自某方向列车到达车站时起,至该站发出另一同方向列车时止的最4)τ
到发
小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自列车从车站出发时起,至另一同方向列车到达车站时止的最小间5)τ
发到
隔时间。
7.追踪列车间隔时间:追踪运行的2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互不干扰的最小间隔时间I(Interval)。
第三章
1.运输能力,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概念
1)运输能力:又称生产能力,包括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2)通过能力:在采用一定类型的机车车辆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铁路区段的各种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昼夜)所能通过的最多列对数,单位:列/d、对/d。(取决于固定设备的设置条件,比如车站,区间,机务段)
其中包括:设计通过能力,现有通过能力和需要通过能力。
3)输送能力:在一定的固定设备、机车车辆类型及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年)所能输送的最多货物吨数(万t/年)和旅客人数(万人/年)。(取决于活动设备的配置条件,比如运载动力和工具)。
2.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定义(特点)
运行速度:同一区间、同一方向上列车的运行速度相同。
交会方式相同:上下行方向、同一车站上列车交会方式相同。
3.运行图周期的定义
在平图上,任一区间的列车运行线,总是以同样铺画方式一组一组反复排列着,这种一组列车占用区间的时间,称为运行图周期。
4.困难区间的定义
区间上下行运行时分总和最大的区间,∑t运对T周大小起主要作用。一般困难区间就是限制区间,但有的区间由于车站间隔时间数值较大而成了限制区间。
5.限制区间的定义
T周最大的区间,通过能力最小的区间。其通过能力=该区段区间通过能力。
6. 为什么追踪列车数K一般取2?
由于采用追踪运行图,会增加货物列车在交会时以及被旅客列车越行时的停站时间,并且相应需要增加车站的配线数量。因此,在单线区段除了不宜采用全部追踪运行图外,每组追踪运行的列车数一般为两列。
7.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定义
在旅客列车数量及其铺画位置既定的条件下,满足部分列车开行要求的条件下,该区段一昼夜内所能通过的货物列车和旅客列车对数(或列数) 。
8.非平行运行图的计算原理
确定平图通过能力→扣除较快列车、摘挂列车对货列影响而不能开行的货列数→非平图通过能力。
9. 非平行运行图的计算方法
1)图解法:铺旅客列车→(空档内)铺货列(包括摘列) ,尽量铺画,最大即是。
特点:较精确,但烦琐,工作量大,故只在特殊需要时采用。
2)分析法(扣除系数法):根据旅客列车、摘挂列车的扣除系数,近似计算非平图通过能力。(扣除系数:因铺画一对或一列旅客列车、快运货列、摘挂列车,须从平图上扣除的货物列车数。)
3)模拟计算法
11. 列车的扣除系数影响因素
非平图中旅列、摘列等ε与一系列因素有关,主要有:
(1)区间的不均等程度 j ;
(2)非普通货物列车(旅列、快货、摘列等)的运行速度V、数量n 及其在图上铺画位置;
(3)旅列、摘列在区段内的停站次数K站及停站时间t站;
12. 列车速度的概念
运行速度:不包括中间站停站时间及起停车附加时间在内的区段平均速度。
技术速度:不包括中间站停站时间,包括起停车附加时间在内的区段平均速度。
旅行速度:包括中间站停站时间、起停车附加时间在内的区段平均速度。(km/h)
旅行速度系数:旅行速度与运行速度的比值β
运(或:旅行速度与技术速度的比值β
技
。通常用β
运
)。
13. 旅行速度影响因素
1)客货列车行车量。行车量增加,则列车间的会让次数增加,特别是旅客列车数及其铺画方法对速度系数有较大的影响。
2)停站次数及停站时间。包括技术需要停站次数和停站时间。
3)客货列车速度比。客货列车速度比值对列车越行次数有影响。
4)分界点分布密度。会让站分布,区间不均等系数 j
5)车站间隔时间。直接影响列车最小停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