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奥尔夫幼儿园新音乐创新游戏教学实践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奥尔夫幼儿园新音乐创新游戏
教学实践课案
(一)音乐故事表演一《毛毛虫的故事》
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毛毛虫的故事》引领幼儿进入音乐剧的艺术领域;尝试辨别不同性质的音乐:诙谐的、安静的、活泼的;在快乐地表演过程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通过操作打击乐器,进一步体会到节奏与音乐情绪及形体律动的关系。教具准备:
毛毛虫卡通偶一个,认识挂图一幅:长筒祙、丝巾、披风若干;琴、碰铃、铃若干。
教学活动结构:
1、回顾已有的认知经验;
2、音乐欣赏和分析;
3、打击乐器演示;
4、音乐故事表演。
教学活动提示
1、老师在表演前让小朋友回顾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挂图清晰地了解“毛
毛虫→结茧→化蛹→蝴蝶”的昆虫演变全过程。
2、用毛毛虫卡通偶形象地演示毛毛虫爬行时身体一张一弓的样子,请大家
尝试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模仿毛毛虫爬行,解决表演上的难点。
3、音乐的第一、第二、第三乐段各表现的是毛毛虫演变的哪些事?引导小
朋友辨别、感受不同性质的音乐:音乐第一部分是毛毛虫爬行,诙谐有趣的:音乐第二部分是毛毛虫结茧化蛹,体会安静的摇蓝曲:音乐第三部分是美丽
的蝴蝶在花园里飞舞,十分活泼快乐。
4、让小朋友自己敲敲打打,尝试寻找出适合表现各段音乐的打击乐器,进
一步体会如何用乐器的不同音色或节奏表达音乐。例如:运用琴上下滑音表现毛毛虫爬行;用碰铃敲出缓慢的节奏表现摇蓝曲;用手摇铃摇出欢快的铃声表现蝴蝶飞舞的样子。
5、音乐故事的表演,将带领小朋友进入活动的高潮。老师启发小朋友自己
利用表演道具设计表演动作,从即兴创作中选出适合的共同练习。可以有多种表演方法,例如:用祙套套在手臂上表演毛毛虫爬行。或者将小朋友分成两部分,一部份是通过肢体表演表达音乐,另一部分通过打击乐器伴奏烘托。
(二)音乐角色表演-《大树和小鸟的摇蓝曲》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音乐中的两种音色,比较和判断大树和小鸟两种角色,并做相应的表演;通过表演活动提升小朋友的环保意识和友爱精神。
教具准备:
大树叶、小鸟头饰、范图;三角铁。
教学活动结构:
1、讲述;
2、器乐伴奏;
3、音乐表演《大象和小鸟》;
教学活动提示:
1、老师用生动的口吻自编讲述这么一段故事:在喧闹的城市里,有一棵大
树,没有同伴,没有小树BABY,非常寂寞和孤单。有一群小鸟,白天它们在城市上空飞翔,没有游戏的场所。到了晚上,它们该在哪儿安家呢?请小
朋友想个办法吧。(小朋友讨论)。老师总结,我们的森林越来越少,城市越来越多,就有了更多的大树孤孤单单更多的小鸟没有家,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更加爱护它们。从此以后,大树成了小鸟的妈妈。每当夜幕来临,大树妈妈摇晃着茂密的枝干召唤着小鸟宝宝,小鸟总是听话的飞回大树妈妈的身边,妈妈唱着摇蓝曲哄着小鸟宝宝,小鸟在妈妈的肩上、怀里甜甜地睡着了。
2、自然引出音乐《大树和小鸟的摇蓝曲》,听一听,音乐里有谁?哪种音色
是大树妈妈,哪种音色是小鸟宝宝?引导小朋友比较两种音色的不同。音乐里谁先出来,谁后出来,最后在做什么?最后老师总结。
3、每个小朋友一个三角铁,在老师的引导下配合音乐打击,尽量能让小朋
友音乐里已有的“叮叮”,并同步敲打三角铁。
4、大家共同讨论如何表演大树妈妈和小鸟,然后分配角色、道具进行表演。
在表演中,大树妈妈要拥抱着小鸟轻轻摇、拍,哄它们睡觉。这给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为他们提供参与活动和表达自我的机会。
(三)音乐情境游戏-《大浪和小浪》
教学目标:
启发孩子去感受,理解并通过适当的方法表现不同的力度,辨别音乐的低潮和高潮,感受音乐中情绪起伏的变化,尽情地融入游戏情景,在音乐中情绪宣泄得到平衡与满足。
教具准备:
蓝绸。
教学活动结构;
1、说说海的故事;
2、欣赏分析《大浪和小浪》
3、舞蹈与游戏;
教学活动提示:
1、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说说印象中海的模样。人海里居住着谁?大海高兴
时怎样,生气时又怎样?
2、让小朋友欣赏音乐《大浪和小小浪》,老师配合朗诵讲述一段海浪情景,
语调与音乐情绪协调。都是要能运作表情引导小朋友感受音乐力度、情绪发生变化,用手势帮助小朋友理解音乐旋律是如何体现一个接一个的大浪和狂风巨浪的。
3、让孩子亲自体验才能感受到音乐,通过简单的肢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力度。
让孩子自编动作,老师为小朋友提供参考意见,选择适合表演的舞蹈动作,集体表演。例如:手腕波浪式上下摆动、双臂同方向挥臂画180度弧线、双臂上下快速太幅度摆动等,在舞蹈中,肢体的力度与音乐的力度统一,音乐情绪和小朋友情感达到统一。
4、用蓝绸演绎海浪两人一组,各自抓住蓝绸一头上下抖动,控制动作幅度
的大小。请年龄相对大一些或个子较高的,好动的小朋友操作蓝绸演绎海浪,其他小朋友扮演游戏健将、鱼船、鱼等角色,在“海浪”中穿行。跌倒起伏的“海浪”能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情感体验达到高潮。
5、在家长活动日中,让家长亲自参加游戏,抖动蓝绸,提供亲子交流的机
会,同时也给家长们“上一堂音乐课”。
(四)律动-《青蛙》
教学目标:
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型、通过手指游戏、表演等形式体会音乐的生动有趣。教具准备:
节奏卡一张、青蛙头饰;蛙鸣器。
教学活动结构:
1、基本节奏练习;
2、手指游戏;
3、乐器操作;
4、游戏。
教学活动提示:
1、听老师的鼓声,请小朋友模仿拍节奏,通过拍身体的各部位及声势练习
巩固节奏!
2、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出童谣《数蛤蟆》,一边一句句分析童谣一边自然配
合手指的表演,引导小朋友自己发明手指表演的办法,如四只并拢与拇指对碰表示呱呱叫,用拳头表示青蛙的大眼睛,手腕带动手掌手心朝下上下翻表示青蛙跳等。在玩手指游戏的过程中熟练歌谣和前边提到的节奏型。
3、欣赏音乐《青蛙》,请小朋友猜一猜音乐里有谁?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
听出来的?然后老师引导小朋友在音乐中玩几次手指游戏。
4、小朋友在玩蛙鸣器。提出问题:可以怎么操作?能发出几种声响?再为
《青蛙》器乐伴奏,“呱呱”部分用蛙鸣器刮出来的声响,“跳跳”部分用蛙鸣器敲出的声响,同时注意引导小朋友音乐中的节奏,也就是活动中一直强调的节奏型。
5、在活动的最后部分,让小朋友戴上“青蛙”的头饰围成一个圆“池塘”
进行游戏。
(五)律动-《摘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