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背景

1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

一、背景与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课程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制约着教育活动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策略

1、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倡导建构的学习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三、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涉及的问题:(1)纵向看即怎样依照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来设计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其管理职责的分配,以确保每一位儿童都享有学习的权利(2)横向看即在每一个教育阶段怎样有计划地安排儿童的学习机会以及基本标准,以利于每一位儿单全面、均衡的发展。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依据国际课程发展趋势、课程现代化的要求以及我国的国情和教育传统,重建新的课程结构,需要特别关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与均衡性。

(一)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通过开发和设置综合课程的方式体现出来的。他的内涵以综合课程为主要表现方式,并从三个层面体现出来。从课程综合的程度看大致有几种模式:交叉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和经验课程等。

(二)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1、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音经济文化的差异,必须具有一定的变通性

2、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体现选择性

3、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善选修制

(三)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程结构“均衡性“的内涵主要从三个层面上体现出来。

1、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规划、设计应体现全面、均衡的原则。

2、各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课时安排体现均衡性,而绝不是平均分配。

3、课程内容的选择也要体现均衡的原则。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应该在下列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1、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

2、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结合的课程结构。

3、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

4、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5、农村中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基本达到国家课程的要求的同

时,设置农业技术教育课程,根据具体需要可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的培训、获得“双证’模式。

四、课程决策的方针与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一种决策机制的保障与课程改革的支持。具体有以下三点建议:(一)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方针

(二)坚持“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

(三)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课程改革支持系统

2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三个面向------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

邓小平同志的有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应该成为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指导方针。我们的三个面前意味着:“中国教育应在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中,以创新求得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中国教育应以开放系统的方式运行,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在中国与世界互动之中寻求自身发展的制高点。中国的教育发展应该进行双向定位,即立足于现实测未来,依据对未来的预测反观现实,从而将现实与未来的落差化为自身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以德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和目标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加速教育信息化,实现中国教育的夸越式发展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论据---------是以下三方面

(一)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

(三)跨越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鸿沟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

面向素质教育、基于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其基本要点应该是将培养和发展人的信息素养作为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一)信息素养-----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二)统整的建构主义---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3、建构主义的课程观

4、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5、建构主义的评价观

(三)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综合------全面更新与评估的智力素质的理论依据

(四)家庭、学校、社会共建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

3发达国家课程改革趋势与启示

一、国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

(一)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

(二)信息素养的养成

(三)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四)强调价值观道德教育

(五)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目标

1、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儿童掌握基础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

2、基本能力的培养

3、价值观、态度与道德修养

4、体能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

(二)课程设置

1、英国

2、澳大利亚

3、日本

4、法国

5、美国

(三)课程的实施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信息教育渗透各级各类教育

2、强调有合理结构的基础知识的传授

3、加强外语教学的力度

4、学校与企业联手推进教育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