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_土地资源的类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子: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丘陵地,从分布的地形部位可以分为一台地、 二台地和三台地三种。
位置 一台地 下部 坡度 一般小 于6度 一般6 度~15 度 一般15 度~25 度 土壤 紫泥土 土壤厚 度 多为 60cm以 上 40~ 60cm 多为 40cm以 下 侵蚀方 式 面蚀 种植产 量 较高
二台地
英国学者C.W.米切尔1973年在《土地评价》 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七级土地分级系统,在 1979年发表的《资源与规划》一书中又提 出了一个十级土地分级系统。具体见书上 表4-1.
前苏联:把景观作为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
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区划 单位。景观内部在形成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按 地方性分异规律对景观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 行分析、比较,对形态单位作出划分,并研究不 同形态单位的特点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即景观形 态学研究,实际上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 位分为三级:地方、限区、相。
土地分类的原则
(2)应用土地分异特性进行土地分类应遵循的原则:
分类等级完整性原则,即分异特性必须分类一个群体的所有 个体,每个等级所使用的分异特性必须应用于所有个体;
不同大区域的同一等级土地分类需要不同的分异特性;
土地群体中同一分类等级的所有类别应使用相同的分异特性 划分;
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高级土地分类等级上的分异特性 必须贯穿于所有较低的土地分类等级; 分异特性的重要性应与概括水平相当,应将土地分类目的最 重要的分异特性用在最高的分类等级上;
高级单位划分为低级单位,一是自下而上把低级单位合并
成高级单位。依具体情况判断。 (3)采用最多的最基本的土地级别有三种:土地系统
(地方或其他)、土地单元(土地刻面、限区或其他)和
土地点(土地素、相或其他)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3 土地分类
土地分类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单个的土地单 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与归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1 基本概念
土地类型研究不仅深化了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意义,而 且也为土地评价、土地承载力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等土地管 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就早有土地类型的观念。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田(可种植水稻的耕地)、地(不能种 植水稻的耕地)、山地、丘陵等。 气候、植被、地形、土壤、水文、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的 影响等多种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使土地形成了一个具有一 定分布及组合规律、综合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域,这些单 元地域称为土地单元。
(3)类别的特性:
分异特性或分类标准,即被选为归类基础的性状, 用以区分不同的类别;
协变特性,即相应于分异特性而变化的性状; 偶然特性,即独立于分异特性而变化的性状。 好的分异特性,应有尽可能多的协变特性。例如:砂 质耕地、壤质耕地和黏质耕地。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3 土地分类的逻辑与原则
在一个等级上性质相似的一组个体,就是这个分类等级 或概括水平上的一个类别,又称分类单元。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土地分类的原则
(1)选择土地分异特性的原则: 分异特性必须是对土地分类目的有重要作用的性 状; 分异特性应具有尽可能多的协变特性; 分异特性必须是土地对象本身的性状; 分异特性必须是易于观测或获取的土地属性。
并。
土地分级是土地分类的前提,在进行土地分类时,先要采
用地域系统研究法划分一定级别的具体土地地段,并逐级合
并为更高一级的土地单位,然后采用分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同 一等级的土地单位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 土地类型。
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纵向划分,土地分类是对土
地的横向划分。具体见图4-3。
相、限区和地方的比较
土地级 相 地形 地貌面 气候 小气候 水文 土壤水性 质相同 土壤 变种 变种 组合 复区 植被 群丛 群丛组 合 复区
限区 地方
初级地貌形态 小气候组 (简单、复杂)合 初级地貌形态 地方气候 组合
排水和潜 水条件相 同
水文复区
Baidu Nhomakorabea
所谓同一个地貌面,是指具有相同的处境(地形部位,相对高 度,坡度和坡向),同一基质(岩性),同一小气候和水文状 况,同一植被群丛和同一土壤变种,在生产利用上可采用几乎 相同的措施。
基本单位
相
简单限区
地方
自然地理区 (景观)
过渡单位
环节
复杂组合
地方组合
土地分组单位
区域分级单位
地方
20世纪50,60年代,前苏联景观 学派的土地分级方法
限区 相 土地系统
如深圳市的农 业用地分为山 地、台丘地、 农田、滩涂和 水域
中 国
20世纪70年代后期,前苏联景观 学派和英澳学派相结合的土地分 级方法
分异特性的间隔应保证类别的均一性;
分异特性的定量化。
土地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确定分类对象——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运 用各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土地分类类型的命名
确定分类对象
一般而言,研究任务越笼统,范围越广泛,采用的土地单位 的级别就越高,反之,级别越低。 一般比例尺越小,分类对象的级别就越高,反之,级别越低。 据C.W.米切尔的研究,通常 比例尺大于1:1万,采用土地点为主要对象; 1:1万~1:8万, 1:25万~1:100万, 土地单元; 土地系统
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
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一种类型组合, 即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强调自然属性,它与土地利用类型有 区别,但划分土地类型时也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 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农业适 宜性、土地保护和改造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措施。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1 基本概念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2 土地分级
土地分级是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 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
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其中属于同一等级的土地单位,不仅在土地的综合
属性上有相对一致性,而且在土地开发利用方面也
有相似性。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2 土地分级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1 基本概念
(1)土地类型分类
土地自然类型的分类,它是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 为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 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 间分布规律。
(2)土地类型
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由于土地各
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
土地类型的概念: 狭义的: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 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它清楚地表明了土地类型研究的最基本内容,是土地 分级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分类。 广义的:除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了土地分级 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 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澳 大 利 亚
一个或几个地区的组合,它的 地形、土壤出现重复的组合型( 相当于地方),在这个土地系统 中的地形、土壤、植被重复出现。 一组相关的土地利用相似的土地点 (即地形、土壤、植被一致) 在内部性质和土地利用特点更为 一致的区域(类似于限区和相)
土地单元
土地点 (立地)
•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后,有了新的演变: 简单土地系统:由若干个土地单元组成,它们重 复出现并组合成为一种简单的图式。 复杂土地系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土地 系统,但是相互之间存在地貌上的发生学联系。 例如:一个上升平原本是一个简单土地系统,经 切割后形成的河谷又成了一个新的土地系统。 复合土地系统: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土 地系统,但是相互之间缺乏地貌上的发生学联系。 例如:在沉积岩地区内出现火山岩地形,因岩性 不同,故构成了一个复合的土地系统。
(4)等级:如果对于一个复杂的群体,在用任何单一的分 类都不能表明其所要求的关系时,可以对所建立的类别再 进行续分。 对于整个群体来说,其分类类别是依据一系列的标准形 成的; 在一个概括水平上的所有类别,组成一个分类等级,如 土地分类中的土地钢、土地类和土地单元等;
任何一个分类等级,都必须包括这个群体的所有个体, 即一个分类等级的类别之总和就是整个群体;
从理论上来讲,土地类型强调土地的自然属性,土地 资源类型强调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强调人 类的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从实际上来说,由于自然界几乎不存在不受人类影响 的土地,所以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没有本质区别 ,就如同区别土地与土地资源一样。 土地类型是土地资源类型研究的基础。 土地资源类型:土地类型+土地利用,如暖温带湿润 山地棕壤林地等。
为制图单位。
第二级:土地型。是最基本的土地单元,具有相同的中 地貌、土壤亚类及植被群系,在山地垂直带中,则相当于 同一的土地和植物型。重点省(自治区)1:20万土地类型 图主要以土地型为制图单位。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尽管各国或各种学派的土地分级有所不同,但仔细分析可
以得出以下共识: (1)各国学者在进行土地分级时,无论其出发点如何, 都始终一致认为土地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是在各种要素的 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客体。 (2)土地分级系统的建立有两种方法:一是自上而下把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3 土地分类的逻辑与原则
土地分类是根据反映土地形成的特征、特性及不同土地之间的相互关 系,对土地类型所做的科学区分,其目的在于阐明土地在多种因素综 合作用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演化趋势、土地分类要科学合理,就 必须按照分类学的逻辑和原则进行。
(1)类别:一个类别就是根据分类标准,性质相 似的一组个体。各类别之间的差异程度并不是相同 的。对于土地资源来说,土地是一个连续的群体, 其个体之间的变化是逐渐的,没有明显的界限,不 容易区分。任何两个相邻的个体都很相似,而两个 极端值之间的差别则相当大。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3 土地分类的逻辑与原则
(2)中心概念和边界:中心概念可以用统计学中 的平均数、中值和众数来作为估计参数衡量,用标 准差来定义边界。类别的中心概念可以根据所观察 到的一个真实的典型个体的性质来定义,边界则根 据其他个体相对于此典型个体的变异性定义。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3 土地分类的逻辑与原则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1 基本概念
土地单元相对均一的含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都有一定的外貌形态特征,这些 外貌特征一般可从其地貌、植被或土壤类型上反映出来;
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都有相近似的成因和相近似的属 性,这些属性主要是指坡度、岩性、水文条件、土壤等自然 属性; 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均在一个上下等级的层次关系 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与其他土地单元构成一个土地分级系统, 即土地类型的划分系统。
土地单元 土地立地
土地类 土地亚类 土地型
20世纪最后20年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2 土地分级系统
中国1:100万和重点省(自治区)1:20万土地类型图中,
根据引起土地类型分异主导因素的大地貌类型及其相应的
土壤、植被类型而划分出两级: 第一级:土地类。高山、中山、低山、丘陵、高平地、低 平地、潮湿地等。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主要以土地类
研究对象越复杂,采用的分类对象的级别应越低; 有时还要依据所能获得的资料的精确程度情况。
中部
紫砂泥 土 紫色石 骨子土
面蚀和 细沟沟 蚀 细沟沟 蚀和浅 沟沟蚀
中等
三台地
上部
低而不 稳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2 土地分级系统
迄今为止各国学者已提出30多种土地分级系统,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澳大利亚和前苏联的分级系统。 澳大利亚(英澳学派) 前苏联和德国景观学派的 我国
土地系统
土地资源学
第四章 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
4.1 4.2 4.3 4.4 4.5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区域土地类型的结构 土地类型的演替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2.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2 (1)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1.1 基本概念
(2)土地类型划分与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划分
位置 一台地 下部 坡度 一般小 于6度 一般6 度~15 度 一般15 度~25 度 土壤 紫泥土 土壤厚 度 多为 60cm以 上 40~ 60cm 多为 40cm以 下 侵蚀方 式 面蚀 种植产 量 较高
二台地
英国学者C.W.米切尔1973年在《土地评价》 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七级土地分级系统,在 1979年发表的《资源与规划》一书中又提 出了一个十级土地分级系统。具体见书上 表4-1.
前苏联:把景观作为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
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区划 单位。景观内部在形成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按 地方性分异规律对景观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 行分析、比较,对形态单位作出划分,并研究不 同形态单位的特点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即景观形 态学研究,实际上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 位分为三级:地方、限区、相。
土地分类的原则
(2)应用土地分异特性进行土地分类应遵循的原则:
分类等级完整性原则,即分异特性必须分类一个群体的所有 个体,每个等级所使用的分异特性必须应用于所有个体;
不同大区域的同一等级土地分类需要不同的分异特性;
土地群体中同一分类等级的所有类别应使用相同的分异特性 划分;
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高级土地分类等级上的分异特性 必须贯穿于所有较低的土地分类等级; 分异特性的重要性应与概括水平相当,应将土地分类目的最 重要的分异特性用在最高的分类等级上;
高级单位划分为低级单位,一是自下而上把低级单位合并
成高级单位。依具体情况判断。 (3)采用最多的最基本的土地级别有三种:土地系统
(地方或其他)、土地单元(土地刻面、限区或其他)和
土地点(土地素、相或其他)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3 土地分类
土地分类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单个的土地单 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与归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1 基本概念
土地类型研究不仅深化了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意义,而 且也为土地评价、土地承载力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等土地管 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就早有土地类型的观念。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田(可种植水稻的耕地)、地(不能种 植水稻的耕地)、山地、丘陵等。 气候、植被、地形、土壤、水文、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的 影响等多种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使土地形成了一个具有一 定分布及组合规律、综合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域,这些单 元地域称为土地单元。
(3)类别的特性:
分异特性或分类标准,即被选为归类基础的性状, 用以区分不同的类别;
协变特性,即相应于分异特性而变化的性状; 偶然特性,即独立于分异特性而变化的性状。 好的分异特性,应有尽可能多的协变特性。例如:砂 质耕地、壤质耕地和黏质耕地。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3 土地分类的逻辑与原则
在一个等级上性质相似的一组个体,就是这个分类等级 或概括水平上的一个类别,又称分类单元。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土地分类的原则
(1)选择土地分异特性的原则: 分异特性必须是对土地分类目的有重要作用的性 状; 分异特性应具有尽可能多的协变特性; 分异特性必须是土地对象本身的性状; 分异特性必须是易于观测或获取的土地属性。
并。
土地分级是土地分类的前提,在进行土地分类时,先要采
用地域系统研究法划分一定级别的具体土地地段,并逐级合
并为更高一级的土地单位,然后采用分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同 一等级的土地单位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 土地类型。
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纵向划分,土地分类是对土
地的横向划分。具体见图4-3。
相、限区和地方的比较
土地级 相 地形 地貌面 气候 小气候 水文 土壤水性 质相同 土壤 变种 变种 组合 复区 植被 群丛 群丛组 合 复区
限区 地方
初级地貌形态 小气候组 (简单、复杂)合 初级地貌形态 地方气候 组合
排水和潜 水条件相 同
水文复区
Baidu Nhomakorabea
所谓同一个地貌面,是指具有相同的处境(地形部位,相对高 度,坡度和坡向),同一基质(岩性),同一小气候和水文状 况,同一植被群丛和同一土壤变种,在生产利用上可采用几乎 相同的措施。
基本单位
相
简单限区
地方
自然地理区 (景观)
过渡单位
环节
复杂组合
地方组合
土地分组单位
区域分级单位
地方
20世纪50,60年代,前苏联景观 学派的土地分级方法
限区 相 土地系统
如深圳市的农 业用地分为山 地、台丘地、 农田、滩涂和 水域
中 国
20世纪70年代后期,前苏联景观 学派和英澳学派相结合的土地分 级方法
分异特性的间隔应保证类别的均一性;
分异特性的定量化。
土地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确定分类对象——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运 用各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土地分类类型的命名
确定分类对象
一般而言,研究任务越笼统,范围越广泛,采用的土地单位 的级别就越高,反之,级别越低。 一般比例尺越小,分类对象的级别就越高,反之,级别越低。 据C.W.米切尔的研究,通常 比例尺大于1:1万,采用土地点为主要对象; 1:1万~1:8万, 1:25万~1:100万, 土地单元; 土地系统
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
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一种类型组合, 即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强调自然属性,它与土地利用类型有 区别,但划分土地类型时也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 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农业适 宜性、土地保护和改造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措施。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1 基本概念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2 土地分级
土地分级是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 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
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其中属于同一等级的土地单位,不仅在土地的综合
属性上有相对一致性,而且在土地开发利用方面也
有相似性。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2 土地分级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1 基本概念
(1)土地类型分类
土地自然类型的分类,它是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 为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 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 间分布规律。
(2)土地类型
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由于土地各
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
土地类型的概念: 狭义的: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 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它清楚地表明了土地类型研究的最基本内容,是土地 分级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分类。 广义的:除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了土地分级 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 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澳 大 利 亚
一个或几个地区的组合,它的 地形、土壤出现重复的组合型( 相当于地方),在这个土地系统 中的地形、土壤、植被重复出现。 一组相关的土地利用相似的土地点 (即地形、土壤、植被一致) 在内部性质和土地利用特点更为 一致的区域(类似于限区和相)
土地单元
土地点 (立地)
•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后,有了新的演变: 简单土地系统:由若干个土地单元组成,它们重 复出现并组合成为一种简单的图式。 复杂土地系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土地 系统,但是相互之间存在地貌上的发生学联系。 例如:一个上升平原本是一个简单土地系统,经 切割后形成的河谷又成了一个新的土地系统。 复合土地系统: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土 地系统,但是相互之间缺乏地貌上的发生学联系。 例如:在沉积岩地区内出现火山岩地形,因岩性 不同,故构成了一个复合的土地系统。
(4)等级:如果对于一个复杂的群体,在用任何单一的分 类都不能表明其所要求的关系时,可以对所建立的类别再 进行续分。 对于整个群体来说,其分类类别是依据一系列的标准形 成的; 在一个概括水平上的所有类别,组成一个分类等级,如 土地分类中的土地钢、土地类和土地单元等;
任何一个分类等级,都必须包括这个群体的所有个体, 即一个分类等级的类别之总和就是整个群体;
从理论上来讲,土地类型强调土地的自然属性,土地 资源类型强调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强调人 类的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从实际上来说,由于自然界几乎不存在不受人类影响 的土地,所以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没有本质区别 ,就如同区别土地与土地资源一样。 土地类型是土地资源类型研究的基础。 土地资源类型:土地类型+土地利用,如暖温带湿润 山地棕壤林地等。
为制图单位。
第二级:土地型。是最基本的土地单元,具有相同的中 地貌、土壤亚类及植被群系,在山地垂直带中,则相当于 同一的土地和植物型。重点省(自治区)1:20万土地类型 图主要以土地型为制图单位。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尽管各国或各种学派的土地分级有所不同,但仔细分析可
以得出以下共识: (1)各国学者在进行土地分级时,无论其出发点如何, 都始终一致认为土地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是在各种要素的 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客体。 (2)土地分级系统的建立有两种方法:一是自上而下把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3 土地分类的逻辑与原则
土地分类是根据反映土地形成的特征、特性及不同土地之间的相互关 系,对土地类型所做的科学区分,其目的在于阐明土地在多种因素综 合作用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演化趋势、土地分类要科学合理,就 必须按照分类学的逻辑和原则进行。
(1)类别:一个类别就是根据分类标准,性质相 似的一组个体。各类别之间的差异程度并不是相同 的。对于土地资源来说,土地是一个连续的群体, 其个体之间的变化是逐渐的,没有明显的界限,不 容易区分。任何两个相邻的个体都很相似,而两个 极端值之间的差别则相当大。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3 土地分类的逻辑与原则
(2)中心概念和边界:中心概念可以用统计学中 的平均数、中值和众数来作为估计参数衡量,用标 准差来定义边界。类别的中心概念可以根据所观察 到的一个真实的典型个体的性质来定义,边界则根 据其他个体相对于此典型个体的变异性定义。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3 土地分类的逻辑与原则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1 基本概念
土地单元相对均一的含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都有一定的外貌形态特征,这些 外貌特征一般可从其地貌、植被或土壤类型上反映出来;
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都有相近似的成因和相近似的属 性,这些属性主要是指坡度、岩性、水文条件、土壤等自然 属性; 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均在一个上下等级的层次关系 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与其他土地单元构成一个土地分级系统, 即土地类型的划分系统。
土地单元 土地立地
土地类 土地亚类 土地型
20世纪最后20年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2 土地分级系统
中国1:100万和重点省(自治区)1:20万土地类型图中,
根据引起土地类型分异主导因素的大地貌类型及其相应的
土壤、植被类型而划分出两级: 第一级:土地类。高山、中山、低山、丘陵、高平地、低 平地、潮湿地等。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主要以土地类
研究对象越复杂,采用的分类对象的级别应越低; 有时还要依据所能获得的资料的精确程度情况。
中部
紫砂泥 土 紫色石 骨子土
面蚀和 细沟沟 蚀 细沟沟 蚀和浅 沟沟蚀
中等
三台地
上部
低而不 稳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2 土地分级系统
迄今为止各国学者已提出30多种土地分级系统,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澳大利亚和前苏联的分级系统。 澳大利亚(英澳学派) 前苏联和德国景观学派的 我国
土地系统
土地资源学
第四章 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
4.1 4.2 4.3 4.4 4.5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区域土地类型的结构 土地类型的演替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2.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2 (1)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1.1 基本概念
(2)土地类型划分与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