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量子力学教材 第二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个个电子) ,也不是大量电子分布形成的(稀疏时,也有同样的现象) ; b'. 不 能 想 像 , 电 子 通 过 1,2 时 , 能 像 经 典 电 子 ( 有 轨 道 ) 那 样 来 描 述 ( 因
P1 P2 P12 ) ;
c'. 不能认为衍射可能是通过缝后,电子相互作用所导致(稀疏时,也有同样现象) 。 总之,电子(量子粒子)不能看作经典粒子,也不能用经典波来描述(经典波是物理量 在空间分布。如按经典波描述,现在应是电子密度分布,这当然不是。 ) 。 但是,这种干涉现象在经典中也有类似表示,如水波通过二个缝后,在接收器上的强度 分布为
dx 处的几率为
ni 2 ( x i , t ) dx nj
j
,它给出体系 我们将会看到,体系的波函数 (r , t ) 给出了体系所有信息(可能范围) 一个完全的描述(例如,测量粒子的能量时,可给出预言可能测得那些能量值(即几率不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波函数描述了体系所 等于 0 )和测得该能量值的几率;等等) 处的量子状态,或称状态。以 (r , t ) 描述体系,就称体系处于态 (r , t ) ,或称 (r , t ) 为 体系的态函数。
§2.6 测不准关系 ............................................................................25
(1)一些例子 ............................................................................................................... 26 (2)一些实验 ............................................................................................................... 27 (3)测不准关系是波一粒两象性的必然结果 ........................................................... 28 (4)能量-时间测不准关系 ....................................................................................... 29 (5)一些应用举例 ....................................................................................................... 30
10
a0
4 0 2 m ee
2
由于平常粒子的波长 10 性。
Å,所以观察不到干涉, 衍射现象。微观粒子,如电子
1 Å,因此在原子线度下可能显示出波动性。而在宏观测量尺度下,几乎也不显示波动
将粒子所具有的微粒性和波动性统一起来,这在经典物理学中看来是不可能的,因 经典粒子 √原子性(整体性) 经典波
轨道
经典粒子和经典波来描述。
实在物理量的空间分布
√干涉,衍射
这两者是不相容的。描述微观粒子既不能用经典粒子,也不能用经典波,当然也不能用
§2.1 波-粒两象性
想像一个实验事实: a .每次接收到的是一 个电子,即电子确是以一个整体 出现; b. 电子数的强度 P1 , P2 , 但, P1 P2 P12 ; c.电子枪发射稀疏到任 何时刻空间至多一个电子,但足 够长的时间后,也有同样结果。 因此,我们可得到下面的结 论: a'. 不能认为,波是电子将自己以以一定密度分布于空间形成的(因接收到的是一
具有确定动量的自由粒子被一平面波所描述
Ae i ( k r t ) A i ( Pr Et )
b. 物理量取值不一定是连续的 辐射体辐射的能量取值 E nh 氢原子的能量
n 0,1,2,
0.529 10 8 cm
En
e2 a 0 n 2 8 0
P(r , t )dr (r , t ) dr (由于是几率, P(r , t )dr 1 ) 。
说明两点: ① (r , t ) 不是对物理量的波动描述。它有意义的是,在于 (r , t ) dr 代表在体 积元 d r 中发现粒子的几率,所以它不代表物理实体,仅是一几率波; ② 粒子是由波函数 ( x, t ) 来描述,但波函数并不能告诉你, t 0 时刻测量时,粒 也就是说 ( x, t 0 ) 在某 x 处越大, 则在 t 0 现粒子的几率为 ( x 1 , t 0 ) dx 1 。 时刻测量发现粒子在该处的机会越多。 (这表明,我们讲的是预言到什么,但 我们不能说出测量的结果) 。 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一点呢?因如果对一个体系去测量发现粒子可能就处于 x1 ,只测 得一个值。但可想像有很多很多同样的体系,对体系同时进行完全相同的测量,测得的结 果发现
(1)波函数的性质 ......................................................................................................... 6 (2)位置和位能的平均值 ............................................................................................. 8 (3)动量平均值 ............................................................................................................. 9 (4)态叠加原理 ........................................................................................................... 12
I1 , I 2 , I12
我们是如何解释这干 涉现象呢? 通过缝 1 时, 水波以
I1 I 2 I12 。
hபைடு நூலகம்e
i t
描述
i t
通过缝 2 时,水波以 h 2 e 描述
描述
i t
通过 1 , 2 时, 则以 ( h1 h 2 )e

强度 I 1 h 1
2

I2 h2
2
第二章 波函数与波动方程
既然辐射和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那么,如何理解这两属性呢?它们如何统一 起来? 经典物理观点必须被修改。主要表现: a. 波-粒两象性

E P (粒子) (波) E h (Planck 假设)Einstein 关系 h 2 P k ( , k ) (de Broglie 假设) de Broglie 关系 P
2 2
2
2
子在什么位置。粒子位置可能在 x1 ,可能在 x 2 , ,而在 x1 — x 1 dx 1 中发
n1 次 n2 次 ni 次
x1 — x1 dx x 2 — x 2 dx x i — x i dx
当对足够多的同样的体系进行测量后,即在大量的完全相同的体系中,同时测量,那 发现粒子在 x i — x i
2
2 2
I 12 h 1 h 2
( h1 h1 e
i1
h1
h2
i 2
2
* (h 1 h * 2 h1h 2 )
I 1 I 2 2 I 1 I cos
, h2 h2 e , 1 2 )
2 I 1 I 2 cos 即为干涉项。
电子的干涉现象与这完全相似,但两者的含意是本质不同的,前者是强度,后者是接收 到的电子多少。 这启发我们, 电子的双缝干涉中的现象也可用 1 , 2 函数来描述 (它们一般应是复函数)
P1 1 , P12 1 2
2
P2 2
2
2
1
2
2
2
* ( 1 * 2 1 2 )
P1 P2 2 P1 P cos
电子数的多少,将由波函数的模的平方 来表征。
2
( 1 2 )
1 , 2 称为波函数(描述粒子波动性的函数称为波函数) ,也就是说,接收器上某位置
§2.4 含时间的薛定谔方程(Schrodinger’s equation) ...............15
(1) Schrodinger’s equation 的建立 ....................................................................... 15 (2) 对 Schrodinger equation 的讨论 ..................................................................... 17
2
P( x) ( x)
2
是电子出现在 x 附近的几率密度(如果 P( x )dx 1 )
由此可见,尽管电子通过双缝的描述,类似水波那样用一波函数来描述,但本质是不 同的。 它不像水波那样是描述某处的水所带能量的大小, 而它仅是刻划粒子在空间的几率 分布,即 (r , t ) 是描述一个电子的几率振幅。 Max Born(1926 年)给出了波函数的几率解释。 玻恩几率解释:如果在 t 时刻,对以波函数 ( r , t ) 描述的粒子进行位置测量,测得的 结果可以是不同的;而在 r — r dr 小区域中发现该粒子的几率为
4

从 上 面分 析 可以 看到 , 在 x — x dx 范 围 内 ,接 收到 电 子多 少是 与
P( x )dx ( x ) dx 的大小有关;
② 当发射电子稀疏到一定程度时,接收器上接收到的电子几乎是“杂乱无章” 的,但当时间足够长时,接收到的电子数分布为 P( x ) 。这表明,电子出现在接收器上的 各个位置是具有一定的几率的。 当足够多的电子被接收后。 在接收器上的电子分布正显示 了这一几率分布(电子到接收器上是一个个的,但分布又类似波,即几率波) 。
第二章
波函数与波动方程
第二章 目 录
§2.1 波-粒两象性 ............................................................................3 §2.2 波函数的玻恩(Max Born,1926 年)几率诠释—几率波 ....4 §2.3 波函数的性质,态叠加原理 ....................................................6
空间若有两个波,强度则应由波函数 1 2 的模的平方来描述。但是,这种描述是什 么意思呢?它没有回答,电子是一个个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回答,空间电子稀疏时,但时间 足够长后,干涉花纹照样出现。
§2.2 波函数的玻恩(Max Born,1926 年)几率诠释—几率波
真正将量子粒子的微粒性和波动性统一起来的观点是 1926 年被 Max Born 提出的。 如电子用一波函数 ( x ) 来描述,则
§2.5 不含时间的薛定谔方程,定态问题 ....................................23
(1) 不含时间的薛定谔方程 ...................................................................................... 23 (2) 定态.....................................................................................................................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