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
法理学知识点归纳

法理学知识点归纳法理学作为法学的基础学科,对于理解和研究法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涵盖了广泛而深入的知识领域,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法理学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法的概念与特征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规范性:法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种标准和模式,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以及禁止做什么。
2、国家意志性: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3、普遍性:法在其适用范围内对所有主体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4、强制性:法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违反法律将面临相应的制裁。
5、程序性:法的制定和实施都遵循一定的程序。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指的是法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4、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6、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分别由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7、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以及国际上通行的惯例,也可以成为我国法的渊源。
三、法的效力法的效力包括对人的效力、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
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
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则:1、属人主义:以人的国籍为标准,适用于本国公民。
2、属地主义:以地域为标准,适用于本国管辖范围内的所有人。
3、保护主义: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不论行为人的国籍和所在地域。
4、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空间效力指法律在哪些地域范围内有效。
一般来说,法律在主权管辖范围内有效,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法律具有域外效力。
时间效力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失效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法理学

入门须知:1、什么是法理学?2、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3、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4、学习法理学的方法。
2一、与法理学相关的概念(一)一级概念概念研究对象法律中国西方国家法,尤其是国家成文法。
由国家机关制定与颁布的具体行为准则,即制定法。
法中国西方自然法、民间法(包括习惯法、宗教法)、国家法(包括成文法和判例法)国际法等等的集合。
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即自然法。
(法律是法的真实或虚假的表现形式)法理学从整体上研究法的基本问题和一般原理以及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学科(共同的)法律现象法学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所有的)法律现象(二)二级概念31、法律现象:人类行为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受法律调整而发生法律效果的一切现象。
法律的内容或要素:如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的表现形式:(如制定法、判例法和习惯法等)法律规范部分法律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法律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法律监督制度等法律现象法律事实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事件精神部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学说层次4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法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法的本质和特征等共同法律现象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法与政治、经济、国家、道德、科学文化等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发挥作用的机制的基本理论问题:法的创制、实施及实现、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违法与法律+ 责任等2、法学体系:指由其所属的各个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或法学知识系统,又称为法律科学体系或法学理论体系。
目前较有实际意义的划分如下:依据认识论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法学体系依据习惯分为法理学、法史学、宪法学、部门法学、国际法学、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边缘法学二、相关概念的联系51、法律是种概念,法是属概念;2、法理学是种概念,法学是属概念;法理学是法学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法理学是法学体系中的基础理论法理学也是法学的方法论3、法律与法是是法理学及法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法理学作为法学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法理学是法学世界观和法学方法论的统一。
它既提供关于法的基本思想、理论,作为法学的一般理论和基础理论,又是法学的方法论,为研究法律现象提供基本方法。
具体来说,法理学对法学研究具有方法论价值。
它提供的科学理论往往构成人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法律现象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同时,研究方法是否正确和有效对法学研究至关重要,这也是法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此外,法理学也是法学的意识形态。
不论何种流派的法理学,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一定的意识形态为基础。
法理学提出的法的一般理论,是对法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性理解和阐释,体现了法学的总体性精神结构和独立自足的观念特征。
它是统领和贯穿于全部法学领域的思想主线、理论原则和价值体系,是整个法学的根基和灵魂。
综上所述,法理学作为法学的方法论,对法学研究、理解和应用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法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法律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实践框架。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法理学是法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法律的本质、原则、规范和解释等问题。
它对于理解和分析法律体系及其运作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法理学中几个重要名词的解释。
1. 法权(Legal Right)法权是法律赋予个体或群体的权利,也称为法定权利。
法权通过法律规定,为人们提供了保护其利益和主张其权益的手段。
例如,人们拥有生命、自由、财产等法权。
法权的行使可以受到法律保护,并且违反法权的行为可能构成违法。
2. 法律责任(Legal Responsibility)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所引起的法律后果。
当一个人违背法律规定时,他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承担刑事责任等。
法律责任的形式和范围因不同的法律制度而异。
3. 法律解释(Legal Interpretation)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文本中模糊或普遍适用的条款进行详细解释的过程。
法律解释的目的是使法律条文更具体而清晰,以便人们可以正确地理解和应用法律。
法律解释可以通过法院的裁判案例、法学理论和学术研究等方式进行。
4. 法理学派(Schools of Jurisprudence)法理学派是指对法律本质性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不同的理论和观点的学派。
不同的法理学派对法律的性质、理念和目的有不同的解释和看法。
例如,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应当追求正义,而实证主义法学派则强调对法律事实的观察和研究。
5. 法律权益(Legal Interests)法律权益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法律保护下享有的利益。
它包括生命、身体健康、财产、名誉、隐私等各种合法权益。
法律权益是法律保护的对象,任何侵犯法律权益的行为可能触犯法律。
6. 法律原则(Legal Principles)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导向。
它们为法律的制定、解释和适用提供了指导性的框架。
例如,公正原则、平等原则、民主原则等都是法律中重要的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在法律实践中起到了规范和约束的作用。
法理学的认识

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研究法律、法律体系、法律原理和法律哲学的学科。
它涵盖了对法律的本质、理论和原则的深入研究。
法理学的目的是帮助理解法律的起源、性质、功能以及法律的道德和哲学背后的原则。
以下是对法理学的一些认识:
法律的本质:法理学试图回答法律的本质是什么,法律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法律是如何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
这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属性以及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
法律哲学:法理学探讨法律的哲学问题,包括道德、伦理、公正和权利等。
这有助于理解法律的伦理基础和法律决策的道德原则。
法律体系:法理学研究不同国家和法律体系的结构和原则,包括普通法体系、民法体系、宗教法和习惯法等。
它也研究国际法和国际法律体系。
法律解释和解释方法:法理学探讨法律的解释和解释方法,包括文本解释、历史解释、制度解释和目的解释等。
这有助于理解法官如何解释和应用法律。
法律原则:法理学涉及法律原则的研究,例如平等原则、自由原则、正义原则和公共政策等。
这些原则在法律制定和司法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律变迁和法律演变:法理学考察法律的变迁和演变,以了解法律体系如何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化而发展和适应。
法律制度和比较法律学:法理学研究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法律学研究,以了解不同法律体系的异同和影响。
法理学在法律体系、司法决策、立法和法律改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法律专业人员、法学家和法律制定者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原则,以便更好地应用和发展法律体系。
法理学学习心得6篇

《法理学学习心得》法理学学习心得(一):《法理学》是很多大学生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 很多学生都感觉难学、难懂。
其实,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明确以下的认识, 然后再采取适当的方法:第一, 理论大多来自人们的实践总结所得。
由于学生大多没有实践经历或没有从法律角度观察现实的习惯, 所以, 对法的理论理解有难度属于在所难免!但是, 为了学习具体法律务必首先解决对法的认识论问题。
而法理学恰恰是能够带给法的基本理论的学科, 不开该课是法学专业知识的缺失。
因此, 在对学习该课的期望值上, 就不能定位过高。
我们老师一般开玩笑说, 大一学法理就是灌灌耳音。
对于学生来说, 掌握基本的理论要点就能够了。
其它的时间就是在课堂听听老师介绍各家的学说、课下看看经典的法学著作、翻翻法律类杂志。
比如我在大一的时候, 就看完了毛选、马恩选、《法的精神》、很多版本的法理教材、罗素尼采等西方学者的代表作。
第二,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初学法理的人, 总想弄明白每句话的内涵, 总想对法律有个总体的认识。
其情绪能够理解, 但这个愿望不大可能在大学第一学期实现的。
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是由很多资料甚至领域构成的, 法理学也是如此。
大学第一学期所讲授到的资料只是法理学的一部分, 个性是很多时候, 也是极个别学者的一部分思想。
能把课堂上所讲授的主要知识点搞明白就是不小的收获, 对法理的理解还要靠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来体会加深。
很多学生毕业实习回来, 要求学校再开专题讲座, 讲授法理。
就是因为他们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不是法律条文能解决的问题, 需要在理论上加以解释。
为此, 有的大学在最后一学期课堂教学中, 再开有关法理的课, 如《法学进阶》。
就是一个知识理论再回炉的过程, 是一个加深认识的过程。
第三, 勤于思考、善于应用是学习的动力。
法理学的知识是理论性很强的体系, 对理论最好的学习, 就是不断将所学到的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去验证, 得到验证的快乐就是学习的快乐。
法理学的基本概念

法理学的基本概念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的本质、基础和原则的学科。
它集中讨论法的内在逻辑、法律原则和法律价值观,分析法律从概念上的特点和逻辑结构,探讨法律体系和法律规则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
1. 法律:法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或其他统治组织制定并实施的规范行为的总和。
它包括宪法、法律、条例、法规和惯例等各种形式的规则。
2. 正义:正义是法律的一个核心概念,法律应该追求公正、公平、平等和合理的目标。
法理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理解和实现法律的正义。
3. 法治:法治是法律的基本原则,它要求社会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法律应该是公正和透明的,执法机关应按照法律行使权力。
4. 法律解释:法律的解释是法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对法律规则的理解和解释方法,包括文字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等不同的解释方法。
5. 法律哲学:法律哲学是法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研究法律的本质和法律规则的基本原则,探讨法律与伦理道德、政治等其他领域的关系。
6. 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它由宪法、法律、法规和其他法律文件组成,是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法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研究和讨论,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原则,提高法律的适用性和公正性。
法理学

法理学第一编法学导论第一章法学第一节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划分标准:从法律部门角度: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法律史学;比较法学。
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第二节法学的历史第三节法学与相邻学科1、法学与哲学2、法学与政治学3、法学与经济学4、法学与社会学5、法学与历史学6、法学与逻辑学第四节法学的研究方法一、法学方法论: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层次:法学方法论的原则;各种法学方法。
基本方法论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2、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坚持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4、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
二、几种研究方法:1、阶级分析方法;2、价值分析方法;3、实证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方法;(2)历史研究方法;(3)比较分析方法;(4)逻辑分析方法;(5)语义分析方法。
第五节法学教育与法律人才素质的养成第二章法理学概述(法理学是指法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一、法理学的对象:一般理论、基础理论二、法理学的性质及其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1、性质:1)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现象)2)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不是法的具体的、实用的知识,而是法的抽象的、基础的理论。
是理论性、思想性最突出的学科,是法学的智慧之学。
)3)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法理学的理论对于法学研究具有方法论价值;法学方法论是法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4)法理学是法学的意识形态第二节中国法理学第三节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略)第二编法的本体第四章法的概念第一节“法”概念的语义分析一、古今汉语中“法”“法律”概念:广义上,“法律”指法律的整体。
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学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法理学概念

法理学概念法理学概念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的本质、性质和原则的学科,也被称为法学的基础学科。
它探讨法律的理论基础,包括法律的定义、形式和目的,以及法律与道德、公平和正义的关系等内容。
法理学旨在对法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释,为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内容法理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法律的定义和特性–研究法律的定义,即法律的本质和本质特征。
–探讨法律的形式和内涵,如立法、司法和行政法规等。
2.法理学的分类和流派–分析法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不同的学派,如自然法学、实证法学和批判法学等。
–比较法理学的不同观点和方法,如象征主义和实证主义。
3.法律的解释和解释学–研究法律的解释过程和方法,包括文本解释、历史解释和制度解释等。
–探讨法律解释与法律效力、法律适用和法律发展的关系。
4.法律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探究法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包括法律的道德性和公平性。
–讨论法律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如法律的合法来源和合法程序等。
5.法律与道德、公平与正义的关系–探讨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和关系,如法律伦理学和道义观念的相互作用。
–研究法律与公平、正义的关联,如法律的功能和法律改革的追求。
总结法理学是研究法律本质和原则的学科,它涉及法律的定义、特性、解释、合法性以及法律与道德、公平和正义的关系等方面。
通过对法律的理论分析和解释,法理学为法律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南。
对于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相关内容,可以为创作涉及法律问题的作品提供理论支撑和深度思考。
法律的效力和适用•研究法律的效力和适用范围,包括法律的立法和执行过程。
•探讨法律的适用原则和方法,如根据法律的目的和精神解释法律。
法律的制定和变革•分析法律的制定和变革过程,包括法律的形成、修改和废止。
•探讨法律变革的原因和动力,如社会变革、制度改革和国际影响。
法律的权威和效益•研究法律的权威性和权威来源,如宪法、国际公约和司法解释。
•探讨法律的效益和社会效果,如法律的实施和法律的社会效力。
法理学的定义

法理学的定义法理学是研究法律及其原理和规则的学科,它试图通过理性分析和系统研究,揭示法律的本质及其运作机制。
在法理学的定义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以下是对法理学的一种定义和探讨。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原理和规则的学科。
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权利义务。
而法理学则是对法律进行理性分析和研究的学科,旨在揭示法律的本质和运作机制。
它不仅关注法律的表面规定,更关注法律背后的原理和理论。
通过对法律原理和规则的深入研究,法理学试图回答法律为何存在、如何运作以及如何解释和适用法律等重要问题。
法理学追求的是法律的合理性和正义性。
在法理学的研究中,合理性和正义性是两个核心概念。
合理性指的是法律的内在逻辑和一致性,即法律应当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和体系,并且各个法律规则之间应当相互协调和一致。
正义性则指的是法律的公正和合理,即法律应当保障人们的基本权利和利益,遵循公正的原则和价值观。
法理学通过对法律的合理性和正义性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发现和建构更加完善和公正的法律体系。
法理学强调法律的规范性和约束力。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
法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揭示法律规范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对法律规范的解释和适用,法理学试图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和合理运用。
法理学强调法律的规范性和约束力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法理学还关注法律的发展和变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律也需要与时俱进,跟随社会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更新。
法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法律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通过对法律的发展和变革进行研究,法理学试图为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及其原理和规则的学科。
它关注法律的本质和运作机制,追求法律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强调法律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并关注法律的发展和变革。
法理学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更为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法律现象B. 法律制度C. 法律规范D. 法律实践答案:A2. 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于()。
A. 国家强制力B. 社会公认C. 法律条文D. 道德约束答案:A3. 以下哪项不属于法律解释的方法?()A. 文义解释B. 历史解释C. 比较解释D. 直觉解释答案:D4. 法律效力的普遍性是指()。
A. 法律对所有人有效B. 法律对所有地区有效C. 法律对所有时间有效D. 法律对所有事件有效5.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A. 主体、客体、内容B. 权利、义务、权力C. 法律、规范、制度D. 行为、责任、后果答案:A6. 法律规范的分类不包括()。
A. 授权性规范B. 义务性规范C. 禁止性规范D. 指导性规范答案:D7. 法律推理的主要形式是()。
A. 演绎推理B. 归纳推理C. 类比推理D. 溯因推理答案:A8. 法律效力的相对性是指()。
A. 法律效力的绝对性B. 法律效力的有限性C. 法律效力的无限性D. 法律效力的普遍性答案:B9.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B. 处理C. 制裁D. 条件答案:D10. 法律解释的目的在于()。
A. 确定法律规范的含义B. 改变法律规范的内容C. 创造新的法律规范D. 废除旧的法律规范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律效力的特点包括()。
A. 强制性B. 规范性C. 普遍性D. 相对性答案:ACD2. 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有()。
A. 合法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目的性原则答案:ABCD3. 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是()。
A. 国家机关B. 企业法人D. 非法人组织答案:ABCD4. 法律规范的效力终止的情形包括()。
A. 法律被废止B. 法律被修改C. 法律被宣布无效D. 法律适用期限届满答案:ABCD5. 法律推理的类型包括()。
法理学 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学科,也被称为法哲学。
它关注的是法律的本质、原则和价值,对法律的形成、解释、实施和变革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组织和探讨。
法理学不仅研究法律的现象和规则,还探究法律的内在逻辑和思想基础,同时也涉及法律与伦理、政治、社会等其他学科的关系。
法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法律的本质和目的:法理学试图回答法律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有法律这样的问题。
它研究法律的定义、形式和属性,揭示法律的核心特征和功能,从而揭示法律的真正意义和目标。
2. 法律的认识和解释:法理学研究如何对法律进行认识和解释,探讨如何根据法律文本的规范和规则来确定法律的意义和效力,以及法律如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3. 法律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法理学关注法律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问题,即法律是否符合公正和合理的标准。
它研究法律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演变,批判和评估各种法律理论和制度,为法律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4. 法律的权威和效力:法理学研究法律的权威和效力,认为法律的存在和实施需要一定的权力和力量支持。
它探讨法律规范的力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分析法律与其他权威关系的内在逻辑和机制。
5. 法律的变革和发展:法理学研究法律的变革和发展,认为法律是一个活跃的体系,需要与社会变革相适应。
它分析法律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探讨法律的增长和衰退,为法律的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综上所述,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法律的理论学科,探讨法律的本质、目的和原则,并研究法律的认识、解释、正当性、权威、效力、变革和发展等问题。
通过系统地理解和分析法律现象和规则,法理学为法律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解决法律问题和争议提供思想和方法的指导。
法理学

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名词解释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
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5、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把它固定下来的,传统、集体感和恐惧感是维护其有效的重要力量,并对违反习惯者严厉惩罚的原始时期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6、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
它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7、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
8、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9、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10、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11、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行法律规则,而且包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法律运行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发现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等,它是一国、地区法律上层建筑诸因素构成的系统。
法理学含义

法理学含义
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的学科,被誉为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法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的本质与概念:深入探究法律的本质、特征,以及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概念等核心问题。
2. 法律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对法律的起源和历史演变进行研究,探寻不同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轨迹。
3. 法律的价值与作用:分析法律的价值观念、法律在社会中的功能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4. 法律的运行与实施:研究法律的制定、实施、解释和适用等过程,以及法律在社会中的实际运作。
5. 法律与社会:探讨法律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包括法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法理学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法律的本质、发展规律、价值以及在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为其他法学学科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还为法律实践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通过法理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法律现象,把握法律的精神实质,为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总的来说,法理学作为法学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法律思维、提高法律素养、推动法治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法律实践的重要指导。
法理学

第一编法学导论第一章法学第一节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研究内容:1.法的历时性和共时性2.法的内在方面和外部方面3.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及法律关系的要素;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凡属于与法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研究范围内第二节法学的历史一、西方法学历史起源→古希腊:以习惯法为主题的法律制度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顶峰→古罗马:法学获得相对的地位,成为罗马法渊源之一最灰暗→中世纪西方社会:基督教主导,独立法学消失复兴→中世纪后期:出现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出现注释法学派世俗化→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法学派产生蓬勃→资产阶级革命:出现法权世界观,表现为“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提出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原则流派→18世纪末:哲理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标志法学作为独立学科出现)社会化→20世纪末:社会法学派、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新康德主义法学派休眠→二战前后:政府限制言论自由和学术研究振兴→20世纪50年代:法学派新姿态、新兴法学派流派→70年代:经济分析法学派、批判法学派、新马克思主义法学派起源→顶峰→最灰暗→复兴→世俗化→蓬勃→流派→社会化→休眠→振兴→流派二、中国法学历史1.夏、商、四周:出现了以天命和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明德慎刑”“以德配天”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大发展的时期,法家“依法治国”。
法学曾成为“显学”3.西汉至清中:以儒家法律思想为核心的文化系统,出现律学(唐律疏议),王安石变法,明末进步法思想4.清末至民国:戊戌变法,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孙中山民主共和制,法学成为独立学科,法学教育正规化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出现第三节法学与相邻学科第四节法学的研究方法一、法学方法论概述法学方法论: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分两个层次:①法学方法论的原则②各种法学方法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3)坚持社会现象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4)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二、阶级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功能:(1)对于法学的理论建设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避免走入唯心主义法学误区的必要指南(2)对于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探索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线索三、价值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方法: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和确证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功能:(1)价值分析方法是深刻认识和理解法律制度精神实质的钥匙(2)价值分析方法在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中的独特功能,可以在法律价值的证成、批判、选择和同质化四方面显现出来(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在运用价值分析方法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四、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在价值中立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类型:(1)社会调查方法(2)历史研究方法(3)比较研究方法(4)逻辑分析方法(5)语义分析方法第五节法学教育与法律人才素质的养成一、当代中国的法学教育情况二、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三、法律人才的基本素质1.什么是法学?2.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3.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4.如何认识和理解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5.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律人才的基本素质?第二章法理学概述第一节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一、法理学的对象法理学→侧重研究法律的一般性问题和普遍性问题国外学者对法理学的解释:①法理学是“对所谓的法律的社会现象进行的最基本、最一般、最理论化层面的分析②法理学是以揭示法与法律体系的基本原理为目标的,关于法的抽象的、一般的理论研究③法理学是关于法及其原理的一般的、理论的探讨,与具体法律规则的研究相对应④法理学是“对法律的一般性研究,着重于考察法律中最普遍、最抽象、最基本的理论和问题国内学者对法理学的解释:①法理学即法学基础理论的简称,研究法的一般理论,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②法理学是以理论形态存在的,以法的普遍适用的原理、范畴、原则、规律、价值等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科③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所有法律制度中的一般问题、原理、原则和制度的学问二、法理学的性质及其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法理学是法学的意识形态第二节中国法理学一、中国法理学的历史8个阶段(1)词源——“法理学”一词来源于日本(2)最早使用——梁启超《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3)普遍使用——20世纪90年代(4)课程开设——旧中国少数(5)词禁阶段——建国后,法理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专有名词而禁止使用(6)替称阶段——78年后,“法学基础理论”(7)解锢阶段——80年代中后期,有人开始正式使用(8)普遍接受——90年代后词源→最早使用→普遍使用→课程开设→词禁阶段→替称阶段→解锢阶段→普遍接受二、中国法理学的体系应该研究至少两个方面:①法理学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当研究那些理论问题②按照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相对独立的理论问题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结构严谨的逻辑整体美国法学家霍尔认为,法理学应该包括四个部分(1)法律价值论研究法律强制的可行性(2)法律社会论研究法律规则的目的、应用和效果问题(3)法律形式论研究法律术语、规则、裁决的逻辑分析(4)法律本体论研究法理学的性质(基本概念问题)五类基本理论问题:第一类:法是什么?本体论问题第二类:法应当是什么?价值论问题第三类:法在人类历史上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问题第四类: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第五类:法与社会其他方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三、中国法理学的未来六种基本发展趋势第一、科学形象的确立1、摆脱思维定式,以科学的精神对待法律思想和法学理论2、有了独立的地位和科学的理论优势3、吸收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建立和运行严格的科学化学术规范体系第二、实践指向的增强第三、学术流派的多样化第四、科际互动更加深入第五、国际化趋势更为明显第六、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第三节学历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法理学的意义1、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需要2、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需要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法律理论素质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二、学习法理学的方法(1)善于从生活中具体案例出发进行法理学思考,提炼、检验法理学理论。
法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法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法理学是研究法律一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学科,是法学体系中一个基础性的学科。
通过研究不同的法律制度,我们可以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原理,进而在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来指导法律实践。
本文将深入探讨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知识。
一、法律的一般概念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则,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同于道德、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具有普遍性、权威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二、法律的原则和原理1.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法理学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它强调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正司法、人权保障等基本价值。
法治原则要求国家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超越法律之上。
2.权利与义务原则:权利与义务原则是法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强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关联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3.法律程序原则:法律程序原则是法理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法律程序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
法律程序是保障法律公正、公平、透明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必要条件。
4.法律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原则:法律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原则是法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强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法律制度应该与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应该根据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
5.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也是法理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法律与道德、宗教、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在实践中,应该注重法律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同时也要重视其他社会规范的合理性和作用。
三、结论综上所述,法理学是研究法律一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学科,它涉及到法律的制定、实施、权利与义务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专升本法理学名词解释

专升本法理学名词解释法理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法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以下是法理学中一些重要名词的概念:1. 法理学:法理学是法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法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探究法律的起源、发展、本质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2. 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法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规定人们行为准则的规则。
它明确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应当如何行事,违反规范将产生何种法律后果。
3. 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另一个要素,是构成法律的基础和指导思想的准则。
它反映了某种道德或价值观念,通常在多个具体法律规则中体现出来。
4. 立法:立法是指国家制定或修改法律的活动。
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是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的过程。
5. 司法:司法是指适用法律的活动,即法院或法官根据法律规则和原则对具体案件进行审判的过程。
6. 执法: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7. 守法:守法是指人们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它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
8. 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识、观念和态度。
它反映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程度,对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 法治:法治是指通过法律的治理,即国家和社会的管理应当遵循法律的准则和原则。
法治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至上性,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10. 法制:法制是指一国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国家的法律体系、执法和司法体系等。
它是实现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以上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如需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法理学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的本质、原则和规则的学科,涉及法律哲学、法律逻辑和法律伦理等内容。
下面将对一些法理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法律的本质和目的: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社会能够维持秩序、保护公共利益。
法律的本质在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保公正和公平。
2. 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条文、判例法和习惯法等。
宪法是最高级别的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政治体制和基本权利。
法律条文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判例法是法官根据类似案件的判决形成的法律原则。
习惯法是从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法律规则。
3. 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宪法进行解释,以揭示其真实意义和目的。
法律的适用是指将适用对象的具体情况与法律规则进行对照,并判断是否符合法律规范。
4. 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所承担的后果。
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所承担的刑罚。
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5. 法律权利和人权:法律权利是指受到法律保护的行为主体享有的合法权益。
人权是指个人或群体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和平等权利等。
6. 法律的效力和效力原则: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对人们行为的强制力。
效力原则包括以法律约束法律、以事实推定法律、以法律显然无效为例外三个原则。
总之,法理学是深入研究法律原理和法律体系的学科,其知识点涉及到法律的本质、来源、解释和适用、责任、权利以及效力等方面。
对法学学习者而言,掌握这些法理学知识点将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法律问题,为法律实践提供指导。
法理学课件ppt

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
从原始社会的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出现,标志着法律制度的萌芽。
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以习惯法为主,强调家族和群体的利益,缺乏个体权利的保护。
古代法律制度的代表
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法等。
中世纪法律制度
02
01
03
中世纪法律制度的形成:随着宗教势力的崛起,教会 法和封建法成为主导。
中世纪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宗教和封建关系为核心, 强调身份和等级。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秩
序。
保障公民权利
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 由,维护社会公正和平等。
促进社会发展
法律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基 本要求,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
03
法理学的基本理论
自然法学派
自然法学派主张法源于 自然,是自然法则的一 部分,具有普遍性和永 恒性。
自然法学派强调自然法 和自然权利,认为人类 社会的法律应该符合自 然法的原则,保护人的 自然权利。
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各界对法律实施和监督的参与和关注,包括舆论监督、公民监 督等。
社会监督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能够反映社会各界的意见和诉求,对法律的制定 和实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法律与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方面具有密 切联系。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而道德则对法律 起到补充和支持的作用。
法律与宗教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宗教对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 宗教信仰和教义往往成为某些法律原则和规定的基 石。
法律与经济
法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经济发展的 重要保障。它能够保护产权, 促进市场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激励创新和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法理学发展一、法理学的概述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法理学不可简单地被界定为“法律是什么”这一问题回答的大全。
如果法理学只有这一个核心任务,那么2500年前的古希腊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广义上讲,法理学可以被界定为法律的智慧,或者对“法律事业”的性质和语境的理解。
法理学的词根应该是源于“juris”,意指法律或权利。
另一个词根“prudence”则指智慧。
因而法理学可能是寻求法律的智慧,或者寻求对法律的明智理解的学问。
根据富勒“使人们的行为服从归制治理的事业”的法律格言和Beyleveled、Brownsword的用法,我们可以得出“法律事业”这一用语。
这种对于法理学任务的界定把问题的中心转向了这里:我们不仅探求“这一事业是什么”,以及“人们如何回答法律是什么”,而且我们也在试图弄清这些回答本身的含义。
法律是一种争议的态度?或形式?正统性(合法性)是一种思维方式?广义的法理学理论不应仅仅局限于一个或者另一个法律观念,而应该探求这种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不能再局限于以前从前苏联学习而来的刻板的法理学教材的内容,法理学不是由:定义、特点、性质等等八股的条款构成的,她是一种法学的艺术,一种精巧的思维形式。
法理可以补充法律的不足,所以有些国家把法理作为最后适用的法源,即:法律无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
有的西方国家法学者认为,当前法理有作为主要渊源的趋向;但也有的学者认为,法理本身并不具有法源的性质,只有依据法理所作的判决成为审理案件可以援引的判例时,才能成为法源。
在社会主义法中,法理一般不作为法的渊源。
二、法理学各方面具体的变化我国法理学发展的具体体现2003年到2013年的10多年是中国法理学发展最快的10年, 可以说这是中国法理学研究逐步走向繁荣的时期。
在这10年中, 以2002年的党的十六大、2007年的党的十七大和2012年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标志和动力,中国法理学在科学研究、人培养、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呈现出高度繁荣的局面。
(一)、在理论科学研究方面在此10年间, 中国法理学学者在科学研究方面, 一方面, 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在阐述“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问题的基础上, 对于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以及科学发展观对于法理学研究的指导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另一方法制与社会发展面, 对于法理学研究的一般问题, 比如法律方法、人权、后现代法学以及法律与全球化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
这10年间共发表学术论文近6000篇, 出版法理学学术专著200余部, 并且这些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比前20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一大批中青年学者的著作先后被出版, 内容涉及到法哲学、法政治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文化学、立法学、司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等各个领域, 为中国法理学大树增添了新的枝叶。
(二)、在世界法治文明的借鉴方面这10年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对外交流渠道的拓宽, 对世界法治文明的吸收程度明显增加。
具体表现在, 10年间国内学界翻译了近百部国外法理学专著, 这些译著比之以前具有明显的变化: 其一, 不仅英语版本的法理学著作继续引入, 德语、法语、日语、俄语版本的法理学著作也被大量翻译过来; 其二, 这一期间在坚持以主题形式对外文著作进行翻译出版的同时, 还集中针对一些著名的外国法理学者的著作进行清仓式!翻译, 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美国波斯纳教授的著作、邓正来教授对哈耶克法哲学著作的翻译就是其中的典型。
同时, 这一期间还开始大规模地、有主题地出版了一些国外经典法理学著作的原版书或者影印本, 其中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剑桥哲学和法律研究丛书、剑桥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影印本和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法精要影印本等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这些译著、原版书和影印本的出版拓宽了中国法理学学者的视野, 为中国法学理论的深入发展注入了新的资源。
(三)、在法理学教育改革方面这10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法学教育改革的10年。
这一时期在法理学教材的编写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个立体化的教材编写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法理学界以“法理学”被列入全国普通高校14门主干课为契机, 以设立国家精品课程——法理学为条件, 以国家和教育部、司法部的项目为依托, 推出一批具有特色的法理学教材, 如张文显主编的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理学》、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的《法理学》、研究生教材《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 姚建宗编著的专著型教材《法理学——一般法律科学》、付子堂主编的《法理学初阶》、《法理学进阶》、郭道晖著的《法理学精义》等等。
形成了统编教材与个性化教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本科生教材与研究生教材并举的立体化的教材编写格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目前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法理学”课题组正在编写的《法理学》教材, 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对于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发展必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四)、法理学研究与信息化数字化相结合这10年中, 法理学学科适应数字化建设的要求, 建立了一些法理学网站。
这些网站形式多样,有法学研究机构建立的专门网站, 还有法理学研究者建立的个人网站。
另外, 许多法学的综合性的网站和部门法学的网站也都包含了许多法理学方面的信息。
这些网站具有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特点,在传播学术信息、共享学术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学术交流方面发展这10年期间, 共召开法理学学术研讨会的次数频繁。
会议涉及到法理学的反思与前瞻、法律文化、法律全球化、后现代法学、依法治国、前苏联法学、俄罗斯法学、中日德法学、西方法哲学、人权法教学、法律职业共同体、法治、宪政与契约精神、法律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法律体系、法律移植、法律与法学方法、法律现代化、西部大开发、科学发展观、社会公平、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主题。
中国法理学界还积极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组织, 出席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东亚法哲学大会是东亚地区定期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法哲学与法理学研讨会。
从1996年, 在日本举办第一届东亚法哲学大会开始, 至今已先后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南京)、香港、中国台湾举办了六届东亚法哲学大会, 每次大会都有许多我国法理学者参加。
第七届东亚法哲学大会由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主办。
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 IVR) 是世界法哲学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组织。
1990年,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作为团体会员加入了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 2003年、2005年、2007年我国代表分别参加了在瑞典、西班牙、波兰等国举办的该协会的第21、22、23届世界大会, 张文显、徐显明等学者先后当选该协会执委, 中国学者在大会上所作的学术讲演和报告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重视与评价,24届IVR大会将于2009年在北京召开。
三、近十年法理学的研究方向与变化(一)、对于法学发展状况的评价。
对于法学发展的评价主要有三种观点: 其一是法学幼稚论!。
这种观点, 由于中国法学先天存在不足, 后天发育不良, 尽管有所发展, 但是相比其他社会科学不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存在差距。
其二是法学乐观主义。
这种观点认为, 中国法学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学科和理论体系, 基本适应了中国法制建设学科建设的需要。
其三, 综合论。
这种观点认为, 要看到中国法学取得巨大成就, 也要看到中国法学存在的不足和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特别是, 法理学研究中存在的和部门法学之间严重脱节的问题。
总体来说, 学者们都认为中国应该建立适应中国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和法理学, 并对于21世纪的法学和法理学进行了展望。
(二)、法学发展的目标和模式。
就法学发展的目标而言,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是学者们在这一时期基本达成的共识, 只是对于具体的途径有不同的看法。
(三)、法学的理论框架。
这一时期通过对于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学基本范畴, 以及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研究和探讨, 学者们大都主张应当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而建立以权利和义务为基石范畴的中国法学。
(四)、法学现代化问题。
法学的现代化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研究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 学者们更加认识到了法学现代化的重要性。
要适应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以及对外开放要求的中国法学, 就必须也进行现代化。
这是一种从法学观念、法学内容、法学体系、法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等全面进行的现代化, 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张文显、马新福、郑成良:《新时期中国法理学的发展与反思》。
(五)、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体现在中国法理学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问题, 这是法理学研究者这30年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这些年来的各种教科书可以说都在一定上体现在这一过程。
具体来说, 法理学研究者是在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学观点的基础上, 依据这些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对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问题展开研究的。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法理学研究就是要把这一理论体系中有关法学的精辟论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发。
学者们普遍认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中国法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 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法学研究的全过程, 根本方向不能变。
另一方面, 坚持马克思主义绝对不能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一种态度, 而是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法学的实际相结合。
四、当前法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一)、关于法的本质法就其本质来看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其内容是由该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荃本原理。
然而在改革开放观念更新的过程中,有些学者却对此提出质疑。
1.用法是市民社会的要求的观点来反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规。
持这种观点的学昔认为言法是市民社会要求的反映,而市民社会的要求代表了社会的共同利益、共同意志,因而法并不反映某一特定阶级的意志。
2.用法是理性的体现的观点来反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