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时,就更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了,不要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直白地表达,如学生写动物,可以把动物当作人来写,赋予这些小动物人的品性,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会让人感受到学生和小动物之间感情深,感受孩子对小动物的关爱。
学生写垂柳,就不要直白地写“小河边有一排弯弯的柳树”,可以想象这棵柳树是一个小姑娘,长长的柳枝是她的长发,柳枝在风中摇摆,可以想象成是小姑娘在梳理自己的一头秀发,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生动多了。
第五,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例如,学生写人物外貌时是这样描述的:“他有一头黑色的头发,一对眉毛下面有一双眼睛,不高不矮的鼻子下面有一张嘴巴。
”老师提示:抓住人物外貌中最有特点的地方细写。
学生修改:“他的头发黑黑的,粗粗的,还隐约透出一些光泽,浓浓的眉毛下一双眼睛又大又亮,忽闪忽闪的,好像会说话一样,小小的嘴巴旁边挂着一颗黑痣,显得非常俏皮的样子。
”有个学生写校园时,这样写操场边的一棵树:“操场边有一棵很大的树。
”老师提示:你再到操场边看看这棵树吧!学生看后修改:“学校操场边有一棵梧桐树,这棵树真粗啊!我张开双臂还不能完全把它抱住。
这棵树真高啊!它的树梢比我们的教学楼还高哩。
这棵树的枝叶真茂密啊!它形成的树阴可以让我们整个班的同学在树底下上体育课,还晒不到太阳咧。
”
作者:唐国政邓淑君赵淑珍
作文要“有具体内容”,这是《大纲》对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小学作文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是通病。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得具体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一、勤于观察,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材料就越充足,文章的内容才会越具体。
学生写作的直接材料是亲自观察、体验而逐步积累起来的生活表象。
常言道:近水知鱼情,靠山知鸟音。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界这部无字书。
具体说,在观察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观察范围。
观察的对象十分广泛,小学生主要应注意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观察图,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二是观察事物,有静止事物、活动事物或植物、动物;三是观察生活,有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2.观察要全面细致。
对静止的事物,构成它的各个部分要看全,每一部分的各个方面的情况要看细;对变化的事物,整个过程要看全,每个发展阶段要看细。
只有全面细致地
观察,才能既看到“满园春色”,又看到出墙的“一枝红杏”。
3.观察时要多种感观协同作用。
要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各种器官,用眼仔细看看,用耳仔细听听,用鼻仔细闻闻,用口仔细尝尝、问问,用手仔细摸摸,再用脑仔细想想。
只有这祥,才能把握事物各个方面,把握它的特点和本质,才能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来。
4.观察时要进行联想。
观察时,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物及人等的联想活动,可以加深对观察对象的认识和感觉,发展想象能力,使描写对象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总之,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观察活动,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勤于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
这徉学生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采撷到无数的浪花,汲取到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广读多背,储备语言。
学生的文章写不具体,除了缺少写作素材,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掌握的词汇过于贫乏,表达能力弱。
我们要把握儿童语言储存的最佳时期,结合阅读教学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好文章,让学生熟读多背。
同时让他们摘录课外阅读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的片断,并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进行归类。
这样,学生熟背诗文多篇,语言仓库里有丰厚的积蓄,写起来自然妙笔生花了。
三、借助范文,读中学写。
在学生积累素材的基础上,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呢?这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表现对象,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掌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文章写具体的一般方法,做到借助范文,读中学写。
写人的文章,主要是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人物具体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的形象。
如:《黄继光》一课中:“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
他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作者通过对黄继光在身负七处重伤,战斗形势危急的关键时刻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位爱憎强烈,所向无敌的英雄形象。
记事的文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徉把事情发展的过程一步一步具体地写出来的,如:教学《第一次跳伞》时,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掌握作者是按“到机场—飞机起飞—跳伞—着陆”的顺序把跳伞的过程一层一层地写出来的,而且每一层还写出不同的景象。
“飞机起飞”着重写了作者看到的云彩和
大地的变化;“跳伞”着重写了跳前和跳时的心理活动的变化。
这样写不仅条理清楚,而且具体生动,真实可信。
写景的文章,主要是要让学生掌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具体来写的,即从大小、形状、色彩、静态与动态等方面,怎样进行细致描写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可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是按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写出它的美丽的。
状物的文章,包括描写动物、植物等类型。
教学这类文章,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把事物的特征反映出来的。
如:《松鼠》一课中,作者对松鼠外形的描写:“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
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由于作者抓住松鼠面孔的大小,眼睛的神情,毛的颜色,尾巴的样子描写,因而具体写出了松鼠的美丽可爱。
以上主要是从描写对象的角度,谈了帮助学生如何掌握写具体的一般方法。
此外,还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写具体的方法。
例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反面衬托这些表现手法,也应结合具体课文让学生掌握。
四、设计练习,突破难点。
教师应当把观察、阅读和习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教会学生掌握与运用写具体的一些基本方法。
阅读中主要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习作训练就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把观察的材料写具体。
做到观察得素材,读中学知识,写中化能力。
为了让学生学会把内容写具体,可以设计一些内容比较空洞的句子、段落和短文,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扩写训练。
例如“清晨,我看见老人们在跳舞”一句的扩写,可启发学生思考:清晨的天气怎样?是什么样的老人们?在什么地方跳舞?跳舞时的姿势怎样?等等。
想清这些问题,就可以把上面这句话表达具体了。
当学生扩写句子的基本功过关后,可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写具体。
进入高年级后,可让学生扩写短文。
五、联系实际,改革命题。
作文命题脱离学生实际,是目前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作文命题一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有话可说;二是要有新意,不落俗套,能吸引人,容易引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
其形式有:选择题(即提供训练要求和范围相类似的一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半命题(如:我喜欢......,......真有趣);范围命题(即教师提出一个习作的范围,如:记暑假中的一件事);自由命题(如:学游泳、夏令营等),情境题(即教师创设一定的
情境,学生根据这个情境写作文)。
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就会写出内容具体,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要先教孩子学会对身边的人、事、物的观察,观察时要按一定顺序进行,同时
要教孩子学会思考和提炼,学会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然后用符合孩子特点的
语言组织成文。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的,不要急功近利,而要
讲究方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持之以恒。
1
|评论
多读,多说,多写,多玩。
孩子是有求知欲的,你不能压迫,只有让他用自己的方式了解这个世界,作文才会生动。
而这八个字中,最重要的就是多玩。
当然并不是光指孩子玩游戏,这个玩的意思就是说,要他去接触新奇的,并且感兴趣的东西,自然孩子的人生中,定是少不了玩,不过必须有节制。
多读,就是多读书,除了不健康的东西以外,孩子必须广泛的阅读。
也许一开始他不愿读,可以巧妙地引导,一开始读他感兴趣的,日后自然越来越爱读。
多说就是多交流,这一点并不限制内容,可以随意的大侃天南海北,不要一开始就让孩子学习怎样抓住重点去说等等,只要他有自己的见解就行了。
或许有的孩子不愿意说,可以让他记日记,再不愿意的话,让他找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但必须用嘴来说,否则日后就会像我一样,肚子里藏着话,有时能说的很好,有时却一个字也说不出,那便得不偿失了,毕竟
孩子总是要走上社会,好口才绝对有用。
而多写,一般人可能会说,日记必不可少,可有的孩子不会观察生活,写出来的无非就是流水账,这样的东西写出来又有什么用?其实我建议不必专门买本子,只要告诉孩子,如果突然有感而发,便可从任何地方记下他的想法,当然不能写完就弄丢,写过的,就至少再看几遍,否则灵感就随风而逝了。
还有一点,如果读书时有何感想,也要这样做。
当然,我所说的这些,有的孩子不一定做得到。
比如说学习太忙的孩子,不能多玩,那其他三项,也可抽空做,毕竟不爱书之人,不会有那样良好的习惯。
每位学生都想让自己的作文生动具体,包括现在我的学生都是这么认为,
其实,这并不难,让自己作文生动具体的最好办法就是反复修改,但修改不是
盲目修改,得有一定的方法,读完这里,也许对你有点启发!
一、有关文章修改的名言
1、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2、善作不如善改
3、何其芳: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4、叶圣陶: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5、鲁迅: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二、有关文章修改的故事:
1、白居易写的诗通俗易懂,连不识字的老婆婆都能听得懂。
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写好一的一首诗读给他的邻居老婆婆听,老婆婆先是没听懂,白居易回去对诗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改好之后又去读给她听,可老婆婆还是没能听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复地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了,他才满意
2、相传"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3、我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动地方却达160多处。
海明
4、据记载,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改过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五年,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20次。
威修改《永别了,武器》的结尾,就是最后一页,改写了39次才算满意。
二、修改作文的几种常规方法
1、认真检查,一丝不苟:内在美的检查就需要这样做。
2、虚心求教,听取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总会有些偏爱,不想删改,总觉不舍。
此时,将作品交给同学,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3、自吟自诵,不顺则改: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自我检查方法。
在吟诵过程中发现不通畅、不好理解的地方,就是应该修改的。
顺,则六;不顺,则删。
学生要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好,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学会炼词炼句
我先谈谈炼词炼句吧,写作文,用词一定要准确、恰当。
在写作和修改作文时,就要对每一个词反复推敲,这就叫炼词。
我们来分析一小段例文,看哪些词需要推敲。
练习:
一个小学生曾写了这样一段话:房间的右边放着一张小床,左边放着一个小柜子,靠窗户放着一张小写字台,写字台旁边放着一个小书架。
这段话没有什么错误,而且把房内的摆设也写得清楚了,但仔细一琢磨,一段话里连用四个“放”字,使词语显得单调贫乏。
如果除第一个“放”字外,
将其余三个“放”字分别改为(“ ”、“ ”、“ ”),那么文字将会比原来的好得多。
由此可知,炼字炼句是必要的。
字句这一关过不好,就不能写出精美的文章来。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没有哪一个不在字句的难关面前大战苦战的,我国古代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等传说。
现代作家老舍说过:“要努力把语言得潜力都挖掘出来,使自己的文字,既能有意思,又有响声,还有光彩”。
这一切告诉我们,要写好文章,就得在锤炼字句上下一番功夫。
二、要学会写生动
生动,主要是指写得形象,自然,不生硬,不干巴。
把文章写生动的方法很多,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还是让我们分析一段例文,看看怎样把它改得更生动。
例文:大地长出了小草,鲜花在草丛中开了,天空是蓝色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挺暖的,鸟儿叫着。
白杨树长出了绿叶,这说明春天来了。
修改意见
1、“大地长出了小草”改为“大地披上了绿色外套”。
2、“鲜花在草丛中开了”改为“鲜花已经在草丛中微笑了”,使用拟人手法,这样文章更形象。
3、“鸟儿叫着”改为“鸟儿快乐地唱着歌”,使鸟的形象栩栩如生。
上面例文,加上了拟人手法,读起来就使人感觉生动、形象多了。
同学们,你们可以按照上面的修改方法试一试。
练习: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拟人句或比喻句。
1我们欢笑着来到郊外,春天的景色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
2.风吹着柳树的枝条。
(风梳理着她哪柔美的披发。
)
3、一开闸,那水就从地下冒出来,急速地向田野,村庄流去。
(一开闸,那水就从地下冒出来,唱着歌,流向田野,流向村庄,流向人们的心坎里。
)
4、我长大了后决心去探索大海里的奥秘。
(我长大了后决心去揭开大海那神秘的面纱!)
这里的“吵”、“梳理”、“流进”、“揭开”等动词,使整个句子甚至全篇文章都熠熠生辉,仿佛给人一种有形可触,有声可闻,人物、景物历历在目的感受。
春天来了,春姑娘也来了。
她把绿撒向了大地,她把绿撒向了人间。
小草挺直了腰,接受春风的爱抚;小花昂起了头,接受阳光的洗礼。
这一段文字,简直是小作者唱给我们的一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而又有滋有味,确实给人一定的美感。
背诵段落
雪花
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空飘下来,就像千万只飞舞的白蝴蝶。
我们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
不大一会儿,大家竟成了一个个小雪人。
玩够了,小雪人们站在雪地上静静地听着,“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呀?原来是淘气的小雪花落在了我的耳边,“沙沙沙”地好像在跟我说着悄悄话。
这些小淘气一会儿藏进我的头发,一会儿又亲吻着我的脸,一会儿还钻进了我的脖子里,害得我又痒又凉。
最可笑的是这小淘气竟然想站在我的鼻子尖上,当我用手去抓它,它却“忽”地变了,变成了让你没法抓到的小水滴。
练习:把下面的几段话修改更加生动、形象。
1、一位低年级教师在指导写《跳大绳》时,提示给了学生一组词语:有时……有时……有时…蹲、转,等等。
一名学生写道:
小红跳绳可棒了。
她有时单腿跳,像丹顶鹤在翩翩起舞;有时转圈跳,像一只可爱的小蜜蜂在跳圆圈舞;有时跳着跳着,又猛地一蹲,像一只蝴蝶飞进了花丛中。
2、一名学生写《妈妈化妆》:“……接着,妈妈拿出高级洗面奶,抹在手上。
先用双手把洗面奶抹匀,再均匀地抹在脸上,还一会儿抹抹眼角,一会儿擦擦鼻梁,整整花了十分钟。
”这几句话,具体写了妈妈用洗面奶洗脸,但用词过于重复,不准确。
经过老师的点拨,这名学生进行了一番修改。
请看修改后的内容:“……接着,妈妈拿出高级洗面奶,轻轻地挤出一点,抹在手上。
先用双手慢慢地揉,直到把洗面奶揉匀了,才均匀地涂在脸上,还一会儿蹭蹭眼角,一会儿擦擦鼻梁,整整花费了十分钟。
”这样一修改,更准确地写出了妈妈用洗面奶洗脸的动作。
3、一名学生写《滑冰车》:我轻轻用手支了一下,一看滑出好几米,又使劲猛支了一下,也滑出了好几米。
于是我又一下一下地有节奏地滑了起来,像风呼呼地刮着,又像离弦的箭一样快速地飞了出去……
这几句话,不通顺的地方显而易见。
在教师的指点下,这位学生改正了不通顺的地方。
请看:
我用手轻轻地向后一支冰钎子,冰车竟然向前滑动了。
我使劲猛支了两下,冰车快速地滑出了好几米!于是我有节奏地支起了冰钎,冰车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我只觉得耳边的风呼呼地响着。
真快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说“米”的重要。
可是,一旦找到了下锅的米,就自然应该考虑煮饭的问题了。
写作何尝不是如此,有了“米”——平淡的材料,就得设法把它“煮”成香喷喷的“米饭”——文章,也就是得把语言写生动些,让人“吃”起来津津有味。
究竟怎样才能把平淡材料写生动?仔细读一读王娅同学的《我为“象棋”掉眼泪》一文也许对我们会有启示。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平淡材料生动。
如当“我”“棋”开得胜时,“喜上眉梢”;在决胜局中,小作者写对方“就像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派他的‘炮’来惹我的
‘马’”,这些比喻十分生动,突出了“骄傲将军”的特征。
再看下面一段话:“我先派‘车’冲锋陷阵,扰乱敌营,然后遣‘炮’左移埋伏,接着就火速‘开炮’,顿时对方的一个‘象’便命丧黄泉。
”你瞧,一次平常的象棋对垒,通过拟人的表现手法竟写得这般有滋有味,多形象呀
说话风趣幽默也能使平淡材料生动。
如文章开头,小作者在交代了外号“骄傲将军”的来历后,便写“我”这个象棋高手在上星期却“演了一场‘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悲剧”,这比写“这一次比赛我却输了”要生动多了。
又如,当炮“吃”掉了对方的一个“象”后,小作者写道,“我”的“炮”被他的“车”压得成了“闷炮”,“转眼就去向阎王爷报到了”,这比直接说“我的‘炮’被他的‘车’吃掉了”生动得多。
运用生活中常用的熟语(包括歇后语、谚语、成语、格言等)也能使平淡材料生动。
如写到“……我正得意”之时,小作者笔锋一转,引用了对手所说“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行”这一俗语,真是恰到好处,意味深长,读来也琅琅上口,把人物的形象、个性勾画得十分逼真,让读者如见其人。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