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学生享受快乐生活化语文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学生享受快乐的生活化语文学习摘要:当前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是枯燥乏味地接受知识,而无法享受学习的快乐。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现状的阐述,提出了带学生享受快乐的生活化语文学习的必要性和途径。
关键词:语文学习生活化必要性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纵观当前语文教学,虽然历经改革但是问题仍很突出。脱离生活的课堂往往将充满人性之美的、最具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课堂上一方面学生死板地被老师牵引着像脱离生活实际的木偶;另一方面他却在自己的世界里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现实的语文教育让学生的灵魂缺席,毫无快乐可言。
二、带学生享受快乐的生活化语文学习的必要性
课本是生活的记录,教学是生活的演绎,阅读是生活的感悟,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整个语文的教学过程离不开生活二字。语文教学要生活化,语文教学就是生活。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曾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材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快乐,构建生活的化的语文课堂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享受快乐的语
文生活。
三、走上快乐的生活化语文学习之路
语文学习应该走一条非常简约的路,这是一条生活化的快乐的路,是每一个学生应该拥有的路。
(一)不要跪在教材上
语文是生活的窗口,课本中的篇目只是一种生活的记录,我们应该让学生带着平和的、平等的心态去对话,不需要顶礼膜拜。可以质疑、可以欣赏、可以拓展、可以反驳。不要跪在教材上,应该从教材上站起。
在教人教版高二必修《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中,有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安排杜十娘的跳江,这不符合实际,杜十娘很有钱,她完全可以有其他出路。这个对教材的质疑立即激起了学生兴趣,我乘机让大家共同探讨:她的死是必然的吗?我们能拯救她吗?“我也认为可以避免,杜十娘有很多财富,她可以用来自谋生路,而不用依靠别人生活!”有人赞同;“我们不能用一个现代女人的心和头脑来设计她的路,在那个社会,女子是没有地位的,无依无靠的女子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有人反驳。思维的火花顿时在教室里擦亮。最后在激烈的讨论中达成共识:杜十娘的悲剧命运不可避免。通过质疑教材、讨论分析、对比现在社会,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课本中的人物悲剧是时代的悲剧。这个结论的得出比教师直接灌输封建社会吃人的定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追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文本作者相似的情感经历和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感受文章真正的美。
在教授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时,面对的是一群只有十七八岁的孩子,他们很难理解文章中隐晦含蓄的语言,由于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他们更难理解作者那种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如何让教学生活化,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呢?
我让学生从自己曾有的生活入手,“你有没有寻找过去生活的依据?”学生陷入了对往事深深的回忆之中。“我老家门口的那口井就是我曾经在那生活过的证据!”“奶奶家门口的柿子树就是我和奶奶一起种的,它能证明我曾经在那生活过。”“我相信我经常打滚的那片草地会记得我”……整个课堂充满了对过去生活的眷念。这样我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课本:“同学们你们对那树、那井、那片草坪的感情和作者对故乡的感情是一脉相通的!”最后大家感悟到:故乡不是地理学意义上的某个处所,它跟经度、纬度无关,跟土地肥瘠无关,跟贫富无关……它只跟人的心灵相关,是远离之后难以割舍的眷恋。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顺利完成了对课本的解读。当然除了可以将文本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营造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氛围,达到“距离”短了会更美的效果。
(三)给教材贴上时代的标签,赋予时代的新意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诗歌教学由于其功利性的教学目的和“教师中心”“文本中心”等问题,使得中学生普遍对古代诗词的学习没有多大热情。但是像《东风破》《千里之外》这些浓郁的中国风的流行歌曲却在学生中广泛流传,“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似乎每一位学生都能吟唱两句。古诗词在过去也是入曲吟唱的,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因此可以将这些中国风的曲调当做桥梁。
(四)联系生活,选择丰富多彩的拓展延伸
一篇课文的结束,教师会安排统一的拓展训练,其实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及对文章的理解来选择拓展延伸的方式。在《雨霖铃》一课的拓展延伸阶段,有的学生选择了给这首词配上一段自己谱写的曲调,古韵悠扬;有的学生则用写诗的方式给文章中的女子写上了一段文字,哀婉凄切;有的学生为这首词写了后续,构思巧妙;有的学生则利用自己绘画的天赋绘制了一幅《江色暮霭图》,清新淡雅;有的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表演了课本剧,并加上了旁白,精妙绝伦。学生的这些举动让我很是惊喜,我如沐春风。丰富多彩的拓展延伸是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课本所反映的生活的最好融合,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创造快乐的语文生活。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原本就是生活的另一种呈现方式。”我们的课堂如果能将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将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将教学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切的生活体验,积淀厚重的人生情感,产生深刻思想的共鸣。这样的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