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杂交种生产体系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稻杂交种生产体系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杂交水稻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1我国水稻杂交种生产体系特点

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可是,如果技术人员用人工方法在数以万计的水稻花朵上进行去雄授粉的话,工作量极大,实际并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大量用种。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为了不使母本断绝后代,要给它找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的特点各不相同:第一个对象外表极像母本,但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女儿。长得和母亲一模一样,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没有生育能力的母本:另一个对象外表与母本截然不同,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儿子,长得比父、母亲都要健壮。这就是技术人员需要的杂交水稻,一个母本和它的两个对象,人们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特点,分别起了三个名字:母本叫做不育系,两个对象,一个叫做保持系,另一个叫做恢复系,简称为“三系”。有了“三系”配套,技术人员就知道在生产上是怎样配制杂交水稻的了:生产上要种一块繁殖田和一块制种田,繁殖田种植不育系和保持系,当它们都开花的时候,保持系花粉借助风力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得到正常花粉结实,产生的后代仍然是不育系,达到繁殖不育系目的。技术人员可以将繁殖来的不育系种子,保留一部分来年继续繁殖,另一部分则同恢复系制种,当制种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都开花的时后,恢复系的花粉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产生的后代,就是提供大田种植的杂交稻种。由于保持系和恢复系本身的雌雄蕊都正常,各自进行自花授粉,所以各自结出的种子仍然是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后代。

2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米一质较差;二是产量没有新的整体突破;三是抗性单一;四是杂交早稻和杂交粳稻育种进展缓慢;五是两系杂交稻育种还有难点问题待解决。困扰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投入不足 研究力分散

2 将优质、高产、抗逆等性状有机结合在一起

的精品杂交水稻组合少

3 杂交水稻制种产和纯度有待于提高

4 高产、优质、高效杂交水稻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今后为更快更好地实现新的高产、优质、多抗育种总目标,人们寄希望于将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坚持和发扬行之有效的传统育种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大量引入生物技术来加快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在今后一段时期以下几个方面可能使杂交水稻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应重点加强研究和协作攻关[2]

1、从种质资源中大力发掘有益基因

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转移和聚合有益基因

3、基因工程育种打破物种界限选取有益基因

4、亚远缘杂交重组亚亚种间、亚种间有益基因和优势基因

5、两系杂交稻育种逐渐发挥配组自由的优势

6、超级杂交稻育种综合利用一切有效的育种手段。根据我国现阶段的育种水平和科学技术含量选配的强优势组合应是参加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后其性状稳定、优势明显,能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15%-20% 以上,且抗性、米质、

适应性等各方面均比当地主栽品种强或优,有较高的商品价值和经济价值[3]。

为了解决以上杂交水稻育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今后杂交稻育种的重点如下

1、三系法亚种间杂交稻强优势新组合的选育。通过选育新的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构建新的超高产株叶形态与亚种间杂种强大的有利优势相结合来培育产量能有明显突破的优质超级杂交水稻。

2、优质杂交稻育种。为提高我国杂交稻米的竞争力势必要求米质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否则不利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也不利于杂交稻的进一步发展。应选育配合力好的优质米不育系与米质好的强优恢复系以期通过双亲米质的改良育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的目的[4]。虽然目前已有两系品种及组合出现米质较优但产量不高。如何在优质的基础上寻求产量突破是育种者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1]程世华.杂交水稻育种材料和方法研究的现状及发晨趋势[J].中国水稻科学

[2]陈温福.徐正进.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罗玉坤,朱智伟,陈能.中国主要稻米的粒型及其品质特性[J].中国水稻科学,2004,18(2):135-139.

[3] 林世成,闵绍楷.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4] 邹江石,吕川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J].作物学报,2005,31(2)254-2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