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中国教育公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今中国教育公平问题
——从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说起一,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
2011年,清华大学迎来她的一百年华诞,迎来一个新的百年纪元。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校调整思路,顺应时代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和改革。其中,2011年10月18日,我校公布2012年自主招生新政“新百年计划”,这一自主招生新政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清华大学未来百年的育人思路;同时,由于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所处的特殊的地位,该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乃至我国整体教育的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新百年计划”包括“自强计划”、“拔尖计划”和“领军计划”三部分:“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拔尖计划”面向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领军计划”面向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学生。根据该计划,从2012年开始,我校将对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实行有针对性地选拔,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中国当代教育公平问题概况
解读“新百年计划”,我们可以有很多种说法和观点。然而,我最为感兴趣的是“新百年计划”中体现出来的我国当代的教育公平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教育水平和环境影响等关系,一般情况,相对贫困落后地区的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远远比不上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所以“新百年计划”中的“领军计划”和“拔尖计划”面对的对象几乎都来自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程度都较高的生源地,仅有“自强计划”在文件中明确的指出了“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的高中毕业生”,这也就是说,清华在未来百年通过自主招生招到的学生中,至少有2/3的学生来自教育水平和生活条件都较好的家庭和地区;而事实上,这一比例在通过高考统招进校学习的清华本科新生中则更大。所以,这一政策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当今精英教育模式下越来越严重的教育公平问题。
根据著名学者杨东平的理论,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我国从新中国建立到如今,教育公平经历了三个阶段:“文革前时期”、“文革时期”和“转型时期”,前两个时期存在的问题是分别源于阶级斗争
思想和“反智主义”的教育权利不平等;而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三个时期,即“转型时期”,整个社会面临的则是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差距严重扩大的问题。从
建国到现在,国家一直在努力把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作为自觉追求的目标之一,包括建立高考选拔制度,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减免乡镇中小学学费等,从1949
年到如今取得重大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文化、经济和政治国情,同时结合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的具体情况,所以我国的教育公平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这些教育不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
包括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地域差距导致的教育不公平、普通中学与超级中学相比享有的教育资源不公平以及城乡教育资源二元化三方面。其中,地区差距和城乡二元化导致的教育不公平是极难克服的一个硬伤。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所以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导致人民和当地政府在教育投资上的不均衡总是难以避免: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1988 年中国城乡人均收入的差距是2.2:1, 1997 年这一差距为2.5:1。以地区差距论,1997 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45:1:1.04;以农村居民收入论,以东部为单位1,则东部、中部、
西部的比例为1:0.75:0.63。在这一背景下, 各地的教育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且
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以1998 年我国“普九”的人口
覆盖率为例,东部地区达到96.47%,中部地区达到81.87%,西部地区仅达到42.26%。当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时, 西部地区则仍有2/ 3的县未达到85%
的普及初中标准, 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则尚未普及初等教育。同时,少数“超级中学”对于教育资源的占有率过高,形成了“教育马太效应”。“超级中学”一般指的是省重点中学及以上的中学,他们普遍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生源,由于其良好的升学率,教育部门对于其资金和其他投入会同比远远高于其他中学,比如北京市的人大附中每年往清华北大输送的考生数目占到全北京考生数的近60%。,好学校配好老师出好结果并没有错,错的是:要进入好学校除了能力
竞争之外, 越来越依赖家长的社会关系、经济能力,弱势群体往往缺乏选择性,城市不同阶层对入学机会和学校质量差距造成的不公平感受增加。在城市的重点中学, 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存在明显差别。
(二)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公平:
这一点上,主要是反映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数量分配不均等问题上,体现在了高等教育机会分配——高考录取名额的差异。我国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方法扩大了农村和城市、教育落后省份和教育领先省份的学生的机会差距。例如,2001年时,清华和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分别占其总数的18%和13%,而当时的北京高中毕业生只占全国的0.9%,以此类推,这种教育机会分配实在是不利于教育机会均等分配的。
(三)教育领域招生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不公平:
除了高考的分省录取政策外,我国教育机会分配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教育腐败问题,这种“教育腐败”也会为“教育不公”推波助澜。这种教育腐败容易利用“定向生”、“保送生”和“体育特长生”等招生形式,使得特殊背景的考生能够优先获得进入高等学府受教育的权利。比如,之前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热播的中央音乐学院招生潜规则等,都是教育腐败问题,这种教育腐败会使得真正拥有才华和知识的学生应有的权利被其他考生背后的权利和金钱夺去。
三,教育不公平的社会弊端
(一)这种教育不公平直接的弊端在于无法培养真正的人才,阻碍现代化
发展。
目前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了精英教育,没有充分的体现“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公平教育思想,不能够赋予每一个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只看重少数的一流人才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作用,忽略了其他学业成绩一般或者没有明显突出特长的学生。然而,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人才,每一个人的优点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差异。现在的教育中,精英教育的思想尤其严重,在对于学业上并不是很优异的学生而言,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和教育,甚至使得部分学生成为精英教育的牺牲品和这场教育战争的炮灰,影响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