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文内容和文体样式对八股文结撰方式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文内容和文体样式对八股文结撰方式的影响

八股文以体制精严着称,却依然有着很大的创作空间,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题文内容和文体样式对八股文影响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前言

近十年来学界对八股文文体特征的研究已经颇为深入,①我们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八股文的创作机制.本文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阐述八股文最基本的两种结撰模式: "顺题成文"和 "因体立格".由此可知八股文写作所要遵循的基本法则,亦可知八股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拥有怎样的创作空间.

八股文以体制精严着称,却依然有着很大的创作空间.八股文的写作,义理阐释是断不可随意发挥的,体式上虽有一些选择的余地,变化空间也十分有限.那么其创作空间究竟来自何处呢? 这还要从其结撰模式及其与古文的异同说起.就技术层面而言,古文与八股文最突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文体要求将叙述内容安排到相应的篇章结构中,后者则要先将题文中的内容拆分开来,再按照八股文的体式要求加以调整、变化,并结撰成文.就此而言,古文创作是一个 "组装"的过程,而八股文的创作则是一个 "拆分"、"重组"的过程.古文创作虽然也要受到相应的文体规范的约

束,但较之八股文创作毕竟灵活许多.八股文不但要受到文体的严格限制,还要受到题文的叙述顺序乃至语言结构的制约.尽管如此,八股文的创作依然可以在题文和体式之间觅得一些回旋的空间.

一类文章,主要根据题文的叙述顺序确定其结构方式,题文由两句、两段或两个主题构成,文章就写成两大扇,题文由三句、三段或三个主题构成,文章就写成三大扇.这种结撰方式,借用明清时期一个常用的批语术语,可以称作 "顺题成文".另一类文章,主要根据体式特征,尤其是标准的八股体,对题文的叙述顺序作出较大程度的调整,进而将题文内容安置于预定的文体模式中.这种结撰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 "因体立格". "顺题成文"和 "因体立格"是八股文最基本的两种结撰模式.然而,在实际创作中,两者并不能截然分开.任何一篇八股文,都是两种结撰模式相结合的产物.有些文章是八股体式决定了其基本的叙述结构,但它们又必然受到题文内容的制约,这是由八股文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 另外一些文章,题文内容的叙述方式成为决定其结构布置的首要因素,但这些文章也要符合八股文基本的文体规范,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八股文.事实上,"顺题成文"与 "因体立格",分别体现了题文内容和文体样式对八股文结撰方式的影响.八股文的创作过程,首先是寻求内容与文体之间平衡关系的过程.而八股文的种种技法及其审美意味,也正是在这种极具张力的关系中形成.以下通过一些具体的文章分析,说明两种结撰方式的基本特点、结合方式及其在八股文创作中发挥的作用.

通常来说,撰写两大扇文与三大扇文,首先考虑的自然是题文

自身的叙述层次,同时又必须注意各扇文字之间的对仗或照应,以保证八股文最基本的文体特征.由于两大扇文中每一扇文字承载着较多的含义,且由于两扇之间大都是并列的关系,因而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形式上,每扇文字往往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但在两扇之间,却又必须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对应关系.因此,两大扇文往往具有板块拼接的结构特征.如何能在结构工整的前提下,又能做到衔接自然,这就要看作者的手眼了.关乎此,王鏊《武王缵太王及士庶人》一文堪称典范.其文如下:

《中庸》称二圣有继先绪而隆一统之尊者,有承先德而备一代之典者.(破题)盖德业创于前而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也.如二圣之所为,岂不有光于前人也哉! (承题)《中庸》述夫子之意谓: 夫欲知文王之无忧,当观武、周之善述.(起讲)夫文王既没,而不能作继之者谁欤? 盖太王、王季创于前,文王之业隆于后,而缵其绪者惟武王也.

观其身一着夫戎衣,师不劳于再举,而坐收一统之全功; 迹虽嫌于伐君,志非富乎天下,而无损万世之令誉.

且不独功名之俱盛而已,以贵则尊极一人,以富则奄有四海,而福有超于寻常也; 不独禄位之兼得而已,上焉则宗庙飨之,下焉则子孙保之,而业有光于前后也.

武王之继先绪如此,是以创业而兼守成,虽征诛而同揖逊矣,其武功之隆何如哉! (前一大扇)若夫武王已老,而受命承之者谁欤? 盖文王欲为而拘于位,武王得为而限于年,而成其德者在周公也.

观其隆古公之号为太王,加季历之称为王季,则近推乎文武之

盛心; 祀组绀而上以王礼,迨后稷以下而皆然,则上追乎先祖之遗意.

于是推斯礼以及人,使有国而为诸侯,有家而为大夫者,咸得随等序而行其礼也; 达斯礼以逮下,使有位而为士,无位而为庶人者,皆得循礼度以伸其情也.

周公之成先德如此,是继述善于一身,礼制通于天下矣,其文德之备为何如哉! (后一大扇)吁! 武王缵焉而益隆,周公成焉而大备,此周家所以勃兴,而文王所以无忧也欤! (收结)①题目出自《中庸》: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一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享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是称颂武王、周公,善于继承先人德业,成就丰功伟绩.

制义破题二句,紧扣 "善继"、"善述"之意,分言武王 "继先绪而隆一统之尊",周公 "承先德而备一代之典",全文即围绕此二句

而展开.承题进一步强调 "善述"的重要意义,起讲则以 "观武、周之善述"领起下文.正文作两大扇,分别描述武王和周公之 "善述".前一大扇从 "夫文王既没,而能作继之者谁欤"说起,从而引出 "缵其绪者惟武王也",颇似一篇独立八股文的起讲部分.

以下以两组骈句分别训释 "一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和 "尊为天子,富有四海.宗庙享之,子孙保之",单独来看,几乎

就是严严整整四股文字."武王之继先绪如此"数句,是对此上文字的总结,依旧归结到 "继先绪"上,照应破题.后一大扇论周公之 "承先德",结构与前一大扇完全相同.

两大扇文字中,每一扇文字,都有领起、有展开、有收束,俨然是一篇独立的文章.然而,整篇文章依然严密、紧凑,并没有或松散或生硬的效果.这是因为,首先,文章的议题明确而集中.自始至终,全文紧紧围绕 "善述"而展开,绝无枝蔓旁生之现象.其次,文章的开篇与结尾反复将武王、周公并置而言,破题、承题两言 "二圣",起讲云 "当观武、周之善述",收结再度并称武王、周公之功业.如此则在整体上形成一种二元性的结构特征,故不觉两扇文字生硬.再次,两扇之间的衔接也颇为巧妙.后一大扇的首句 "若夫武王已老,而受命承之者谁欤",十分自然地从武王过渡到周公,以一种时间性的顺承,替代了空间性的并列,自然会冲淡那种板块式的印象.

可知,王鏊这篇制义,虽然是两大扇文,却显然是经过了作者的精心处理,于参差变化中对应整齐,明显区别于寻常的经传讲义.然而,有些制义文字,或者是太过受题目限制,亦或是刻意追求一种古朴风格,则不免影响了文体的规范性.如蔡清《吾五十而志于学

一章》一文:

圣人希天之学,与时偕进也.(破题)夫学与天为一,学之至也; 然而有渐也,故与时偕进.圣人且然,况学者乎! (承题)若曰: 人生之初浑然天也,少长而趋于物欲,则丧其天.故吾于成童之时,用志不分,以其全力而向于学,务求纯乎天德而后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