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探索
摘要:当下教育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对教育理念、学生观、教学观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课前课程创新能力、课中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课后的评价反思能力这三种最基本的能力。
关键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中国大百科全》把能力定义为:顺利完成某种任务或活动的必备条件应该有与这种任务有关的知识、活动技能、正确态度、调控品质及天资等因素。教师能力沿用心理学概念主要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完成情况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反映教师职业活动要求的能力体系。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单指课堂的教学,还包括课前的备课,课后的反思总结这两个环节。只有把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中的各种能力有效的发挥出来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一、课程整合创新能力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社会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现。教师的教学不是随性而发,他受到教育目的、课程目的、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师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课程目的按照一定的规律融合在教科书里,却带有一定的机械性,这要求教师应具有整合知识的能力,深入钻研课程,挖掘其中的创新点。首先教师要掌握知识的系统性,清楚明了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教师掌握了知识的逻辑性才能把握具体教学中的重点难
点。许多学校开展教师优质课比赛中常设有“说课”这一环节,说课着重考察教师对该学科知识系统分析情况。有一个整体观念,运用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师才能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的进行教学,使教学成为一个内在连续的过程。
课程目的与课程内容的预设性限制了许多教师的主体创新意识。部分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过重,不假思索地遵照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师参考书等。教师养成了一种惰性,懒于思考、不喜钻研。许多老教师十年用同一教案,同一教学方法。许多新教师把教师参考书上的知识一字不漏教给学生。教师缺失了自主探讨的能力,成了课程的“奴隶”,使教学陷入了“本本主义”。一位资深的教师说到:如果离开了《教学参考书》,至少有80%教师写不好教案上不好课;离开了《课堂同步练习》,至少有85%的教师出不好练习题;离开了《标准化试题》,至少有90%的教师命不好试题;要是离开了统编教材,至少有95%的教师不知道怎样给学生上课。上述实习老师明显是没有深入的钻研教材,不熟悉课程设置的脉络结构,把握不到教学重点和难点,时间分配上出现了偏差,以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当下教育教学改革时期,特别强调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表现在课程上,首先要钻研教材但不能依附教材。教师除了要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以外,更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新的知识点。其次拥有自我编写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特定的教学目的为基础编写适合自已学生的学习教材。其三应具有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学生学习资料不仅仅来源于书本。他们的实际生
活是一本天然的活教材,教师要用一双睿智的眼睛积极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特殊性导致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使教学变得不可预设。优秀教师在教案编写中会留下很大的空间,把学生作为“具体”的个体来看待,使复杂的教学情境更具灵活性。
在教学中,师生是两个能动的主体,学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对象的复杂性使教学情境变得复杂多变。作为另一个主体的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教案,局限于教材,要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对于课堂上的“意外事件”,偏离教师预设时,教师要有处理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有整体观念,统揽全局。把班集体作为一个整体,教师必须了解作为部分的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尽量做到不影响全班学生学习的情况下给予其暗示,令其改正。如可以通过眼神示意、字音重读、身边停留等等方式。其次始终保持一种冷静沉着的心态。中小学生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有些教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学生采取辱骂和体罚,严重者还被赶出教室。从而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对学生制造的各种事件中,教师必须保持一种冷静的心态,才能权衡利弊采取一种最有效的处理方案。既解决了该事件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如一位老师对班上一位脾气暴躁的学生的“出格”行为,没有做出任何的处罚,而是把该事件作为一种导
入情境引入当天的课堂教学:史铁生的《合欢树》中。文中作者因为残疾对生活失去信心,变得脾气暴躁,然而母亲却给予了作者包容和无私的关怀,最后作者从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教师对事件的巧妙处理不仅解决了该事件,而且还把此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真实地走进课文,理解课文。
三、教学反思能力
评价反思能力是教师提高其自身专业发展,综合素质提高所必不可少的一种途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进行批判与否定,分析与综合,这本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工作,只有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更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便会得到提高。
当下的许多教师都缺乏反思评价能力,他们没有养成自我反思评价的习惯,很多教师并没有自我反思的意识。课后多半是写一些教学总结或教学反思日记,大多教师仅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对教学并没有深入的进行反思,很难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更不会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一些初任教师不会反思,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但他们没有对这些问题的诊断能力,课后写的教学反思大而空,不具体。一位初任老师在写自己的教学反思中这样写到:没有把握教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没有把握。他没有深入的进行思考造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找不到原因也就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问题也就不会得到解决。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必须要学会反思。首先要培养教师的
反思意识。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其前提必须要使教师热爱这份职业,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样的教师才有可能去反思,去探索。另外教师自身认识到反思的价值所在,明确反思确实能提高自身水平时,就会自觉地进行深入的反思行为。再次是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来培养反思能力。一些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研讨活动等教师之间的思想与思想的冲击。观点与观点的触碰最能引起自我反思,创造新思想。其三对自身教学的总结,好的与不好的教学都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总结,特别是课堂中的一些意外事件的处理方式的深入反思,总结出一种好的教学经验,有时会形成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
国家兴亡在人才,人才培养在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培养一批高质量、高水平、高能力的教师队伍,也才能培养出一批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宁虹.教师能力标准理论模型[j].教育研究
[2]马顺林.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当代教育变革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刘云(1989——),女,重庆秀山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