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2014-12-20 16:30:27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中医方剂学七版)

[组成]天麻(90g)钩藤(12g)生决明(18g)山栀黄芩(各9g)川牛膝(12g)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

[用法]水煎,分2—3次服。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方解]本方证由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生风化热所致。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故头痛、眩晕;肝阳有余,化热扰心,故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证属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治以平肝熄风为主,佐以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之法。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杜仲、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成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剂。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眩晕头痛剧者,可酌加羚羊角、龙骨、牡蛎等,以增强平肝潜阳熄风之力;若肝火盛,口苦面赤,心烦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泻火之功;脉弦而细者,宜加生地、枸杞子、何首乌以滋补肝肾。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内耳性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

2.方论选录胡光慈《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本方为平肝降逆之剂。以天麻、钩藤、生决明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补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平肝之逆;并辅以夜交藤、朱茯神以镇静安神,缓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眩晕、失眠之良剂。若以高血压而论,本方所用之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均经研究有降低血压之作用,故有镇静安神,降压缓痛之功。”

[临床报道]

伍氏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以例,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西药常规治疗,2周为1疗程,治疗4周。结果: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29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死亡3例。[伍大华,等.天麻钩藤饮为主治疗高压性脑出血64例总结。湖南中医杂志2000;

16(6):10]

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组成?用法〕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怀牛膝30克,生赭石轧细30克,生龙骨捣碎15克,生牡蛎捣碎15克,生龟极捣碎15克,生杭白芍15克,元参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捣碎6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甘草45克。水煎服。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天麻18克,钩藤后下12克,石决明先煎30克,山栀、黄芩各9克,川牛膝12克,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水煎服。 〔主治?方解〕 镇肝熄风汤主治类中风证。其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并走于上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中热痛,心中烦热,面红如醉,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口呙斜,甚至跌仆不知人事,或成偏枯,脉弦长有力。因於肝肾阴亏,水不涵木,故出现阳亢风动之证。风阳上扰,故见头晕目弦,脑热耳鸣,心烦面赤;肝阳上亢,肝气横逆,血随气乱,阻塞经络,或蒙敝清窍,轻则口眼歪斜,肢体活动不利,重则突然昏仆,发生偏枯(即半身不遂)《素问?调经论》所谓:“气之与血,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即是此意。脉弦长有力,亦是肝阳上亢之象。 本方证之病机虽然是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但治证是以阳亢风动为标急,故宜急则治其标,立法以潜镇亢阳为主,兼以滋补肝肾。方中重用怀牛膝,引血下行,折其阳亢,并能滋养肝肾,为君药。臣药为两组,一组是代赭石重镇降逆;生龙骨、牡蛎潜降肝阳,一镇一潜,共助君药潜镇气血上逆,平熄上亢之风阳,四药合用,可镇肝熄风,以治其标。另一组是龟板、元参、白芍、天冬滋补肝肾之阴以制阳,肝阳不亢,肝风自熄,以治其本。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单纯镇肝,则肝气受抑,影响其条达之性,不利於肝阳之平降,故佐以茵陈、川楝子、麦芽即可清泄肝阳之有余,又可疏达

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2014-12-20 16:30:27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中医方剂学七版) [组成]天麻(90g)钩藤(12g)生决明(18g)山栀黄芩(各9g)川牛膝(12g)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 [用法]水煎,分2—3次服。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方解]本方证由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生风化热所致。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故头痛、眩晕;肝阳有余,化热扰心,故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证属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治以平肝熄风为主,佐以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之法。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杜仲、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成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剂。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眩晕头痛剧者,可酌加羚羊角、龙骨、牡蛎等,以增强平肝潜阳熄风之力;若肝火盛,口苦面赤,心烦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泻火之功;脉弦而细者,宜加生地、枸杞子、何首乌以滋补肝肾。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内耳性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 2.方论选录胡光慈《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本方为平肝降逆之剂。以天麻、钩藤、生决明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补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平肝之逆;并辅以夜交藤、朱茯神以镇静安神,缓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眩晕、失眠之良剂。若以高血压而论,本方所用之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均经研究有降低血压之作用,故有镇静安神,降压缓痛之功。” [临床报道]

天麻钩藤饮——经方解读(八十六)

天麻钩藤饮——经方解读(八十六) 【组成】天麻(9克);钩藤后下(15克);石决明先煎(30克);山栀(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15克);硃茯神(9克)。 【煎服法】取上药放入500毫升水中,煮取约250毫升,分二次温服,早晚各一次。 【讲解】本方主治高血压头痛,晕眩,失眠。本方证为肝阳偏亢,风阳上扰,以致头痛,眩晕;肝阳偏亢,影响神志,故夜寐多梦,甚至失眠。治宜平肝熄风为主,配合清热活血,补益肝肾。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均有平肝熄风之效,用以为君。山栀、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偏亢,是为臣药。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能补益肝肾,夜交藤、硃茯神安神定志,俱为佐药。 【临证应用】本方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之功效。可用于此等原因所致的多种病证。 用于肝阳头痛,证见头痛多在两太阳部,或全头皆痛,急怒则作,面色红赤或青白,本方可用,若脉弦细而劲,头脑攻痛甚重者,可加生赭石、夏枯草、羚羊粉等。 用于肝风眩晕,其晕甚重,如坐舟船,头中自感轰鸣,劳怒则剧,畏热喜凉,脉多弦大有力,午前较可,午后渐重,可用本方加石决明一至二两,生白芍,杭菊花,珍珠粉等。

用于肝热失眠,肝藏魂,肝家热盛,魂不得宁,故夜引不能安寐,本方中栀子、黄芩、凉肝清热,石决明、钩藤,平降肝阳,夜交藤、硃茯神安神志,故可治此类失眠。 用于肝阳化风,肢体抖动,急躁、兴奋、神情专注时则剧,入睡则魂安不扰,抖动亦停,可用本方以熄风止颤。 用于肝风上扰,挟痰热上运,闭心窍则神昏不语,阻络道则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本方中再加郁金、石菖蒲、地龙、竹沥水等。 【文献摘录】胡光慈:“本方为平肝降逆之剂。以天麻、钩藤、生决明之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以平肝之逆。并辅夜交藤、硃茯神,以安神失眠,缓解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晕眩、失眠之良剂。”(《杂病证治新义》) 包潘良——在线辅导 浙江省东方中医信息化技术研究院

天麻钩藤饮治验(1脑挫裂伤、2脊髓损伤)

天麻钩藤饮治验(1脑挫裂伤、2脊髓损伤) 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证治新义》,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之功,临床常以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或中风半身不遂等病证。近年来,余将其加减化裁,用于治疗脑、脊神经损伤,收到较好疗效。特介绍如下: 1脑挫裂伤 陈某,女,17岁,住院号3674。1990年3月27日不慎从15米高石崖上摔下,当即头皮损伤出血,送当地卫生院抢救治疗,3天后仍不省人事,时而狂躁不安,呕吐不止,二便滞留,下肢弛缓性瘫痪,于4月30日抬送本院。查患者痛刺激反应迟钝,角膜、吞咽反射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诊断为脑挫裂伤,左侧锁骨外三分之一处骨折,T12~L1椎体压缩性骨折。经西医降颅压、止血、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失调、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人工冬眠等治疗7天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而改为中药治疗。患者面色潮红,二便不通,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投天麻钩藤饮,重用牛膝30克,加代赭石30克、大黄15克(后下)煎汤徐徐灌服,日服2剂,次日患者二便通,神清思食。 按: 盖脑为神之府,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颅脑损伤,气血逆乱,邪热郁而化火生风,上扰元神之府,故而意识障碍,昏迷狂躁; 清阳不升,浊邪上逆以致懊憹颠倒,呕恶不止。天麻钩藤饮以黄芩、山栀清热泻火; 天麻、钩藤、石决、赭石、夜交藤平肝熄风,镇惊安神; 益母草、茯苓利水渗湿降颅压; 妙在重用牛藤引血下行; 赭石重坠潜阳; 大黄釜底抽薪,上病治下,故而获效。 2脊髓损伤 邓某,女,43岁。1990年7月16日不慎自3米多高的陡坡上垂直坠下,当即全身瘫痪,四肢痛,呃逆连声,饮食不进,肮腹痞满,二便滞留,住入某医院诊断为脊柱裂伤,西医治疗月余,病情无任何进展。于1990年10月2日转入本院。患者夜寐不宁,舌质红绛、苔

天麻钩藤饮常用方剂

天麻钩藤饮常用方剂 [组成] 天麻10 钩藤12(后下) 石决明18(先煎) 栀子9 黄芩9 川牛膝12 杜仲9 益母草9 桑寄生9 夜交藤9 茯神9 [功用]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表现有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方解] 本方证以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兼有肝火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肝。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平肝潜阳; 牛膝引血下行,为药引;黄芩、栀子清热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宁心。 [现代应用] 现代常加减运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的半身不遂、耳源性眩晕及神经衰弱有上述证候者。 [加减法] 1.有痰者可加入川贝10 胆南星6 2.手足发麻者加入广地龙10 希莶草12 3.视物不清者,可入加决明子9 茺蔚子10 4.偏于火盛者,可加入龙胆草10 夏枯草15 5.偏于风盛者,可加入龟板15 牡蛎25 天麻钩藤饮 ·大钩藤饮 ·肝阳眩晕 ·眼眶骨痛 ·肝阳头痛

·胎前头痛 ·脑骨伤 ·经行头痛 天麻9克钩藤(后下)12克生石决明(先煎)18克山栀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 对正常及高血压狗条件反射及血压的影响《中医药研究参考》1975(9):25~26,本方200%水煎剂,在每条犬每日80毫升,给药10~22日的剂量下,对高级神经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的犬,不发生影响;但当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障碍时,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对正常犬没有降压效果,对高血压犬则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从实验结果看来,天麻钩藤饮既有降压作用,又有调节高级神经活动的作用,这为本方用于某些类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提供了部分药理理论基础。 清热平肝,潜阳熄风。治肝经有热,肝阳偏亢,头痛头胀,耳鸣目眩,少寐多梦;或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红,脉弦数。现用于高血压病。 水煎服。 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山栀,黄芩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养心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成清热平肝,潜阳熄风之效。 天麻钩藤饮 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之功,常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正文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 - 组成

活用天麻钩藤饮治眩晕

活用天麻钩藤饮治眩晕 我师朱美华教授,女,58岁,江苏省常州市孟河医派传承学会专家。1973年起师从江苏名医方宝华老先生,受师熏陶三十余载,颇得方老“独具见地,尤有新解”心传,且运用于临床,屡效。 天麻钩藤饮源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是一首平肝降逆的代表方剂,临床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眩晕证,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笔者有幸跟随朱美华老师临床抄方,亲眼目睹朱美华灵活运用此方,颇有感触。具体案例如下。 商某,女,67岁。2011年11月21日初诊。 头晕,两眼自感模糊,脸颊通红,神疲乏力,夜寐不宁,纳谷不香,口干,平素情绪急躁,大便秘积,舌尖淡红少苔,舌根部苔白腻,脉细弦。体格检查:血压:160/100mmHg。 西医诊断:高血压。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兼心脾两虚,脾失健运。 治宜平肝息风,清热活血,滋阴柔肝兼养心安神,健脾助运。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石决明15克,钩藤10克,珍珠母15克,黄芩10克,夏枯草1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10克,当归10克,合欢皮10克,夜交藤15克,枳壳6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茯苓皮10克,生何首乌30克,瓜蒌仁10克,焦山楂10克,焦六神曲10克,党参10克,紫丹参10克。7剂。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2011年11月28日复诊:精神好转,疲劳感也减轻,偶尔会有一过性头晕,夜能寐但易醒,面红已褪,纳食一般,情绪易急躁,大便日行一次,不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体格检查:血压:130/88mmHg。 原方加川芎5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姜竹茹10克,生薏苡仁30克,砂仁3克,白豆蔻3克,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杜仲10克,续断10克,桑寄生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绿梅花10克,生龙骨15克。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效果神速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效果神速 60年前,一张降血压验方扬名天下!效果不逊西药,今天少有人知此方经过证实,对高血压的疗效是比较喜人的。而且就症状改善和提高患者自身感受方面来讲,它还优于部分西药。闲言少叙,先把组方告诉你——准备天麻9克,钩藤12克,生决明18克,山栀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到3次服用即可。 列位看官,是名方必有出处。此方的提出,还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确切地讲,就是1958年。那一年,《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里面明确记载了这张方剂。这就是此后闻名中医界近六十年,经久不衰的天麻钩藤饮。 列位看官,话说这高血压患者,有不少属于肝阳上亢型。这种类型的高血压,至少占了所有患者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它的特点,就是在高血压的同时,伴有头晕、目眩、睡眠不安、易怒烦躁、舌红苔黄等现象。看脸色,这类人往往发红。列位看官请注意,这类高血压患者,用这天麻钩藤饮,是十分对路子的。因为此类患者的根本问题在于本虚标实。所谓标实,指的就是眩晕、头痛、血压高等现象明显。

所谓本虚,指的就是患者往往有肝肾亏虚的问题在。正因为肝肾亏虚,肾精不足,所以才有肝风内动而引发眩晕头痛的问题出现。因此在调治的时候,能不能既息肝风以治标,又补肝肾以治本,是个关键问题。 恰好,这天麻钩藤饮能帮助我们实现愿望。且看前两味药,天麻和钩藤。列位看官,它们可是息肝风的要药。那天麻,性味甘,平,入肝经,功在平肝息风止痉。《纲目》说得好:“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天麻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这是天麻熄肝风的有力注脚。还有那钩藤,性味甘,凉,入肝、心包经,功在清热平肝,息风定惊。《本草新编》云:“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可见,这天麻和钩藤联用,首先让体内四起的肝风平息一半。接下来还没完。我们还有一队人马来辅助天麻和钩藤来调肝。这就是生决明、山栀子、黄芩。那生决明,我们人人都知道,是平肝阳的良药。那山栀,性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经,可以清热散瘀除烦。那黄芩,性味苦寒,入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这三味药在这里,有平肝阳和清热去火的功能。肝阳上亢和肝经瘀热的问题得到缓解,肝风想要再“刮”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说,上述几味药,我们实现的是治标的理念。接下来,我们要治本,这就是补肝肾。用什么?用川牛膝、益母草、桑寄生和杜仲四味药。先看川牛膝,性味苦、酸,平,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脑病体会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脑病体会 高血压脑病指在高血压基础上,由于脑部小动脉持续、严重痉挛后出现被动或强制性扩张,引起脑组织水肿及颅内高压和相应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起病急骤, 头痛、恶心、呕吐、黑蒙、视物模糊、烦躁、意识模糊、嗜睡和癫痫发作等,出现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者不多见。在血 压控制后,症状在1~2小时内可完全恢复。高血压脑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肝风”、“肝火”、“中风”范畴。笔者认为本病主要与肝、肾两脏有关,病位在脑。肝肾阴虚,肝 阳上亢为其发病关键。《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指南医案》 谓“肝为风木之脏,内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素体阳盛,肝阳上亢; 或因工作生活紧张、压力大,长期忧思恼怒,嗜食烟酒、膏粱厚味等因素均使气郁化火,肝 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或肾阴素亏,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风木过动,必犯中宫,则出现恶心、呕吐。《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华岫 云按说:“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阳之风阳上冒耳,甚者有昏厥跌扑之虞。其症有夹痰,夹火,中虚,下虚,治胆,治胃,治肝之分……下虚者必从肝治,补肾滋肝,育阴潜阳,镇摄之治是也”。天麻钩藤饮是平熄内风的代表方剂,出自《杂病证治新义》一书。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共为君药。《本草纲目》云:“天麻为治风之神药”;又云“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 诸证自除”。石决明平肝熄风;黄芩、山栀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偏亢,共为臣药。桑寄生、杜仲补肝益肾;益母草合川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共为 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活血,清热安神之功。正如《杂病证治新义》所云:“本方为平肝降逆之剂。以天麻、钩藤、生决明之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 活血之牛膝,滋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以平肝之逆。并辅夜交藤、硃茯神,以安神安眠,缓解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晕眩、失眠之良剂”。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天麻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2];钩藤具有降压、镇静作用;杜仲、桑 寄生也具有降压作用[3]。笔者临床中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脑病效果较好。 典型病案 郭某,男,36岁,公务员。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未系统治疗,血压最高达 200/120mmHg。因“头晕伴左侧肢体麻木1天”,于2014年5月30日入我院。入院时血压高 达200/135mmHg,查体:意识清楚,语言流利,概测智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 3mm,对光反射存在,双侧眼球活动灵活,视物清晰。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 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侧深浅感觉对称存在,双侧Babinski征(-)。诊断为高血压 脑病。其诊断符合《急诊医学》[1]中高血压脑病的诊断标准:血压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日)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130 mmHg,伴头痛、呕吐、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水肿,缺少神 经定位体征。入院后予以20%甘露醇125ml,每6小时一次快速静脉滴注,并予苯黄酸氨氯地 平片5mg每日一次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每日三次口服。降压效果不佳。次日晨测 血压200/120mmHg,患者仍觉头晕,左侧肢体麻木。继续静脉滴注甘露醇,继续口服苯黄酸氨氯地平片及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目前患者头晕、肢体麻木、恼怒加重, 烦躁易怒,多梦, 口苦,颜面潮红,形体肥胖,舌红苔薄黄,边有齿痕,脉沉弦有力。中医诊断为眩晕,肝阳上亢型。 予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l5g,钩藤(后下)30g,石决明(先煎)20g,栀子lOg,黄芩10g,杜仲10g,益母草15g,桑寄生15g,夜交藤10g,朱茯神lOg,胆南星lOg,菖蒲10g。水煎,日 一剂,分两次口服。第二日晨血压降至160/105 mmHg,停止静脉滴注甘露醇,继续口服苯 黄酸氨氯地平片及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效不更方,继续服上方三日,血压降至正常,继续口 服五日,血压正常,头晕及左侧肢体麻木均消失,出院回家。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急诊医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387—391. [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著。中草药现代研究[M]第一卷。北京:北京医科大 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43.

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天麻钩藤饮

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天麻钩藤饮 高血压,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是195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光慈。 一、概述 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症治新义》。原方组成: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水煎服。主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 在被调查的名中医中有8位擅用本方。主要为北京、广东、江苏、辽宁、陕西、天津、云南、浙江等地的内科医家。 本方治疗的疾病主要有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震颤麻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 本方的应用指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头面部症状: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眼花或目赤,面部热赤。②肢体症状:震颤,或半身不遂,或下肢浮肿。③舌脉征象:舌质红,苔少,或苔黄;脉弦,或细弦有力。④血压:收缩压一般在150~200 mmHg,舒张压100~140 mmHg。 在加减应用方面,有的加熟地、山萸肉、泽泻、丹皮、山药等,用于治疗肾病高血压;或加炒枣仁、淮小麦、炙甘草、龙骨等,用于治疗更年期心烦、失眠;或加石菖蒲、丹参、炒天虫、丝瓜络等,用于治疗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的中风后遗症;头痛甚者,加白芍、丹参、葛根等活血、升清之品;血压高者,加槐米、丹皮筹凉血活血药;血虚动风者,加炙龟板、炙鳖甲、麦冬、淮小麦等滋阴养血柔筋药。 方中各药的用量情况如下:天麻6~15g,钩藤10~30g,石决明15~30g,川牛膝10~15g,桑寄生10~15g,山栀10~12g,杜仲10~30g,黄芩10~15g,茯苓15~20g,夜交藤15~30g,益母草15~30g。 关于本方的使用禁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①气虚、阳虚下陷

【方剂】大定风珠,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消风散,牵正散,大秦艽汤,川芎茶调散

【方剂】大定风珠,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消风散,牵正散,大秦艽汤,川芎茶调散 方剂之治风剂之平熄内风之大定风珠 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下午 06:22 大定风珠 《温病条辨》 [组成] 1、生白芍六钱(18g) 2、阿胶三钱(9g) 3、生龟板四钱(12g) 4、干地黄六钱(18g) 5、麻仁二钱(6g) 6、五味子二钱(6g) 7、生牡蛎四钱(12g) 8、麦冬连心,六钱(18g) 9、炙甘草四钱(12g) 10、鸡子黄生,二枚(2个) 11、鳖甲生,四钱(12g)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现代用法:水煎,去渣,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匀,分三次温服)。 [功用] 滋阴熄风。 [主治] 阴虚风动证。手足瘈疭,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 [方解] 大定风珠证乃温病后期,邪热久羁,灼伤真阴;或因误汗、妄攻,重伤阴液所致。 肝为风木之脏,阴液大亏,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故手足瘈疭;真阴欲竭,故见形瘦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有时时欲脱之势。此时邪热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 治当滋阴养液,以填补欲竭之真阴,平熄内动之虚风。 君药鸡子黄、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滋阴养液以熄虚风。 臣药生白芍、干地黄、麦冬壮水涵木,滋阴柔肝,重用。 佐药龟板、鳖甲、牡蛎、麻仁、五味子、生白芍、甘草,阴虚则阳浮,故以龟板、鳖甲、牡蛎介类潜镇之品,滋阴潜阳,重镇熄风;麻仁养阴润燥;五味子酸收,与滋阴药相伍,而收敛真阴;与生白芍、

甘草相配,酸甘化阴。以上诸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滋阴熄风。 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大定风珠配伍,以大队滋阴养液药为主,配以介类潜阳之品,寓熄风于滋养之中,使真阴得复,浮阳得潜,则虚风自熄。 大定风珠由加减复脉汤(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阿胶、麦冬、麻仁)加味变化而成。由于温病时久,邪热灼伤真阴,虚风内动,故加鸡子黄、五味子、龟板、鳖甲、牡蛎等滋阴潜阳之品,从而由滋阴润燥之方衍化而成滋阴熄风之剂。 [运用] 1.辨证要点大定风珠是治疗温病后期,真阴大亏,虚风内动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神倦瘈疯,舌绛苔少,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兼气虚喘急,加人参补气定喘; 气虚自汗,加人参、龙骨、小麦补气敛汗; 气虚心悸,加人参、小麦、茯神补气宁神定悸; 低热不退,加地骨皮、白薇以退虚热。 3.现代运用大定风珠常用于乙脑后遗症、眩晕、放疗后舌萎缩、甲亢、甲亢术后手足搐搦症、神经性震颤等属于阴虚风动者。 4.使用注意阴液虽亏而邪热尤盛者,非本方所宜,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3下焦篇):“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 方剂之治风剂之平熄内风之天麻钩藤饮 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下午 06:17 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 1、天麻(90g)2、钩藤(12g)3、生决明(18g) 4~5、山栀黄芩(各9g) 6、川牛膝(12g) 7~11、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益母桑,栀芩清热决潜阳,杜仲牛膝益肾损,茯神夜交安神良。 组成/天麻钩藤饮编辑 天麻(9克)、钩藤(12克)、生决明(18克)、山栀(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 用法用量/天麻钩藤饮编辑 水煎服。 病机/天麻钩藤饮编辑 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配伍特点/天麻钩藤饮编辑 平肝熄风药配伍清热活血安神之品,以治标为主。 辩证要点/天麻钩藤饮编辑 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方剂功效/天麻钩藤饮编辑 平肝降逆,镇静精神,降压缓痛。清热化痰,平肝潜阳。 临证加减/天麻钩藤饮编辑 眩晕头痛剧者,可酌加羚羊角、龙骨、牡蛎等,以增强平肝潜阳熄风之力;若肝火盛,口苦面赤,心烦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泻火之功;脉弦而细者,宜加生地、枸杞子、何首乌以滋补肝肾。 方剂主治/天麻钩藤饮编辑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抽搐,半身不遂。现用于高血压病,高血压脑病,脑溢血,高热惊厥,癫痫,美尼尔氏病,神经官能症等。头痛,晕眩,失眠。耳鸣眼花,震颤或半身不遂,舌红,脉弦数。脑震荡引起的眩晕、抽搐 各家论述/天麻钩藤饮编辑 《杂病证治新义》:本方以天麻、钩藤、生决明之平肝祛风降逆

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以平肝之逆,并辅夜交藤、朱茯苓。以安神安眠,缓解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晕眩之良剂。若以现代之高血压头痛而论,本方所用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均经研究有降低血压之作用,故有镇静精神,降压缓痛之功。 方论/天麻钩藤饮编辑 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山栀,黄芩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养心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成清热平肝,潜阳熄风之效。[1] 方解/天麻钩藤饮编辑 本方证为肝阳上亢,风阳上扰,以致头部疼痛,眩晕;肝阳偏亢,影响神志,故夜寐多梦,甚至失眠。治宜平肝熄风为主,配合清热活血,补益肝肾。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均有平肝熄风之效,用以为君。山栀、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不致偏亢,是为臣药。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能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俱为佐使药。 临床应用实例/天麻钩藤饮编辑 天麻钩藤饮图册 1.高血压病 袁某某,男性,43岁。主诉:经常头昏一年。体检:心尖搏动在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上,A2亢进,无异常杂音,下肢浮肿。眼底检查无异常发现,X线见左心室轻度扩大,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损害。治疗前每日上午八九时测量血压,共测八次,其平均血压为154/105毫米汞柱,脉浮滑。给予本方一剂后,血压下降为130/80毫米汞柱。以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天麻钩藤饮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 ⊙【来源】《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用法】水煎服。 ⊙【功用】平肝熄风,潜阳清热。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抽搐,半身不遂。 【方解】 本方是治疗风阳上扰轻证的常用方。方中天麻、钓藤平肝熄风,作为君药。石决明平肝潜阳;栀子、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扰,三药共助君药以平肝,均为臣药;川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益母草活血利水,两者性皆下行,以利肝阳之平降,且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有治本之意;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宁心,以上俱为佐药。本方是20世纪50年代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从原书方义阐述可以看出,本方用药既遵循中医的理法,也参考了当时中药药理研究结果,辨病与辨证结合,针对性很强,是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症见头痛、眩晕、失眠者的有效良方。 临床应用 1.梅尼埃病 徐某,女,39岁。初患眩晕证,经确诊为“梅尼埃病”,经治疗

稍有好转。本年6月12日,病情突然加重,头晕目眩,耳鸣,两太阳穴部位疼痛,两眼视物昏花,斜视建筑物时则有旋转感,行路不稳,转弯时需十分谨慎,心悸,少寐,多梦,时口褐,尿黄,体型丰丰腴,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象弦数。中医辨证届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治宜滋水涵木,平肝熄风,予天麻钩藤饮加熟地20克,枸杞20克;先后共服药15剂,眩晕心悸,少寐多梦诸证悉除,病愈而恢复工作。《乡村医学》(1985,12:18) 2.小儿头痛型癫痫 用本方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茯苓、石菖蒲、白芍、菊花、女贞子、胆星;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小儿头痛型癫痫15例。结果:显效(发作减少75%以上)8例,有 效4例,显效率达53.3%。《天津中医》(1995,6:25) 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以本方:天麻9克,钩藤25克(后下),石决明24克,山栀子9克,黄芩9克,川牛膝9克,杜仲9克,桑寄生15克,夜交藤15克,赤芍10克,川芎15克,丹参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结果:痊愈4例,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中草药》(2001,9:826) 注意:以上一些处方必须是专业医师开取,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药量有加减,切不可私自使用。以上处方都是医师基于实践得来,仅供大家参考,不可私自使用。

国医大师刘祖贻应用天麻钩藤饮经验

国医大师刘祖贻应用天麻钩藤饮经验 【方源】《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处方组成】天麻9g,钩藤15g,石决明30g,栀子6g,黄芩6g,川牛膝12g,杜仲15g,益母草15g,桑寄生15g,夜交藤15g,茯神(朱砂拌)9g。 【应用方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平肝熄风,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主治阳亢风动证,症见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处方分析】方中天麻平肝熄风,通络止痛;钩藤清热平肝,熄风镇痉,两药相须为用,以平肝阳之亢、熄内风之动为主,共为方中之君药。石决明重镇潜阳,清热明目;川牛膝活血利水,引血下行,均能增强君药平肝之力,共为方中之臣药。杜仲、桑寄生补肾益肝,以助肝风的平熄;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阳亢的化热;夜交藤、茯神(朱砂拌)宁心安神,心神静则肝魂宁;益母草活血利水,以增臣药川牛膝之力,以上七药共为方中之佐药。全方以平肝熄风为主,兼以清热安神,补益肝肾,故适宜于阳亢风动证。 【刘老经验】刘老认为此方为阳亢风动证的主方,常用于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梗死、后循环缺血、良性位置性眩晕、偏头痛、脑震荡、脑挫裂伤、梅尼埃病等病。 若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症见晕痛口苦、舌红脉弦者,加夏枯草、地龙、蒺藜、苦丁茶;烦躁失眠明显者,加珍珠母、磁石、白芍;肢体麻木者,加豨莶草、丹参;痛剧而面红、便结者,加龙胆、夏枯草;恶心、麻木、手足震颤者,加龙骨、牡蛎、珍珠母。用于脑出血,症见偏瘫言謇、舌红脉弦、神志清醒者,加丹参、葛根、豨莶草、地龙、全蝎;若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胆南星、天竺黄;大便干结者,加大黄。用于偏头痛,症见头部胀痛跳痛、口苦脉弦者,加蔓荆子、苦丁茶、全蝎。用于梅尼埃病,若偏于风盛者,加龙骨、牡蛎;偏于火盛者,加龙胆、牡丹皮。 方中茯神所拌的朱砂不宜多服、久服。

天麻钩藤饮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

天麻钩藤饮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 标签:天麻钩藤饮;帕金森病 31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僵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我国PD的发病率65岁以上老年人为1.7%[1]。西药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5年后均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疗效。中药治疗PD具有一定的优势。PD属中医颤证之范畴,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疗PD的主要方法。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PD病经在脏,与肝、肾、脾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脏腑功能减退,标实为风、火、痰瘀[2],故笔者选用平肝熄风、滋阴潜阳、清肝安神之功能的天麻钩藤饮治疗帕金森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根据疾病发展阶段、病程长短及改良Hoehn_Yahr分级法将PD分为初期、中期、后期。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8岁(60.83±7.43)岁,平均病程(4.21±1.58)年;初期10例,中期13例,后期7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9(61.22±7.36)岁,平均病程4.26±1.43年。初期12例,中期10例,后期8例。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3],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确定的《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4]执行。排除标准: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严重的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者。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仅使用原有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原有的西药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天麻9g,栀子6g,黄芩10g,杜仲15g,益母草10g,石决明30g,生牡蛎30g,炒天虫15g,桑寄生15g,夜交藤15g,茯苓15g,川牛膝15g,钩藤15g,生龙骨30g,制黄精30g,甘草5g),煎服,每日一次,连用8周。 疗效评价标准:(1)中医疗效评价标准[3]:按中医老年颤证功能障碍记分法,疗效按(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100%为临床痊愈;50%~99%为明显进步;20%~49%为进步;1%~19%为稍有进步;0为无效。(2)西医疗效评价标准:于治疗前和后分别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版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研究结果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医案一则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医 案一则 摘要:眩晕病位在头目,而责之于肝,肝经之热易上冲头目发而为眩晕,其 临床分型为肝阳上亢型眩晕,病机总体属于阳亢于上而阴亏于下的上盛下虚之候,临床上常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本病。 眩晕是眩与晕的总称,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至感觉自身或 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晕眩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出现站立不稳、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临床上多分为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淤血阻窍、肾精不足、气血 亏虚5个证型[1],其中肝阳上亢型最为常见,辨证要点归纳为头目眩晕、胀痛, 头重脚轻,腰膝酸软,大便偏干,口干口苦,睡眠差,伴心烦、舌红少津、脉弦 或弦细数。 肝阳上亢型眩晕之病因病机总体属于阳亢于上而阴亏于下的上盛下虚之候, 肝五行属木,五气属风,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多藏相火,情志所伤,房劳 过度,以及耗伤阴津等皆可使肝火内生,风自发之。一方面肝主筋,主肢体筋脉 运动,肝风内动则可见肢体筋脉拘挛抽搐,头摇目眩。另一方面,若肝肾之阴不足,肝阳亢逆无制,气血上冲,则也可有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的症状,肝性失柔,故急躁易怒;阴虚心失所养,脾不得安,则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云:“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住持,风之象也”,肝主升主动,其病机极易化风动风,“风气通于肝”“风胜则动”,其病变多表现为肢体振摇,头晕目眩之状。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母病及子,肾水亏虚不能上滋肝木,致肝阴亏虚,阴不制阳,肝阳化风,肝风内眩,风阳升动,上扰清窍,且肾为先天之本,藏水生髓,而脑为髓之海,脑海失充,则发眩晕。如《临证指南医案》载“夫阳动莫制,皆脏阴少藏,自觉上实下虚”。肝阳 上亢,抗逆无制,则可见上实下虚,出现眩晕昏仆,步履不稳,头摇震颤等症状。明代《医学纲目颤振》也云“所谓风气胜,而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必是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