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氨基苯甲酸改性的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对甲醛脱除性能的研究

合集下载

脱硫脱硝用活性炭研究进展

脱硫脱硝用活性炭研究进展

脱 硫 脱 硝 用 活 性 炭 研 究进 展
谢新苹 , 蒋剑 , 康 , 辛成 孙 卢
( 中国林业科 学研 究院 林产化 学工业研 究所 ; 生物质化 学利用国 家工程 实验 室; 家林业局 林产化 学工程 国
重点开放性 实验 室; 苏省 生物质 能源与材料 重点 实验 室,江 苏 南京 20 4 ) 江 10 2 摘
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 同时既可作载体制得高分散 的催化剂 , 又可作还原剂参与反应 , 降低反应温
收 稿 日期 :0 l 8—2 2 1 —O 5
基金项 目: 十一五” “ 国家科技 支撑计 划资助(0 9 A B B 3) 国家林 业局林 业公 益性行 业专项 ( 00 4 5 ) 20 B D 1 0 ; 2 10 0 1 作者简介 : 谢新苹( 9 7一) 女 , 18 , 山东滨州人 , 硕士生 , 主要从事活性炭制备与应用方 面的研究 ; malxeipn -0 @1 3 cm E- l:ixnig0 0 6 .o } 通讯作者 : 蒋剑春( 9 5 , , 15 一) 男 研究 员 , 士 , 博 博士 生导 师 , 主要 从事 生物质 能源 和炭 材料 的研 究开 发工作 ; - a :i ee y Em i b — r @ l ong
才能进行化学吸附 , 物理 吸附量 的减少会导致反应介 质减 少 , 从而 限制化学反应速 率 。张鹏宇[ 2 研 0
究 发 现 , s 和 N 同时存 在 时 ,O 和 N 当 O O S O相 互 竞 争 吸 附 位 。根 据 吸 附 理 论 ,O S 的分 子 直 径 、 沸
点、 偶极矩等都大于 N O的 ,O 要优先吸附 , s: 影响 了 N O向 N : O 的转变 , 并且在吸附 的 s O 和形成的

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颗粒增强、无机盐晶须增强、光固化等类型的树脂基复合材料,亦指出热固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并简述了制备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树脂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无机盐晶须增强,光固化,制备方法,新技术ADVANCE THE RESEARCH OF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ABSTRACT: The particulate reinforced、inorganic salt whisker, light-cured of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thermosetting and thermoplastic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was also show in the paper.This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echnology.Keywords: resin matrix composites,particulate reinforced,inorganic salt whisker, light-cured,preparation method,new technology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有机高分子材料为基体、高性能连续纤维为增强材料、通过复合工艺制备而成,并具有明显优于原组分性能的一类新型材料。

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的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连续纤维增强环氧、双马和聚酞亚胺基复合材料[1]。

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力学性能可设计性强等一系列优点,是轻质高效结构设计最理想的材料[2]。

用复合材料设计的航空结构可实现20%一30%的结构减重;复合材料优异的抗疲劳和耐腐蚀性,能提高飞机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飞机结构的全寿命成本;复合材料结构有利于整体设计和制造,可在提高飞机结构效率和可靠性的同时,采用低成本整体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本刊2006年(第35卷)总目次

本刊2006年(第35卷)总目次
()-3 1。9 8 1 - 61
c :l 77 1 ) 一 ( 1-4 7 21 ): ( 58 8 - ): ( 9 1 8 —2 ): ( : —7 9 1 1 ) 4 ( 1- 1 2 9 82 。 ): - 4 ( 2—5 9 22 ):
再生丝素蛋白, 聚乙烯醇 共混 纳米纤 维的静 电纺丝研 究
细 旦彩色丙纶的开发及应用
芳香型纤维及其应用 ():3 2 1 2-6 尼龙 6 纤维酸性染料染色性能 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 03 1 2 3 。4 7 纺织用甲壳素纤 维的研 究进展 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研 究进展 过 滤材料的应用及其测试指标
():— 2 69 ():0 1 , 2 1 - 31 7
4e行业财务困境成因的研究  ̄- _ t :
粘胶长丝纺 丝技术及设 备的现代化 聚乙烯醇熔融加工的改 性方法研 究进展 新 型再生蛋白质纤维
(): - 3 4 3 3 0
( 1- 41 5 1 1,7 ): (): - 7 5 1 1 5
( 1—O 5 4 7 2。 ): 2
( 13 5 — ): ( :7 5 4 ) — ( : 1, 5 8 O1 ) — 7
():4 2 。 6 2 - 73 5 ():8 3 。5 6 2- 1 3 ():2 3 6 3- 5
中国腈纶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化 纤企业财务风险的实证分析研究 常压辉光放 电等离子体对化纤及其它聚合物材料 的表 面处理研究进展 仿羽绒纤维研究进展 我国干法腈纶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涤纶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腈纶生产工艺 与设备国产化 的探讨 纤维素新溶剂 的研究进展 抗菌纤维及其织物的加工技术

硫 代酰胺基螯合纤维 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 究 聚对苯 二甲酸丙二醇酯的非等温结 晶动力学研 究 偕胺肟基聚丙烯腈螯合纤维中金属离子含量 与其 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湿纺凝固负拉伸对初生纤维结构 与性能 的影 响

再生纤维7-1

再生纤维7-1

特种纤维
特种纤维一般是指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并且耐高温的纤维,但也 没有严格的定义。 公认的特种纤维有:芳纶(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PPTA,Kevlar),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 聚苯并噻唑(PBT)纤维,芳香族聚酯纤维等。
芳纶纤维是由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液晶溶液经干喷 湿纺工艺成型而制得,美国商品名为Kevlar纤维。
强度(单位细度的强力) specific stress 比应力
breaking load 断裂负荷 Nhomakorabea旦尼尔可挠性,柔韧性 spinning quality 纺纱性能
scale run
鳞片(毛)
merge number纺纱批号 批,批量,组 flammability 可燃性
一次连续生产总长lot
(二)化学性能与衍生物性能 在一定的条件下,甲壳质与壳聚糖都能发生水解、烷基化、 酰基化、羧甲基化、碘化、硝化、卤化、氧化、还原、缩合、 络合等化学反应,从而生成各种具有不同性能的甲壳质或壳 聚糖的衍生物。 (三)溶解性能 甲壳质纤维基本上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一般的有机 溶剂。它能在浓硫酸、盐酸、硝酸和高浓度(85%)的磷酸 等强酸中溶解,并在溶解的同时发生剧烈的降解,使分子量 明显下降。 可以溶解甲壳质纤维的主要是六氟丙酮、三氯乙酸或二氯乙 酸与氯烃类的混合物、二甲基乙酰胺——氯化锂的混合溶剂。 壳聚糖纤维,由于分子中存在大量NH2基,所以,能在甲酸、 乙酸、盐酸、环烷酸、苯甲酸等稀酸中制成溶液,而且因为 壳聚糖大分子活性较大,其溶液即使在室温下也能被分解, 粘度下降并完全水解成氨基葡萄糖。
无皮层结构,对染料亲和力较大,上色较快,上染率较高, 以对直接染料的饱和值相比,粘胶纤维为1.0,铜氨纤维则为1.3。

固体胺纤维的制备及其对CO2的吸附再生性能研究

固体胺纤维的制备及其对CO2的吸附再生性能研究

胺 纤 维 ( A AF . 过 反 射 红 外 、 重 分 析 、 丝拉 伸 等 手 段 表 征 了纤 维 改 性 前 后 相 应 基 团 的 变 化 、 P N— )通 热 单 表 面 化 学 结 构 和 热 稳 定 性 等性 能. 价 了 所得 纤 维 对 C z的 吸 附 再 生 性 能 . 果 表 明 , 纤 维 可 以完 全 除 评 O 结 该
mL/ n mi .
操作 方法 较为 简单 且 对 设 备腐 蚀 性 弱 而受 到 重 视 , 然 而这些 吸附剂 通 常存 在 因其它 气体 的干扰 而选 择 性差 , 因温度升 高 而导致 吸附量 低等 缺点. 或 与传 统
的 固体 吸附剂相 比 , 于胺 基 功 能基 ( 由 包括 吡 啶基 、
35 9
粘 胶纤 维在接 枝 改 性 之后 , 在平 均 断 裂 强 力 和
的多次 吸附再 生情 况. 图 3可 以看 出 , 由 该纤 维 可 以 完 全除 去混合 气 中的 C 出 口二 氧 化 碳 浓 度可 以 O;
C 。 离富集 被认 为是有 效地控 制气 候变 化的 O 分 措施 . 到少排 放或 不排放 C 就需 要将废 气 中 的 达 O,
C 。 离 、 生. O 分 再 传统 的 固体 吸附 剂如 活性 炭 、 石 沸 分子 筛 、 性炭碳 纤 维 以及 金属基 氧化 物等 , 活 由于其
P — . Ni ltNe u 7 AN AF 用 c e/ x s6 0红外 光谱 分析 仪 漫 o
收 稿 日期 : O O 1 — 3 2 l一02
NH。 缔合 产生 的宽 峰 , 当接 枝 率越 高 此处 的峰强 度 增 强 . 1 3 m 和 1 6 m 处的吸 收峰分别 为 在 6 0c 5 0c N H 面 内变 形振 动峰 和弯 曲 振动 峰 , - 强度 也 随着 接

《高分子化学》教案第9章高分子化学反应

《高分子化学》教案第9章高分子化学反应

第九章高分子的化学反应本章要点:1)高分子化学反应的基本特点:高分子能发生相应小分子化合物所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但是,由于高分子的结构特征,高分子的化学反应有产物结构的不均一性、反应场所的不均一性和存在高分子结构效应等特点。

2)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类型:根据反应前后聚合度的变化情况,高分子的化学反应包括基团转换反应、聚合度变大的反应(接枝、嵌段和交联)和聚合度变小的反应(降解)。

3)基团转换反应:高分子的侧基和末端基可转变成其它类型,最典型的包括淀粉和纤维素衍生物的生成、聚乙酸乙烯酯的水解和进一步的缩醛化、聚苯乙烯的苯环反应。

4)接枝聚合:有三种方法制备接枝共聚物,从主链高分子形成接枝链(graft-from)、主链高分子和接枝链的键连(graft-onto)以及大分子单体法。

5)嵌段共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也有对应的三种方法,单体的顺序活性聚合法、嵌段交换法和嵌段键连法。

6)交联反应:根据预聚体的结构,可采取不同形式的交联。

7)降解反应:导致高分子降解的因素包括热、光、氧化、酸碱和微生物(酶)。

高分子的结构不同,其降解能力和情况存在差异;不同因素对高分子降解过程的作用,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8)高分子的老化:高分子在使用过程中性能变差的现象称为老化,它是由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高分子结构的变化也复杂;根据老化的机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抑制高分子的老化。

本章难点:1)高分子的结构效应:2)接枝和嵌段共聚物的制备:3)高分子的降解机制:9.1 高分子的化学反应9.1.1. 高分子化学反应的分类高分子能发生相应小分子所能进行的反应,根据反应前后聚合度的变化情况,高分子的化学反应包括基团转换反应、聚合度变大的反应(接枝、嵌段和交联)和聚合度变小的反应(降解)。

9.1.2. 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特点1. 产物结构的不均一性对于不同的分子链而言,它们的官能团转换程度以及其它反应的程度会有所不同。

例如,聚乙酸乙烯酯的醇解反应,当酯基转变成羟基的总转化率为80 %时,该值只是一个的平均值;除不同分子链的反应程度不同外,某个分子链中乙酸乙烯酯结构单元和乙烯醇结构单元也有一定的几率分布。

有机硅在制备粘胶基碳纤维中的作用研究

有机硅在制备粘胶基碳纤维中的作用研究

第5 期
李辉等. 有机硅在制备粘胶基碳纤维 中的作用研究
2 1
常温 下可与 粘胶纤 维分 子 中所 富含 的大量 羟基形
纤 维进 行 中温碳 化 时 , 对纤 维 施加 超 出通 常情 可 况 的大张力 , 维仍运行 平稳 , 纤 所得 粘胶基碳 纤维
粘胶纤维 丝带 首先经 质 量分 数 为 2 的有 机 % 硅 的 甲苯溶 液处理 , 然后 再 经质 量 分数 为 2% 的 0
硫 酸铵/ 化铵水 溶液 处理 , 燥 后在 2 0C空 气 氯 干 0 ̄ 气氛 下裂解 2 n 然后 在 氮 气 气 氛 下 7 0C中 0 mi, 0 ̄ 温碳 化 2 n 13 0C高 温碳 化 1m n后 得 到粘 0mi, 0  ̄ i 胶基 碳纤 维 。
应 缓 慢 的 由 表及 里 地 进 行 , 减缓 粘 胶 碳 纤 维 的 皮芯 结 构 。
关键词 : 粘胶纤 维 碳纤维
有机硅
氧键
交联
中图分类号 : Q 5. T 326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 编号 : 0 104 (070—000 10—0120 )502.3
催 化剂在 粘胶基碳 纤维 的制备 过程 中起着非
常重要 的作用 , 机 催 化 剂通 常 能提 高 粘 胶基 碳 无 纤 维 的收率 , 有机 催 化 剂则 能 提 高粘 胶 基碳 纤 而 维 的性能 , 利用 无机 催 化 剂 和有 机催 化 剂 二 者 的
1 3 分 析测试 .
纤 维 形 貌 观 察 : 用 日本 电 子 公 司 生 产 的 采 J O 一5 E L3 C型扫 描 电镜 ( E 观 察粘 胶 纤 维 丝束 S M) 的表 面和截 面形貌 。 T— G MS分 析 : 热失 重 分 析采用 St m T A 2 e a G 9 r

碳纤维表面改性

碳纤维表面改性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CF+溶剂+单体+引发剂
选择的接枝单体有: 一、胺类 1、苯胺 OCF+苯胺+盐酸 2、1,6-己二胺 引发剂过硫酸胺
表面接枝有聚合物的CF
表面包覆有聚苯胺的短碳纤维
利用氯化亚砜将碳纤维氧化处理产生的羧基转化为酰氯,进一步与1,6己二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在碳纤维表面上接枝胺基。 3、对胺基苯甲酸
粘胶基
沥青基 木质素纤维基
高模量CF
超高强CF
其他有机纤维 基
高性能CF
超高模CF
高强-高模CF
中强-中模CF 等
三、碳纤维的制备:
粘胶基具有环状分子结构,所以可以直接进行碳化或石墨化处理
四、碳纤维的性能及用途:
炭纤维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强度高、模量高、密度小,耐高温、耐低温性 能好,耐酸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系数大、导电性能好,防原子辐射、 能使中子减速,生物相容性好等。 此外, 炭纤维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易于复合、设计自由度大,可进 行多种设计,以满足不同产品的性能与要求 。 碳纤维很少直接使用,大多是经过深加工制成中间产物或复合材料。应用碳纤维 后可以大大提高产品强度、减轻结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和增加安全可靠性,因 此,从国防军工到民用工业,包括航空航天、清洁能源、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 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都获得进一步的应用。做复合材料时基体可以是树脂、陶 瓷、橡胶、金属等。
2、皮芯层结构
CF由皮层、芯层及中间过渡区组成。 皮层:微晶较大,排列有序。 芯层:微晶减小,排列紊乱,结构不均匀。
碳纤维材料的产品有四种形式:丝腈基 按原 丝类 型分 类
通用级CF:拉伸强度<1.4GPa, 拉伸模量<140GPa 高强度CF 按碳纤维 性能分类

碳纤维对橡胶材料基体的机械性能增强

碳纤维对橡胶材料基体的机械性能增强

碳纤维对橡胶材料基体的机械性能增强于化龙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克拉玛依校区工学院,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中国对橡胶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橡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根据所要求的性能不同,在天然橡胶中加入各种材料,使其具备了较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抗撕裂、阻燃、耐油性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复合材料的添加又赋予了橡胶更多更好的性能,对橡胶性能的改进研究也一直在进行。

文章主要探讨加入不同含量的及不同取向的碳纤维对橡胶材料机体的力学、抗撕裂、拉伸强度、耐磨等机械性能的增强作用,希望能对复合材料的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碳纤维;丁腈橡胶;纤维取向;抗撕裂;耐磨性中图分类号:U465.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800(2021)15-0033-02DOI:10.19900/ki.ISSN1008-4800.2021.15.017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s on Rubber MatrixYU Hua-l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at Karamay, Karamay 83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e demand for rubber materials in China is increasing,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rubber properties are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roperties required, various materials are added to natural rubber to make it have better tensile strength, wear resistance, tear resistance, flame retardant, oil resistance and so on.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ddition of new composite materials gives rubber more and better propert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ubber properties has been carried ou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content of carbon fiber and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carbon fiber increment with different fiber orientation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ubber material body, such as mechanical, tear resistance, tensile strength, wear resistance and so on,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of composite materials.Keywords: carbon fiber; NBR-rubber; fiber orientation; tear resistance; wear resistance0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发展的进步,各类工业发展异军突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橡胶材料:例如橡胶由于具有良好的绝缘特征,被广泛用于电缆的绝缘保护套制作材料;由于具有较好的弹性、拉伸强度、抗撕裂等特性,多被用于汽车的轮胎制造、配件;耐高温、耐摩擦、阻燃等特性,使橡胶材料成为备受航空航天行业青睐的、外部表面的理想制作材料。

活性炭纤维研究与应用进展_程祥珍

活性炭纤维研究与应用进展_程祥珍

第21卷 第2期V ol 121 N o 12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总第82期Apr.2003文章编号:10042793X (2003)022*******收稿日期:2002208211;修订日期:2002210223作者简介:程祥珍(1977-),女,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博士生,现从事高性能S iC 纤维研究.活性炭纤维研究与应用进展程祥珍,肖加余,谢征芳,宋永才(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CFC 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73) 【摘 要】 活性炭纤维(ACF )是由有机纤维先驱体制得的一种理想的高效吸附材料。

ACF 以其特殊的表面化学结构和物理吸附特性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电子工业、化工、医疗卫生、低成本S iC 纤维制备等领域。

本文就ACF 的结构与吸附特性、制备与应用等做了较系统的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制备;结构;吸附特性;应用中图分类号:T Q342+174 文献标识码:AR 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Activated C arbon FiberCHENG Xiang 2zhen ,XIAO Jia 2yu ,XIE Zheng 2fang ,SONG Yong 2cai(College of Aerosp ace &Materials E ngineering ,N ational U niversity of Defense T echnology ,Ch angsh a 410073,China)【Abstract 】 As high effective ideal ads orbents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 )are prepared from the precurs ors of s ome organicfibers.Due to the special sur face structure and ads orption properties ,ACF a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lectronic industry ,medical treatment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low 2cost S iC fiber.The microstructures ,ads orptionproperties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re briefly reviewed.Meanwhile ,the next research objective is prospected.【K ey w ords 】 activated carbon fiber ;preparation ;structure ;ads orption properties ;application1 前 言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 ,ACF )作为一种理想的高效吸附材料,是在碳纤维技术和活性炭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继粉状和粒状活性炭(G ranularActivated Carbon ,G AC )之后的第三代活性炭产品[1~4],并以其特殊的表面化学结构和物理吸附特性广泛应用于环保、电子、医用卫生、化工等领域。

活性碳纤维(ACF)用于烟气脱硫的研究进展

活性碳纤维(ACF)用于烟气脱硫的研究进展
处 理 , 针 对 二 氧 化 硫 污 染 低 浓 度 , 围 广 的 特 点 , 家 出 台 的 而 范 国
A F的强 度 较 低 。 C
目前活性碳纤维主要 应用在汽车尾气 的处理 、 纺织 、 品, 食 医药 工业 中对剩余 产物的回收及 利用。 以及利用其便携性在航 天事业 中应用于对空气及水 的净 化 , 以及放射性物质的吸收 。
【 文章编号 】 10 —63 00 7 3 — 2 0 327( 1) — 1 0 2 0
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对人体 , 对动植物都有较大 的危害 , 著名 的“ 八大公害事件” 之一 的伦敦烟雾事件就是由二氧化硫形成的 酸雾引起的 , 二氧化硫 的控制越来越引起 国家和企业的关注。 目前使用 比较 流行 的 F D湿法烟气脱硫 主要 针对 含二氧 G 化硫浓度为 1 。 1 % 之 %的烟气 , 其效率高达 9 %以上 , 5 但缺点在 于其后续产 物较多 , 反应耗能较多 。而作为 于法脱 硫的主要技 术 C B 说 , Ft 味 其效率 一般不 如湿法高 , 而其后续产 品同样难 以 处理 。高于 1 %的烟气主要 采用钒催化剂接触制取硫 酸的方 法
1 碳 纤 维 的分 类及 应 用 范 围 . 2
作为既活性炭 ,颗粒 状活性炭后 的第三代活性炭产品 , 活
性碳纤维有着无可 比拟 的优 点 主要体现 在以下方面 : ,
(1) 附 范 围 大 : 究 表 明 , 吸 附 剂 孔 径 约 为 被 吸 附 分 吸 研 当
活性 碳纤维按 照制备时 的前 驱体不 同可 以分 为再生纤 维
2 活性 碳纤 维的 结构 特点 及优 点
21 活性 碳 纤 维 的 结 构 特 点阁 .
AC F是由 C ( F 碳纤维 ) 活化而成 , 在原丝的碳化过程 中, 非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毡吸附性能的研究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毡吸附性能的研究

甲苯 正 己烷 环 已烷
文 章 编 号 : 0 104 (070 —010 10—0 120 )6 03—3
活性 炭纤 维 ( C ) 2 A F 是 0世 纪 6 0年代 发 展起
状 , 烘箱 中 10C烘 2h 之后 在 干燥 器 中冷却 。 在 1 ̄ ,
1 3 2 有机 气体 的吸 附 实验 ..
比较 多 , 是, 但 对所 吸 附物 质 的 极性 关 系研 究 得较少 。而在 所 吸 附 的有 毒 有 害 的物 质 中 , 据 根
随空气进 入吸 附管 。每 隔一 段时间对 吸附管称
重 。 吸附管 恒 重 即 达 到 吸 附饱 和 , 气 相色 谱 检 用 测 吸 附管进 出 口吸 附质 的浓 度 , 附管进 、 口吸 吸 出 附 质 的浓度 一致 时 即为 吸 附达到 平衡 。根 据 以下 公式 J计 算 饱 和吸 附率 (X ) , :
维普资讯
得 到 了广 泛 的研 究 和 应 用 。V C A F除 了可做 飞机 刹 车 片 , 车 刹 车 片 , 射性 同位 素 能 源 盒 , 体 汽 放 固 燃料 发 动 机 喷管 等 , 可作 耐 腐蚀 的泵 体 、 片 、 也 叶 管道 、 器 、 化剂 骨架 材料 、 电材 料及 发 热体 、 容 催 导 密封 材料 以及 医用 材料 、 保 吸附材 料 等 ¨ 。 环 J 在 环 境保 护 方 面 , A F主要 用 作 吸 附材 料 , V C 用于 吸附 逸散 到 大 气 环境 、 环境 中 的有 机 及 无 水 机分 子 , 而减 轻 对环境 的污染 , 从 前人 这 方 面研究
1 实验
C —— 吸附前 吸 附管 与 V C A F的质量 。
1 3 3 不 同 解 吸 方 法 ..

PAN基碳纤维制备过程中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

PAN基碳纤维制备过程中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

PAN基碳纤维制备过程中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作者:王倩单小红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2年第1期王倩,单小红(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PAN基碳纤维在制备过程中,PAN纤维、预氧化纤维的微观形态结构对制得的碳纤维的强度和断裂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对PAN纤维和预氧化纤维微观形态的阐述及对PAN基碳纤维发展历程中的典型结构模型的分析,拟为掌握碳纤维结构与其机械性能的相关性和制备高性能的碳纤维提供参考。

【关键词】PAN;碳纤维;微观结构中图分类号: TS10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101(2012)01-0036-020引言碳纤维是经过1500℃高温碳化所形成的纤维状碳素材料,含碳量在90%以上。

碳纤维具有高模量、高强度、低密度、低电阻、耐摩擦、耐高温、耐酸性和耐辐射等优越的特性[1]。

碳纤维按性能可分类为:高性能碳纤维和低性能碳纤维;按原丝类型可分类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粘胶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木质素基碳纤维;按工艺条件不同可分类为:碳纤维、氧化纤维、石墨纤维、气象生长碳纤维和活性炭纤维等,其中含碳量高于99%的碳纤维称之为石墨纤维[2]。

目前制造碳纤维的原料有三种:纤维素和再生纤维素、聚丙烯腈均聚物和共聚物、沥青和煤油抽出物。

以聚丙烯腈(PAN)为原料实现碳纤维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其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产品的力学性能优良,具有很高的碳化率并且用途非常广泛而成为当今碳纤维生产工业的主流产品。

PAN基碳纤维分为大丝束碳纤维(LT)和小丝束碳纤维(CT),因其高强度、高刚度、重量轻、耐磨损、耐腐蚀和优异的电性能等特点而在与其他纤维的竞争中发展壮大[2]。

目前世界PAN基碳纤维生产规模已达31650t,仅次于芳纶,跃居世界高性能纤维的第二位。

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科技领域、高级体育休闲用品、医疗器械等行业,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因此研发PAN基碳纤维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

碳酸二甲酯在鞋用胶粘剂中的应用研究

碳酸二甲酯在鞋用胶粘剂中的应用研究

合溶剂体系则具有 良好的综合性能圆 。根据 D C的 M
溶 解 度 参 数 、 发 速 度 价 格 、 性 等 指 标 特 征 , 挥 毒 在
甜的液体 , 熔点 4 沸点 9 . :  ̄ C, 0I , T 密度 1 6g c . 9/ m , 0 不溶 于 水 , 但可 以与 醇 、 、 等 几 乎 所 有 的 有 机 溶 醚 酮
粘剂 , 它们均为溶剂型 的粘合 剂 , 其组分 中有 7 % 5
以上 是 溶 剂 , 所 用 的 有 机 溶 剂 有 甲苯 、 、 甲 其 苯 二
苯、 丙酮 、 丁酮 、 醋酸 乙酯等。因大部分的有机 溶剂 对人体健康 和环境有严 重的危害 , 因此 , 国内外 都
在 积极开 发低 公 害 、 低毒 性 的 鞋用 胶 粘 剂 。D MC作
目前 ,国 内 有 很 大 一 部 分 生 产 聚 氨 酯 鞋 用 胶 粘
型聚 氨酯胶 的 应用 效果 比醋酸 乙酯 好 。
23 D . MC 在接 枝 型氯 丁胶 中的应 用
剂 的 工 厂 是 以 国 外 进 口 聚 氨 酯 树 脂 直 接 溶 解 在 丁 酮 、 酮 中 , 制 聚 氨 酯 鞋 用 胶 粘 剂 。在 实 验 丙 配
能达 到 D 3 / 2 — 9 9的要 求 ,而 且 D B 5 3 9 19 MC在 。 因而 聚氨 酯 常 被 广 泛 用作 反 应 性胶 粘剂 。 择 其 多 种 可 变 结 构 , 制 得具 有 选 可 常温 固化 , 良好 耐 低 温 、 冲击 、 油 、 磨 性 、 有 耐 耐 耐 饶 曲性 及 较 高 剥 离 强 度 等 综 合 性 能 的 胶 粘 剂 , 使 聚 氨 酯 胶 粘 剂 在 制 鞋 生 产 中成 为 一 类 重 要 品种 。

活性碳纤维(ACF)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活性碳纤维(ACF)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活性碳纤维( ACF)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给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生活,但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在新时代发展中,我国重点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提倡环境保护理念,推动社会的长远发展。

对于活性碳纤维来说,其可以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能够利用活性炭纤维对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针对活性碳纤维的特点和性能进行分析,并了解活性炭纤维在水处理和大气污染处理中的应用,以此来推广活性碳纤维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推动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活性碳纤维;环境保护;应用研究0引言活性炭纤维作为一种全新的活性炭材料,它在传统活性炭技术和碳纤维技术的融合基础上,改变了传统纤维状、粉状和颗粒状的活性炭形态,成为现阶段最流行的活性炭产品。

在我国活性炭的发展中,传统的纤维性活性炭凭借为空结构发达以及吸附性较强的优势,解决了颗粒活性炭的弊病。

但是纤维活性炭仍然存在成本较高和成品率低等问题,随着活性碳纤维的问世,不但具备纤维状活性炭的优点,同时也摆脱了成品率低的问题,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彻底克服了活性炭应用中存在的缺陷。

1活性炭纤维概述1.1活性碳纤维发展活性碳纤维简称ACF,其主要由碳原子组成,出示材料是预氧化纤维和碳纤维,在对原始材料进行活化和高温碳化过程,使其成为一种具备高效吸附能力的碳纤维材料。

在开展活性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时,前驱材料成分主要为沥青、酚醛树脂、聚丙烯腈,制备方法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采用不同的原料制备的活性碳纤维基体也有所区别,当前我国活性碳纤维的种类包括粘胶纤维基活性碳纤维、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聚乙烯醇活性碳纤维、木质素纤维基活性碳纤维以及沥青基活性碳纤维等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环境保护领域,可以起到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净化效果。

在现代科技水平的推动下,活性碳纤维的种类也不断增多,而其特点和性能也不断改进,在环境保护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活性碳纤维对甲醛吸附转化性能的研究

活性碳纤维对甲醛吸附转化性能的研究
样 品。
22 样 品 制 备 .
3 结 果 与讨 论
31 不同浸 渍活, . 陛碳纤 维的 元素组 成及 F — R分 TI

将 A F样 品在 15℃干燥 ,然 后在 一定的 p C 0 H
值下 ( 溶液 的 p H值 由一 定 量的 H 1 K H来调 C和 O
由不 同 的前驱 体 原料 、不 同的 活化 方 法 以及
干。
表面 化学 组 成也 是影 响 其吸 附 性能 的重要 因 素之

2 甲醛吸 吸附剂 由于氧的化
由于 甲醛在常温下很不稳 定 ,易于聚合 ,因此
学吸附及活化 剂的高反应性 ,含 氧化合物将在其表 面形成并将 在吸附 中发挥 重要 的作用 。典型的含氧 基 团有羧基 、酚 羟基 、内酯基和 醌型羰 基等 【。 l 1 表 1 为浸渍样 品 的制备 条件和 元素分 析数据 。 从 表 中数 据可 知 :R y n A F样 品 中含 有相 对较 ao — C 高 含量的氧 和极少 量的氮 ,而 P N A F样品 中含 A—C




[ x \一一 - w] c O- b-_ H
基 于 此 .可 以通 过在 AC F上 添 加 一 些 含 一 NH
的亲水性有机化合物 ,以期通过化学吸附 与物理吸 附共 同作用来改善非极性的 A F对醛类 物质 的吸 C 附性能。由不同的原料、不同的活化方法 以及不同 的浸 渍溶液所制备的 A F具有不同的表 面化学结 C 构和孔隙结构 ,因而其吸附性能就有明显的差异。 本文研究了经对胺基苯 甲酸 ( a i bno i, p mn ezi a d - o cc PB ) A A 浸渍 的粘 胶基 ( ao)一 C s R yn A F 和聚丙烯腈 基 ( N 一 Cs P ) A F 对甲醛脱除性能的差异 , A 并就其

木质活性碳纤维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木质活性碳纤维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木质活性碳纤维的研究及发展现状张凡;马晓军;赵广杰【摘要】Kinds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of wood-based activated carbon fiber are introduced and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evant research reports in recent years are summarized, with prospect of futur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wood-based activated carbon fiber presented.% 介绍了木质活性碳纤维的种类和制备工艺,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报道,并对今后木质活性碳纤维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期刊名称】《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4页(P9-11,12)【关键词】木质活性碳纤维;纤维基;木质复合材料【作者】张凡;马晓军;赵广杰【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天津300222;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天津300222;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62;TQ351活性碳纤维由纤维状前驱体经一定的程序炭化、活化而成,由于其具有较发达的比表面积和较窄的孔径以及耐酸碱、耐腐蚀等特性,因此在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被人们誉为21世纪最先进的环境保护材料之一。

目前,活性碳纤维的制备原料主要以石油化工产品为主,虽然制备出的产品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但由于石油资源日益紧缺,使活性碳纤维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因此,寻找具有可再生能力的生物质资源制备活性碳纤维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木质生物质资源可再生,其含有的丰富纤维素和木质素均是制备活性碳纤维的良好原丝原料[1],大量废弃的木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均可成为活性碳纤维的原料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将粘 胶基活性碳纤 维 ( R a y o n - A C F s ) 用一定浓度 的对氨基苯 甲酸 ( p — P A B A ) 溶液 进行改性 , 系统地考察 了活 性碳纤维 的孔 隙结构 、 表面化学结 构和 甲醛脱 除性能。通过低温氮 气吸附方法发现 , 随着 P A B A 浓度 的增 加, 样品的 比表面积 、 微 孔孔容和总孔容 都有所降低 。通过 元素分析和 X 射线光 电子能谱分析发现 , 改性 后样 品的表面 具有含氮 官能团 。改性后 的 R a y o n — A C F s 样 品对 甲醛 的动态 穿透 时间和吸 附容量 都明显高 于 未改性 的 R a y o n - A C F s 样 品 。未 改性 的 R a y o n - A C F s 样 品对 甲醛 的脱 除 以物理 吸附 为主 , 而 改性 后 的 R a y o n - A C F s 样品对 甲醛脱除性 能的提 高可 能是物理 吸附和化 学吸附协同作用 的结果 。
法制备的A C F 的表面是非极性的、 疏水性 的, 对极
性 分 子 的 吸 附性 能 并 不 理 想 [ 6 1 。醛 类 物 质 的分 子
就是一类极性分 子 , 极性的甲醛分子和疏水 的多 孔碳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差 , 因而常规A C F 对空 气中醛类物质的吸附容量很低阍 。S o n g 等 研究了
气 。作为对 比, 本文也测定了样品对水蒸气的静
态 吸 附容量 。通过 调节 干燥 器上 的阀 门来 使 干燥
器 内部产生 的水蒸气的压力接近由甲醛溶液产生
的水蒸 气 的分 压 。待保 干 器 中蒸 气饱 和 之后 将样
与物理吸附共同作用来改善非极性的A C F 对醛类 物质 的吸附性能。T a n a d a 等n 发现表 面的含氮官
I .
、 、
c+ NH ~ x— — 【 - - c— NH— x】 — +/ , >C= N— X( 1 )


oH
M a r q u e z — A l v a r e z 和K a n e k o 等 。 。 发现对 吸附 剂进行改性并在其表面添加官能 团可以改善吸附
关键词 : 活性碳纤维 ; 改性 ; 吸附 ; 含氮官能团
O 前言
近年 来 由 甲醛 引起 的空 气污 染 引起 了人们 的
点, 适合于对气相或液相低分子质量( 分子质量小
于3 0 0 ) 物 质 的 吸附『 4 ] 。但是 , 由水蒸 气 或 C O : 活 化
高度重视 。甲醛是一种原生毒质 , 空气 中甲醛会 对眼、 鼻、 喉、 皮肤等产生 明显的刺激作用 。当空 气 中 甲醛浓度 高于 5 0 p p m时会 引起严重 的损 害 ,
3 . 匹兹堡大学 动力工程与材料 学院, 美国 匹兹堡 P A1 5 2 6 1 ;
4 . 东华大学 纤维和聚合物材料改性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上海 2 0 1 6 2 0 ; 5 . 加利福尼 亚大学 纤维和服装工程学院 , 美国戴 维斯 CA 9 5 6 1 6 ;
6 . 石 油 大 学 重 质 油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 , 山 东 东营 2 5 7 0 6 1 )
剂 的吸 附 选 择 性 和 反 应性 。 由此 可 知 A C F s 表 面
3 8
上海毛麻科技
2 0 1 3 年 第 4 期
少 量 的极 性官 能 团就 能够 提高 其对 极 性分 子 的吸 附容 量 。基 于此 , 可 以通 过 在 A C F表 面 添加 一 些 含N H2 一 的 亲水性 有 机化 合物 , 以期 通 过化 学 吸附
2 07
对氨基苯 甲酸 改性 的粘胶基 活性碳 纤维 对 甲醛 脱 除性 能 的研 究
荣海琴 , 刘振 宇 。 , 吴琪琳 , 潘 鼎 , 郑 经堂
( 1 琼 华大学 材料 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上海 2 0 1 6 2 0 ; 2 . 东华 大学 图书馆特 色情报部 , 上海 2 0 0 0 5 1 :
如头痛 、 胸痛 、 肺炎、 肺 癌 甚 至 死 亡… 。 因而 , 必须 寻求 有效 的方 法来 脱 除环境 空 气 中的 甲醛 。 目前 吸附 法 和过 滤法 是 人们 常 用 的治 理 低浓 度 有 害 气体 和 液体 的有效 方 法 。吸 附法 主要 是利 用有 吸附能 力 的物质 吸 附有 害成 分 而 达到 消 除有
能 团能 够 提 高碳 对 福 尔 马林 中 甲醛 的吸 附性 能 ,
吸 附容 量 比较 低 。P r a d o 等[ 3 1 用生 物 滴滤 法 脱 除几 p p m到 几 十 p p m的 甲醛 和 甲烷 , 然 而 这 种 方 法 在
醛类物质含有羰基 , 可以和某些胺化合物加 成生成胺 的衍生物 , 产物 中含有碳一 氮双键 , 其作
用 机制 如方 程( 1 ) 所示 。
各 种 活性 碳 纤 维对 低 浓 度 甲醛 的 脱 除性 能 , 发 现
聚丙烯腈活性碳纤维( P A N — A C F s ) 对甲醛的吸附容 量最高 , 但是 R a y o n — A C F 对 甲醛的吸附容量则较
低。
害污染的 目的。B o o n a m n u a y v i t a y a 等口 考察 了由咖 啡残渣制备的活性碳对 甲醛 的吸附性能 , 但 是其
\/ \ /
l 1
处理稍高浓度的甲醛时则不是很有效。 活性碳纤维具有表面活化程度高 、 孔径 分布 集中 、 吸附速度快 、 吸附容量高和高 比表面积等特
作者简 介: 荣海琴 ( 1 9 7 2一) , 女。 助 理研究员 , 博士 。主 要 从事碳纤维 的研发 。E — ma i l : h q r o n g @d h u . e d u . c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