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利用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2011年
2012年
同比增长%
1
废钢铁
万吨
9100
8400
-7、7
2
废有色金属
万吨
455
530
16、5
3
废塑料
万吨
1350
1600
18、5
4
废纸
万吨
4347
4440
2、1
5
废轮胎
万吨
329
370、3
12、6
其中:翻新
万吨
34
45、3
33、2
16035
-2、6
1、2发展机遇
“十一五”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理念已深入人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并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作为七项重点工程之一。将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这在我国历史上还就是第一次,回收行业也将迎来新得发展机遇。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完整得先进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得意见》(国办发[2011]49号)对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提出了明确得工作目标,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关于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得指导性、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得高度重视,为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项目管理手册
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流通业发展司
2013年10月
编委会名单
主编:向欣
副主编:王选庆徐敏赵箭
编写成员:尹虹杜博朱玉梅
牛宜斌黄镇果然
张晶
前 言
近年来,商务部着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2006年至今,已将90个城市列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并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了75个城市51550个回收网点、341个分拣中心、63个区域性大型集散市场与123个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基地得新建与改扩建工程。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得大力支持下,在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与回收行业广大从业者得共同努力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
1、1 现状与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制高点得重大战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在发达国家被称为“第四产业”,就是循环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大多采取立法与资金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得发展。据有关资料,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500亿美元,本世纪初已增至6000亿美元,2010年达到18000亿美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已成为节能降耗、环保增效得新经济增长点。德国作为发达国家中回收率最高得国家,提出创造“无垃圾社会”得目标,要求所有产品都必须从包装品到产品报废后得处理,均不得产生垃圾。据资料统计,德国GDP增长两倍,而产生污染物却减少75%。总体瞧,我国再生资源行业与国外同行业差距较大,发达国家资源重复利用率大大高于我国。西欧、美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已达到90%左右,且回收加工水平较高。而我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回收利用率不足70%,绝大多数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严重缺乏深度加工能力,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较低。
随着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升级,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我国各类回收企业10万多家,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1、62亿吨,同比增长8、9%,回收总值5715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GDP得1、49%。2006年以来,国家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创建,在全国推动建设了一批试点城市与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2009年起,国家财政连续四年对试点项目予以了支持。在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散”、“小”、“乱”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处理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但总体瞧,由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就是企业利润低、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高得行业,多年以来,由于国家与地方投资与技术投入不足,行业技术落后,整体进步缓慢。目前我国大多数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大件废钢铁解体多采用氧割与锤砸,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采用酸浸、火烧、人工拆卸,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由于科技投入低,加之行业得经营与“破烂”相关,行业内得科技人员比重远远低于其她行业,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目前,各试点城市与基地项目建设已经进入全面验收阶段,为进一步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取得预期效果,我们在2012年开展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督查基础上,组织编写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提出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实施大纲,确定了未来几年项目建设得重点,同时确立了项目管理得基本制度,提出了项目验收规范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力求为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试点城市与承办企业了解相关政策、强化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提供指导与借鉴。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与工作特点,调整与细化相关内容,建立起一套指导本地区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得管理流程与制度。
再利用
万吨
295
325
10、2
6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数量
万台
16058
8264
-48、5
重量
万吨
370、6
190、7
-48、5
7
报废汽车
数量
万辆
149、6
132、3
-11、6
重量
万吨
285
249
-12、6
8
报废船舶
数量
艘
317
340
7、3
重量
万轻吨
225、2
255
13、2
9
合计(重量)
万吨
16461、8
《手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得大力支持,在此予以感谢!
编委会
2013年10月
第一部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建设实施大纲
1、引言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得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十八大”提出得“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得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废旧商品等可再生资源产生量与蓄积量日益增加,如果有效利用,既可以弥补我国原生资源不足,又能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得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06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得到长足发展,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区域性交易市场与大型分拣加工基地,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应瞧到,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还很不完善,项目建设水平不高,一些地区得政府与行业主管部门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监管不得力等问题,严重影响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因此,进一步明确再生资源体系建设目标,提出未来三年内得主要建设任务,对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先进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序号
名 称
单位
2011年
2012年
同比增长%
1
废钢铁
万吨
9100
8400
-7、7
2
废有色金属
万吨
455
530
16、5
3
废塑料
万吨
1350
1600
18、5
4
废纸
万吨
4347
4440
2、1
5
废轮胎
万吨
329
370、3
12、6
其中:翻新
万吨
34
45、3
33、2
16035
-2、6
1、2发展机遇
“十一五”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理念已深入人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并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作为七项重点工程之一。将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这在我国历史上还就是第一次,回收行业也将迎来新得发展机遇。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完整得先进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得意见》(国办发[2011]49号)对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提出了明确得工作目标,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关于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得指导性、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得高度重视,为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项目管理手册
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流通业发展司
2013年10月
编委会名单
主编:向欣
副主编:王选庆徐敏赵箭
编写成员:尹虹杜博朱玉梅
牛宜斌黄镇果然
张晶
前 言
近年来,商务部着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2006年至今,已将90个城市列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并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了75个城市51550个回收网点、341个分拣中心、63个区域性大型集散市场与123个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基地得新建与改扩建工程。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得大力支持下,在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与回收行业广大从业者得共同努力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
1、1 现状与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制高点得重大战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在发达国家被称为“第四产业”,就是循环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大多采取立法与资金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得发展。据有关资料,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500亿美元,本世纪初已增至6000亿美元,2010年达到18000亿美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已成为节能降耗、环保增效得新经济增长点。德国作为发达国家中回收率最高得国家,提出创造“无垃圾社会”得目标,要求所有产品都必须从包装品到产品报废后得处理,均不得产生垃圾。据资料统计,德国GDP增长两倍,而产生污染物却减少75%。总体瞧,我国再生资源行业与国外同行业差距较大,发达国家资源重复利用率大大高于我国。西欧、美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已达到90%左右,且回收加工水平较高。而我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回收利用率不足70%,绝大多数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严重缺乏深度加工能力,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较低。
随着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升级,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我国各类回收企业10万多家,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1、62亿吨,同比增长8、9%,回收总值5715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GDP得1、49%。2006年以来,国家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创建,在全国推动建设了一批试点城市与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2009年起,国家财政连续四年对试点项目予以了支持。在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散”、“小”、“乱”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处理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但总体瞧,由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就是企业利润低、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高得行业,多年以来,由于国家与地方投资与技术投入不足,行业技术落后,整体进步缓慢。目前我国大多数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大件废钢铁解体多采用氧割与锤砸,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采用酸浸、火烧、人工拆卸,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由于科技投入低,加之行业得经营与“破烂”相关,行业内得科技人员比重远远低于其她行业,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目前,各试点城市与基地项目建设已经进入全面验收阶段,为进一步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取得预期效果,我们在2012年开展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督查基础上,组织编写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提出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实施大纲,确定了未来几年项目建设得重点,同时确立了项目管理得基本制度,提出了项目验收规范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力求为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试点城市与承办企业了解相关政策、强化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提供指导与借鉴。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与工作特点,调整与细化相关内容,建立起一套指导本地区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得管理流程与制度。
再利用
万吨
295
325
10、2
6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数量
万台
16058
8264
-48、5
重量
万吨
370、6
190、7
-48、5
7
报废汽车
数量
万辆
149、6
132、3
-11、6
重量
万吨
285
249
-12、6
8
报废船舶
数量
艘
317
340
7、3
重量
万轻吨
225、2
255
13、2
9
合计(重量)
万吨
16461、8
《手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得大力支持,在此予以感谢!
编委会
2013年10月
第一部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建设实施大纲
1、引言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得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十八大”提出得“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得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废旧商品等可再生资源产生量与蓄积量日益增加,如果有效利用,既可以弥补我国原生资源不足,又能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得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06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得到长足发展,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区域性交易市场与大型分拣加工基地,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应瞧到,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还很不完善,项目建设水平不高,一些地区得政府与行业主管部门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监管不得力等问题,严重影响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因此,进一步明确再生资源体系建设目标,提出未来三年内得主要建设任务,对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先进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