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美老师感人事迹材料 精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美老师感人事迹材料

最美老师感人事迹材料一

山西以支教的身份来到海南省五指山深处的海南琼中。

他要在这里组建一支女子足球队。

在选拔队员时,肖山问一群10来岁的女孩子你们知道什么是足球吗?女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知道!那我问你什么是足球呢?一个女孩子回答道足球就是排球用脚踢!这就是8年前,肖山挑选女足队员时的情景。

孩子们完全不懂什么是足球。

又错过了最佳训练期。

肖山一度犹豫过。

但专业足球运动员出身的他,看出了这些赤脚在山里跑的姑娘们的潜力。

你别看海南女孩子都很精瘦精瘦的,她力量很足的。

我就说你们奔跑真的像羚羊一样。

在肖山看来,一块块璞玉在风雨中才能打磨成型。

从此每天清晨五点,在琼中中学的操场上肖山带领队员们训练,风雨无阻。

从不间断。

你们俩重来!不管下多大的雨,刮多大的风,太阳有多么烈,我们到点准时站在训练场上,肖山说。

天天如此。

女足加油!在雨中讲评时肖山说雨球打多了,你们慢慢就会掌握的。

尽管打高起来,空中球打起来,停球一定要枪点,抢不住点就完了。

回去赶紧洗澡换衣服,不要感冒!比体能训练更艰苦的是,球队的经费严重不足。

高强度的训练,每人每天只有五元钱餐费。

孩子们根本吃不饱。

于是肖山带着孩子们开荒种菜,检拾废品卖钱,给孩子们补充营养。

装备不足,球鞋袜子补了又补。

肖山把自己的支教工资拿了出来,补贴给孩子们。

6年时间,为了这只队伍,肖山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的精力和激情。

满头青丝已变成白发,瘦了整整40斤。

他的妻子吴小莉一直是足球队的免费队医,厨师和宿舍管理员。

俩人至今也没有自己的孩子。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琼中女足像一颗小草,在夹缝中顽强生长。

姑娘们的12分耐力跑,甚至达到了中超男子职业运动员的水平。

她们还被对手称之为橡皮糖球队。

肖山说技术不是最棒,却最坚韧最顽强。

最起码我的速度比你快。

我的拼抢比你足。

这是我们的精髓。

我看出一种精神,磨练意志,磨练体能,磨练精神。

肖山带着姑娘们一路踢进全国锦标赛,并获得季军,两名男女队员被选进国家青年队集训。

13名队员全部被保送上大学。

而肖山教会这些女孩,不仅是踢足球,不仅是在绿茵场上获得胜利,更是同意志信念和拼搏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肖山说现在我希望孩子们飞的更高,去国家队,能够为中国足球做点事情。

最美老师感人事迹材料二

每到开学,都是于贵勤最高兴的日子。

因为又能看到这些孩子,和他们朝夕相伴了。

眼前的孩子们,迟早要走出大山。

可56岁的于贵勤却在北大山脚下的孤山小学守了22年。

1990年,因为责任性强,教学成绩突出,于贵勤从县重点小学分配到这所入学率合格率都只有10的孤山小学。

那一年她34岁。

来时,于贵勤看到学校这个样子,心里哇凉哇凉的。

学校破破烂烂的连个院墙都没有,凳子三条腿,有的二条腿之后,看着孩子那个穿的破衣烂衫的,有的都露着屁股。

北大山地势高寒,年平均气温只有59度。

因为缺门烧窗,于贵勤把自己家作为课堂,没有黑板就用面板,没有板擦就用毛巾代替。

第二年她所带的毕业班在全市考试中取得合格率升学率100的优异成绩。

也是这一年于贵勤被任命为孤山小学的校长。

她下决心为孩子们建一座新校舍,于贵勤说一是看着孩子们那么可怜,再看着学校这个样,又想到我妈小时候嘱咐我的话,我妈说将来有一天当官了,一定要为人民做点事。

孤山小学距离县城120公里,一天只有一趟班车。

于贵勤顶风冒雪,寒来暑往,一趟趟,一回回,跑遍了市县乡的20多个部门和企业,筹集到资金物资共计200多万元。

年孩子们有了一座两层的新教学楼,接通了自来水,建起了图书室。

那一年于贵勤46岁。

为了解决山区孩子道远上学难的问题,于贵勤在学校设立了寄宿制,用锅炉为教学楼和宿舍楼烧起了土暖气。

24小时里每隔40分钟就得添一次煤。

村民说我说你顾个人,她说不行,她省点钱是点钱。

省钱干什么呢?于贵勤说都留给学生。

于贵勤每天深夜入睡。

临晨四点钟起床。

而她的学生们可以踏踏实实的睡上一整夜。

年过去了,孤山小学的锅炉工还是于贵勤。

今年她56岁。

学生们说于老师就那样弯着腰在那里烧锅炉。

而且在我们面前从来没表示出那种疲劳的感觉,都是非常精神,我感觉那不是真的,我感觉她真的非常累。

22年,孤山小学从一个只有12间破旧教室,几十名学生的落后乡村小学,发展成为占地13万平方米能容纳200多名学生,硬件优良的小学,从教学成绩全县倒数第一,变成闻名全县的优秀小学。

于贵勤说起这所小学的孩子们时动情地说舍不得我这个家。

于贵勤希望无论孩子们走的有多远,都会记得这样一个家,曾经给过他们温暖和力量。

最美老师感人事迹材料三

远离拉萨市120多公里外,米拉山脚下的日多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海拔4600米。

夏季这里暴风裹挟冰雹,铺天盖地,经常下雨,所有的房屋都是土木结构,漏雨。

冬季风雪交加,零下30多度的极寒,有时我们都不敢出去。

日多乡党委副书记巴桑说。

在这样的恶劣怀境下,有一所牧区小学,很多人都望而却步,可年前,一个汉族小伙子宋玉刚从拉萨市师范学校毕业后却主动写下志愿。

当时学校没水没电,住的是土坯房,夜晚漆黑一片。

当时一起来的老师一个一个的都走了。

但宋玉刚却选择了留下。

可当他走进都是藏族孩子的课堂时,却面对了真正的困难。

到教室我先说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第几页。

那些同学却以为叫他们读课文似的。

我一下楞了。

脑筋里全部是空白了。

语言不通,汉族老师宋玉刚就无法走进藏族孩子的内心。

为了孩子他开始苦学藏语,他跟其他藏语老师说从今天晚上开始,我到你这来,教我两句,教会了,我回去睡觉,教不会,你不能睡觉,我也不能睡觉。

整整四年,从一个单词到一句问候,从简单地与人交流到熟练自如地给学生上课,宋玉刚不仅完全掌握了藏语,而且把自己全部的爱,都交付给了海拔4600米的藏族孩子们。

冬天的时候,有些孩子没袜子穿,他就带上班长给全班每个孩子都买上袜子。

鞋子坏了,他就用自己的钱买。

一个孩子说我生病了,他就带我去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