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伦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伦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特征

【摘要】:现代的伦敦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世界地位是极高的。本文从伦敦城市的起源、发展、演变等方面,分析伦敦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重点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其发展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伦敦英国城市建设工业革命发展特点

【正文】:伦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是历代王朝建都之所在。伦敦最早是一个凯尔特人的城镇,由罗马入侵者于公元50年左右建立。伦敦市是围绕着伦敦城逐步发展而成的。伦敦在行政上分为33个区,伦敦城单独是一个区。城外的12个市区叫内伦敦;内伦敦以外的20个市区叫外伦敦。内伦敦主要行使行政、金融、贸易和文化职能。伦敦最早是罗马人所建,公元1世纪左右,英国在罗马的支配下成立了伦敦尼姆行政总部,并计划以泰昭士河做为重要的运输通道。然而要联系河道两岸就要有桥,所以便选择了在伦敦塔到城区一带建桥,其后那里迅速发展为当时的重镇。

1.公元1世纪—公元4世纪

罗马帝国的势力进入英格兰,后来在泰晤士河上建起一座城堡,这是伦敦的发源地。当时属于罗马副都特里尔的管辖之下,也是后来英国大主教的教区所在地。公元前2世纪晚期,伦敦已成为英国当时最大的城镇。公元4世纪时,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和罗马帝国势力的影响,伦敦开始富起来,但仅40年后,频繁的部落战争又把伦敦变成一个纯粹的军事要塞。公元886年,阿尔弗烈德大帝重新收复伦敦。公元12世纪后,伦敦成为了英格兰的首都。公元4世纪中期,沿河的城市部分也建造了城墙,城中道路大都笔直整齐,还有一些水路供交通运输使用。

2.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在文艺复兴时期实现了政府的中央集权,稳定的政治局势促进了工商业的发达,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

中世纪时期,伦敦由城区和威斯敏斯特及周边地区两部分组成。城区基本上是原来古罗马时期的城区,也是英国当时最重要的商业中心。而威斯敏斯特及周边地区则是政府和议会所在地,唯一的一座伦敦桥连着泰晤士河南侧的城郊。

3.绝对君权时期

公元17世纪,伦敦成为一座开放的城市,不断的向外扩张,在城郊周围沿乡间大道两旁出现了新的城郊。

公元1689年,革命后的英国在短时间内成了欧洲最强的经济国,而英国则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衣和金融中心,城区不断扩大并最终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

伦敦的整体结构显得杂乱无章:城市向各个方向扩张,逐渐融入自然风景区之中,但是彼此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和联系。城公元18世纪的伦敦已经表现出当今城市仍然存在的许多典型问题,而且在工业革命以后变得更为严重。

4.工业革命时期

18世纪60年代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工商业向机器向大生产转型,直接带来了城市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就业率的高升,带来了伦敦人口的高涨和城市空间的扩张。

从1760年的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仅用了90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而伦敦作为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全国最大的港口以及对外贸易集散地,一直是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集中了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大批的工厂、金融和保险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还有先进发达的服务业设施。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伦敦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9世纪的上半叶,伦敦作为世界中心发挥职能。

铁路的发展与建设给伦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伦敦的第一条铁路线建立于1836年,从伦敦桥到格林尼治。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成并投入使用。铁路的发展也加速了伦敦领域的不断向外扩张,从中心区一直扩展到伊斯林顿,帕丁顿、霍尔本等地区。急剧的扩张造成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管理混乱、城市景观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城市日益显得拥挤、无序、肮脏和嘈杂。

伦敦许多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都诞生于19世纪。在规划首都时,中央政府没有过多插手,整个首都被划分成独立的几小块自留地。相对于城区,伦敦市郊的乡间别墅得到了较大发展。

5.战后规划

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组合城市"概念,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

6.后期规划

1946年《新城法》通过后,掀起了新城建设运动,到1950年代末,在离伦敦市中心50公里的半径内建成8个被称为伦敦新城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集中,住房条件恶化,工业发展用地紧缺等问题,目标是“既能生活又能工作,内部平衡和自给自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城千方百计引进工业,并注意避免工业部门单一化,为新城居民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在新城区,配有完善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工作和日常生活需要。1960年代中期的大伦敦发展规划编制中,规划就试图改变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1970年代,英国政府调整了疏散大城市及建设卫星城的有关政策,1978年通过《内城法》,开始注重旧城改建和保护。

7.现代规划

1992年,伦敦战略规划委员会提出了伦敦战略规划需突出体现四点指导思想:第一,重视经济的重新振兴;第二,强化交通与开发方向的关联性;第三,重视构筑更有活力的都市结构;第四,重视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1994年该委员会提出其基本前提是强化伦敦作为世界城市的作用和地位,另外也明确指出伦敦大都市圈和东南部地方规划圈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战略。这次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重视经济的重新振兴;第二,提高生活质量;第三,提升面向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第四,为每个人提供均等发展机会。

在1994年规划中,强化伦敦作为世界城市的作用和地位,明确了伦敦都市圈和地方规划圈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战略。

1997年,大伦敦做战略规划涵盖伦敦经济、社会、空间和环境的发展,目标旨在确定伦敦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规划提出了四重目标组成的指导思想,包括强大的经济、高水准的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所有人提供机遇。这次规划根据伦敦不同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伦敦中心区是交通最为便利的地区,对商务、商业、政府、文化活动最具有吸引力,应该平衡办公楼、商业、文化娱乐等各项活动与住宅之间的发展。这次规划特别注重社区更新和公共交通安排,如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限制机动车,特别是私人小汽车的使用。

8.总结

经过1960年代的调整,直到1971年形成的由内伦敦、大伦敦、标准大城市劳务区和伦敦大都市圈四个圈层构成的圈域形都市圈,说明伦敦都市圈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了始终如一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