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行为管理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各位
制作人:过控11-1
屈志鑫
2、 霍桑试验的过程
从1924-1932年,分成四个阶段
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1 — 1927.5) 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8—1928.4) 大规模访谈(1928.9—1930.5)
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
1)照明试验
实验假定:随着照明强度增加,产量应增加.
(4)结论
发现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成员 中存在小派系 这些小派系或非正式组织对工人的行为 有着较强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甚至超 过经济上的刺激
3、霍桑试验的结论
① 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② 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满足工人的社会
欲望和提高工人的士气
③ 企业当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④ 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发现照明强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什么影响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福利试验)
(1)时间:1927.8—1928.4
(2)试验过程
选择了6名女工在单独的一间工作室内工作,以 便对影响工作效果的因素进行控制。这些女工 可以自由交谈,观察员对她们的态度也很和蔼
改善工作条件——产量有所提高 工作条件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日产量和周产 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4、霍桑试验的评价
霍桑试验是管理科学历史上最早提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思想,首次把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以霍桑试验为
基础所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是“行为科学”管理学 派的早期思想,开创了西方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
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 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
1、霍桑试验的背景
实验地点:霍桑工厂
实验时间:1924-1932年 实验起因:工作条件不错,效率低。为什么? 实验假设:工作环境影响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实验目的 根据科学管理理论中关于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人 的劳动生产率的假设,进行“工作条件同工作效率的关系” 的研究,以寻找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二、行为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 为人际关系学说(人群关系论),以后发展为 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最著名的就是-梅奥及其领导的 霍桑试验
关于梅奥
乔治· 埃尔顿· 梅奥(1880-1949),原籍澳大利 亚,后移居美国。是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 获得过逻辑学和哲学硕士学位,是澳大利亚心理疗 法的创始人,也是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他研究 过医学,也是研究精神病理学的副研究员。其主要 著作是:《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和《工业文明的 人类问题》 (1933)
影响生产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工作中发
展起来的人群关系,而不是待遇和
工作环境
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1)时间:1931-1932
(2)过程
选了14名男职工,其中9名接线工、3名焊接工和2 名检查员,他们在一个单独的房间内工作 实行计件工资制
(3)结果
工人实际完成的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而且 每个工人的日产量都差不多
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二)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麦克利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 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三)行为管理理论的总评价
1. 行为管理思想认为: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 会人,其劳动生产率受到社会的、心理的和群 体的因素的影响 2. 行为管理思想的特点在于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 思考方法,它把人看作是宝贵的资源,强调从 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 等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的影响,研 究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好人的工 作、协调人的目标、激励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提高工作效率
(3)实验结果
产量有了更大的提高 不正常的缺勤率(迟到和缺勤)从每年的 15.2%下降到3.5% 女工们还公开表示,感到大大增加了自己工 作生活中的满意感
原因分析:
改善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可导致产量增加
安排工间休息和缩短工作日,可以解除或减轻疲劳
工间休息可以减少工作的单调性 个人计件工资制能促进产量的增加 改变监督与控制的方法能改善人际关系,从而改变工 人的工作态度,促进产量的提高
云母片剥离小组
(4)结论 发现其它因素对产量无多大影响,而监督和
指导方式的改善能促使工人改变工作态度、增
加产量
(5)意义
于是决定进一步研究工人的工作态度和可能
影响工人工作态度的其他因素。这成为霍桑试验 的一个转折点
3)大规模访谈
(1)时间:1928.9~1930.5 (2)对象:两万多个西方电气公司的工人 (3)结论:
实验设计:实验组VS对照组
实验结果
实验组:照明增加,产量增加,照明下降,产量也增加
对照组:照明不变,产量也在增加
对结果的分析:
工作场所的照明只是影响工人生产率的微不足道的 因素 由于牵涉因素较多,难以控制,且其中任何一个因 素都足以影响试验的结果,所以照明对产量的影响 无法准确衡量
结论:
2)继电器和云母片剥离小组实验
继电器第二装配小组
实验前:集体工资制 实验开始后的前9个星期实行个人计件工资制,产 量连续上升,最后稳定在原来产量的112.6%;恢 复到集体工资制的7个星期后,产量降低到实验前 水平的96.2% 未改变工资制度,惟一变化的是工作场所 实验期间,小组的产量比实验前平均提高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