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课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3)评价:
学科中心主义看到了学科知识的发展价 值,看到了现代社会知识剧增所带来的社 会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个体知识增长的有 限性之间的矛盾,试图通过学科结构的掌 握来解决这一问题,有其积极意义。
不足之处在于重知识轻经验、重学科逻 辑轻心理逻辑、重学术性轻实用性,且具 有浓厚的精英主义色彩。
2、有关“课程”的几种定义 (1)课程即教学科目。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指所有的学 习科目,狭义的指某一种学科科目。这种观 点实际上是将课程理解为“道”。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 说,课程即全部的教学要素及其运动过程。 教学要素不仅包括教学内容,还包括教学方 式、教学环境、师生关系等。
不足之处在于重经验轻知识、重心理 逻辑轻学科逻辑、重实用性轻学术性,具 有浓厚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
4、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理论
(1)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Brameld,美 国)、弗莱雷(P.Freire,巴西)等;
(2)基本观点:
第一,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 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从这个意义上 说,课程即社会文化在学校生活中的反映。
(6)课程即社会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 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而是要 使他们敢于建造一种新的社会秩序。课程不仅 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对知识技能的选择突破 了学科的视野。
小结:“课程”定义的三个维度
1、知识的维度;2、学生的维度;3、社会的维度。
第六章课程
(2)英语世界“课程”概念的词源
英 语 “ 课 程 ” ( curriculum) 源 于 拉 丁 语 “currere”,意为“跑道”(race-course)、 “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关于这 个词源的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 重在“道”,有的重在“跑”,前者强调学习 内容的设计,以后发展为学科中心主义,后者 注重学生学习的主观体验,以后发展为学生中 心主义。
(2)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对课程内容选择的 影响 ;
(3)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对课程内容选择的 影响 ;
(4)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课程内容选择的 影响 。
3、联合国教科书组织提出的课程内容选择标 准或原则
第一、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开放性; 第二、同文化、艺术和人民的要求相一致; 第三、对现代世界问题和对地区或国家需要的 开放程度; 第四、教育内容与学习者知识和身体的需要及 能力的一致; 第五、课程设计和学习过程中的平衡; 第六、内容的一致性; 第七、能够激发干劲和保持学习乐趣的内容;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1)代表人物:布鲁纳(B.S.Bruner)和施瓦
布(J.J.Schwab) (2)基本观点: a)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b)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c)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d)以学科基本结构(组织结构、实质结构、句
法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e)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 课程即达成预期学习结果的过程。强调学生 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什么;
(4)课程即学习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 即学生实际上所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一些 简单呈现的事实、知识或信息。强调学生对 教学内容意义的主观体验。突破了原有“有 计划的课程”的限制,突破了狭隘的学科课 程的理解。
3、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 (1)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C.Rogers)
等; (2)基本观点: a)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b)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c)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d)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3、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 (3)评价:
学生中心主义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 不足,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 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 用。
3、“课程”概念辨析 (1)“课程”与“课”。“课”是在规定的时
间内,组织学生学习规定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 “课”是课程的基本单位。有时,“课”即指 某一门课程。 (2)“课程”与“教材”。“教材”即“教科 书”,是指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而编撰的 教学材料,是课程内容的物质化,是课程内容 的载体。 (3)“课程”与“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一 整套以教学计划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 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体环境影响。课程是教育
第八、赋予教育内容和学习以一种面向未来的和民主的色彩。
三、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理论 1、泰勒(R.W.Tyler)课程理论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 (2)提供哪些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 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第三,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 课程的价值既不能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 来判断,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判 断,而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唤醒学 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
第二节 课程的基本类型与结构
一、课程的基本类型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根据学 科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学科课程是一种古老 的和基本的课程形式。其特点是:结构性、 系统性和简约性 。
(2)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 程,指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 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一种现代 课程形式。其特点是:生活性、实用性和开 放性。
2、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1)核心课程:在价值上比较重要的一类课程, 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性课程。规定核心课程 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核心课程一般就是国 家课程、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的的作用在于:
二、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1、社会的因素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 (1)社会政治因素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 (2)社会经济因素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 (3)社会的文对课程内容选择 的影响。
2.学生个体的因素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
(1)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 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