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
1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建筑学教研室
基本概念和术语 课程概要
住宅及住宅群体组合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道路和交通设计
居住区规划结构 居住区绿地与与外部环境 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分析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实例分析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和术语
基本概念
总体规划 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城市发展的方向;
配置不定。
• 居住区、小区和组团划分不是绝对的居住区、小 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不是绝对的。主要参照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本)中 的“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来确定。人口规 模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划分以及各类 设施配套的重要依据。
关于社区
社区指一定区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社会(人的交 往)关系,建立在交往空间的布置及安排上。
对城市中各项建设与环境面貌进行合理布局与全 面安排;选定规划的定额指标;制定规划的实施 步骤和措施。
总体规划宜有一个适当的规划期限,一般为 20年;包括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详细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近期建设地段的 各类建筑、各项设施等进行指标上的控制和具体 布置,提出建筑空间和艺术上的处理要求,选定 技术经济指标,确定各用地的控制座标与标高, 为单项建设提供依据。
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 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 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 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 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 住生活聚居地。用地4--6 公顷。
• 住宅街坊 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大小不定,一般临
街布置公建。
• 住宅群落 旧城区中的集中住宅建筑群,规模不定,服务设施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 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 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 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 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 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 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 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 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 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 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用地10--35公顷。
邻里单位
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里(C.A.Perry)提出了 邻里单位的理论。
认为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以保障居民 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是邻里单位理论的基础和出 发点。同时他认为区内应拥有足够的生活服务设 施,以活跃居民的公共生活,以利于社会交往, 密切邻里关系。
邻里单位的六个基本原则
1.规模(size)以一所小学所 服务人口提供住房,用地 面积由人口密度来定。目 的使小孩上学安全。
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Tonnies)认为构成社区的四 个条件
• 一定的社会关系 • 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 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 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居住区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期望形成一个 良好的社区,是建构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 的人际关系,在物质形态上构筑生活空间与场所。
居民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形成小社会是社区的 基本特征,也是居住区规划设计希望形成的目标 之一。
2.边界(boundaries)周边 以城市干道为界,避免过 境交通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openspace)提 供一系列小公园及娱乐空 间构成的开放空间系统, 以满足特殊人群和小孩身 心发展
4. 机构位置(institution sites)
学校、教堂和社区中心集中 设置,服务范围与邻里单 位界限吻合。
Fra Baidu bibliotek
控制性详细规划
主要是在指标上对地块进行控制,主要指标 包括: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用地性质、容 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层数、绿化率、主要出入 口方位等,并在建筑形式、建筑标准等进行设定;
修建性详细规划
确定各用地界限和各工程具体位置;确定道 路红线及断面形式,主要控制点座标和标高;选 定居住建筑、道路广场、绿地等的定额指标,提 出特定地段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等的限定性规 定及要求;安排各工程管线、工程构筑物的位置 和用地;主要道路和广场建筑群的平面、立面规 划设计;提出详细规划范围内的工程量和估算总 造价。
工作方法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居民参与 参与度很小或不参与 度
以居民参与为重点
工作核心
物质环境设施
成员的互动和社区意识
规划目标 物质环境的完善
社区与人的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 课程概要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课。其目的是通过 对先修课程有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培养锻炼学 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城市 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领域人才的重要环 节。
居住与城市的关系 • 人类的定居是城市的起源形式 • 居住是城市的基本功能 • 居住质量是评定城市的重要因素
住宅区:
是城市中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种类和各种规 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 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
(城市居民聚居地)
城市居住区
邻里单位(小区)
社区的一种类型, 建立在邻里关系的基 础上的基本社区单位。 形成要素:
1)无城市道路穿越,人 车分流;
2)足够的交往空间及环 境;
3)完善的日常服务设施, 含小学;
4)良好的自然环境及地 域建筑。
住宅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住宅区规划
社区规划
地域界定 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 界定
与行政管理范围相关
5. 当地商店(local shops)
为邻里单位人口服务,自给 自足。
6.内部道路系统(internal street system)
利于邻里内部交通的道路系 统。出入口不能与干道对 面邻里单位出入口相接。
邻里单位的发展应用:小区规划
邻里单位有宽阔的边界和内部街道形式,有助于 实现社区目标(社区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与 尊重感。
二战后,苏联和欧洲把邻里单位的概念进一步发 展为小区规划理论,规模不限于小学的服务能力, 用地边界发展为以城市干道及自然地形为界,公 共建筑的项目和规模也相应扩大。
我国的小区规划模式是在邻里单位概念和苏联小 区规划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 内容之一。
1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建筑学教研室
基本概念和术语 课程概要
住宅及住宅群体组合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道路和交通设计
居住区规划结构 居住区绿地与与外部环境 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分析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实例分析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和术语
基本概念
总体规划 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城市发展的方向;
配置不定。
• 居住区、小区和组团划分不是绝对的居住区、小 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不是绝对的。主要参照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本)中 的“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来确定。人口规 模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划分以及各类 设施配套的重要依据。
关于社区
社区指一定区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社会(人的交 往)关系,建立在交往空间的布置及安排上。
对城市中各项建设与环境面貌进行合理布局与全 面安排;选定规划的定额指标;制定规划的实施 步骤和措施。
总体规划宜有一个适当的规划期限,一般为 20年;包括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详细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近期建设地段的 各类建筑、各项设施等进行指标上的控制和具体 布置,提出建筑空间和艺术上的处理要求,选定 技术经济指标,确定各用地的控制座标与标高, 为单项建设提供依据。
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 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 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 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 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 住生活聚居地。用地4--6 公顷。
• 住宅街坊 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大小不定,一般临
街布置公建。
• 住宅群落 旧城区中的集中住宅建筑群,规模不定,服务设施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 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 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 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 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 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 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 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 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 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 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用地10--35公顷。
邻里单位
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里(C.A.Perry)提出了 邻里单位的理论。
认为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以保障居民 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是邻里单位理论的基础和出 发点。同时他认为区内应拥有足够的生活服务设 施,以活跃居民的公共生活,以利于社会交往, 密切邻里关系。
邻里单位的六个基本原则
1.规模(size)以一所小学所 服务人口提供住房,用地 面积由人口密度来定。目 的使小孩上学安全。
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Tonnies)认为构成社区的四 个条件
• 一定的社会关系 • 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 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 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居住区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期望形成一个 良好的社区,是建构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 的人际关系,在物质形态上构筑生活空间与场所。
居民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形成小社会是社区的 基本特征,也是居住区规划设计希望形成的目标 之一。
2.边界(boundaries)周边 以城市干道为界,避免过 境交通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openspace)提 供一系列小公园及娱乐空 间构成的开放空间系统, 以满足特殊人群和小孩身 心发展
4. 机构位置(institution sites)
学校、教堂和社区中心集中 设置,服务范围与邻里单 位界限吻合。
Fra Baidu bibliotek
控制性详细规划
主要是在指标上对地块进行控制,主要指标 包括: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用地性质、容 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层数、绿化率、主要出入 口方位等,并在建筑形式、建筑标准等进行设定;
修建性详细规划
确定各用地界限和各工程具体位置;确定道 路红线及断面形式,主要控制点座标和标高;选 定居住建筑、道路广场、绿地等的定额指标,提 出特定地段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等的限定性规 定及要求;安排各工程管线、工程构筑物的位置 和用地;主要道路和广场建筑群的平面、立面规 划设计;提出详细规划范围内的工程量和估算总 造价。
工作方法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居民参与 参与度很小或不参与 度
以居民参与为重点
工作核心
物质环境设施
成员的互动和社区意识
规划目标 物质环境的完善
社区与人的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 课程概要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课。其目的是通过 对先修课程有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培养锻炼学 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城市 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领域人才的重要环 节。
居住与城市的关系 • 人类的定居是城市的起源形式 • 居住是城市的基本功能 • 居住质量是评定城市的重要因素
住宅区:
是城市中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种类和各种规 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 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
(城市居民聚居地)
城市居住区
邻里单位(小区)
社区的一种类型, 建立在邻里关系的基 础上的基本社区单位。 形成要素:
1)无城市道路穿越,人 车分流;
2)足够的交往空间及环 境;
3)完善的日常服务设施, 含小学;
4)良好的自然环境及地 域建筑。
住宅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住宅区规划
社区规划
地域界定 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 界定
与行政管理范围相关
5. 当地商店(local shops)
为邻里单位人口服务,自给 自足。
6.内部道路系统(internal street system)
利于邻里内部交通的道路系 统。出入口不能与干道对 面邻里单位出入口相接。
邻里单位的发展应用:小区规划
邻里单位有宽阔的边界和内部街道形式,有助于 实现社区目标(社区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与 尊重感。
二战后,苏联和欧洲把邻里单位的概念进一步发 展为小区规划理论,规模不限于小学的服务能力, 用地边界发展为以城市干道及自然地形为界,公 共建筑的项目和规模也相应扩大。
我国的小区规划模式是在邻里单位概念和苏联小 区规划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 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