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研究・
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述评
王聚芹a
,苑英科
b
(华北电力大学a.政教部b.党委宣传部,河北保定071003)
摘 要:国内外学界对中、印、俄发展模式从内容、可借鉴性、出路、潜力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
取得丰硕成果。虽然这些成果构成比较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但简单呈现被比较国家间的异同只是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的最基本工作。全面挖掘东方社会发展模式内涵,为东方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价实现现代化、突破国际社会边缘化困境寻找理论生长点,这才是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中国;印度;俄国;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D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0)06-0000-05 社会发展“模式”具有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之意
指。19世纪末,西方世界经由各自独特的现代化道路涌现出英、法、德、美等一大批发达国家,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作为世界“核心”的西方发达国家和被“边缘化”的落后国家两极间的距离随现代化进程加速而加大,现代化成为事关落后国家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20世纪初,落后国家凝汇成两脉试图突破边缘化困境以分享世界话语权的模式:一脉是独辟蹊径、秉承马克思主义精神的苏联模式,它捧出俄罗斯民族的辉煌,但苏联解体使这次努力遭遇挫折;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也曾一度陷入坎坷,而后又重新崛起,再展雄风。一脉是共享西方资本主义原则的“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它有过耀眼的灿烂,但东亚金融危机、拉美危机使之遭遇重创,现今百废待兴。而印度经过漫长的积淀探索迎来了繁荣。落后国家现代化呈现出兴衰并陈、勃发和沉寂杂列的局面。
可以说,在落后国家探索现代化的诸多模式中,中、印、俄在资本入侵时代就有着共同的特征,都在为改变国际边缘化困境而努力。把中、印、俄视为独特的“东方社会”进行研究始于19世纪50年代初
的马克思,但自此以后,由于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干扰,此研究之脉线一直残断,直到中、印两国1978年末和1991年7月开展经济改革以及俄国推行“普京新政”为伊始,三大国凭现代化绩效共同处于新兴经济体代表这一大致相同的起跑线上,又一次成为落后国家扩大世界话语权、实现民族复兴的备受期待的焦点。
一、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概况
(一)国内1.发展模式的内容比较
对中、印、俄三大国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的很少。复旦大学唐朱昌教授等认真考察三大国改革过程中政府作用得失,充分论证了政府在三大国经济改革
和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1]
。学界对东方社会中、印、俄发展模式比较以两两研究较多,又以中印比较
研究最为集中。中印比较沿着经济发展道路[2]
,发
展方式差异[3],工业化道路差异[4]
,市场化路径差
异,开放模式差异[5],经济改革差异[6-7]
,经济改革与增长模式关系差异,经济结构与体制环境关系差
异,发展绩效与未来竞争力关系差异[8]
等各个层面
收稿日期:2010-08-02;收修日期:2010-09-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10BKS019);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核心课
程“112建设项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王聚芹(1970-),女,河北石家庄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东方社会理
论、马克思发展理论研究;苑英科(1964-),男,河北高阳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1・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yangNormalUniversity第30卷 第6期 2010年11月 (Philos.&Soc.Sci.Edit.)Vol.30No.6Nov.2010
展开。中俄也是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的重要内容。山东师范大学孙婷、张丽媛对中俄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路径及改革绩效做了有益的探讨[9]。转型时期贫富分化问题、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也是国内学者在中俄比较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这些研究客观揭示了中、印、俄发展模式内容的异同,为改进和完善中、印、俄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中、印、俄发展进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参考。
2.发展模式差异原因比较
学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种学说:一是“政治说”。上海交通大学胡伟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以及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体系,经济发展优先策略与政治稳定优先策略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模式成功的基本经验,指明了政治领导在中国模式中发挥着决定作用[10]。华中科技大学李天华和中央财经大学黄明伟分析出中国经济总体状况好于印度的根源在于中国所选择的社会主义制度优于印度所选择的资本主义制度[11-12]。湖北大学余惠芬等认为在除社会政治制度外的其他条件都极为相似的中印两国的经济差异是由选择不同经济制度所致,因而得出了中印之间是一场标准的经济制度竞争的结论[13]。二是“经济体制说”。中央党校尹永钦、杨峥晖对中俄经济体制转轨进行比较,分析出经济体制转轨方式、转轨目的和方向、内在驱动机制、选择机制差异是导致中俄发展差异的内在原因[14]。西北工业大学牛飞亮等解读出目标设置、管理模式不同是导致中俄经济转轨、利益关系调整和国内区域差距相异的原因[15]。三是“军事说”。广西民族大学的旷乾则把中印经济发展轨迹、经济绩效差异追溯到中印两国各自独立时所发动的军事革命性质的差异上,阐述了因军事性质差异导致的经济起点和政府的差异,推导出经济差异只是军事性质差异的必然后果的结论[16]。四是“改革开放说”。四川省社科院王学人认为,中国经济实力领先于印度要归功于农村改革受惠、深度开放等诸因素[17]。
3.发展模式借鉴比较
国内学者充分肯定模式中包含着可借鉴性。云南大学赵伯乐、曲阜师大葛波军指出,印度模式中稳定的经济政策、具有超前特征的经济结构、良好的法制环境、完善的金融体制、高效的教育体系、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值得他国借鉴[18-19]。而吉首大学孙忠良等指出,中国模式要比拉美模式、东亚模式和印度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更具示范性[20]。有的学者也指出模式借鉴中的适度原则。四川大学张立分析印度发展模式的源起、特点与问题,指出印度模式到目前为止并未有效解决许多长期存在的痼疾,认为一味推崇印度模式既不客观也不全面[21]。南开大学的尹倩则指出了“中国模式”不具有普遍性,但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的新思路[22]。
4.发展模式可持续性比较
东亚模式和拉美模式的陨落使学界研究聚焦于晚近崛起的中国模式、印度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上来。南京师范大学吴增基指出,模式的魅力不仅在于曾经的成功,更在于其内在的可持续性,中国模式可持续的条件是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之路[23]。南开大学何自力等通过系统分析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领域发生的制度变迁及制度特征后指出,中国模式进一步完善需要终结模仿,转向依靠创新上来[24]。中国人民大学张勇等通过对经济增长推动因素分析指出,与印度依靠技术进步和服务业发展推动增长的模式相比,中国增长后劲相对不足,要想保持持续的增长后劲,必须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2]。华北电力大学的王聚芹则提出了解放思想是寻找到更适合东方社会、特别是我国的发展模式的首要因素,是东方社会、特别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25]。
5.发展模式潜力比较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速度”吸引了世界目光,但进入21世纪之后没几年,印度成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耀眼的明星,世界看好印度发展潜力的倾向增大。关于中印发展潜力如何,可以分为乐观和悲观两派:北京大学方晋从中印两国在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制度环境和主导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分析中得出印度不能超过中国的结论[26],而吉林大学李晓认为未来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大有赶超中国之势[27]。
(二)国际
国外学者对东方社会模式的研究,随着东方社会国内变革、国际风云变换,研究侧重点不断发生迁变。在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历史学家汤因比就看到了中国模式的活力,认为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将现代西方的活力和传统中国的稳定恰当结合的新思路。苏东剧变后的一段时间,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模式的研究更侧重于意识形态的攻讦,接连抛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2004年雷默把“北京共识”作为与“华盛顿共识”相对立的观点提出,自此而后,学界以“中国模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定称谓而与其他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多了起来。俄罗斯科学院
・2
・
第30卷 第6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