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换热站优化设计方案

高效节能换热站优化设计方案
高效节能换热站优化设计方案

高效节能换热站优化设计方案

一、总述

换热站是连接热源与热用户的极为重要环节,在整个供热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绝大多数换热站三耗(热耗、电耗、水耗)指标比较高,浪费了大量能源。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通过建设高效节能换热站和合理的控制策略来解决。

二、高效节能换热站设计要求

1、总的要求

1.1换热站内一二次网管径设计比摩阻要求不大于50Pa/m。

2、换热机组设计要求

2.1小型化和标准化

换热机组规模控制在3-5万m2左右,这样可以更好的对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同时也能更好的解决二次网水力失衡的问题。

对换热机组供热规模进行标准化。建议5万㎡以下换热机组只设计0.5万㎡、

1万㎡、2万㎡、3万㎡、4万㎡、5万㎡这6种规模,所有换热站只安装6种规模的换热机组,这样就可以对相同型号的设备进行冷备用,保证设备在供暖期的正常运行。

2.2机组管径设计原则

换热机组一二次网机组管径设计比摩阻不大于150Pa/m;

换热机组总压降:一次侧≤0.05MPa;二次侧≤0.05MPa。

2.3 板式换热器设计原则

板式热交换器应为可拆卸式,每台机组配置一台板式换热器,换热量按机组设计热负荷确定,换热器污垢热阻的取值应能满足采暖期连续运行(6个月不清洗)的需要。

热交换器应用优质不锈钢,板片材料选用不锈钢316L,厚度≥0.5mm,密封垫片采用免粘卡扣式,耐温150℃,使用寿命≥5年,材质:EPDM。

换热器进出口处安装反冲洗球阀,反冲洗球阀建议口径如下:

2.4循环水泵设计原则

循环水泵采用单级立式管道泵,每台机组配置一台循环水泵(可以冷备一台同型号水泵),要求循环泵进出口软连接,软连接规格与机组母管口径相同,循环泵出口不需安装止回阀和关断阀门。循环水泵进出口需安装变径时,禁止在变径前段安装小口径的直管段。

循环水泵故障检修时采用关断机组总进出口的阀门进行检修。

2.5补水系统设计原则

建议低区系统补水方式采用一网补二网,中高区系统采用一网回水进水箱后在采用补水泵进行补水。

一网补二网系统建议采用电动调节阀与电磁阀串联使用,调节阀调节流量,电磁阀的开关控制补水起停。

一网补二网系统工艺

2.6换热机组配套阀门设计原则

换热机组一二次网总进出口设置关断球阀,其它位置不安装关断阀门,设备故障检修时关断一二次网总阀门进行检修。

2.7Y型过滤器设计原则

换热机组一次网供水、二次网回水侧需安装Y型过滤器,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在运行前期采用目数较大的小孔径的过滤网,在运行稳定阶段,采用小目数大孔径的过滤网,减小了机组运行阻力。

2.8地热系统换热机组设计原则

地热系统换热机组采用混水设计,二次网供回水需设置混水手动调节阀。

2.9、高效节能换热机组工艺流程图

2.10、D高效节能换热机组结构设计图

换热机组数据说明:

1)换热机组负荷:1.5MW,供热面积3万㎡;

2)结构尺寸:长*宽*高=2000*1400*2000mm;

3)使用单位:哈尔滨市某供热公司(2016年投产使用);

4)换热机组实测压降:一次侧≈0.045MPa,二次侧≈0.048MPa。

分析:① 机组内关断阀门数量少,且采用焊接球阀(阻力低);

② 机组内结构无直插焊接,全部采用大曲率半径的弯头连接(阻力低);

③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设计压降≤0.03MPa,二次侧设计压降≤0.03MPa;

④ Y型过滤器配置大小两种目数的双层滤网(阻力低);

⑤循环泵进出口直接变径无小口径的直管段(阻力低);

⑥循环泵出口未安装止回阀(阻力低);

⑦换热机组结构尺寸小(阻力低);

⑧换热机组整体投资低。

2.11普通换热机组结构设计图

换热机组数据说明:

1)换热机组负荷:1.5MW,供热面积3万㎡;

2)结构尺寸:长*宽*高=4500*1700*2000mm;

3)使用单位:五常市某热力有限公司(2016年投产使用);

4)换热机组实测压降:一次侧≈0.075MPa,二次侧≈0.095MPa。

分析:① 机组内关断阀门数量多,且采用蝶阀(阻力高);

② 机组内结构全部为直插焊接(阻力高);

③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设计压降≤0.05MPa,二次侧设计压降≤0.05MPa;

④ Y型过滤器为单层滤网(阻力高);

⑤循环泵进出口配套的阀门和管道与水泵管径相同(阻力高);

⑥循环泵出口安装止回阀(阻力高);

⑦换热机组结构尺寸比较大(阻力高);

⑧换热机组整体投资高。

3、旋流除污器设计要求

旋流除污器设置前后阀门和旁通阀门,在运行前期关闭旁通阀门,运行旋流除污器,保护了板式热交换器和水泵;在运行稳定阶段,旁通阀门打开,关闭旋流除污器,减小了机组运行阻力。

4、分集水器设计要求

换热站二次网三个环路以上,建议设置分集水器,分水器上需安装手动调节阀,便于运行时环路间的平衡调节。

5、保温设计要求

换热机组、站内设备及管道阀门均需保温。

6、流量计设计要求

流量计需安装在机组外,远离泵和阀等流动紊乱的影响。上游至少10D的直管段,下游至少5D的直管段。流量计的选型流速要准确,流速过高导致管网阻力增加,流速过低导致测量准确度降低。

三、控制策略

1、基本控制策略:先做好换热站内平衡,有条件的做好二次网平衡,初步运行

一个月将系统调整到最佳状态;制定每套系统的供热曲线,按曲线平均温度控制。

2、按需供热深度控制策略:对于具备条件的换热站使用深度控制策略,可通过对典型热用户部署室内温度传感器,将室内温度引入到供热控制系统中参与调控,实现按需精准供热。

四、高效节能换热站三维设计图

五、能效分析

高效节能换热站可大大减小不平衡损失与电耗,水耗,总的来说热耗可减少20%到25%,电耗可减少20%到30%,水耗达到了≤20KG/㎡(一个采暖期)。

拌合站建设标准化

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化 拌和站应满足集中拌和与运输的相关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主要应考虑是否满足高峰期生产进度的要求及节能减排要求。 1.总体要求 1.1 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合理、节约用地、满足施工生产要求。 1.2环境整洁卫生、标识标牌齐全、材料堆放整齐、设备机具停放有序,符合环保要求。 1.3 拌和站产能适当,以满足施工高峰期生产进度的最大需求为原则。 1.4 砂石料等材料的储备能力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料场供应能力、运输条件、季节影响、成本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应不低于15天的需要量(受场地条件限制的,可以酌情减少)。 2. 一般规定 2.1 一个标段原则上可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地形、施工便道及混凝土运输距离可设一个或多个大(中)型拌和站,必须保证在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到达并完成浇筑,且符合混凝土浇筑的相关规定。 2.2 混凝土生产应采用集中拌和方式。拌和站设置要有规划,有设计,有图纸,拌和站设置应遵循节约和实用的原则。 2.3 拌和站设置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拌和料的运输距离,做到运输便利、经济合理;尽量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减少对周边的干扰,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的下风向。 2.4 施工单位应在限期内完成拌和站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围墙、排水系统、水、电、场区内道路、场地、功能分区及拌和楼等。 2.5 拌和设备拌和能力必须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在施工高峰期拌和料不间断供应。同时,配备足够的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机械设备。 2.6 每个标段所有用于桥涵、隧道等工程的混凝土必须采用具有自动

计量功能的拌和设备集中拌和。严禁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2.7 拌和站由项目部直接管理,不得分包、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2.8 使用商品混凝土必须经监理单位审查、项目建设单位批准,并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商品混凝土的具体管理、监理措施和相关责任人。 2.9 拌和站所有的安装设备应设置不低于C30水泥混凝土的基座,保证安装设备稳定、牢固;必要时,采取桩基础或扩大基础基座,以及设风缆拉绳等防倾覆措施。 2.10 对于个别隧道洞口因地形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大型拌和站的工点,其设置的拌和设备必须配置自动计量系统,并按要求由项目部统一直接管理。 3. 拌和站的选址 拌和站的选址应综合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1)根据各工区混凝土供应数量,拌和站尽量选在接近最佳经济合理运距的位置。 (2)拌和站选址应便于材料进场,靠近公路或码头。 (3)水、电接入方便,通信畅通。 (4)土地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5)确保安全 ①不受洪水和泥石流威胁,避开坍方、落石、滑坡、危岩等地段。 ②避开居民集中的地区。 ③避开高压线路及高大树木与通讯线路、光缆保持一定的距离。 ④避开集中爆破区(离集中爆破区500m以外)。 ⑤施工干扰小,利于环保及污染处理。 4. 拌和站的临时设施 4.1 拌和站临时设施一般包含原材料存放区,砂、石筛分和清洗区(视要求),混凝土搅拌区,设备停放区,办公生活区,以及供电系统(变压器、发电机房,配电室),供水系统(蓄水池,水井、泵房或输水管线),

无人值守换热站设计方案

太原邦意无人值守换热站设计方案 一、 引言 集中供热因具有节约能源和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日益成为城市公用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大力推广的节能和环保措施。随着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规模也不断扩大,科学的管理热力管网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对于该供热自控系统,既要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调节二次侧供水温度,保证终端热用户的室内变化不超出某一范围(18±2℃,最低不低于16℃),这样既保证终端热用户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同时也要实现在换热站的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中控室可以远程调度每个热力站的参数,保证整个热网的热力平衡,供热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运行。并初步实现热网热量的计量。 二、 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各个换热站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讯系统、监控中心管理系统三个部分构成。(见系统构成示意图) 换热站PLC 控制系统可独立完成本地控制。各个换热站利用通讯系统将现场监测数据、运行状态数据传给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同时接受监控管理软件进行的运行参数调整。各个换热站与监控中心采 用GPRS 通讯方式。 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安装在中央调度室的工控机上,通过GPRS 网络和下位的换热站通讯模块相连,完成换热站运行 与管理系统数据之间的数据交换,既可以监视各换热站的运行情况,也可以调整 工程师站 操作员站其它站点 天线 通讯模块控制系统 输入检测 输出控制 温度输入压 力输入泵状态输入 电动调节阀调节控制 报警输出 补水系统调节控制 循环系统调节控制 其它控制 水箱水位输入1#换热站 热量计 进口温度输入一次流量输入 水泵电参数输入 电动调节阀输入 出口温度输入除污器差压输入 除污器控制 除污器控制 除污器差压输入 出口温度输入电动调节阀输入 水泵电参数输入 一次流量输入 进口温度输入热量计 1#换热站 水箱水位输入其它控制 循环系统调节控制 补水系统调节控制 报警输出 电动调节阀调节控制 泵状态输入 压 力输入温度输入输出控制 输入检测 控制系统 通讯模块天线 系统构成示意图

标准化换热站建设设计方案

标准换热站及二次网建设方案 换热站作为供热配套设施使用的永久性建筑物,关系着供热企业的长期安全运行管理及百姓的宜居生活。为提高供热管网设计的经济可行性,便于建设施工与供热运行管理,结合供热发展现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供热换热站的标准化建设制定以下统一要求: 一、换热站建设标准 1.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 1.1 换热站标准化建设的施工与验收必须严格执行CJJ28-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根据建设项目供热面积,换热站位置选择以有利于供热管网合理布置为原则,尽量设在小区的中部位置。单套换热机组供热面积不超过10万平方米为最佳。高层建筑室内采暖系统分区需按现场地形和实际供热参数综合考虑,通常按10层划分,各区配套独立设备及管网进行供热。 1.3换热站的面积、净高度及相关尺寸情况需满足使用要求,分设设备间、控制间和供热服务间。设备间内单套换热机组按使用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考虑,设备间内必须干净整洁,进、出通道畅通。地面为混凝土地面,地面刷浅蓝色油漆,内墙面刷内墙涂料,机组设备

悬挂功能牌,门口设置挡鼠板。控制间按使用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考虑,配电室门刷防火涂料,要张贴配电室警示标志:禁止入 内(粘贴在配电室门口处,不可贴在门上);当心触电(粘贴在配电室内配电柜下方);配电室标识(粘贴在配电室门上方)。供热服务间主要为供热管理和服务准备,根据客户服务标准要求设办公室,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内设独立卫生间。换热站净高度不低于3.3米,站内安置两套及以上机组的净高度不低于3.6米。 1.4 换热站的建设尽量采用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应合理预留管道基础孔洞。 1.5 换热站的供水、供电须满足负荷要求。换热站的供水(自来水)、供电接至换热站内相应位置,在换热站外两米内设水表,在箱变内设供电专用装置。换热站主电缆为三相五线铜芯国标型号,并有可靠接地。高层建筑小区必须将二次加压自来水管道接入换热站内,并预留水表。 1.6 换热站应具备完善的排水设施,排水管道与小区雨、污水管网相连,应排水畅通,保证外部积水无法进入站内。 1.7换热站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距离居民建筑较近的,外部应采取隔音措施,设备基础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1.8 换热站应具备方便适用的交通通道,便于整体式换热机组的安装

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

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响应济青高速铁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方建指)《工地混凝土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深入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混凝土拌和站管理,推进项目部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和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实施细则。采用委托生产混凝土方式的拌和站,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章领导小组和基本规定 第二条领导小组 项目部应成立拌合站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拌合站标准化管理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副经理 组员:安全环保部、质量管理部、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中心试验室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试验室,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协助领导小组做好标准化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三条拌和站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由公司所属上海伍铁混凝土公司组织实施。 第四条拌和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对混凝土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负直接责任。 第五条拌和站建成后须经地方建指验收合格,方准投入正式生产。

第六条项目部根据地方建指《实施细则》和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制定项目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办法或编制标准化管理手册,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定信息化管理流程。须制定以下基本的规章制度: 1、管理机构图; 2、工作程序、工艺流程与质量管理制度; 3、岗位责任制; 4、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保养维修及管理制度; 5、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及管理制度; 6、搅拌站安全、卫生、环保管理制度; 7、文档资料管理制度; 8、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9、混凝土生产、运输和调度管理制度; 10、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11、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七条拌和站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接入铁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 第八条拌和站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等技术文件应配备齐全。 第三章建站及人员机械配备 第九条拌和站前期规划 (一)拌和站选址原则 拌和站选址和建设须符合国家环水保相关规定,避开易发地质灾害、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水害及其它灾害位置,方便生产和运输。具备洗车条件及污水统一排放处理。 拌和站的场地应根据拌和站生产数量确定规模,拌和站建设标

换热站建设标准

换热站工程建设标准 为保证换热站系统安全运行,保障供热质量,达到高效运行、节能降耗的目的,制定如下换热站建设标准。 一、环境要求 1、换热站内必须干净整洁,进、出通道畅通。换热站地面为混凝土地面, 地面刷浅蓝色油漆,换热站内墙面刷内墙涂料。 2、换热站的平面布置设置换热设备区、电气仪表区,并设置单独的值班室和控制室。 3、门、窗、墙、屋顶、设备基础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4、换热站内有良好的采光、通风、防潮、防洪、防火消防设施。 5、换热站内设置连通的排水沟槽,保证管道和设备排水集中引出;站内排水不能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网时,设集水坑和排水泵。 6、换热站内设置足够的设备检修、拆卸空间,换热器侧面离墙不小于 0.8m,周围留有宽度不小于0.7米的通道。 7、换热站内各种设备和阀门的布置便于操作和检修,站内各种水管道及 设备的高处设有放气阀,低处设放水阀。 8、换热站内架设的管道不得阻挡通道,不得跨越配电盘。 9、供热面积小于5万平米的换热站占地面积须三200平米;供热面积10 万平米的换热站的占地面积须三350平米;供热面积20万平米的换热站占地面积须三550平米。 、安全要求

1、换热站应备有必要的消防设备和用具,如消防栓、水龙带、灭火器等。 消防设备应放在易于取用的位置,并保证随时可用。 2、换热站需经常检查和操作的设备不应设在高处,如必须设在高处,位置较高且超过 2 米时,需经常操作的设备处应设置移动扶梯、移动平台等设施; 3、换热站内设备间的门向外开,换热站长度大于12 米时设两个出口。 4、换热器、水泵基础高于地面不小于0.1m ,水泵基础距墙不小于0.7m ,两台以上水泵不做联合基础,设备间距不小于0.7m ; 5、换热站的照明应保证足够的亮度。安装用于紧急情况处理和人员逃生的事故照明设施,还应备有一定数量的便携式照明工具。 6、电缆在进入控制室、电缆夹层、控制柜、开关柜等处的电缆孔洞,必须用防火材料严密封闭,并在封堵处的电缆两端按规定刷防火涂料; 7、换热站及其附属设施不得存在渗水、漏水的现象。 8、换热站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使用中不准拆除接地装置或对其进行任何工作。 三、热机系统一般要求 1、换热站热机部分由换热器、管道阀门、安全阀、循环水泵、补水泵、除污器以及软化水补水装置组成。 2、板式换热器主要零部件的材料应符合GB/T16049中的规定;密封材质: 一、二次水侧为三元乙丙橡胶,框架材质:Q235-A,环氧煤沥青漆或环 氧富锌漆防腐,压紧板采用整体材料,框架能力板片扩容数为> 20%。 3、板式换热器换热面积应为需求的130%,换热效率90%以上,传热系数 K=3000-6000W/m2 C。

无人值守换热站设计方案讲解

太原邦意无人值守换热站设计方案 一、引言 集中供热因具有节约能源和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而日益成为城 市公用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大力推广的节能和环保措施。 随着我国 的城市集中供热规模也不断扩大,科学的管理热力管网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和社 会效益。 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对于该供热自控系统,既要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调节 二次侧供水温度,保证终端热用户的室内变化不超出某一范围( 18± 2C,最低 不低于16C ),这样既保证终端热用户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可以最 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同时也要实现在换热站的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中控室可以远程 调度每个热力站的参数,保证整个热网的热力平衡,供热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运 行。并初步实现热网热量的计量。 本系统由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各个换热站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讯系统、 监控中心管理系统三个部分构成。 换热站PLC 控制系统可 独立完成本地控制。各个换热 站利用通讯系统将现场监测 数据、运行状态数据传给监控 中心管理系统,同时接受监控 管理软件进行的运行参数调 整。各个换热站与监控中心采 用 GPRS 通讯方式。 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安装在 中央调度室的工控机上,通过 GPRS 网络和下位的换热站通 讯模块相连,完成换热站运行 与管理系统数据之间的数据交换, 换热站的运行状态 系统组成 (见系统构成示意图) 既可以监视各换热站的运行情况,也可以调整 系统构成示意图

三、无人职守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 换热站由水-水换热器组成的换热系统、循环水泵组成的循环水系统、补水泵组成的补水系统来构成。在控制过程中,需要采集大量的物理量,如压力、温度、流量等模拟量参数,通过PLC控制器对这些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换热站PLC控制系统对一次网的电动调节阀、二次网的循环系统、补水系统等控制对象实施自动控制,即实现换热站系统的全自动控制。 无人值守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完成数据采集、自动控制、参数存储、实时通讯、故障报警等功能。可独立完成本地控制,也可受控于监控中心。 1、换热站数据采集 将站内的温度、压力、流量、水箱水位、电动调节阀状态、补水泵的启停状态、循环泵电流、电压、报警等参数采集、显示并上传监控中心。 换热站监控参数包括: 室外温度 一次网的供/回水压力、温度 一次网的流量、热量、累积流量、累积热量 一次网除污器差压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压力 补水流量、累计流量 水箱液位 循环泵电压、电流、功率、频率; 补水泵电压、电流、功率、频率; 一次网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 二次网回水泄压电磁阀状态; 补水电磁阀状态; 补水流量 自来水压力 自来水流量 循环水泵和补水泵的启停及运行状态等; 运行参数的越限报警;

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附件1: 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 一、换热站选址尽量设在供热小区的热负荷中心位置,建设地上独立换热站,与居民建筑物外表面间距不低于10米;不允许设地下换热站。 二、换热站提供独立水、电源接入。换热站正式移交后,供热单位直接与供水、供电部门单独结算。另在供热前开发企业应同步完成有线通讯的施工工作,带宽不小于8M,满足换热站运行的要求。 三、供热规模10万平方米以上小区须设一个地上便民服务室,方便小区缴费及供热服务。 四、换热站站房建设具体要求: 1.换热站内房间格局完整且房屋结构应设设备间、电气控制室、休息室、卫生间、值班室。根据《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3-96)规定,热力站建筑面积见下表:

2.换热站必须保证有单独对外通道,道宽不小于2×2米的通道进出换热站,供热维护人员可随时进入换热站,而且换热站不能与其他设备间连通或共同使用,确保非供热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换热站。换热站室内净高(梁下)不低于米,站内房间门的开向应为从设备间向外开,朝向主通道。站内应设不同朝向的两个以上带铁栅栏的外窗,外门设置防盗门,换热站内外墙壁平整洁净,粉刷完好。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规定“当热水热力站站房长度大于12米时,应设两个外门。” 3. 站内有楼梯的需要设置扶手,超过三阶,应加护栏,门应选用防盗门,窗设防盗网。 4 . 根据热力设计要求,换热站内应预埋安装主要设备(水泵、除污器等)维修用吊装设备所需的预埋件,同时要将吊架的荷载考虑到换热站顶板的承载之中,并预留好管道进出换热站的洞口。 5 . 换热站须放置标准5kg干粉灭火器,不少于4台。 6 . 站内要有通风排潮措施,防止设备过热运行或潮气重。 7 . 站内需设置可移动梯子,高处操作处设有操作平台。 8 . 换热站地面,必须在有泄水的设备侧设有带铸铁水篦子的排水明

预制场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

精品文档 施工方案报批单 施工单位:山西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LJ 1 施工单位:山西远方路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号:LJ 2 监理单位:北京泰克华诚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号:

. 精品文档 京乌高速公路 预制场标准化建设方案 一标审批:王天生二标审批:马德宏

2015申报日期:年月日 . 精品文档 目录 方案说明 (4) 一、预制场工程简介 (4) 二、人员及机械设备 (5) 三、具体建设方案 (7) 四、安全保证体系 (12) 五、质量保证体系 (13)

. 精品文档 方案说明 2014年前期进行了预制梁场建设,各项工作已经完成,现根据业主下发《山西省重点公路工程建设施工标准化活动汇总材料》以及总监办对预制场标准化建设施工的要求,项目部对标准化文件进行专项会议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前期已经建设好的箱梁底座计划重新整体规划进行整改,具体落实,转变思想全面展开标准化施工。 依据省厅重点办要求把标准化要求贯穿于施工的各个环节,要更加注重以人文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要更加注重工程建设总体目标的全面协调,要更加注重工程的质量耐久性,从而保证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实现备件的统一集约生产,减少重复劳动和材料损耗,提高了施工效

率。 现把建设方案汇报如下: 一、预制场工程简介 按照达到交通便利、安全环保、就近原则两标段合建预制梁场选址位于天镇县新平堡镇北约0.9km处,达到“三通一平”的要求,占地约52亩。预制场采用全封闭管理,分为制梁区、存梁区、拌合区、材料堆放区、钢筋加工区、生活区、办公区,生活区和办公区与其他区隔开。 . 精品文档 京乌一标主要工程量如下: 京乌二标主要工程量如下:

第1章 换热器设计软件介绍与入门

第1章换热器设计软件介绍与入门 孙兰义 2014-11-2

主要内容 1 ASPEN EDR软件 1.1 Aspen EDR简介 1.2 Aspen EDR图形界面 1.3 Aspen EDR功能特点 1.4 Aspen EDR主要输入页面 1.5 Aspen EDR简单示例应用 2 HTRI软件 2.1 HTRI简介 2.2 HTRI图形界面 2.3 HTRI功能特点 2.4 HTRI主要输入页面 2.5 HTRI简单示例应用

Aspen Exchanger Design and Rating(Aspen EDR)是美国AspenTech 公司推出的一款传热计算工程软件套件,包含在AspenONE产品之中。 Aspen EDR能够为用户用户提供较优的换热器设计方案,AspenTech 将工艺流程模拟软件和综合工具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可信度,有效地减少了错误操作。 Aspen7.0以后的版本已经实现了Aspen Plus、Aspen HYSYS和Aspen EDR的对接,即Aspen Plus可以在流程模拟工艺计算之后直接无缝集成转入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使Aspen Plus、Aspen HYSYS流程计算与换热器详细设计一体化,不必单独地将Aspen Plus计算的数据导出再导入给换热器计算软件,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传递并对换热器详细尺寸在流程中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Aspen EDR的主要设计程序有: ①Aspen Shell & Tube Exchanger: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过程 ②Aspen Shell & Tube Mechanical:能够为管壳式换热器和基础压力容器提供完整的机械设计和校核 ③HTFS Research Network:用于在线访问HTFS的设计报告、研究报告、用户手册和数据库 ④Aspen Air Cooled Exchanger :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空气冷却器 ⑤Aspen Fired Heater:能够模拟和校核包括辐射和对流的完整加热系统,排除操作故障,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或者找出潜在的炉管烧毁或过度焦化 ⑥Aspen Plate Exchanger :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板式换热器; ⑦Aspen Plate Fin Exchanger: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

换热站建设工程施工方案

换热站建设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 2、国家有关现行规范 3、国家级省、部标准图集,吉J90-010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学校院内西侧南-北之间。换热站工程。主体1层,砖混结构,毛石基础,建筑面积126平方米。 本工程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设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场地类别为Ⅱ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类。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一类,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 1、基础: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毛石强度等级为MU30,水泥砂浆砌筑,砂浆等级M10。钢筋混凝土地梁,C25商品混凝土,地梁高240mm。±0.00以下墙体采用MU10砖墙,M10水泥砂浆砌筑。墙身-0.06米标高处设1:2防水水泥砂浆防潮层20厚。 2、主体:砖混结构,砖墙采用砂浆M5.0混合砂浆砌筑,外墙370,内墙240,砖的强度等级MU10。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板厚120mm,混凝土梁300×650mm,砖墙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高180,圈梁顶标高与楼板平,屋面板挑出砖墙500mm。 3、楼地面:本工程卫生间采用防滑地砖粘贴,颜色由甲方自定。地砖下高分子卷材防水,C15混凝土垫层。其余房间采用水磨石地面,镶玻璃条。

4、屋面:本工程屋面采用不上人平屋面。具体作法为:结构层上1:2.5水泥砂浆找平层,3mmSBS卷材隔气层,找坡采用1:10水泥珍珠岩找坡(坡度3%),平屋面150厚(B1级)EPS保温板,上抹1:2.5水泥上砂浆20厚,之后做防水层为4mmSBS防水卷材。 5、装饰工程:内墙面为混合砂浆抹灰喷内墙涂料,外墙水泥砂浆压光刷涂料,天棚刮掺胶水泥膏后,喷内墙涂料。卫生间墙面粘贴200×300mm 内墙面砖。 6、门窗工程:采用双层玻璃塑钢窗(材料甲方指定),外门用定型成品钢门,室内采用套装成品木门。 7、设备基础:6000×2600mm,高600mm,高出地面0.1m,C25混凝土,四角预埋件为250×250×12mm钢板,预埋件腿长500mm,4根/每块。 施工现场条件:初步具备开工条件 施工范围:土建。 质量要求:合格品 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原则 1、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成果,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创造出一流的质量和以一流的进度来完成本工程。 2、采取较先进的施工机具如胶合板支模、电渣压力焊接等,从而在硬件配置上做到完全能够满足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要求。 3、采用施工过同类工程的个人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施工管理,以避免因经验不足而造成的不必要的质量问题。 4、在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充分理解图纸的设计要求,并针对其

拌和站建设方案

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仙桃段 第二合同段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 编制:______________ 复核: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 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仙桃段第二合同段 中建五局项目经理部 2013年3月

目录 一、工程概述 (3) 二、选址情况 (3) 三、拌合站建设方案 (4) 3.1拌和站规划 (4) 3.2设备选型 (4) 3.3人员配置 (7) 3.4场地建设 (8) 3.5临时用电、消防布置…………………………………………………………… 15 3.6排水设计与施工 (16) 3.7场区标识、标牌施工…………………………………………………………… 16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 一、工程概述 本合同段属于仙桃市西流河镇、沙湖镇范围内,起于仙桃市西流河镇金桥村,止于沙湖镇滩湖村,起点与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仙桃段1标段对接,终点与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荆州段对接,桩号为K153+000~K175+938,全长22.938Km。 本合同段共有特大桥4座:苟美湖特大桥、沙湖中心沟大桥、沙湖特大桥、东荆河特大桥;大桥2座:连接线电排河桥、沙湖互通A匝道桥;小桥1座:连接线红土堰沟桥;盖板涵5道,通道8道。共有C30混凝土约42.5万方,C50混凝土约25.4万方。根据施工总体进度计划,主体混凝土需要在21个月内浇筑完成,通过生产能力核算,为便于项目组织生产,和三个分部有效管理站场,项目部决定在全线布置三座混凝土拌和站。分别由三个分部进行调度管理。 1号拌和站主要负责供应苟美湖特大桥砼供应,其中C30砼9.865万方,C40、C50砼6.3837万方。 2号沙湖中心沟大桥以及全线范围内小桥、涵洞、通道的混凝土,其中C30混凝土约8.083万方,C40、C50混凝土约5.043万方。 3号拌合站主要负责供应沙湖特大桥、东荆河特大桥的混凝土,其中C30混凝土约24万方,C50混凝土约13.8万方。

供热系统及换热站工程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天津迎光丽苑供热系统及换热站工程设计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城建学院 专业名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班级名称: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教授 学历:本科 2017年3月3日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1.设计目的及意义 冬季采暖是我国北方居民的生活需求。采暖是人们为了保证适宜的生活条件而创造的。因此采暖方式与设备便成为了一直以来人们所关心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水平程度也越来越看重。现在的供暖方式日新月异,当然,每种供暖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保障冬季供热工作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通过进一步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相关规范,做好有关专业知识的衔接,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让自己可以在这个领域有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本设计可以清晰的了解供热系统及换热. 站的设计不走和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熟练应用专业知识,熟悉相关规范;同时,本设计也应理论联系实际,在符合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设计出节能环保的供热系统,使设计方案达到最佳。 2.设计拟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1)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工程概况,选择采暖系统,供水方式,计算热负荷; (2)选择散热器种类或者采用地暖,并计算散热器片数或者地暖热负荷; (3)计算管径和水利平衡并进行采暖管路布置; (4)选择换热器型号及数量; (5)选择水泵、水箱等设备并确定水泵、水箱等设备的布置位置; 室内供暖系统要考虑如何能够让整栋楼达到水力平衡,使每户温度在设计温度。室外管网要考虑怎样进行室外管网的最优设计,使其既经济合理,又不影响小区的整体规划美观,在出现故障时还能够方便检修;换热站的设计中设备、各种附件等的选型与布置,要保证其提供的热量能够满足各用户的需求,并且方便设备的维护与检修等。 3.设计拟应用的现场资料综述 据《供热通风与通条工程设计资料大全》气象资料,采暖室外计算温度-9℃,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1m/s,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6.0m/s,冬季最多风向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 |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

目录§一.列管式换热器 ! .列管式换热器简介 设计任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内容 .操作条件 .主要设备结构图 §二.概述及设计要求 .换热器概述 .设计要求 ~ §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理参数 . 初选换热器的类型 . 确定物性参数 .计算热流量及平均温差 壳程结构与相关计算公式 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 计算传热系数k 计算传热面积 ^ §四.工艺设计计算 §五.换热器核算 §六.设计结果汇总 §七.设计评述 §八.工艺流程图 §九.主要符号说明 §十.参考资料

: §一 .列管式换热器 . 列管式换热器简介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一种流体在关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 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设计任务 ¥ 1.任务 处理能力:3×105t/年煤油(每年按30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运行) 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2.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50℃,出口温度5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30℃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一个大气压。 备注:此设计任务书(包括纸板和电子版)1月15日前由学委统一收齐上交,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延迟上交的同学将没有成绩。 [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内容 1.3.1、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2)流程安排 1.3.2、确定物性参数 (1)定性温度;(2)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 1.3.3、估算传热面积 (1)热负荷;(2)平均传热温度差;(3)传热面积;(4)冷却水用量 % 1.3.4、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2)管程数;(3)平均传热温度差校正及壳程数;(4)

课程设计换热站

齐鲁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大纲 学院名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开课教研室机械电子工程系 指导老师张志秀 姓名韩高升

一、序言 (1)换热站发展的背景 从能源节约、环保要求、政府政策等几方面考虑,目前许多城市都采用了集中供热,拆除了许多小供热锅炉;集中供热锅炉将热源送往各片区的换热站,再由换热站把热量送往千家万户。 (2)换热站主要工艺 换热站设备一般包括2台换热器、3循环泵、一用一备式变频恒压补水系统及水处理设备;锅炉房热水经一网循环把热量送入换热站,站内隔离式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二网循环送往用户;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监控一网、二网进、出水的温度、压力、流量和循环泵、补水泵的状态、启停控制、转速、故障以及电量等参数; (3)换热站控制系统硬件构成 压力变送器、热电阻、流量计、液位变送器、数采模块、隔离配电模块、嵌入式触摸屏、MCGS嵌入版软件 (4) MCGS嵌入版软件功能特点 ☆容量小:整个系统最低配置只需要极小的存贮空间,可以方便的使用DOC等存贮设备; ☆速度快:系统的时间控制精度高,可以方便地完成各种高速采集系统,满足实时控制系统要求;

☆成本低: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真正嵌入:运行于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稳定性高:无风扇,内置看门狗,上电重启时间短,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长时间运行; ☆功能强大:提供中断处理,定时扫描精度可达到毫秒级,提供对计算机串口,内存,端口的访问。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态; ☆通讯方便:内置串行通讯功能、以太网通讯功能、GPRS通讯功能、Web浏览功能和Modem远程诊断功能,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各种设备进行数据交换、远程采集和Web浏览; ☆操作简便:MCGS嵌入版采用的组态环境,继承了MCGS通用版与网络版简单易学的优点,组态操作既简单直观,又灵活多变; ☆支持多种设备:提供了所有常用的硬件设备的驱动; 二、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总体

WCB600型水稳拌和站建设方案详解

水稳拌和站建设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方案编制依据 (1)本标段合同文件;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7)本公司所拥有的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及多年积累的高速公路施工经验; (8)本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和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9)既征临时用地的位置、面积、形状等特点。 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循云南省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的要求为原则。能够正确指导水泥稳定料拌和站建设,确保建站符合要求。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的确定建站规划和场地布置,确保按标准、安全的完成场站建设任务。 二、工程概况 土建九标段起讫桩号为XX+XX~XX+XX,全长XXkm,含XX区。全线级配碎石3.76万m3;水泥稳定风化砂7.63万m3;水泥稳定碎石14.66万m3,建设水稳拌和站进行厂拌。 三、拌和站选址、规划及布局 (一)选址: 水稳拌和站拟建在主线XX线路右侧80m处,位置紧邻主线路基与主线相通,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充足。 (二)规划及布局: (1)采用封闭式管理,场地四周设置彩钢瓦围墙,墙高2m,围墙坚实、稳固、整齐美观。入口设置大门和值班室。 (2)水稳拌和站布局充分利用既有临时征地的特点和现有设施情况,充分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和站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运输车辆停放区、试验区、集料堆放区及生活区,并设置洗车区、污水沉淀池和排水系统。 (3)拟建水稳拌和站占地长185m,宽120m,共计22200m2,具体布置详见附图《水稳站平面布置图》。

拌合站建设方案详细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至大力高速公路土建第五合同段路线起止桩号:K41+260~K52+103.834,路线全长10.843公里。主要技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设计宽度25.5m、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1.2 施工原则和要求 1、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施工,在工期安排上尽可能提前完成。 2、坚持在实事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 3、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流水作业;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均衡生产。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序地进行。 4、施工进度安排注意各专业间的协调和配合,并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对施工的影响。 5、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原有设施或就近已有的设施,减少各种临时工程,尽量利用当地合格资源,合理安排运输装卸与储存作业,减少物资运输周转工作量。 6、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并按动静结合的原则,精心进行施工场地规划布置,节约施工临时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不破坏植被。严格组织、精心管理,

文明施工,创标准化施工现场。 二、编制说明 以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为基础,融入其它标准要求的模式,建立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文件体系,将“三标一体”管理体系与标准管理体系、过程管理体系相结合,建立标准协调配套、结构科学合理、条款准确使用、操作切实可行的文件管理系统,重视生态环境、强化环保意识,做好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严格控制施工噪音、扬尘,处理好污水、弃碴、弃土,尊重当地民族习惯和风土民情,保障施工人员及周围群众的人身和财产不因施工而受到损害,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创精品工程。 三、拌合站选址 3.1 拌合站选址 由于本工程为新建高速公路,为应对供应距离长、昼夜作业的工程特点,其厂址选择考虑了以下条件: (1)厂址应便于拌和站接受各种材料和运出混凝土。为减少运输途中混凝土离析和坍落度损失以及温度变化,拌和站应尽量靠近施工现场,运距应按混凝土出机到入仓的时间不超过40min考虑; (2)厂区应便于给水、排水、供电。 (3)厂区因地质条件限制,占用农田 为满足腾候高速公路第五合同段工程的施工需要,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保证按施工计划的生产秩序及减小环境污染,实现文明施工和满足标准化建设要求。按照“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要求,

换热器的设计

换热 12万吨/年二甲苯从90℃冷却到50℃,冷却介质水从30℃到40℃。 一·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二甲苯进口温度90℃,出口温度50℃;循环水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考虑到流体温差不是太大,但冬季水温低,温差稍大。壳程压力也不是很大,所以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应使其走管程,二甲苯走壳程。选φ25?2.5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1.5m/s 。 物性数据的确定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的平均值。 壳程油的定性温度为:702 5090=+=T ℃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352 4030=+=T ℃ 二甲苯在70℃下相关的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ρO =825.7㎏/3m 定压比热容 : po c =1.896kJ/(㎏·℃) 导热系数:λO =1.22W/(m ·℃) 粘度:μO =0.00037pa.s 循环冷却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ρO =994㎏/3m 定压比热容 : po c =4.08kJ/(㎏·℃) 导热系数:λO =0.626W/(m ·℃) 粘度:μO =0.0007225pa.s 二·热量衡算 1. 热流量 Q O =m O c PO t O =71012?/(300×24)×1.896×(90-50)=1.624×610KJ/h=351.1KW 2. 平均传热温差 Δ2 1 21,ln t t t t t m ???-?==7.3230504090ln )3050()4090(=-----℃ 3. 冷却水用量 h Kg t c Q w i pi i /9.39803) 3040(08.416240000=-?=?= 4. 总传热系数K 管程传热系数 41131000725 .09945.102.0=??==i i i i e u d R μρ

换热站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总体概述第2页 第一节工程概况第2页 第二节施工部署第3页 第三节施工依据的工程建设标准第4页 第二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第5页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及违约承诺第6页 第四章劳动力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第9页 第五章机械设备、办公及检测设备投入计划第11页 第六章施工的重点、难点、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分析及解决案第12页 第一部分换热站设备基础施工第12页 第二部分换热站设备、管道安装第15页 第三部分换热站给排水和采暖工程第28页 第四部分换热站电气和热控系统安装第50页 第五部分换热站系统试运转第58页 第七章合理化建议第58页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和违约承诺第59页 第九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违约承诺第61页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第61页 第二部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第83页 第三部分违约承诺第84页 第十章新技术应用第84页 附图-1 项目组织机构第85页 附表1 施工总平面布置第86页 附表2 施工进度计划第87页 附表3 劳动力计划表第88页 附表4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第89/90页附表5 工程的重点难点关键技术工艺分析和解决案第91页 附表6 施工每日作业时刻表第98页

第一章工程总体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热力站工程 建设单位:发电供热有限公司 工程地址:霎哈市图井子区 施工工期:45个日历天 工程质量目标:优良 主要工程容: 新建热力站的换热形式为水-水换热,采用换热机组换热。供热面积23.4万平米。 换热站设四套系统,分别为:住宅低区A,住宅低区B,住宅高区,散热器区。主要安装施工围包括:换热站的板式换热器安装、循环水泵、补水泵和相应管道、阀门、管件安装及管道防腐保温。安装项目还包括水箱制作、给水、采暖系统安装以及电气热控设备安装等。 第二节施工部署 1施工程序总体设想和施工段划分 本工程的新建热力站规模较大,热力站包括了住宅低区A,住宅低区B,住宅高区,散热器区等四个系统。为便于施工管理,拟将换热站的设备和工艺管道安装按系统划分为四个施工分区。开工后首先组织热力站设备基础等土建工程施工,同时适当展开给排水等工程的施工,在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后,适时组织四套设备、工艺管道等专业施工分队进入全面安装。对于各系统设备安装、管道安装以及热力站的给排水、采暖安装以及电气和热控安装等分部分项工程,将根据具体工程容和工程量划分为1-2个施工段,在每个施工段,组织各工序穿插施工,多工序相互协调配合作业。

换热站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要 满洲里达赉湖热电有限公司2×200MW热电项目配套热网工程,工程地点为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灵泉重化工业基地。 工程规模:2×200MW新建项目配套热网工程。工程热源为满洲里达赉湖热电有限公司2×200MW汽轮发电机组,供热介质为热水,供回水设计参数为120/70℃,主管网管径最大为DN900,一供一回。热网主干线总长为28千米,采用直埋敷设。 本项目为换热站建筑安装工程七标段,主要工程量: 23#站、24#站、25#站土建及工艺设备、管道、电气、自控仪表等安装调试。 工期要求:2011年7月1日开工,2011年9月20日竣工。 质量目标:建筑安装工程达标投产,建筑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建筑单位工程优良率达85%以上。 二、工程管理目标 1.质量目标:按ISO9001质量标准进行管理检查点合格率96%,射线探伤一次合格率(Ⅱ级片以上)超98%,其中Ⅰ级片比例不低于92%,确保优质工程,为顾客方提供满意的工程产品。 2.技术目标:发挥企业自身技术优势,强化技术内业微机化管理,确保内业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及规范化、标准化。 3.安全目标:严格落实施工安全措施,强化雨季施工措施落实,无任何安全生产事故,抓好现场用电,杜绝火灾,严禁失盗。 4.施工管理目标:强化文明施工管理,充分重视市政工程的影响因素,严格落实雨季施工技术措施,降低污染,建设绿色环保工程,保工期、保质量,确保优质高效、竭诚为顾客方服务。 第二章编制依据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1-83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J119-88 土方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1-8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120-99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实验方法 JGJ52-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