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文本解读

邓稼先文本解读
邓稼先文本解读

《邓稼先》文本解读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逸夫学校张春双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曾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因为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知道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决定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能否准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在讲授《邓稼先》这篇课文时我做了这样的解读:

一、站在编者的角度解读文本:

本文编排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七(下)第三单元──“探索名人足迹”单元。该单元为“杰出人物”单元,《邓稼先》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为“精读课文”。还包括有关贝多芬、福楼拜、孙权等多人的三篇“略读课文”,单元综合性学习为“我也追‘星’”。从单元整读的反馈来看,本课为学生自读的“不太喜欢”的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训练朗读,理清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评价人物的精神品格,品味语言的灵动精妙,学用写作技巧描述人物。

二、站在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

孟子说:“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也。”要想准确解读《邓稼先》文本,首先应当追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把握“作者之思”和“文本之志”。

杨振宁先生与邓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邓父和杨父是多年深交的老友。杨振宁教授的弟弟杨振平与稼先也很要好。少年时代的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稼先和杨振宁都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

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自1971年以后,杨先生多次回来访问、讲学。稼先与他总少不了叙旧聊天。杨先生曾多次送书给稼先,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有《读书教学四十年》等,都写着“稼先”或“稼先弟”存念。稼先60寿辰时,杨先生特意送他一副国际象棋。稼先住院后,杨先生到医院看他,并且为他找特效药。最后一次,杨先生送给稼先一大束鲜花,这鲜花象征着两人永存的友谊,正像杨先生给稼先夫人的唁电中所说的:“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1987年10月23日,杨振宁到八宝山公墓,祭奠与他有着半个世纪深情厚谊的挚友邓稼先。杨振宁眼含热泪面对邓稼先的遗像肃立默哀,鞠躬悼念。

邓稼先是杨振宁的中学、大学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然而,过去中国并没有在报刊重点宣传、表彰他。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

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绝对信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说:“中国高层人士选定他当领导者来研究原子弹,这位人士是很有眼光的人。我认识邓稼先,又认识美国的奥本海默和泰勒。这三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邓稼先随和、腼腆,又没有行政工作的经验。当初美国的格罗夫斯将军也聘任了没有行政经验的奥本海默当主持人,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稼先的个性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种帅才。我收集了许多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

邓稼先优秀教案(精选.)

第1课《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国防势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成绩,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预习检查(字词) 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 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自己思考,写下答案后小组合作交流) 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2、思考:这六部分能不能相互调换顺序? 不能调换,这六个阶段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①引子引出人物②总写邓稼先的一生、贡献③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④从另一角度表现人物性格⑤详写一个例子重点表现⑥总结 3、小组合作,每一小组一部分,认真品读,思考每一部分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 完成填空“的邓稼先”,并要求说出依据。 示例: 第一小节:贡献巨大的邓稼先 理解: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在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刻,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几经努力,成功的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让中国在世界之林站了起来,所以说他贡献巨大。 其他小节文中都有对邓稼先的赞美之词,很容易可以找到,主要是要能让学................................. 生结合文本去阐述。 .........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胜利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四、课堂小结

邓稼先演讲稿

精品文档 . 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两弹元勋——邓 稼先》 他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修完了美国普渡大学四年的博士学位,他还被中国人民授予一个无比光荣的称号“两弹元勋”。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邓稼先。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邓稼先取得了别人用四年才能取得的博士学位。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带着满脑子的原子知识和给父亲的两双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祖国。 转眼,已经到了1959年6月,刚刚开始研究工作的邓稼先和他的团队们,遇到了苏联公开违约,撤走专家的大麻烦。中央决定自己动手,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设计的负责人。在遇到了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学时,邓稼先在数学家周光召的帮助下,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邓稼先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虽历经千辛万苦而百折不回,受尽磨难而决不放弃。回国后,“舍弃小家而为大家”成了邓稼先的真实写照。世人只仰慕成功者绚丽的鲜花,谁会注意成了邓稼先在大漠戈壁的寂寞,邓稼先成功了,正是源于他那长久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结果。 1985年,邓稼先因长期接触核物质,患上了肝癌。几天之后,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换上了癌症。他无力的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的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却安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的这么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力挽救他的生命。1986年,这位中国的“两弹元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的亲人,他的祖国。 他,肩负着民族的期望和等待,独自行走。只留下一个寂寥而孤独的背影,见证他的坚强不屈。于是,是他,邓稼先,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在世界人的面前。也是他,在毅然返回祖国后,一肩扛下中国核武器研究的重担,告别了城市的璀璨灯火,隐姓埋名在荒僻的大西北干着最粗最苦的重活,浑然忘记自己曾有过家喻户晓的辉煌。也是他,带领堪称中国最优秀的团队,硬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也正是他,秉承中华传统的谦虚内敛,创造而不占有,成功而不自居,就这样默默地将一生奉献给祖国,奉献给科学。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1

邓稼先 一、教材分析 《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朗读法、讨论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2.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音乐设置情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要求。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多方面接受信息,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数 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情引入法) 教师先播放1999年9月中央为“两弹一星”有功人员授勋的有关报道,然后介绍一些与之有关的具体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邓稼先,也可以是其他从事过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事迹。 设计意图:他们忘我的奉献,不慕荣誉与金钱的高尚品德和个性魅力会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愿意了解这些英雄人物。这是我们开始进行课文学习的最好时机。 (二)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

最新《邓稼先》优秀教案

最新《邓稼先》优秀教案 导语:邓稼先你知道是谁吗?关于他的事迹你知道多少呢?下文 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邓稼先》的教案,更过相关教案请上。 教学目的: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 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

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二)、解释词语,并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词:见课文。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1课 邓稼先》教案设计

邓稼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

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人物传记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注音 挚(友)zhì燕(然勒功)yān (地)壳qiào 校(补)jiào 硕(果)shuò宰割zǎi gē

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 教师写好教案对于顺利上完课程帮助很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邓稼先教案,欢 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的繁荣、民族强盛而献身 的精神。 2.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4.理解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等词语在评价人物中的作用。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才清楚地发现自己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我很感谢老师们给我的宝贵 建议和帮助,让我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让我可以从每个老师那里学到新东西,比如,把生活搬进课堂,把学习融入游戏,给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请幼儿猜想等等好的教 学方法。相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可以将这次听的每一节教学活动中所得到的启示能 够学以致用,取长补短,使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能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 文(也可给专门时间朗读)

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吊古战场文》,课前要求学生 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搜集邓稼先的事迹及图片并非随意提出,要督促学生查找,如此,既能丰富学 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能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勋人物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4.至于对“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问题,笔 者认为难度很大,本文所确立的难点已不少,故不作讨论。如学生提出,教师可临场适时 点播、诱导。 (注: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按常理文章应把重点放在他对“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有很多复杂原因,其主要原因是: (1)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他们的着眼点往往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描写上。 (2)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此文饱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思念;同时, 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多从 自己与邓稼先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能着重介绍事件具体细节。 (3)作者虽与邓稼先交往甚密,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余年,国度不同,当时中美关系又很紧张,邓从事的又是国家机密工作,他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 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文中提到“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工作地点。他自己只是说‘在外地工作’。”确是实情。另外从资料看,杨邓所选择的人生 道路是截然不同的:杨学成后执意留在美国,连其父都很气愤,最后不认这个儿子,所幸 后来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邓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 的挽留,毅然决定返回故土,报效祖国。从此点看,写邓杨的底气是不足的,他心里有愧。还有71年杨访华时,他只知道邓参与了“两弹”研究工作,邓是设计领导他并不知情。 不客气说,71年杨回美前在上海大厦吃饭时收到邓稼先的字条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容。”不仅仅是民族情,朋友情吧?也该有悔、有愧…… 同时,给学生上的安全第一课,坚持安全第一,落实安全措施的原则,着重进行防水、防电、防火、防毒、防骗、防病等知识的宣传及交通法规、卫生知识、安全常规等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的能力,为全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 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这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也是一方面原因吧。) 教学设备:多媒体 课时:二课时

1.《邓稼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1.《邓稼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一、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本文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5、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难点: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中分析邓稼先的品格。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 2、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出示课题:邓稼先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 2、简介作者。 (1)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邓稼先的演讲稿100字

邓稼先的演讲稿100字 邓稼先的演讲稿100字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人们都知道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萨哈罗夫是前苏联的“氢弹之父”,然而,中国的“两弹”元勋是谁?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爷爷。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追寻他生命的一个个足迹 (1950) 年邓稼先爷爷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历尽艰险回到了北京,为中国的物理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邓稼先爷爷告别家人,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秘密历程,和无数甘愿默默无闻奉献的科学家一起,终于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28年来,邓稼先爷爷无时无刻不在奉献着自己,为了祖国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一次航投试验失败,他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检验,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身体一天天弱下来。对此,他无怨无悔。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爷爷为我国核武器事业耗尽了最后的心血,而他的遗言却是“死而无憾”。邓稼先爷爷用智慧和生命为研制“两弹”,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留下的不仅是原子弹、氢弹,留给我们的还有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他的精神在人民的心中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无怨无悔秘密地为国防奋斗。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个科学家,向邓稼先爷爷学习,长大后“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由于他在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决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尔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不是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返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开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讯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系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谟戈壁。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弄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负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脸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颠覆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实验成败的关键性困难。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困难之大成”的成果。邓稼先不但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血汗,还常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实验常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肯定了设计方案。他还带领研究人员在实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依照“邓—于方案”,最后终究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实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1972年,邓稼先担负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谟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实验成功。翌年,他的癌分散已没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与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还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邓稼先虽长时间担负核实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旁,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一次,航投实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得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察。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资,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实验基地。在步履艰巨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二、 1.让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三.教师:让学生谈谈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的有关发现,,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优秀军人演讲稿

优秀军人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战友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选择放弃我无怨无悔》。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里有一句感人至深的名言:“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被钢七连视为兵魂的口号,许三多做到了,他是成功的,也是幸运的。和许三多的“不放弃”相比,有一种放弃则更让人感动。史今为了让许三多能够在班长的位子上得到更大的锻炼,脱下了他心爱的军装;伍六一为了不拖累战友,在终点线前微笑着拉响了手中的求助弹;甘小宁拒绝了许三多递给他的那份口粮,坦然退出了选拔;而马小帅在被高成发现之后,拒绝了昔日连长的“好意”,用放弃来证明自己有“钢七连的骨头”。史今放弃了,伍六一放弃了,甘小宁放弃了,马小帅放弃了,选择放弃他们无怨无悔,没有遗憾,没有惋惜,我们看见的只是他们脸上阳光般的微笑。少了一分成功的喜悦,而多了一分让人们发自心底的感动和敬意。有人说,在军人的词典里就没有放弃这个词语;然而事实上在战场上不言放弃的军人在祖国和人民需要之时更懂得放弃的意义。回想当年朱德、贺龙、叶挺为了理想毅然放弃高官厚禄,投身革命,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邓稼先、钱学森为了国家的利益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投身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用自己的毕生心血撑起了民族不屈的脊梁;董存瑞、黄继光更是在危急关头放弃了自己生命,用自己的身体为战友们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如今身处和平年代在祖国大江南北、海岛边防,坚守岗位的军人们,他们远离灯红酒绿,舍小家顾大家,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繁荣昌盛和民族复兴保驾护航。如今走进军营,穿上军装,成为一名革命军人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不言放弃”和“懂得放弃”这对看似相互矛盾的词语能够在军人的身上如此完美的融合一体。作为军人:为了国家安全,我们不怕放弃生命;为了人民幸福,我们不惜放弃青春;为了取得胜利,我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军人气节,我们不食嗟来之食。我们放弃青春是因为我们不放弃理想,我们放弃名利是因为我们不放弃信仰,我们放弃自由是因为我们不放弃纪律,我们放弃生命是因为我们不放弃胜利。有人说我们傻,因为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有人说我们傻,因为人生最难得的莫过于自由;有人说我们傻,因为人生最幸福的莫过于家庭幸福合美;有人说我们傻,因为人生最美好的莫过于青春年华。其实我们并不傻,我们渴望自由,但我们更遵守纪律;我们珍惜生命,但更懂得牺牲的价值;我们热爱青春年华,但祖国更需要我们默默奉献;我们希望家庭幸福,但人民更需要要我们放哨站岗。其实我们并不傻,我们不怕牺牲,更渴望和平。但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仍旧横行,恐怖分子依然嚣张,山姆大叔亡我之意贼心不死,东洋矮子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看北边,北极熊雄心勃勃,在南方,南亚大象虎视眈眈,在中国的南海几个小国正在瓜分着海底的资源,在海峡的东岸几个跳梁小丑正在搞着公投制宪……如果有一天战争恶梦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到那时候属于自己的一切我们都不会放弃。然而只要这一天还没有来临,我们就不应该放下手中紧握的钢枪。追求理想至死不渝,迎接挑战毫不畏惧,战胜敌人义无反顾,选择放弃无怨无悔,这就是一个中国军人发至肺腑的心声。从军无悔,报国无怨,奉献青春图的就是保卫祖国繁荣富强,天下百姓幸福安康!同志们,战友们,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张开梦想的翅膀,怀着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向着胜利展翅翱翔吧!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

(完整版)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1.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学重点: 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邓稼先的贡献对当时中国的意义,从而真正地认识邓稼先这个人 教学方法: 自读、品读、发现阅读、小组合作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年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事件备受关注,我刚刚看到钓鱼岛的最新消息:日本外相采访欧洲尴尬收场,称愿和平解决中日纠纷美国等舆论纷纷谴责日本,向中国倾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也让我们看到正是中国的日益强大让日本三思后行,愿和平解决回顾抗日史,回顾近代史,那是中国屈辱的历史以课文中的1898年为例,这一年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被列强割据,那时的中国是任人宰割的但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站起来了,这其中有很多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科学家——邓稼先作者杨振宁 二、学习目标展示 对于这篇文章,我们重点掌握以下两点,大家齐读,做到任务明确、心中有数: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三、了解背景及主要人物 课前大家做了预习,学案上老师提供了一些关于邓稼先和杨振宁的资料我们都知道,邓稼先获“两弹一星”勋章,两弹分别指原子弹、氢弹,一星指卫星课文中也提到了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1967年氢弹爆炸这是爆炸升空的图片,那一刻天上宛若两颗太阳,无比耀眼闪亮,中国实现了通过原子弹、氢弹以壮国威谁能再说说你对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其他了解? 一生说邓稼先的一个小故事:小时候撕毁日本国旗的事情(王鼎)你能看出邓稼先中学时代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爱国我相信正是这种爱国心,让他做了一生的选择——隐姓埋名28年研究原子弹 一生说有一次实验失败后,他坚持走进实验区,手抱原子弹碎片的事情(孙一萌) 你怎么知道的?上网搜查的上网查资料是学习的好途径,大家向他学习 邓稼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原子弹理论设计部的负责人,而理论设计部堪称原子弹研发的龙头,邓稼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于邓稼先的演讲稿

关于邓稼先的演讲稿 On Deng Jiaxian's speech documents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邓稼先的演讲稿 小泰温馨提示:演讲稿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同时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本文档根据演讲稿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四大发明是我们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是我们科技领先于世界的代表。科技文明是第一生产力。在这方面,有很多楷模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从语文课本上,我就认识了一位物理学家:他的淳朴和对事业的一丝不苟深深地打动了我,她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夜航中的我们。他是谁?他就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xxx学院士,新中国的“两弹元勋”邓家先。 记得大人们说过,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30分,瞬时间轰隆隆的巨响震彻神州大地?这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成功。美丽的蘑菇云从沙漠中腾奔而起,蘑菇云的奔起代

表着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而这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的巨大成就就是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书后立即回国带领高才生援救原子弹的邓稼先率领的团队完成的。 从1840(甲午中日战争)——186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20多年任人宰割的时代于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30分这一刻,全被这爆炸声带走了,而剩下的就是回荡于 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巨响。这声巨响代表着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从此刻走向一个独立文明而强大的国家,这次伟大的成功,和邓稼先几十年的奋斗是分不开的。他用行动告诉那些看不起中国的外国人,我们能行。作为时代的青年,我们如何结果先辈的火炬,让他继续撒播火种呢?我想:只有行动。 原子弹的爆炸是一个极短的时间,短到只有几秒。而在 这背后,邓稼先却付出了许许多多的血汗!他在研制的过程中费尽心血,每天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一连几个昼夜不睡,日复一日,他的身体最终承受不了那么大的放射和疲劳,患上了直肠癌,于1895年5月分那天静静的睡下,永远的睡下了! 在他走后,他的好友杨振宁说:“只有真正的永恒才是有价值的!邓稼先,我们永恒的骄傲!”这让我想起那句话:“人没办法决定生命的长短,但人可以决定生的宽度。”邓稼先验证了这句话。

《邓稼先》优秀教案

《邓稼先》优秀教案 邓稼先优秀教案一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

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

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二)、解释词语,并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 ìn无垠yíng殷红yān 词:见课文。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三、分析理解 1、文章的结构形式有何特点?提示:由一个引子和冠以

爱国科学家邓稼先的故事演讲稿

爱国科学家邓稼先的故事演讲稿 芦集二小五年级二班陈茜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芦集二小五年级二班的陈茜,我今天演讲的故事是《爱国科学家邓稼先的故事》。 自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败了外国侵略者和反动派之后,建立了新中国。从此,我们的祖国步入建设时期,如今,我们的祖国正在飞速发展之中,然而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的科学家们,邓稼先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邓稼先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它就是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者。1958年8月,在外国留学的邓稼先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怀着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踏上了归途,回到了新中国。但是,外国已研究出了非常先进的核武器,而在这方面,中国仍旧就是一个空白。1958年党中央决定研制中国自己的核武器——原子弹。这时,邓稼先站了出来,他毅然接受了研究原子弹的任务,当时,研究核弹的工作是非常危险的,但邓稼先决定要为国捐躯。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大的轰鸣,一朵无比壮美的蘑菇云升上了天空,中国的 1

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的山空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在罗布泊的上空,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又成功地爆炸了。全世 界震惊了!喜讯迅速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不朽的功绩使中国人扬眉吐气。 如今,我们每周一都进行庄严的升旗活动。看着冉冉上 升的国旗,你是否感到从未有过的激动呢?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有多少人为这国旗做出了贡献,在观看升旗仪式的同时,你是否尊重那些在国旗里活着的烈士?那些为国旗做出贡献 的人呢?我敢说有些人不是的。当我们对国旗行注目礼时,有的人在做小动作;当庄严的国歌奏响时,我们嘴里发出的声音却像蚊子似的无病呻吟。这一切难道是爱国的表现吗?别忘了,亲爱的同学们,那红旗里的眼睛在看着你呢!谁在做小动作? 谁在低着头?高高飘扬的红旗全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别人为升旗仪式是一件小事,它的意义大于一切! 我今天在这里郑重地发出倡议:请你们尊重国旗,尊重那些在国旗里活着的爱国志士吧!让我们学习科学家的爱国主 义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建设现代化祖国的本领!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邓稼先》教案 武威八中赵长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多媒体展示图片) 1、展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图片。 2、展示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图片。 二、人物简介:(幻灯片展示)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 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 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 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了解人物传记。 1、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 2、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人物传记的相关内容。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幻灯片展示) 2、记住词义(幻灯片展示) 五、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浏览时,思考: 1.在样式上与我们以往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六、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屏幕展示问题) 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合作学习: 1、在你所讨论的内容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邓稼先。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的历史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4、从你阅读的内容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 讨论明确,要求多读。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知识内容。 2.复习巩固所学的重点字词。 3.搜集更多的名人故事。 《邓稼先》说课稿 武威八中赵长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