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戴望舒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戴望舒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摘要:法国象征主义诗艺对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初期,戴望舒受魏尔仑“音乐先于一切”主张的影响,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随后又否定了对音乐性的追求,转而效仿耶麦的散文性、口语化语言,引进了一种新的自由体诗歌体式,对此后的中国现代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是戴望舒对中国现代诗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戴望舒诗歌象征主义

戴望舒是三十年代中国诗坛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开一代诗风,对新诗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主要成就在于将欧洲象征派为主的诗歌艺术同中国的传说诗歌技艺与“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体新诗的表现方法熔为一炉,从而创造出既有民族色彩又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象征诗,为中国新诗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善于运用象征艺术,是戴诗创最显著的特点。然而,目前对此尚少专门的分析阐述.笔者不揣浅陋,愿就象征艺术在戴中的作用,略陈管见。

一、整体的象征

在戴望舒的诗歌中,象征的整体性表现得很鲜明。在《深闭的园子》一诗中,花繁叶满的小园静无鸟喧的浓荫、铺满苔藓的小径、深锁的篱门不仅仅是独立的意象,而且是构成“深闭的园子”这个整体性象征的部件。孙玉石在《陌生人空想着天外的主人——读戴望舒的〈深闭的园子〉》一文中认为:“深闭的园子”象征了荒芜的现实,而主人已去追求太阳下的精神家园,暗示了诗人对荒芜现实的否定情绪。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小园,看做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象征,也是很合适的。从花鸟,到小径、篱门,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频率极高,用以它们建筑起来的整体的小园意象来象征中国古典文化是合情合理的。小园的荒芜、被遗弃,则反映了五四以后,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忧虑。那个遗弃了小园而去到“迢遥的太阳下”的主人,正是对向往西方文化的一代人的象征。不论对这个“深闭的园子”做怎样的解读,其中花、鸟、小径、篱门等意象都是构成“深闭的园子”这个整体性象征的部件。

二、含蓄的象征

象征是借助象征物象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表现手法。象征义总是隐藏在象征体中,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物象,往往具有深厚的或多重性的意义,在作者诗笔的调动下,经诗人精心组织的语言使象征体与象征体之间,象征体与象征意义之间发生联系,象征体的某些特征得到强化,这就为人们拓宽了思想的广阔空间。《寻梦者》一诗,就是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隽永的情感的深刻寓意的一篇佳作。这首诗以“金色的贝”、“桃色的珠”作为理想象征的载体,表现“寻梦者”寻求“无价珍宝”的精神历程:“金色的贝”深藏在“青色的大海底里”,谁想得到它,必须付出很大代价,需“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然后“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这祥做是值得的,因为“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

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然而,当“金色的贝万在一个暗夜里绽开了,“吐出桃色的珠”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寻梦者实现了愿望,找到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束了”的时候,他己是鬓发斑斑、眼晴朦胧、老之已近的时候。

这首诗以暗示方法,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内心的体会,河时也告诉人们:人生追求到一切美好东西,须付出艰苦与时间的代价,幸福与快慰、磨难与衰老往往同时伴随着美好的追求.诗中“金色的贝”、“桃色的珠”、“冰山”、“旱海”等等已不仅仅是指特定的具体形象,而是有着更强的哲理性、多义性、多层次性的象征意义的象征物象。这里贝的吐珠、梦的开花,可以泛指为事业的成功,爱情的获得,友谊的深结等任何理想或愿望的实现。它们可以使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能力进行象征物象的重新组合,生发联想,从而含蓄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思辨。

三、别具一格的诗歌理论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理论也与象征主义密不可分,他认为:写诗,是一个人在梦里泄露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蔽的灵魂,然而也只是梦一般地朦胧的,于是他认为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戴望舒对诗歌创作的这种独特理解,决定了他的诗常常既表现自己又隐藏自己,去捕捉一种欲说的梦一般的朦胧情绪。其实,戴望舒的这种诗歌创作思想就来源于象征主义。如果我们仔细品味戴望舒那一首著名的《雨巷》,就会发现它与象征主义无论是在核心思想上还是在艺术手段上,都有惊人的相通。《雨巷》就是采用非纪实性、时空颠倒、变形和结构错乱等手段构建了一个象征性的艺术世界,营造了一种朦胧美和神秘色彩,从而表达诗人心灵的真实。

由于戴望舒着力去捕捉梦一般的朦胧情绪,极力去营造优美感伤的意境,以至于被有些学者认为是有意追求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孙作云先生就指出:“中国的现代派诗只是袭取了新意象派诗的外衣,或形式,而骨子里还是传统的意境。”杜衡在《望舒草一序》中说:“他底诗,曾经有一位远在北京(现在应该说北平)的朋友说,是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当然,这些观点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是因为,一方面象征主义的某些诗歌创作理论确实和中国古典诗词极为相似;另一方面,戴望舒有着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尤其推崇晚唐朦胧诗派,这种美学倾向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但正是由于这一点,奠定了戴望舒中国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开创了新一代诗风。因为他把传统意境引入了现代诗,使象征主义中国化了。

四、结束语

的确,给予戴望舒诗歌的形式和诗学理念的是西方现代主义尤其是法国象征主义文学,赋予他的诗歌以灵魂的却是中国本土文化。因此戴望舒诗歌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西方象征派诗与中国传统诗歌的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扬弃,重在创新,才使戴望舒能够在20世纪30年代的诗潮中独立潮头,自成风景,从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美学规范,也为中国诗歌现代化与外来诗歌民族化的双向交流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择魁,王文彬.戴望舒评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

[2]吴晓东.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3]杜衡.望舒草·序[M].上海:上海复兴书局,1932.

[4]戴望舒.望舒诗论[J].现代,1932(2).

[5]戴望舒诗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