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熟悉世界、熟悉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这些要求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发展个性,另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近年来,我结合对新课标的学习研讨,在自己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六个方面谈谈理解与收获,并谈谈平时我是怎样做的。
一、注重爱好培养,让学生乐于习作
世界有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于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习作爱好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他们的爱好来指导写作。
有一位老师教学生学写物的作文时,事先预备好各种水果,当上课的时候,就把苹果、杨梅、杨桃、龙眼、香蕉……一个个摆放在讲桌上。学生感到十分好奇,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们在下面开始议论纷纷,一下子把他们的留意力吸引过来。接着他让每个学生轮流观察,并说出这些水果的主要特点,学生众说纷纭,气氛十分热闹。这时候他趁热打铁地提问:“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有的说:“我最喜欢吃苹果!”有的说:“我最喜欢吃杨桃!”还有的说:“我最喜欢吃杨梅!”于是这位老师就导出目的就是以《我最喜欢吃XXX》为题写作文,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爱好盎然,思路清楚,当堂一口气就把作文写下来,尝到了作文的乐趣。
二、给予成功机会,让学生树立信心
成功是成功之母,符合儿童的情感,儿童的心理和儿童的需要。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句话说得好:“儿童的聪明集中在他们的指尖上。”新课程强调:“多鼓励少指责。”赞赏学生经过刻苦努力所写出的习作,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使学生重新看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学生进一步努力写作的自信心。因此在课堂上,要经常表扬写作好的同学,称赞他们是“未来的记者”“未来的文学家”“未来的诗人”。课后让他们抄写出来张贴在学习园地里。特殊好的作文我们还可以推荐到各类教育报刊上发表。满足他们的成功欲望,体验成功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自信心。
三、严格要求,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必须靠学生长期的练习才能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但目的必须明确,要有计划,克服随意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心理特点,严格要求学生分不同的年段进行练习。例如,高年级学生天天写一篇日记,或一个片断,每周写一篇作文。只要持之以恒,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搬掉作文的拦路虎,从而克服写作文的心理障碍,逐步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
四、双管齐下,注重说写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的说话练习和作文练习结合起来,有利于降低作文的难度,激发学生的爱好。在每次刚上语文课时,让学生全体站着说一篇作文的内容,题目可以由教师定,也可以让学生定,时间约在三分钟以内。只要坚持,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并为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在作文课时,让学生结合习作内容、要求,先由学生自己命题,写提纲。
其次指名几位同学进行口头作文,其他的可以同桌互说,时间每人为五分钟。最后要求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写,“吾手写我口”就能写出好文章。
可见,“写”和“说”在作文教学中只要统一起来,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叶圣陶先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作文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单一课内作文的程序,提倡课内写作和校外写作两种形式相结合。课内写作,如看图作文、想象性作文、写童话和应用文等。限制在40分钟内完成。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校外写作,教师每周可让学生抽空到田野里、水塘边、公园里,让学生自由命题,让其在野外完成。这样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他们心情愉快,笔起龙蛇地完成自己的习作。
六、习作与修改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从第二学段起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已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几句话为我们点明了作文修改的方向,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改交流中拓展学生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实现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语文教学最高境界: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习作能力“自求得之”。
彭玉贵
(云南省泸西县舞街铺镇果吉小学,云南泸西652499)教学研究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