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渗透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渗透的探索

《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天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创新精神放开了手脚,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训练过程从而达到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呢?读写结合训练不失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张志公先生认为:‚多写,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写必须以读为基础,没有正确的、充分的读作基础,光写是不行的,提高语文能力必须以朗读、精读、多读为基础,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一条共同的经验。‛一:品词句,悟细节。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抓关键词,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体会理解作者是怎么用语言文字表现人物品质的。

通过长期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小学生在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时,往往习惯用表示心情的词语直接进行描写,如‚老奶奶悲痛欲绝。‛‚老师很担心。‛这也无可厚非,不过,如果让学生学会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人物形象会被刻画得更细致、生动,人物特点会鲜明,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会更广阔。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的怀念》《永远的歌声》正好是个很好的例子。如何结合课文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1、第一步,感受。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理清脉络之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感悟理解的时候,找出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说说自己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到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学生自主感悟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学生从‚悄悄地躲出去‛‚偷偷注意‛看到母亲不忍心看‚我‛反常的样子,又忍不住不看,看到母亲宽容、无奈、痛苦和担心的内心世界;从‚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看到母亲强忍内心的痛苦,故作平静的内心世界;从‚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看到母亲因儿子痛苦而痛苦、难过及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从‚挡在窗前‛‚憔悴的脸再出央求的神色‛‚她喜出望外‛‚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到母亲多么希望能通过自己带儿子去看菊花,让儿子走出瘫痪带来的痛苦、绝望,重拾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坚强地生活下去;从‚昏迷前的最后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看出母亲临终前唯一牵挂的是自己的儿女,儿女是她生活的全部。在教学《永远的歌声》这一课时,我问学生:‚文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学生都会回答:‚是一个爱学生,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于是我马上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让学生在书上把相关的地方勾画出来,于是学生就会在文章中去找‚她教学学生识字,她教学生唱歌……‛我问学生:‚你们找的这些内容是什么描写?‛学生说是:‚动作描写。‛学生在回答到:‚课文中的那些孩子对老师有着深深的爱时。‛我问学生:‚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如预想的一样,学生找到了‚给老师上山采药的片断,给老师抓鱼的片断等。‛我让孩子们总结你们回答的这些内容,作者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生归纳出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于是我对学生说作者为了体现孩子们对老师的爱通过这几种写作方法,把人物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方法就可用在我们以后的写作中。

第二步,提炼。我们走过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爱的伟大、无私、细腻、真挚、坚持啊!《秋天的怀念》作者没有直接用‚痛苦‛‚无奈‛‚难过‛‚怜爱‛‚担心‛这些描写母亲的心理活动,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她复杂的内心活动,还是那样让人感动。作者的巧妙之处在哪里呢?学生自然能总结出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三步,反思。你平常是否能做到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其内心活动?你平常的习作中有这样的精彩片断吗?请同学来读读自己习作中描写内心活动的片断,师生共同欣赏评议。

第四步,仿写。老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大胆尝试,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进行心理活动的片断练习。‚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不能让学生闭门造车,我在进行作文教学中,着重给学生创设情景,比如写人物的作文如:‚母亲‛,我会告诉学生这篇作文中体现出母爱,我让学生回忆平时跟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哪些事会让你印象深刻,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情是怎样的。学生们会举出很多事例来,在学生列举事件时,老师要相机引导学生,把事情说具体,抓重点事情来写。

二:观场面,谋篇章。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小学生往往在观察事物过程中容易挂一漏万,借用场面的描写烘托出人物品质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又训练了布局谋篇的能力。

什么是场面?场面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人物彼此活动的情景。写好场面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场面描写也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故事情节的展,感情与情绪的渲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就是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因此,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好场面描写。

为了完成单元教学目标,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们将场面描写的教学融入在了本单元阅读的教学中。特别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开国大典》为学生学习场面描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充分解读了场面描写的三大要求: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写出气氛;层次清楚,有条不紊。认真研读文中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首先,我向学生简单讲解了场面的定义,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场面?并在文中标出场面描写的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场面描写的作用。(开国大典的一个个场面描写都能表现出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以及对毛主席的崇敬和爱戴。)同学们又是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体会到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老师接着揭示:场面描写具有综合性,这就决定了必须采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场面描写,这些描写手法就是同学们说到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等。它们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再让学生默读这些场面,想想在这些描写手法中尤以哪些描写手法为主?(言行的描写。)老师小结:场面描写就是以人物的言行描写为主的动态的生活画面。

为了让学生理解场面描写要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这一基本要求,我结合课文中‚宣布成立‛这一场面的教学进行了适当引导。如:‚宣布成立‛场面中的点是什么?面是什么?(首都人民欢庆新中国的诞生。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引导孩子知道,场面描写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不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视场面气氛的渲染,因而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的情况,因此,场面描写还必须做到: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我结合《开国大典》中阅兵式的场面,设计了如下问题:参加阅兵式的战士如此之多,作者是怎样把这一场面描述清楚的呢?(分类,按海陆军的出场顺序。)

最后,在学生学习了场面描写的方法后,要及时的运用,做到打铁趁热,因此,我让学生认真观察课间操的场面,并把这一场面写下来。

总之,课堂上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携手同行,学生不仅在阅读中获得方法和技巧,而且也能够及时运用,印象深切,可以达到一石二鸟的功效。

三:借童话,展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