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的表面积、孔容、孔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个颗粒的孔体积的实验值为 Vp pVg
所以 sxnp r 2l = Vp pVg
可以得到 r 2 Vg Sg
平均孔半径与孔容成正比,与比表面成反比。
2、平均孔长度
一个孔隙率为的催化剂颗粒,由于其孔的分布均匀,所以在颗
粒的单位外表面上,孔口占的面积数值为。一个孔口的面积为
r 2 ,所以单位外表面的孔口数为
Pa
P0
exp(
2V~ )
rRT
圆柱孔模型的 毛细管凝聚
其中rK = 2r。
脱附时,从充满凝聚液的空的蒸发是从孔两端的弯月面开始,
这时的弯月面为半球形,因而按照Kelvin方程,凝聚液蒸发所
需的压力为
Pd
P0
exp(
2V~
rK RT
)
对同一个孔,凝聚与蒸发发生在不同的相对压力下,这就是出
Kelvin方程: ln P 2V~ cos
P0
rK RT
其中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Ṽ 液体摩尔体积,rK为孔半径, 为接触角。
Kelvin方程描述了凝聚时,气体的相对压力和孔径的关系,是
吸附法测孔径分布的理论基础。
2、吸附的滞后现象:吸附等温线上吸 附线和脱附线的不重合。 (ABC):细孔壁上单层吸附; (CDE):吸附支; (EFC):脱附支; (CDEF):滞后环。
exp( 2V~)
rn2RTV~
exp(
)
rb RT
因为rb > rn,故Pb > Pn。
墨水瓶模型的 毛细管凝聚
模型二-Cohan两端开口的圆柱形模型:在
孔内,气-液间不是形成弯月面,不能直接
用Kelvin方程,而是形成圆筒形液膜,随压
力增加,液膜逐渐增厚。
Cohan给出凝聚所需的压力为
BET方法数学推导:假设si代表第i层暴露的表面积。在平衡时, 各层面积的增加和减小相等,s都为定值,
对于气体在固体表面(第0层)的吸附和脱附的平衡,
a1Ps0
b1s1
exp( q1 RT
)
P为平衡压力,q1为第一层的吸附热, a1、b1分别为常数。
对于第一层,平衡关系可以表示为,
a1Ps0
对压力在0.05 0.35间的数据与BET方程有较好的吻合。
B点法测定II型吸附等温线比表 面积:
Vm VB
1.2 活性表面积的测定 BET方法测定的是催化剂的总表面积。通常只有一部分才有活 性,这部分叫活性表面。活性表面的面积可以用“选择化学 滴定”来测定,因为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如: 对于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氢和CO的化学吸附可以测定活性金 属表面积; 利用碱性气体(NH3)的化学吸附可以测定催化剂酸性中心所 具有的表面积; 表面氢氧滴定:
ql为吸附质的液化热。
bi ai
g
令
y a1 P exp( q1 )
b1
RT
则
s1 ys0
令
x P exp( ql ) g RT
则 s2 xs1 xys0 si xi1 ys0
令 c y a1g exp( q1 ql )
x b1
RT
则 si xi1 ys0 cxi s0
从气体吸附量计算活性表面积,首先要确定选择化学吸附的计 量关系,即吸附计量系数-每个吸附分子能够覆盖几个活性中 心。氢的吸附(一般为解离吸附)计量系数为2;CO在线式 吸附下计量系数为1,桥式吸附为2。
例子: 合成氨用铁催化剂总表面积和活性表面积的测定:
总表面积: N2等温吸附线 K2O所占表面积: CO2等温吸附线 Fe所占表面积: N2解离化学吸附 Al2O3所占表面积: total-K2O-Fe
BJH方法校正孔体积和膜厚度以及计算孔分布 采用开口圆柱孔模型,并认为在脱附过程中,气相和吸附相 之间的平衡由孔壁上的物理吸附和孔内毛细管凝聚两个过程 决定。
IUPAC的分类:催化剂的细孔可以分为三类: 微孔(micropore):孔半径小于2nm。如活性炭、沸石分子
筛等; 中孔(mesopore):孔半径为2 50nm。多数催化剂; 大孔(macropore):半径大于50nm的孔,如Fe2O3,硅藻
土等。
1、毛细管凝聚与Kelvin方程 毛细管凝聚模型:由于一些催化剂含有许多细孔,所以吸附过 程中常常有毛细管凝聚现象发生。 毛细管凝聚模型的原理-Kelvin方程:在毛细管内液体弯月面凹 面上方的平衡蒸气压力P小于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0,即在 固体孔内低于饱和蒸气压力的蒸气可以凝聚为液体。这一原理 的数学表达式为Kelvin方程。
4、视密度:当用某种溶剂去填充催化剂骨架之外的各种空间,
然后计算出Vf,这样得到的密度称为视密度,或称溶剂置换密度。 视密度是真密度的近似。
2.2 催化剂的孔容
孔容或孔体积,是催化剂内所有细孔体积的加和,常用比孔容来 表示。比孔容Vg为1g催化剂颗粒内部所具有的孔体积。从1g催 化剂的颗粒体积扣除骨架体积,即为比孔容
m VB
VB通常是将催化剂颗粒放入量筒中拍打至体积不变测量的值。
2、颗粒密度: p
m Vp
颗粒体积Vp = Vk + Vf = VB – Vi。常压下利用汞填充法求出Vi, 再求出Vp,因此颗粒密度也称为汞置换密度。
3、真密度: f
m Vf
通常,将装填满催化剂颗粒的容器(体积为VB)抽空,然后引入氦, 冲入的氦气量代表了Vi+ Vk,由此计算出 Vf。因此真密度也称为 氦置换密度。
在IV型吸附等温线上,在一定相对压力下,脱附支上的吸附量 总是大于对应吸附支上的吸附量。滞后现象的出现与催化剂中 细孔内凝聚有关。
模型一-McBain墨水瓶模型:
假设细孔形状如右图,瓶口处半径rn, 瓶体处半径rb。根据Kelvin方程,瓶口 和瓶体处发生凝聚的蒸气压分别为
Pn Pb
P0 P0
P0
P0
一般形式的
P 1 c 1 P
BET等温方程 V (P0 P) cVm cVm P0
BET方法测比表面:从吸附等温线中读取对应的P和V,计算
出P/V(P0-P)和P/P0,以P/V(P0-P)对P/P0作图,所得直线的斜
率为I = (c-1)/cVm,截距为L = 1/cVm,则
催化剂表面积是表征催化剂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测定催化剂 表面积可以获得催化剂活性中心、催化剂失活、助剂和载体的 作用等方面的信息。 催化剂表面分为外表面和内表面: 1、外表面:非孔催化剂的表面。催化剂颗粒越小,比表面积 越大; 2、内表面:多孔催化剂细孔的内壁。多孔催化剂的表面积主 要由内表面贡献,孔径越小,数目越多时比表面积越大。
第三章 催化剂某些宏观结构 参量的表征
一、催化剂的表面积
一般说,催化剂表面积越大, 其上所含的活性中心越多,催 化剂的活性也越高。
但催化剂表面活性随催化剂表面积增加而提高的关系仅出现在 活性组分均匀分布的情况下。而大多数情况下: 1、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活性组分可能不是均匀的分布; 2、催化剂微孔的存在可能影响到传质过程,使表面不能充分 利用; 3、有时催化剂的活性表现是由于反应机理不同,而与表面积 无关。如杂多酸催化剂的还原反应: 以异丁酸(IBA)还原时,遵循体相 还原机理,还原速率正比于催化 剂的重量; 以甲基丙稀醛(MLA)还原时,遵循 表面还原机理,还原速率与催化剂 表面积成正比。
通常采用气体吸附法测定中等孔范围的孔分布,汞孔度计法测定 大孔范围的孔分布。 (1) 气体吸附法:根据毛细管凝聚原理,从等温吸附实验得到的 吸附体积和相对压力数据,原则上,可以应用Kelvin方程求得与 相对压力相应的孔径,进而求出孔径分布。 实际凝聚过程: (1)吸附时,细孔内壁上先形成吸附膜,此膜厚度 随相对压力增加变化,仅当吸附质压力增加到一定值时,才在由 吸附膜围成的空腔内发生凝聚。即吸附质压力值与发生凝聚的空 腔的大小一一对应。(2)脱附时,降低压力,大孔内的凝聚液首 先蒸发,在孔壁上留有吸附膜;再降低压力,次大孔内的凝聚液 蒸发,孔壁上留有吸附膜,但同时大孔孔壁上的吸附膜变薄。所 以压力降低造成的脱附量由两部分组成:与压力改变相应的空腔 内凝聚液的蒸发和孔壁吸附膜的厚度减小。
np
r 2
考虑孔以各种角度与外表面相交,取平均值45,则
np
2r 2
பைடு நூலகம்
代入 sxnp 2rl VppVg ,并以 pVg 代入,则 l 2 Vp sx
对于球体,Vp/sx = dp/6,dp为球的直径,所以
l 2 dp 6
2.5 毛细管凝聚与孔径分布
为0.95,在此情况下,四氯化碳蒸汽仅凝聚在孔内而不在孔外。
2.3 催化剂的孔隙率
孔隙率,是催化剂的孔体积与整个颗粒体积的比。对于一个体积 为1cm3的颗粒来说,其中所含孔的体积数值,就是孔隙率。
( 1 1 ) ( 1 )
p f
p
2.4 孔的简化模型与结构参数
孔的简化模型:假设一个颗粒有n个均匀的圆柱形孔,平均孔长
现滞后的原因。
3、滞后环的类型:主要与吸附剂的孔结构和孔的网络性质有 关。
多孔玻璃等物质具有的孔径 很小,孔径分布又十分集中, 在P/P0小于1很多时,等温线 就进入一个平台,这时所有 的孔都被凝聚液充满;再增 加P/P0,外表面引起的吸附 量并不明显增加。
4、孔径分布:一般表示为孔体积对孔半径的平均变化率与孔半 径的关系,也可表示成孔分布函数与孔半径的关系。
V Vm
cs0 ixi
i0
s0 (1 c xi )
cx (1 x)(1 x cx)
i0
x = 1时,V = 。当吸附质压力为饱和蒸气压时,即P = P0,将 发生凝聚,V = 。因此,x = 1与P = P0相对应,故x = P/P0,
V
c(P / P0 )
Vm (1 P )(1 (c 1) P )
Vg
1
p
1
f
孔容的简易测定方法:四氯化碳法测定孔容。在一定的四氯化碳 蒸汽压力下,四氯化碳蒸汽只在催化剂的细孔内凝聚并充满。若 测得这部分四氯化碳量,即可算出孔的体积:
Vg
W2 W1 W1d
其中,W1和W2分别代表催化剂孔中在凝聚四氯化碳前后的质量, d为四氯化碳的相对密度。
实验时在四氯化碳中加入正十六烷,以调整四氯化碳的相对压力
二、孔结构参量和孔的简化模型
孔结构的类型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强度等有很大影响。
2.1 催化剂的密度
催化剂的密度是单位体积内含有的催化剂质量,以 = m/V表示。
孔性催化剂的表观体积VB = 颗粒之间的空隙Vi + 颗粒内部的孔
体积Vk + 催化剂骨架实体积Vf。
1、堆密度或表观密度: B
b2 s2
exp( q2 RT
)
b1s1
exp( q1 RT
)
a2 Ps1
即
a2 P s1
b2 s2
exp( q2 RT
)
同理,对(i-1)层,
ai Psi1
bi si
exp( qi RT
)
假定第二层及以上各层分子吸附的性质与在液体中凝聚性质一
样 (i >= 2),
qi ql ,
1.1 表面积的测定 表面积的测定方法:气体吸附法、X射线小角度衍射法、直接 测量法。
BET方法测量固体表面积 BET理论模型:多分子层物理吸附模型,假设(1)固体表面是 均匀的;(2)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3)分子可以同时在固体 表面进行多层物理吸附,而且每一层的吸附和脱附之间存在动 态平衡。
Vm
I
1
L
每克催化剂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
Sg
S W
VV~m
N
ASm
1 W
其中,Ṽ为吸附质的摩尔体积,NA为Avogadro常数,Sm为一
个吸附质分子的截面积,W为催化剂质量。
常用吸附质为惰性气体,最常用是N2,其Sm = 16.2 Å2,吸附 温度在其液化点77.2 K附近以避免化学吸附,对多数体系,相
度为 l ,平均孔半径为r ,孔内壁光滑,伸入颗粒中心。
1、平均孔半径
若一个催化剂颗粒的外表面为sx,单位外表面内的孔口数目为np,
颗粒内表面的理论值
sxnp 2rl
颗粒的表面积主要由内表面贡献,其实验值为 Vp pSg
所以 sxnp 2rl = Vp pSg
每个颗粒所含孔体积的理论值为 sxnp r 2l
假设催化剂总面积为S,则 S si
i0
令吸附气体的总体积为V,则 V V0isi V0 isi
i0
i0
其中,V0为单位表面积催化剂吸附单层分子气体的体积。
V Vm
isi
i0
si
i0
其中,Vm = V0S,为催化剂表面吸附一单层分子所需的气体
体积。
所以 sxnp r 2l = Vp pVg
可以得到 r 2 Vg Sg
平均孔半径与孔容成正比,与比表面成反比。
2、平均孔长度
一个孔隙率为的催化剂颗粒,由于其孔的分布均匀,所以在颗
粒的单位外表面上,孔口占的面积数值为。一个孔口的面积为
r 2 ,所以单位外表面的孔口数为
Pa
P0
exp(
2V~ )
rRT
圆柱孔模型的 毛细管凝聚
其中rK = 2r。
脱附时,从充满凝聚液的空的蒸发是从孔两端的弯月面开始,
这时的弯月面为半球形,因而按照Kelvin方程,凝聚液蒸发所
需的压力为
Pd
P0
exp(
2V~
rK RT
)
对同一个孔,凝聚与蒸发发生在不同的相对压力下,这就是出
Kelvin方程: ln P 2V~ cos
P0
rK RT
其中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Ṽ 液体摩尔体积,rK为孔半径, 为接触角。
Kelvin方程描述了凝聚时,气体的相对压力和孔径的关系,是
吸附法测孔径分布的理论基础。
2、吸附的滞后现象:吸附等温线上吸 附线和脱附线的不重合。 (ABC):细孔壁上单层吸附; (CDE):吸附支; (EFC):脱附支; (CDEF):滞后环。
exp( 2V~)
rn2RTV~
exp(
)
rb RT
因为rb > rn,故Pb > Pn。
墨水瓶模型的 毛细管凝聚
模型二-Cohan两端开口的圆柱形模型:在
孔内,气-液间不是形成弯月面,不能直接
用Kelvin方程,而是形成圆筒形液膜,随压
力增加,液膜逐渐增厚。
Cohan给出凝聚所需的压力为
BET方法数学推导:假设si代表第i层暴露的表面积。在平衡时, 各层面积的增加和减小相等,s都为定值,
对于气体在固体表面(第0层)的吸附和脱附的平衡,
a1Ps0
b1s1
exp( q1 RT
)
P为平衡压力,q1为第一层的吸附热, a1、b1分别为常数。
对于第一层,平衡关系可以表示为,
a1Ps0
对压力在0.05 0.35间的数据与BET方程有较好的吻合。
B点法测定II型吸附等温线比表 面积:
Vm VB
1.2 活性表面积的测定 BET方法测定的是催化剂的总表面积。通常只有一部分才有活 性,这部分叫活性表面。活性表面的面积可以用“选择化学 滴定”来测定,因为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如: 对于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氢和CO的化学吸附可以测定活性金 属表面积; 利用碱性气体(NH3)的化学吸附可以测定催化剂酸性中心所 具有的表面积; 表面氢氧滴定:
ql为吸附质的液化热。
bi ai
g
令
y a1 P exp( q1 )
b1
RT
则
s1 ys0
令
x P exp( ql ) g RT
则 s2 xs1 xys0 si xi1 ys0
令 c y a1g exp( q1 ql )
x b1
RT
则 si xi1 ys0 cxi s0
从气体吸附量计算活性表面积,首先要确定选择化学吸附的计 量关系,即吸附计量系数-每个吸附分子能够覆盖几个活性中 心。氢的吸附(一般为解离吸附)计量系数为2;CO在线式 吸附下计量系数为1,桥式吸附为2。
例子: 合成氨用铁催化剂总表面积和活性表面积的测定:
总表面积: N2等温吸附线 K2O所占表面积: CO2等温吸附线 Fe所占表面积: N2解离化学吸附 Al2O3所占表面积: total-K2O-Fe
BJH方法校正孔体积和膜厚度以及计算孔分布 采用开口圆柱孔模型,并认为在脱附过程中,气相和吸附相 之间的平衡由孔壁上的物理吸附和孔内毛细管凝聚两个过程 决定。
IUPAC的分类:催化剂的细孔可以分为三类: 微孔(micropore):孔半径小于2nm。如活性炭、沸石分子
筛等; 中孔(mesopore):孔半径为2 50nm。多数催化剂; 大孔(macropore):半径大于50nm的孔,如Fe2O3,硅藻
土等。
1、毛细管凝聚与Kelvin方程 毛细管凝聚模型:由于一些催化剂含有许多细孔,所以吸附过 程中常常有毛细管凝聚现象发生。 毛细管凝聚模型的原理-Kelvin方程:在毛细管内液体弯月面凹 面上方的平衡蒸气压力P小于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0,即在 固体孔内低于饱和蒸气压力的蒸气可以凝聚为液体。这一原理 的数学表达式为Kelvin方程。
4、视密度:当用某种溶剂去填充催化剂骨架之外的各种空间,
然后计算出Vf,这样得到的密度称为视密度,或称溶剂置换密度。 视密度是真密度的近似。
2.2 催化剂的孔容
孔容或孔体积,是催化剂内所有细孔体积的加和,常用比孔容来 表示。比孔容Vg为1g催化剂颗粒内部所具有的孔体积。从1g催 化剂的颗粒体积扣除骨架体积,即为比孔容
m VB
VB通常是将催化剂颗粒放入量筒中拍打至体积不变测量的值。
2、颗粒密度: p
m Vp
颗粒体积Vp = Vk + Vf = VB – Vi。常压下利用汞填充法求出Vi, 再求出Vp,因此颗粒密度也称为汞置换密度。
3、真密度: f
m Vf
通常,将装填满催化剂颗粒的容器(体积为VB)抽空,然后引入氦, 冲入的氦气量代表了Vi+ Vk,由此计算出 Vf。因此真密度也称为 氦置换密度。
在IV型吸附等温线上,在一定相对压力下,脱附支上的吸附量 总是大于对应吸附支上的吸附量。滞后现象的出现与催化剂中 细孔内凝聚有关。
模型一-McBain墨水瓶模型:
假设细孔形状如右图,瓶口处半径rn, 瓶体处半径rb。根据Kelvin方程,瓶口 和瓶体处发生凝聚的蒸气压分别为
Pn Pb
P0 P0
P0
P0
一般形式的
P 1 c 1 P
BET等温方程 V (P0 P) cVm cVm P0
BET方法测比表面:从吸附等温线中读取对应的P和V,计算
出P/V(P0-P)和P/P0,以P/V(P0-P)对P/P0作图,所得直线的斜
率为I = (c-1)/cVm,截距为L = 1/cVm,则
催化剂表面积是表征催化剂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测定催化剂 表面积可以获得催化剂活性中心、催化剂失活、助剂和载体的 作用等方面的信息。 催化剂表面分为外表面和内表面: 1、外表面:非孔催化剂的表面。催化剂颗粒越小,比表面积 越大; 2、内表面:多孔催化剂细孔的内壁。多孔催化剂的表面积主 要由内表面贡献,孔径越小,数目越多时比表面积越大。
第三章 催化剂某些宏观结构 参量的表征
一、催化剂的表面积
一般说,催化剂表面积越大, 其上所含的活性中心越多,催 化剂的活性也越高。
但催化剂表面活性随催化剂表面积增加而提高的关系仅出现在 活性组分均匀分布的情况下。而大多数情况下: 1、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活性组分可能不是均匀的分布; 2、催化剂微孔的存在可能影响到传质过程,使表面不能充分 利用; 3、有时催化剂的活性表现是由于反应机理不同,而与表面积 无关。如杂多酸催化剂的还原反应: 以异丁酸(IBA)还原时,遵循体相 还原机理,还原速率正比于催化 剂的重量; 以甲基丙稀醛(MLA)还原时,遵循 表面还原机理,还原速率与催化剂 表面积成正比。
通常采用气体吸附法测定中等孔范围的孔分布,汞孔度计法测定 大孔范围的孔分布。 (1) 气体吸附法:根据毛细管凝聚原理,从等温吸附实验得到的 吸附体积和相对压力数据,原则上,可以应用Kelvin方程求得与 相对压力相应的孔径,进而求出孔径分布。 实际凝聚过程: (1)吸附时,细孔内壁上先形成吸附膜,此膜厚度 随相对压力增加变化,仅当吸附质压力增加到一定值时,才在由 吸附膜围成的空腔内发生凝聚。即吸附质压力值与发生凝聚的空 腔的大小一一对应。(2)脱附时,降低压力,大孔内的凝聚液首 先蒸发,在孔壁上留有吸附膜;再降低压力,次大孔内的凝聚液 蒸发,孔壁上留有吸附膜,但同时大孔孔壁上的吸附膜变薄。所 以压力降低造成的脱附量由两部分组成:与压力改变相应的空腔 内凝聚液的蒸发和孔壁吸附膜的厚度减小。
np
r 2
考虑孔以各种角度与外表面相交,取平均值45,则
np
2r 2
பைடு நூலகம்
代入 sxnp 2rl VppVg ,并以 pVg 代入,则 l 2 Vp sx
对于球体,Vp/sx = dp/6,dp为球的直径,所以
l 2 dp 6
2.5 毛细管凝聚与孔径分布
为0.95,在此情况下,四氯化碳蒸汽仅凝聚在孔内而不在孔外。
2.3 催化剂的孔隙率
孔隙率,是催化剂的孔体积与整个颗粒体积的比。对于一个体积 为1cm3的颗粒来说,其中所含孔的体积数值,就是孔隙率。
( 1 1 ) ( 1 )
p f
p
2.4 孔的简化模型与结构参数
孔的简化模型:假设一个颗粒有n个均匀的圆柱形孔,平均孔长
现滞后的原因。
3、滞后环的类型:主要与吸附剂的孔结构和孔的网络性质有 关。
多孔玻璃等物质具有的孔径 很小,孔径分布又十分集中, 在P/P0小于1很多时,等温线 就进入一个平台,这时所有 的孔都被凝聚液充满;再增 加P/P0,外表面引起的吸附 量并不明显增加。
4、孔径分布:一般表示为孔体积对孔半径的平均变化率与孔半 径的关系,也可表示成孔分布函数与孔半径的关系。
V Vm
cs0 ixi
i0
s0 (1 c xi )
cx (1 x)(1 x cx)
i0
x = 1时,V = 。当吸附质压力为饱和蒸气压时,即P = P0,将 发生凝聚,V = 。因此,x = 1与P = P0相对应,故x = P/P0,
V
c(P / P0 )
Vm (1 P )(1 (c 1) P )
Vg
1
p
1
f
孔容的简易测定方法:四氯化碳法测定孔容。在一定的四氯化碳 蒸汽压力下,四氯化碳蒸汽只在催化剂的细孔内凝聚并充满。若 测得这部分四氯化碳量,即可算出孔的体积:
Vg
W2 W1 W1d
其中,W1和W2分别代表催化剂孔中在凝聚四氯化碳前后的质量, d为四氯化碳的相对密度。
实验时在四氯化碳中加入正十六烷,以调整四氯化碳的相对压力
二、孔结构参量和孔的简化模型
孔结构的类型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强度等有很大影响。
2.1 催化剂的密度
催化剂的密度是单位体积内含有的催化剂质量,以 = m/V表示。
孔性催化剂的表观体积VB = 颗粒之间的空隙Vi + 颗粒内部的孔
体积Vk + 催化剂骨架实体积Vf。
1、堆密度或表观密度: B
b2 s2
exp( q2 RT
)
b1s1
exp( q1 RT
)
a2 Ps1
即
a2 P s1
b2 s2
exp( q2 RT
)
同理,对(i-1)层,
ai Psi1
bi si
exp( qi RT
)
假定第二层及以上各层分子吸附的性质与在液体中凝聚性质一
样 (i >= 2),
qi ql ,
1.1 表面积的测定 表面积的测定方法:气体吸附法、X射线小角度衍射法、直接 测量法。
BET方法测量固体表面积 BET理论模型:多分子层物理吸附模型,假设(1)固体表面是 均匀的;(2)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3)分子可以同时在固体 表面进行多层物理吸附,而且每一层的吸附和脱附之间存在动 态平衡。
Vm
I
1
L
每克催化剂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
Sg
S W
VV~m
N
ASm
1 W
其中,Ṽ为吸附质的摩尔体积,NA为Avogadro常数,Sm为一
个吸附质分子的截面积,W为催化剂质量。
常用吸附质为惰性气体,最常用是N2,其Sm = 16.2 Å2,吸附 温度在其液化点77.2 K附近以避免化学吸附,对多数体系,相
度为 l ,平均孔半径为r ,孔内壁光滑,伸入颗粒中心。
1、平均孔半径
若一个催化剂颗粒的外表面为sx,单位外表面内的孔口数目为np,
颗粒内表面的理论值
sxnp 2rl
颗粒的表面积主要由内表面贡献,其实验值为 Vp pSg
所以 sxnp 2rl = Vp pSg
每个颗粒所含孔体积的理论值为 sxnp r 2l
假设催化剂总面积为S,则 S si
i0
令吸附气体的总体积为V,则 V V0isi V0 isi
i0
i0
其中,V0为单位表面积催化剂吸附单层分子气体的体积。
V Vm
isi
i0
si
i0
其中,Vm = V0S,为催化剂表面吸附一单层分子所需的气体
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