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城市设计的天际线_边春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及消防安全研究

思考城市设计的天际线

边春霖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本文旨在思考现代景观设计如何能有效管理城市天际线。理解了传统借景之涵义,探讨借景的时空

观念与设计语汇,认为借景可被借鉴为是一种景观叙事,一种城市设计的文法。本文强调,现代城市设计对待

传统应保持审慎态度、应用现代景观视野发展城市天际线,并以北京浅山区视觉安全格局建构及柏林城市天

际线管理为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 借景;空间句法;天际线;景观叙事;城市设计

作者简介 边春霖,男,四川会理人,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学

1 内涵与隐喻

城市天际线,关系城市品质和发展战略。现代城市设计应将其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传统的借景提出了一种可自借鉴的设计手法。借景将特定空间以外的视线及景物,有意识地组织起来进行欣赏,并使其成为园内景物的一部分的一种重要造景手段[1,2]。明代计成著 园冶!中,专辟一篇论述借景,指出:∀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南北朝诗人谢灵运之∀罗层崖于户内,列镜澜于窗前#,已开∀借景#之先河。2 理解设计手法

2.1 信号与信息

环境的复杂性与人类心理有关。19世纪70年代英国地理学家App leton 的∀瞭望∃庇护#理论

[7]指出,人作为一个∀猎人#、∀猎物#在场所看到别人但不被看到。俞孔坚[8]认为,复杂多样的景观具有高密度的信息效应。∀藉借#为满足人们 ∀偷窥#创造了条件。丰富的场地文化感知模式,即信息(

场地体

图1 香农信息传递示意图

验)与认知(理解)的建构,从信息论来理解之(图1)。这里,若将环境中的信息量视作离散变量,引用申农的信息量公式:

H (x ) = P(x i)h(x i)= ∃ P(x i) l o g 2P(x i) ,

H (x )表示信息熵,由n 维向量的加和[10]。借景的意向性,是主体复杂体验和客体属性动态信息交互,信息的传递过程。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种景观技法调整场所的信息传递(图2、3)。第27卷第3期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0年6月V o.l 27.N o .3 Journa l of Panz h i hua U niversity Jun .2010

2.2 动静之间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动与静在园林中相对存在。园林中游人步履的快慢决定景致变化,散点变化的透视点。动静也呈现在植物季相、天气变化、建筑光影、色泽对比上:∀弹琴复长啸#、∀夜雨芭蕉#、∀琵琵风声#,到∀濠濮间观鱼#、∀烟波致爽殿#,∀梧叶忽惊秋落#、∀雪香云蔚亭#,探讨着主客间的动静关系。∀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声一家听#景观中的时间和场所动态,往往成为诗性的源泉。 园冶 相地![3]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既槐树成荫不易,造景当重视场地生态和时间过程。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发展,汽车窗中的风景替代了小桥流水的闲情逸致。城市设计当反思快慢文化的切换关系。

2.3 偶然性与叙事性

无论工具、技术多先进,出人意料之事总有发生。当我们按蓝图设计时,需考虑在系统偏离预期下造成影响的最小化。比如景观工程中常见的大树移植,一场突入其来的热浪事件或冰雹袭击,就有可能使工作前功尽弃,未雨绸缪是必要的。景观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要求设计者审时度势,平衡各方面,建立反馈机制,有时持保守谨慎的立场,尤其是景观生态系统的设计,万不可掉以轻心,此乃∀因时而借#也。徐志摩有诗云:∀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将偶然这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使景观充满诗意和故事。

曹雪芹笔下的 红楼梦!在大观园里展开了主要故事情节, 西厢记!中众多人物情节是以园林线索的,而张艺谋的 印象刘三姐!更是将电影元素和景观叙事结合。以时空穿棱的形式对跨文化进行思索,这种穿棱是一种展开的节拍,结尾开敞,贯彻始终,它抗拒着直线性的思索和那种超越经验的、有着权威声明的目的论[16]。任何表演艺术均带有假定和虚构的成分,这一点同样适合于园林艺术,使戏剧表演可以接纳相对稳定的表演中的假定性因素。

3 博古通今,高瞻远瞩第27卷 边春霖:思考城市设计的天际线 第3期

3.1

社区渗透性

图4 作者应用sketchup 对北京浅山区某聚落视觉建模研究来源:作者用空间句法分析绘制现代社区中,邻里沟通是很必要的。渗透性强

调系统的开放性,与尽端路、环状支线封闭的小区场

所相对立。∀和谐规划#、∀亲情规划#能引入积极的

交流空间,∀街道眼#的增加,能降低等犯罪率。渗

透性要求公共空间的高质量管理,溶解城市[8]、引

入绿色林荫道(v ista),将自然过程介入城市机理,提供生物迁徙廊道。渗透性也意味着步行社区和城

市,意味着城市公正和居住公平,不同收入人群的混

合居住。

3.2 天际线管理

图5 北京浅山区视觉格局研究来源:景观学院暑期课程,笔者应用A rcg is 软件进行的空间建模

凯文 林奇在其著 城市意向![14]中强调城市的可读性、可意

向性,环境意象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都市建筑群体

与山脊线勾勒出认知的基底。都市视觉背景尽量保持质地的一

致性和连续性。借景理论,为城市天际线视觉质量管理提供借

鉴。而现代都市规划,应着眼于城市美学与街景的历史性空间结

构特征,建立包括街景和眺望点在内的城市景观控制规划导则,

塑造良好的城市意象。如慕尼黑城市的天际线管理[15],慕尼黑整

个老城区实行∀建筑群整体保护制度#,城市天际线保护是非常成

功的(图16-19)。北京的天际线,担负起首都未来城市空间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责任。而现代城市景观规划,将天际线纳入到景观

视觉安全格局规划战略中(图4-6)。图6 德国柏林的天际线,体现一种良好城市空间秩序来源:边春霖 景观学院出国访问 摄

3.3 诗意的栖居

全球化背景下,大都市蔓延、单一乏味、缺少

个性。 北京宪章!将20世纪概括为大建设、大破

坏的时代[18]。毫无疑问,可持续的景观设计将成

为新的时代主题。∀不若远之#使我们反观变革

中人地关系;借景丰富着景观设计语汇,使城市意

象更加鲜明;借景是一种叙事手法,咫尺成天地,

人们扮演着、创造着场所故事;尤其是,借景∀以小

见大#能有效疏解高密度建成区的心理压迫感,缓

解地少人多的现实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古典风景园林所关注的还是少数士大夫的诗情画意。而更为紧迫的是,景观设计应该如何重新发现,正视足下的土地和野草之美。

注:本文思考源自作者参加北大景观学院南方实习、出国访问及暑期课程实践所得,承蒙李迪华、孟童、Dusan Og ri n 等诸位老师悉心指导,特此致谢!本文凡涉及传统∀园林#、∀造园#一词,仅为论述分析表述方便,不涉及学科称谓之类争论。本文仅作景观设计方法论之探讨。笔者认为现代landscape arch itec ture ,即景观设计学,应当与传统园林相区别,而后者我们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特明示读者。

参考文献

[1]刘立平.中国园林艺术大辞典[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60-88

[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200-210.第27卷 攀枝花学院学报 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