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第二步, 采用二分法反复递减 !, 试探并求解 ! 最 小值 !$ , 将其代入式 ( *$ ) 可求出满足条件的 5 5 最优 控制器的逼近解 0 ( () $
[ /] 则相应的传递函数矩阵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 ’* # [ %* & " ! $ ] , (*" # [ $ ! ’* & " ] , 则由受控对
{
& & & ) & / ’ /) ’ / ( ! 1 " ** ** 1 *" *" ) / ’ ’* ’* #$ & & & )0 ’ 0) & ’ 0 ( ! 1 " ’* ’* 1 ’" ’" ) 0 ’ ** ** #$
并进行了仿 设计了基于干扰抑制指标的 ! / 控制器, 真计算, 结果表明所设计出来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 制效果"
!" 汽车四轮转向系统模型的建立
! ! 为了进行汽车转向稳定性的分析, 现以侧偏角和 横摆角速度两个自由度为主, 建立以下模型: ! ! !
{
#$ ( ! Z %)[ $ & I Z $ & . Z ’2 ( W " [ $ ) I & I \ $ ) . & . Z ’$
并使得 /0 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满足 ! ! ! " 7<> ( /0 )) !" 则通过 5 5 控制理论便可得出 5 5 次优控制器 )7 ! *7 ! ! ! 1 (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60:0HA Q.AG;MA R-NH R(SA) (I - I(?. THAA) MNAA.;9:( &6F )MOMNAR G-9 H-.S)O UA (UN-;9AS ;9 Q.-GN;G-) A9:;9AA.;9: S?A N( M(RA AV;MN;9: ?9GA.N-;9N;AM* 0( R;9;R;WA NHA AIIAGN (I ?9GA.N-;9 ;9Q?N (9 NHA G(9N.())AS (?N5 Q?N -9S A9H-9GA NHA MOMNAR .(U?MN QA.I(.R-9GA,- &6F ! / G(9N.() MOMNAR TH;GH T-M AL-)?-NAS UO ! / QA.I(.R5 -9GA ;9SAV T-M SALA)(QAS U-MAS (9 NHA NT(5SA:.AA &6F MOMNAR T;NH AVNA.9-) S;MN?.U-9GA* ,(.A(LA. NHA (QN;R;5 W-N;(9 G(9N.());9: SAM;:9 T-M -GG(RQ);MHAS T;NH NHA HA)Q (I NHA RANH(S (I ! / G(9N.() NHA(.O -9S NHA IAASI(.T-.S -9S IAASU-GX G(9N.() MNO)A* 0HA M;R?)-N;(9 .AM?)N MH(TM NH-N NHA SAM;:9AS ! / G(9N.())A. G-9 -NNA9?-NA NHA AVNA.5 9-) S;MN?.U-9GA QA.IAGN)O -9S A9H-9GA NHA MOMNAR .(U?MN QA.I(.R-9GA AIIAGN;LA)O,NH?M -GH;AL;9: NHA AVQAGNAS G(9N.());9: AIIAGN* =.1>"$?/:I(?. THAA) MNAA.;9:;! / (QN;R;W-N;(9 G(9N.() ;S;MN?.U-9GA -NNA9?-N;(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 # ! 和 # " 分别为前后轮的转向角( 由于高速行驶 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时, 要求转向系统极为灵敏, 所以 方向盘转向阶跃输入时的滞后反应时间越短越好( 基 于此考虑, 转向控制是由比例前馈与反馈组合 而 成 ( 见图 % ) , 前馈能够提高转向系统的反应时间, 反馈则 用于改善汽车的侧向动力学特性和克服外界干扰及系 统的不确定性因素( 不失一般性, 令 部输入信号, ’ 为受控输出信号, % 为控制信号, ( 为量 测输出信号, / 和 0 分别表示广义受控装置和控制器( 在这里令定义量测输出量为
! 2 3"%0$"’ *% 4.5*6’. 789 91/0.:
63+7 8(9:5);,<83+7 =(5>?9,<83+7 @A9: ,BC3D E?
( FGH(() (I ,AGH-9;G-) J9:;9AA.;9:,0;-9>;9 K9;LA.M;NO,0;-9>;9 "%%%#$ ,PH;9-)
!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 "( )*&%+*% ,%*-.$/*01
’()* "#! +(* " ! ,-.* $%%&
汽车四轮转向系统的 !/ 控制 !
王洪礼,张伯俊,张! 锋,乔! 宇
(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 "%%%#$ ) 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能, 以汽车四轮转向二自由度模型 摘! 要:为了使不确定性输入对受控输出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为基础, 针对外界干扰, 采用 ! / 性能指标进行评价, 建立汽车四轮转向 ! / 控制系统" 运用 ! / 控制理论的分析方 法, 采用前馈和反馈的组合控制进行了最优控制设计" 仿真结果表明, 设计出来的 ! / 控制器能够很好地抑制外界 干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并且达到了预先控制目标, 有效地提高了汽车四轮转向的鲁棒性能" 关键词:汽车四轮转向;! / 最优控制;干扰抑制 中图分类号:01$#"* 2! ! ! 文献标志码:3! ! ! 文章编号: %&4"5$2"# ( $%%& ) %"5 %$$25 %&
. & & & (’ [ !& !]
图 8" 标准问题框图 #$%& 8" 9.0-: 1$;%5;/ 0< 64;31;51 =>$3< -03450. ?50@.+/
(2)
并假设对于任意给定的 1 6 1 , $ ( 2) 满足能量有限条 件, 即
图 2" ’() 控制系统 #$%& 2" ’() -03450..$3% 6764+/
#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 $( 2) $ ( 2) 72 8 5 , 使系统 (-) 满足如下干扰
抑制设计目标: & & $ )闭环系统渐近稳定;
万方数据
! "$$/ 年 0 月! ! ! ! ! ! ! ! ! 作者名等: 汽车四轮转向系统的 5 5 控制
・ ""0・
! ! " )当初始状态 ( ! " )# $ 时, 对于任意给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 *$ 和 *% 为设计参数, *$ 与机动性成正比, *% 影响 系统的稳定性( & & 综合式 ($ , +) , 可得系统状态方程的标准形式为 & & & ! ’ "! ) #$ $ ) #% %
. ・
(-)
式中: ! 为状态变量, !’ [ ! & ! ]; $ 为干扰输入; %为 控制变量, % ’ #! ; " 为系统矩阵, " ’ +% / % ; #$ 和 #% 为 输入矩阵, #$ ’ + % / $ , #% ’+% / $ ( 在这里取 ’$ ’ ’ ( 0) ,


(2)
$%%$5 2$5 %] ;修回日期: $%%"5%"52#* ! 收稿日期: ! !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 ; 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 %""2%]%2 ) * ! ! ! 作者简介: 王洪礼 ( 24&] —! ! ) , 女, 教授*
! ! 随着现代控制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汽 车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应 用的控制策略从传统的极点配置法、 二次型最优控制 理论、 自适应控制和 YB7 最优控制理论等, 发展到了 近年来的神经网络控制理论和 ! / 控制理论等" ! / 最 优控制的控制指标就是要使干扰对系统的输出影响最 小, 因而该理论研究对于汽车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有 一定的针对性" ! ! 笔者应用 ! / 控制理论, 采用前馈和反馈组合控 制, 对汽车四轮转向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并将其转化为 ! / 标准控制问题" 以控制车体侧偏角等于零为目标,
[
)** ( () ! )*" ( ()
]
$" 仿真与计算分析
! ! 图 / - + 给出了仿真输入输出曲线$
& & $ # # $ & %( ") % ( ") ("
! ! 第一步, 考虑式 (,) 所对应的四轮转向系统的增 广模型 (. ) 的特殊性, 即 (** 、 ("* 和 ("" 均为零矩阵. 给 使得以下两个 :8;;<=8 方程有正定解 定初始常数 ! % $ , ! !
对所有满足上述条件的 % ( ") 成立, 其中, ! % $ 为给定 常数, " ( 半正定) 和$ ( 正定) 为加权对角矩阵$ ! ! 为实现车体侧偏角为零的目标, 定义评价信号为 ! ! ! ( & ")# ’* ! ( ")’ (*" # ( ") 象式 (, - +) 组成的状态空间实现为 ! ! ! 其中 ! ! ! ’" # (+)
图 !" 四轮转向车体模型示意 #$%& !" ’() *+,$-.+ /01+.
$ #$ ’ 1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虑到侧向加速度对轮胎的侧偏特性的影响, 本 文采用近似线性模型为 & & &
[ $] ’% ’ 1 ( 2 ’ ( 0 ・ 3) ( ’ 为侧向干扰力大小) , 并令
,’ [
’ ] , 对干扰进行归一化, 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式中: ’ 7 # 1 *" ; *7 # ( 4 1 ! 1 " 0/ ) 0’" ; )7 # ) ’ ! 1 " & 1* & ** ** / ’ *" ’ 7 1 ( 2 1 ! 1 "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 ) ! 和 ) " 为角刚度系数; " ! 和 " " 为前后轮侧偏 角( 由于轮胎具有软特性, 式 (%) 中系数均为正值, 且
!" & # 控制器设计
! 4 $" 系统标准 & # 控制问题描述 & & 标准 . 5 控制问题描述如图 * 所示( 其中, $ 为外
万方数据
・ %%%・
天& & 津& & 大& & 学& & 学& & 报& & & & & & & & & & & & 第 *9 卷& 第 * 期&
式中: ! 为汽车的横摆角速 ! 为车体中心处的侧偏角; 度; " 为汽车质量; # ! 和 # " 分别为汽车重心至前后轴的 $ 为汽车行 驶 速 度; %# 为 汽 车 绕 重 心 的 转 动 惯 距离; 量; & ! 和 & " 分别为前后车轮的侧偏力; ’$ 和 ’% 分别 为侧向干扰力和横摆干扰转矩( 图 $ 为模型示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