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历史一个真相---------土尔扈特东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历史一个真相---------土尔扈特东归
给历史一个真相——土尔扈特东归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土尔扈特汗国大规模东迁,从伏尔加草原到天山以北的祖先故土。这个事件以其悲壮的传奇色彩,当即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而后两百余年间,乃不断勾起若干史学家和文人的浓厚兴趣,七十年代末,我国大陆增经兴起一股研究与描写土尔扈特东归事件的热潮,源源涌现了许多史学家论著和文艺作品。这无疑是有价值的。但是由于学术以外的特殊原因的影响,当时的研究带着一些特有的取向,列如当时作出的这一论断:土尔扈特东归是“回归祖国”的爱国主义行动,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榜样。对此本文拟提出新的商榷。
一. 土尔扈特人的祖国
“祖国”一词在汉文古籍中的原义,是指祖籍所在的国。现在用意“自己的国家”之义,是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传入我国以后才广泛流行起来。这个词语主观感情色彩很浓,不是严格的学术用语如果用语学术讨论,需要注意语义的辨析与限定。
说土尔扈特是“回归祖国”,如果意指回到祖先曾经居住的国土,那是没有争议的,但要说他是“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行动,那就意味着土尔扈特之地不仅是其祖先故土,而且是他们当时自己的国家。问题在于:清朝的中国是伏尔加土尔扈特人自己的国家吗?
土尔扈特人是蒙古族的一支。蒙古人现在基本上分属于中国,蒙古,俄罗斯三个国家,这是长期而复杂的历史演变的结果。蒙古各部最初共同的祖国,是成吉思汗以其雄才大略和丰功伟业,从此成为蒙古人民时代传颂的民族英雄,爱国主义的象征。成吉思汗的后裔入主中原以后,逐渐与中华文化认同,忽必烈采用汉法,自视为中华皇帝。这样,留居塞外和入居关内的蒙古人,都被卷入了一项伟大工程:创造“中华一体”的多民族新祖国。但是,“中华一体”的新精神在民族隔阂的传统面前遭到残败,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推翻了元朝。于是蒙古政治中心退回你朔漠,从新经营蒙古民族独自的国家。
元亡以后的塞外蒙古,政治上常处于分裂状态。各级封建主
往往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从而仍在不同程度上与中华文明认同。多民族共同祖国的种子,在蒙,汉及其他各族中仍然保存着,在适当条件下还有开花结果的可能。但在当时,蒙古族与汉族各有自己的国家,形式上的称臣纳贡也不是以从总体上改变彼此分离的性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代前期。
土尔扈特部源出于克烈部,公元12世纪时游牧于蒙古高原偏北地区。明代蒙古分裂时期,土尔扈特属于号称瓦剌(即卫拉特)的西蒙古集团,约16世纪后期,卫拉特联盟受其东蒙古主系的驱迫,活动中心从蒙古高原移往阿尔泰山以西天山北路一带,后来在由此向青海草原,钦察草原等处扩张。土尔扈特部一度驻牧于塔尔巴哈台山南侧,因苦于该地狭小贫瘠,决计西迁,17世纪曾活动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不久又远里卫拉特其余各部,冒险挺进到伏尔加草原,形成了单独的土尔扈特汗国,亦即俄国所称的卡尔梅克汗国。
伏尔加下游草原曾是强大的钦察汗国的心脏地带。钦察汗国瓦解后,这一地带属于阿斯特拉罕汗国,16世纪50年代被俄国征服。由于长期战乱,原住游牧民族大批走散,俄国一
时也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开发,所辖军民集中于为数不多的据点而已。留里克王朝绝嗣以后,俄国经历了20年的大混乱时期,直到1618年才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恢复正常,而这个新王朝有长期把力量集中在对付西方强邻波兰。所以当和鄂尔勒克于1630年前后率领土尔扈特人来到伏尔加草原时,几乎如入无人之境。俄国阿斯特拉罕边区军政当局只能监守城镇,根本无力制止土尔扈特人占领草原。
俄国毕竟是发展中的大帝国,相持不久,便显出优势。和鄂尔勒克战死于阿斯特拉罕城下,他的儿子书库尔岱青后来被迫在形式上臣服于俄国沙皇。以后历代土尔扈特汗王也照列对俄宣誓效忠。俄国为了对付草原地带更严重的敌人(当时亚速海周围是臣服于奥斯曼帝国的克里米亚汗国)也不便过分逼迫土尔扈特人。这样就在伏尔加草原上形成了一种双重主权的特殊状态:俄国享有形式上的最高主权,土尔扈特保持着内政独立。
到和鄂尔勒克的第六世孙渥巴锡摔部东归为止,土尔扈特汗国在伏尔加草原存在了140年,虽然俄国对该汗国的控制逐渐加强,使起独立性丧失殆尽,国际上早就视其为俄国的属
国。但是大多数土尔扈特人坚持为自己汗国的独立性而斗争,不原以俄国为祖国。祖国离不开主权,人民和领土三要素。作游牧国家特定的领土相对次要一些。为了维护主权多数土尔扈特人在最后关头不惜舍弃亲爱的伏尔加土地,奔向陌生的东方。正是这一悲壮的行动,集中地显示了他们对自己的土尔扈特汗国的极其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土尔扈特汗国与准准噶尔的关系
当然,对于百余年前的祖先故土,和故土上的蒙古族兄弟,土尔扈特人也是有感情的。象成吉思汗那样,使全体蒙古人统一为一个国家,始终不失为散居各地的蒙古人的一种理想。1640年,由准噶尔的巴图尔珲台吉倡议举行了塔尔巴哈台会盟。除了已归附清朝的漠南蒙古末参加之外,喀尔喀与卫拉特各部二十八位首领在会上制定了著名的《卫拉特法典》,其主要规定就是要蒙古民族联合一致,共御外敌。“会议强有力地激起蒙古人的民族感情,唤醒了卡尔梅克人在血缘关系上同其他蒙古部落团结起来的意识,这种意识在卡尔梅克民族民族史上是以这种事实表现出来的,即卡尔梅克的汗们渴望同准噶尔有统治权的名门家族联亲。卡尔梅克人经常到准噶尔和圣地西藏去,再那里,希望当汗的人为自己取得统治权寻求支持。
土尔扈特西迁以后,准噶尔部逐渐凌驾于卫拉特各部之上,在天山北路形成强大的准噶尔汗国,从而形成有希望统一蒙古民族的一支核心力量。但是清朝中国和沙俄也正加紧向蒙古地区扩张。清朝是为了控制沿边游牧民族以消除边患,沙俄则除卫拉特和喀尔喀向他臣服。续漠南蒙古之后,喀尔喀各部终于在1691年归服了清朝。于是在蒙古民族中,就只剩下东西悬隔数千里的准噶尔和土尔扈特两个汗国,还在维护主权和独立而顽强奋斗。
土尔扈特汗国的势力比准噶尔汗国小的多。他的领土又离俄国政治中心太近,同属东欧平原,无险可恃。而准噶尔所居的天山北路,虽不及付尔加草原土肥水美,但有重重山环沙阻,自成区系,又离中俄两国政治中心遥远,对于已失军事优势的游牧民族来说,不失为拒敌自保的理想家园。当感到俄国的压力越来越大时,土尔扈特首领头脑中自然会不时闪现迁回天山北路的念头。这种念头又驱使他们更加密切注视准噶尔的形势,甚至直接介入准噶尔的事务。
据说书库尔岱青的孙子阿玉奇汗,就开始考虑带领土尔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