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舞蹈审美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与舞蹈审美的关系

摘要:东方舞蹈文化圈,以中国舞蹈为代表来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地理风貌复杂多样,山川平原河流错综复杂,半封闭的割据状态,造就了中国古典舞的含蓄和内倾性的审美风格。西方芭蕾舞的产生地—古希腊,是一个地域分散,居民种族繁多的地区,因海外移民较多,使当地人们的思想观念开放,造就芭蕾舞的星射状,外倾性和“向上”性。地域文化决定和制约了舞蹈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

关键词:地域文化;古典舞;芭蕾;审美

引言

在人类和文化同存的历史长河中,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在不停的变化,舞蹈文化的生成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塑造。在人—地的关系中,自然环境主要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产生影响。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民族生产方式有别,生活习俗差异很大,犹如我国南北方的人们,而生理差异则主要表现在人种的差异,心理特点和精神特质上的差异,而这种特征基本是受社会环境作用的影响所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着地域环境特征,人类活动形成文化,因而由于生产,生活活动所创造的人类文化,就必然地带有地域环境的基本属性,这就决定了地域文化的形成。由于各地区地域文化的不同,各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就会不同。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套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在形形色色的舞蹈中每一种舞蹈都有它对美的不同要求。我要说的是舞蹈的审美情趣和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地域文化这一因素决定和制约了舞蹈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我浅从西方舞蹈和东方舞蹈的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与其地域文化来谈谈微薄的见解。

第一节、东方舞蹈文化圈的典型性代表—中国舞蹈

“东方舞”,一个宽泛而神秘的概念。所谓“东方舞”,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东方舞指的是风靡于埃及、土耳其等中东国家的肚皮舞。广义的“东方舞”,则指的整个东方国家,即亚洲和非洲诸国的舞蹈,还包括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的舞蹈。我们今天作为教学机制来筹建的“东方舞蹈”专业,主要包括典范的中国传统舞蹈以及以中国为地域中心的“环中”各国的舞蹈—东有日本舞蹈、朝鲜舞蹈;东南有泰国舞蹈、缅

甸舞蹈、叙利亚舞蹈、印尼舞蹈、哈萨克斯坦的舞蹈;北有蒙古舞蹈。我们所说的东方舞蹈文化圈是位于北半球、涉临太平洋西岸的欧亚大陆的“东方”的舞蹈。东方舞蹈文化圈各个国家在历史上就有过密切的交流,而在几百甚至几千年前是这个文化圈的中心地带。

(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的中国古典舞

一、中国古典舞的溯源

中国古典舞最初发轫于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的形体动律与审美规范的基础则是自戏曲舞蹈。戏曲舞蹈被认为是中国舞蹈的历史延续。中国戏曲舞蹈艺术是继承、融合前代多种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汉魏六朝脚抵百戏的精湛技艺、隋唐音乐舞蹈的高度成就。历代参军戏的流传,武术、说唱等各种文化因素的积淀。中国古典舞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产生的新名词,但确实中国几千年传统舞蹈积淀下来的艺术结晶,也是历朝历代与东方各个国家频繁交流的融合的艺术品。中国舞蹈发展历史上有三大集大成的时代,周代,汉代,唐代,特别是汉代和唐代。汉朝时,汉武帝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经千辛万苦,沟通了西域与中原的交往。西域诸国也相继派遣使者来到中原,文化艺术的交流已逐渐开始。武帝以后,随着汉公主远嫁西域,致使西域与中原的交往更为频繁,尤其是乐舞艺术的交流。西域也将“胡舞”

等传入中原。倭国(今日本)在武帝灭朝鲜后曾派使者通汉朝。倭国有办丧“歌舞为乐”的风俗,类似湖北等地流传的古老风俗舞蹈—《跳丧》。强大的大唐帝国,在把我国古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的同时,也对域外特别是亚洲邻国的舞蹈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唐舞曾传入日本、朝鲜,名样啊印度等国,至今日本雅乐舞蹈中仍保存了不少与无哦哦唐舞同名的“唐乐”,如《破阵乐》《春莺转》《围乱转》等,且有舞图传世。中国与朝鲜半岛的舞蹈交流自古有之,而且互相影响更是俯拾即是。宋朝的“队舞”形式,包括《献桃仙》《五羊仙》等。那时候的中国地广物博,成了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中国古代舞蹈是整个东方舞蹈文化圈互相交流的结晶,中国古典舞是对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吸收融合的精华。

二、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点“拧、倾、圆、曲”

中国各类型艺术和表现艺术是线的艺术,是它们的灵魂,也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而线最大的特点是“曲”,曲折堪称所有线中的至美,它是主宰中国整个文化艺术的特性。舞蹈是视觉的艺术,具体地说,中国古典舞的特性体现在他的形态上“拧、倾、圆、曲”。中国舞蹈讲究“圆”,讲究“曲”。所谓“圆”就是讲究“形圆”,“线圆”,“大圆套小圆”,‘姿势要求圆”。在以腰为轴的特点所形成的—平圆、

立圆、8字圆的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生发出一发百动,瞬息万变的动作、舞姿和上下翻飞,拧倾仰俯的民族身法和技巧,以及千变万化,龙飞凤舞的势态。所谓“曲”,就是贯穿在中国古典舞中,讲究形体的曲线美和运动路线的迂回曲折、感情表现方式的含蓄和隽永的内涵美,忌讳直来直去,一览无余,总给人一种余音未尽、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的意味和感觉。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点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拧、倾、圆、曲”。

三、中国古典舞审美特点与地域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特性的形成,是经过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所欲与,它带有地域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所生成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深刻烙印,也是赋予民族语言,民族艺术的表现手段,民族风格的明显标志。中国古典舞植根于中国民间舞的土壤,中华大地的每块土地上。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林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拥有位居世界第三的960完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腹里纵深,海岸线屈曲盘旋,中国人生活在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气候温和,自然资源和生物种类丰富繁多,自然生存条件具有优越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为其他文明古国所不能比拟,这一构造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历史和文化的基本因素。半封闭状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古代中国大陆的民族意识,既安逸闲适、眷恋故土、自尊自强、偏执保守的民族心态;加之中国历史上流动和战乱的局面长期普遍存在,这种环境造成了中国人们对安宁的巨大心理需求。另外中国封建制度的三纲五常,宗法制度的影响,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中和为美等宇宙观的束缚,重义轻利,重农抑商等价值观取向等,也影响着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取向“拧、倾、圆、曲”。地理风貌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造就了中国古典舞面部表情丰富多样,肢体动作也丰富多彩。中国地貌蜿蜒曲曲,海岸线屈曲盘旋。所以中国古典舞舞姿动作上更是“平圆、立圆、8字圆”的运动路线。大大小小的弧线,大圆套小圆的舞姿动作。无不体现着以“曲”“圆”为美的审美倾向。“中和为美”的思想,造就中国人追求对称美平衡的美的思想。中国人的图腾崇拜也对其审美产生着影响,中国人几千年来以“龙”这种“人手蛇身”的动物作为图腾,在现实中这种动物是不存在的,闻一多先生曾说“龙族文化做了我国四千年文化的核心……龙族的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本位文化。”几千年来始终在中国大地上徘徊,或为中华民族崇尚的对象,直至今日,炎黄子孙仍自称为“龙的传人”。一提到“龙”,就会想到龙的形态是蜿蜒弯曲的,首尾相顾。正是这种龙族文化的意识造就了审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