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导学案

【导学案】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导学案
【导学案】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班级: 姓名: 小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预习指导】

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学习目标】

1、说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主要作用。

2、认识大气的垂直分层,阐述各层的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紧密联系。

3、正确认识我们的大气层,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使用说明】

1、根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知识点并作适当标注。

2、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标出填入“我的疑问”处。

【重点难点】

认识大气的垂直分层,阐述各层的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紧密联系。

【预习案】

【情景导学】

预习点一:大气的组成

预习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特征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洁空气

主要 成分 氧气 氮气 次要 成分

二氧化碳 臭氧

水汽 固体杂质

高度

低纬:

中纬:12千米高纬:

气温垂直变化特

随高度增加而,气温

平均垂直递减率为

随高度增加而随高度增加

大气运动

状况

以运动为主以运动为主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天气,与人类的关

系最为密切。

有利于高空飞行。

吸收紫外

线,保护地球生物。

层能反射无

线电波,对无线电通

信有重要作用。

【预习自测】

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

A.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B.生物分解有机物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火山喷发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②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③臭氧可以大量吸收波长更短的太阳紫外线

④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

4.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课堂活动案——小组合作探究】

【情景构建】

【合作探究点1】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组成成分都有其重要的作用,认真学习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原理,分析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什么会加剧全球变暖?

(2)臭氧空洞的形成与人类哪些活动有关,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我们的臭氧层?

【合作探究2】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不同分层与人类生活都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各分层的特点。

(1)对流层不同纬度厚度不同的原因?同一地区有没有冬夏季的变化?

(2)为什么对流层云、雨、雾、雪等天气变化剧烈而平流层却无云雨现象?

【课后活动案——巩固练习】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回答1~2题。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 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 000~6 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 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 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以在5 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A.上冷下热B.水汽、杂质含量多

C.对流旺盛D.二氧化碳含量多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A.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

B.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

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氧气的含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不同的含氧量对人体既有有利的影响,又有不利的影响。据此,回答5~6题。

5.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

A.地处热带地区,耐高温能力强

B.地处高原地区,有适宜的缺氧条件

C.多是黑人运动员,体质好耐力强

D.运动员训练刻苦,持之以恒

6.我国以下省区可以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及原因连线正确的是()

A.内蒙古——地形平坦,场地开阔

B.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

C.海南——气温高,适合锻炼耐高温能力

D.云南——高原地形,缺氧环境适宜

7.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

(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________层(填字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层和C层D处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分析其增温原因的异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导学案(无答案)

9.3《大气压强》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压。能说出与大气压有关的生活事例,并能进行简单解释。 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 4.认识生活生产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学习过程 一、想一想、做一做 1、不挤、不压,你能使桌面上的胶瓶变瘪吗?动手试一试。 2、将纸片放在倒立的空瓶口,纸片会落下吗?向瓶中装满水,再把纸片放在瓶口,瓶倒立,纸片还会下落吗?动手试一试。然后转动瓶子,使瓶口朝不同方向,情况会怎样?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根据老师的要求,看书,完成下列题目 1、大气压的存在: (1)哪些现象说明存在大气压?(说出两个)、。 (2)简要解释吸盘的工作原理:将吸盘内的空气压出,制造一个真空的环境,内部就没有空气压力了,外部(填有或无)大气压力,这样外部大气压力(填大于或小于)内部,吸盘就能被吸再墙上。 (3)小组讨论回答:覆杯实验除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外,还能说明大气压一个什么特点? 。 2、大气压的测量: (1)根据P=F/s可知,要测量P必须测量出哪两个物理量?这各方法就是物理课中常用的间接测量。物理课中还有那些物理量我们采用了这种测量方法?举一例。 (2)选用吸盘,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工具,请你说出测量大气压的过程。 将吸盘施在光滑的水平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记下的读数,这就是吸盘受到的大气的,再用刻度尺量出吸盘的直径。根据公式算出面积S。最后根据公式算出大气压的值。如F= ,S=1×10-4m2,则P= 。 (3)当管内水银柱不再下降时,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向下的压强和大气向上的压强就相等。实验表明这段水银柱的高度是mm。 (4)从水银柱的高度我们是如何算出标准大气压1.013×105pa的?自已试一试。(提示: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水银柱的高度指槽中水银面以上的竖直高度) (5)大气压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6)简述自制简易气压计的方法?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的带色的水,带色的原因是为了取一根两端的细玻璃管,并让它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要吹气的原因是,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水沿管子上升到瓶口以上。自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1、瓶口必须密闭,不能漏气2、不要用手直接拿瓶子。原因是以免瓶子受热,影

初三上册化学 水的组成导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性质,由氢气燃烧实验初步推测水的组成 2.水的组成了解水的电解实验,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知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够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重点) 2.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难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与人的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吗? 2.水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 熔点、沸点 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故冰浮于水面(有什么好处?) 重要性能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等 3.水既普通又宝贵。那么你知道,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水的组成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1.装置:如右图所示 2.现象:认真观察水的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 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反应. 【巧学妙记】电解水实验的简洁记忆法:(电极)正氧负氢,(体积)一氧二氢,(质量)八氧一氢。 【反思与评价】 1.水中加入少量新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2.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 3.实验时要注意哪些细节?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组成是怎样的? 2.实验操作中试管A、B两试管的气体体积比常大于2:1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可见氢气是一种_________的气体,试管A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_________水的气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的火焰,说

[原创]§14.3大气压强学案

课题§14-3 大气压强制作孟兆锋 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压强。会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会解释大气压强相关事例。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标准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 4.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导学材料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伸出你的双手,将双掌合拢,用力向内挤压,尽量排除手掌间的空气。两手掌分开时,会 感觉到有一种力量阻碍两手分开,这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_____的作用。 【类比液体压强认识大气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具有______,且具有__________.由此各小组类比猜想下列问题,后交流讨论: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压强的方向是____________. 3.大气压强可以用P=ρ气gh进行求解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次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1.阅读“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及相关资料,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设计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两个橡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1.覆杯实验 在玻璃杯中盛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再倒过来,发现纸片能 将杯中的水托住,由此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杯子向不 同的方向转动,发现纸片不掉落,水不流出,由此证明大气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 2.瓶子“吞”鸡蛋实验 3.塑料吸盘挂钩 4.大气支撑水柱 是________将 吸盘压在光滑 的墙面上,重物 没有掉落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 大气压能支撑多高的水柱呢?是否没有限制呢? 【首次准确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实验1.________支撑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玻璃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_____. 2.在外界大气压一定时,将玻璃管倾斜,玻璃管中水银住的长度__________,液面高度差___________;将玻璃管上提或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新人教版 1、能够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2、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并能根据其组成区别这三类物质。 重点: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 难点:电解水的实验中气体的检验及问题分析 【预习案】 使用说法、学法指导: 1、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课本课题1的基本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勾画出基本知识点概念。 2、完成知识准备和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Ⅰ、知识准备 1、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一种气体是氧气? 2、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可以把物质分为和。 Ⅱ、教材助读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氢气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氢气是、、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思考:收集氢气的方法有哪些?。 ⑵化学性质(可燃性):根据课本实验4-5回答问题 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2、水的电解实验 如图所示为电解水实验装置,左边试管与右边试管里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3、现有高锰酸钾(KMnO4)、二氧化碳(CO2)、氯化氢(HCl)、氧气(O2)四种物质,小明认为它们都属于氧化物,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如果不正确,该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各有哪些?为什么? Ⅲ、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水的组成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1、关于水的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 )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组成 C.由水分子组成 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A.物理变化 B.氧化反应 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A.高锰酸钾、氮气 B.洁净的空气、氧气 C.铝、二氧化碳 D.硫粉、四氧化三铁 4、某化学活动小组测定氢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进行实验如下: 取10支大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 H2的体 积分 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空气 体积 分数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5 点燃现象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弱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弱爆炸不燃烧 (1)混合气体爆炸范围,氢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结果评价:“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保持试管倒置,如果只发生轻轻的‘噗’声,表示收集的氢气已纯”的说法其真正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⑴氢气具有可燃性。 ⑵冰块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混合物。 ⑶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⑷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 探究点一氢气的性质 ⑴点燃氢气前要注意什么问题? ⑵验纯方法: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填“上” 或“下”)倾斜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听到发出尖 锐爆鸣声表明氢气;如很小的声音,则表示 氢气。 ⑶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具有。 ⑷分析如果用氢气作燃料有哪些优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

第3节大气压强 漂市一中钱少锋 漂市一中钱少锋 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 课 题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课型新授课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知识与 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 过程与 方法 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估测大气 压强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 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值 观 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用物理知 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利用实 验验证大气 压强的存在.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桶、抽气机、橡皮碗、玻璃 杯、纸板、水、优酸乳纸盒(饮料纸盒、易拉罐 均可)、吸管、塑料挂衣钩、细针、广口瓶、熟鸡 蛋、沙子、酒精棉花、注射器(带橡皮帽)、刻度 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金属盒气压计 等. 教学难点 大气压 强的估测和 测定. 教学 课时 1课时

课 前 预习1.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朝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历史上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最先精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相当于0.76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在粗略计算中,该气压可以取为105pA.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你能举出几个实例或者做几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或否定大气压强的存在吗? 教师边展示实验器材(铁桶、抽气机),边说:我可以不用力挤压就可以将铁桶弄瘪,你们信吗?(学生怀疑.) 教师进行实验: (1)用抽气机连接铁桶口,并启动抽气机,几秒钟后奇迹出现了——铁桶变瘪了. 备课笔记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惠水四中刘泉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⑴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一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学生在《氧气》一课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解水分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清晰的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验证,更容易得出结论。 ⑶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⑷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高中地理: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人教版必修1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目的 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 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大气主要成分的环境意义;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 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大气环境是人类三大环境,即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之一,是海洋和陆地两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体。本节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识较多,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内容要主要不要讲得太细,要点到为止,考虑到以后的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特殊的是它拥有生命,正是因为有了大气才使得生命的形成有了可能,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新课讲授: [板书]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读书第28页,思考:地球表面的大气有什么作用? [板书]引言 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阻挡了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成为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大气既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又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又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过渡: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的大气中,除了纯净的空气,还有些什么物质? 读表2-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大气中的微量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二

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答案导学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图,说出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培养读图和信息提取能力。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3.依据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运用对比方法,说明大气三个分层及其特点,培养比较能力。【教材初探】 一、大气的组成 1.阅读下图及教材第28~29页,了解大气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1)思考图中数码各代表干洁空气的哪一种成分。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其他气体。 (2)完成下列表格,理解大气各主要成分的作用。 (2)比较近地面大气和干洁空气的区别。 2.阅读教材第29页案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去80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_________。 (2)近30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长迅速,结合下面图示,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其原因。 (3)人类活动排放的_________ 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____________。 3.阅读教材第30页“活动”,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1)结合非洲地形图,总结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的地形特点。 (2)材料中列举的我国的五个高原训练基地,是否都在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范围? (3)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阅读教材第31~33页,知道大气分层及其依据,比较三个分层的不同特点。 (1)分层依据: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和高层大气。 (2)三个大气分层的比较。 【迁移应用】

大气压强导学案

第三节【大气压强】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大气压强的存 在和大小,会分析托里拆利实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值,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释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体会物理和生活的关系。 重点:能用事实证明大气压强的的存在 难点:大气压强值的测定。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导学 小组合作探究 研讨展示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步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1?家庭活动:覆杯实验(教材P 0D 2题): 将玻璃瓶装满水,用纸片盖住杯口, 把玻璃平倒过来, 小纸片为什么不掉下来 ?( _______ 压着纸片,所以不掉. 移开,现在是谁压着纸片呢 ? _______________ ,慢慢将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到什么现 象? 这又说明了大气压强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课本图10-16组装实验器材: (1) 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2)点燃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将罐口 堵住;(3)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自然冷却。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把一个空矿泉水瓶倒入少量热水后迅速倒出,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什么现 象? _______ ,是 _________ 把瓶压瘪了? 4. 剥了壳的熟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广口瓶的口径太小,鸡蛋掉不下去。将点燃的棉球扔入瓶 中,迅速用鸡蛋塞住瓶口。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1.液体因为受到 ______________ 作用及具有 ________ 性,不但对 _________ 和 _______ 且在内部向 ___________ 都有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像液体那样, 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 _________________ ,简称 __________或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板块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最早比较精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是 1.估测大气压的值 [器材]容积为20mL 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骤] (1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 器的小孔。 (2 )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 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立即 记下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 F 。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 .L ,读出注射器筒上标注的容积 V 。 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P=F/S 计算此时大气压的数 值。 大气压对活塞的 注射器的容积 注射器的全部刻度 活塞的横截面 大气压强的 压力F/N V/cm 3 长度L/ cm 积 S/cm 2 值 p/Pa 3.历史上著名的 -实验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将托纸片的手 ,手压纸片, 有压强,而 大气对浸

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第1课时) 编写:刘新华审阅:韩金梅、赵金花、王舒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检验方法; 3、能够正确书写氢气燃烧、水的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的电解的过程。 【课前预习】认识氢气 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化学性质:具有性(燃烧时火焰呈色)。 3、氢气的验纯: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因此点燃前必须。方法:试管口,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表明氢气不纯,声音表明氢气较纯。 【实验活动1】利用氢气燃烧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 2、上述实验中有何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结论:。 【实验活动2】利用水的电解实验能够验证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⑴通电后,电极上有产生;气泡产生的速度正极,负极; 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 ⑷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 2、上述实验中有何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结论:。 【水的电解的微观解释】 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 例: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从以下三方面谈谈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1)宏观:; (2)微观:; (3)反应的基本类型:。 小组活动:用水的分子模型展示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

【课堂练习】 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未听到声音 C.听到声音很小 D.试管爆炸 2.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分子(H2O)中含有氢分子(H2)D.水的电解是化合反应 3.如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电解水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A、B两电极用镀铬回形针做成.试回答: (1)该同学所用电源为______电(填“直流”或“交流”),由图可知B 端为______极;(2)若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 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检验A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3)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该实验说 明。 【当堂检测】 1.下列叙述中有关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2.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B.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a、b处标上电源的正、负电极; (2)据图已知: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B试管内收集到的 气体是; (3)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2018.9地理必修一2.1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布一 导学案

2.1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主要作用。 2.认识大气的垂直分层,阐述各层的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紧密联系。 3.正确认识我们的大气层,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学习阅读材料,独立完成预习案,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尝试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2.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3. 先独立完成探究案相关问题,课堂讨论时再相互交流意见,积极探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预习案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组成主要作用 干洁空气主要 成分 次要 成分臭氧水汽 固体杂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特征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高度低纬: 中纬:12千米 高纬: 气温垂直变化特 点 随高度增加而 气温平均垂直递减率为 随高度增加而随高度增加 原 因 大气运动 状况 以运动为主以运动为主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天气,与人类的关 系最为密切。 有利于高空飞行,为 什么? ,吸收紫外 线,保护地球生物。 ,层能反射无 线电波,对无线电通 信有重要作用。 我的疑惑: 知识体系构建: 探究案 探究点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组成成分都有其重要的作用,认真学习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原理,分析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什么会加剧全球变暖? 2、臭氧空洞的形成与人类哪些活动有关,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我们的臭氧层? 探究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不同分层与人类生活都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各分层的特点。 1、对流层不同纬度厚度不同的原因?同一地区有没有冬夏季的变化?

2、 为什么对流层云、雨、雾、雪等天气变化剧烈而平流层却无云雨现象? 【课堂练习】 1.地球低层大气的三部分组成是 A .氮气、氧气、水汽 B .一氧化碳、水汽、氧气 C .氧气、氮气、固体杂质 D .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 ) A.① B.② C.③ D.④ 3.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4.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A.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B.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C.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 D.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5-6题。 5.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 A.A 层 B.B 层 C.C 层 D.C 层以上大气层 6.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是 ①新加坡(1°N) ②北京(40°N) ③漠河(53°N) ④莫斯科(55.5°N)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1.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2.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____

北师大版大气压强导学案

第四节《大气压强》导学案(第1课时) 主备人:吴晓霞审验人:李良 课时目标:了解由于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学会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及了解大气压强是怎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和难点:测量大气压。 器材准备:集气瓶、水、试管、皮碗、托里拆利实验挂图、活塞式抽水机模型及挂图、离心式抽水机模型及挂图、水槽、金属盒气压计、马德堡半球、抽气筒。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⑴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⑵液体具有流动性。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⑴空气受到______作用,⑵空气具有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要求:阅读课本P68页,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你觉得有还需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组内交流) 1.图8-22中的各种现象,都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请你选择一两个现象自己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 2.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请你根据生活经验或设计实验证明。(举2个例子) 3.简要介绍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实验。 三.合作探究 ⑴玻璃管中的水银要灌满,为什么? ⑵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也不会发生变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⑶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g=9.8N/㎏) ⑷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试着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⑸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填写如何变或“不变”) ①若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会,高度。 ②当玻璃管提高时(下端未露出水银面)_____________ ③当玻璃管下压时(上端是真空)_______________ ④当玻璃管变粗时_____________ ⑤当玻璃管中进入气泡时_________________ ⑥当外界大气压变化时_________________ ⑦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个小孔,那么管内水银将( ) A.往上喷出B.稍微下降 C.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D.降到与管外液面相平 ⑧请你计算:若把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内换成水,水柱大约需多高?(P0=105Pa)⑹标准大气压强P0= Pa= mmHg 3.介绍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及与天气的关系,介绍气压计。 四.展示交流 小明所设计的“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③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出长度为L. (1)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 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如何减小实验中的误差? 检测反馈: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堵上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倒出来。 B、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有水,很难把它们分开。 E、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 2、下列情况中会使大气压变小的是() A.从高山顶下山的过程中B.从赤道向北极运动过程中 C.从室内到室外的过程中D.从一楼上升到九楼的过程中 3.某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压为 1.2个标准大气压,则容器内水的沸点_________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4、2003年5月21日,我国业余登山队A组队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若珠穆朗玛峰顶部的大气压值为24cm水银柱高,约合__________kPa. 5、一次龙卷风发生时,屋外气压急剧降到90 kPa;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认为室内气压是标准大气压,粗略取作100 kPa.若室内屋顶的面积是100m2,这时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力的差额可达______N,足以被掀飞. 1. 简要介绍科学家托里拆利,放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2.请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1)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是。

水的组成-导学案[1]

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事实,推断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以及氧化物 3.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进一步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初步树立化学反应前 后元素守恒的观点 【重点难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 【知识回顾】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吗? 【自学导航】 」、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产生,一段时间后, 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检验气体 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的气体,发现木条,说明是 ; 负极:用燃着的的木条检验负极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 _________________ 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 是__________________ 。可简记为:“正氧负氢(父亲),氢二氧一 3.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_ 反应。 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推论:水是由组成;因为在化学反应前 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 二、物质的分类 物质名称氢气氧气氮气高锰酸钾氯化钾 化学符号 物质名称碳硫磷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化学符号 组成特点 【归纳小结】 __________ (多种物质)如: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y____ r _______ (一种物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例题与讲解

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基础过关】 读图,回答1~3题。 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箭头a表示的辐射B.箭头b表示的辐射 C.箭头c表示的辐射D.箭头d表示的辐射 2.当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 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晚秋晴朗的夜晚,箭头b减弱,霜冻出现机会多 B.人造烟雾使箭头c增强,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C.月球因箭头c、f、d减弱,因此昼夜温差大 D.大气对箭头a和b几乎是透明的 答案 1.C 2.D 3.B 解析分析图中的箭头,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 e、f为大气的散射作用,g为未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其中对地面起保温 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加,导致c、e、f均增强;晴朗的夜晚c减弱导致霜冻出现机会多; 在月球上由于几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因此昼夜温差大。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

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

3℃。据此完成4~5题。 4.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5.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答案 4.D 5.B 解析该实验可看出,底部有土的玻璃箱里气温高,说明地面辐射的强弱影响气温高低。地面是对流层主要、直接的热源。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图回答6~8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学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学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2、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和和各层主要特征。 3、了解大气圈是地球的“防弹衣”和“遮阳伞”。理解大气是地球生命的“保温被”。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自主学习大气各垂直分层的特征。 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及角色扮演来理解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气圈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树立人地关系要想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利用嫦娥一号卫星在升空和运转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分析,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主要特点。大气圈对地球及其地球上生命的影响。 难点: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温被”的作用原理。 一、课本基础知识再现与思考 Ⅰ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由、、组成。

2、大气各分层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Ⅲ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分析示意图,结合课本P78“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完成下列填空。

①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圈时,一部分被,一部分被,大部分到达,这一过程,大大削弱了太阳辐射,使。 ②吸收辐射后,地表温度升高,产生辐射,该辐射一部分,大部分,使升温。 ③大气升温后,产生辐射,该辐射A部分,B部分,B部分的大气辐射,称为“”。 “防弹衣”——避免受到_______的撞击 “遮阳伞”——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中的水汽、尘埃和空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散射,特别是臭氧层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保温被”——_______地面辐射损失,使地表的昼夜温差______。(大气逆辐射)实例: 1、多云的夜晚,气温变化小。(大气逆辐射_____) 2、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____) 3、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______大气逆辐射) 4、月球的昼夜温差很大。(_____大气逆辐射,_____保温作用) 二、课堂练习选编 (一)选择题 1、夏季电闪雷鸣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 D.热层 2、在地球大气圈的各垂直分层中,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递减的是() A. 对流层、平流层 B. 对流层、热层 C. 对流层、中间层 D. 对流层、散逸层 3、臭氧层与电离层分别出现在() A. 对流层、平流层 B. 对流层、中间层 C. 平流层、中间层 D. 平流层、热层 4、干洁空气的各组成成分中,占体积百分比最多的是() A.氧 B.氮 C.氩 D.二氧化碳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5~7题。 5、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6、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Ⅵ层D.Ⅲ层 7、10月我国发射的“神州5号”飞船运行轨道(近地 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50公里)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 (二)读图分析题

【八年级】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导学案1

【关键字】八年级 《大气压强》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标准大气压强的数值。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4、了解生活中利用气压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维的成就.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确定。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自学课本,完成以下题目 1、思考:P86想想议议。上一章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作用且有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同理,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举出生活中存在大气压的例子。 3、看P87图14.3.-3思考为什么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的值。 4、1标准大气压=_______水银柱产生的压强=_______Pa 5、大气压的测量:气压计的种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大气压的大小与_______有关,还与______有关。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_。根据此原理可以用气压计制造出高度计。此种高度计的准确性很高吗?它的准确性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7、想想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怎样? 2、课内探究:

(一)新课引入 实验:这里有两根内径差不多大的试管,它们重叠起来倒置后,如果不用手托住,你们猜猜会不会掉?在大试管里注入大半试管的水,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这时把两管同时倒立过来观察。 (二)、新课学习 一、大气压的存在。 1、探究实验:真空玻璃罩中放置一个气球,气球外面套一个带孔的塑料球,将罩中的气体抽出来,观察气球形状的变化。 2实验:用一个中医针灸的小瓷罐和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 结论:本实验说明,大气对周围都存在______。 2、大气压的测量。 1、探究实验二:P87想想做做。是如何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2、观看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练习:1、将玻璃管稍稍上提,水银柱的高度;将玻璃管如图从甲位置倾斜到乙位置,则倾斜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真空体积,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但是水银柱的高度? 2、你计算一下,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3、如右图所示,浸在水中装滿水的量筒A,口朝下,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内露出水面的部分是空的还是充滿水?______。(演示) 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我小结: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你还有的疑惑:; 四、自我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堵上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倒出来。 B、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有水,很难把它们分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