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矩孔夫琅和费衍射的仿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Matlab的矩孔夫琅和费衍射的仿真

作者:王习东, 刘高潮, Wang Xidong, Liu Gaochao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理学院,443002

刊名:

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5)

被引用次数:1次

1.郁道银;谈恒英工程光学 2006

2.梁铨廷物理光学 2008

3.马科斯·波恩;埃米尔·沃耳夫光学原理 2005

4.谢嘉宁Matlab在光学信息处理仿真实验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物理实验 2004(06)

5.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MATLAB7基础与提高 2005

6.Ting-Chung Pooh;Taegeun Kim ENGINEEEING OPTICS WITH MATLAB 2006

1.期刊论文王爱中.Wang Aizhong双缝干涉与单缝衍射明暗条纹级次的设定-科技信息2008,32(32)

文章对现如今大学物理教科书中关于杨氏双缝干涉与夫琅禾费单缝衍射明暗条纹分布级次的设定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有些关于条纹分布级次的表达方式是不够确切的、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作者建议在大学物理教科书中对于杨氏双缝干涉与夫琅禾费单缝衍射明暗条纹分布级次的设定应采取统一的规范化的表达方式.

2.学位论文李世伟衍射与干涉现象的仿真技术研究与实现2005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真实感图形技术的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真实感图形在光照模型、光线跟踪算法等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在第二部分,依据夫琅和费衍射理论,在几何光学光照模型中增加一项光栅衍射光亮度,分别建立了一维光栅衍射光照模型与二维正交光栅衍射模型。根据此模型成功地绘制出光栅衍射的效果图。第三部分是在几何光学光照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薄膜干涉理论加以修正,增加了薄膜干涉因子,得到薄膜干涉光照模型。依据薄膜干涉光照模型和光线跟踪算法在平台上实现自然界中薄膜干涉的光照效果仿真。

3.期刊论文孙慕渊夫琅和费双狭缝衍射的讨论-咸宁学院学报2004,24(6)

讨论了夫琅和费双狭缝衍射的振幅、光强分布、衍射图样.揭示了从单缝衍射效应和缝间干涉效应出发,来分析不等宽夫琅和费双缝衍射的基本方法.

4.学位论文柏鑫单根碳纳米管的场发射与场蒸发研究2008

低能电子点源显微镜(Low-EnergyElectronProiectionSourceMicroscope,LEEPS)是利用几十到几百电子伏特的低能电子,观察微观物体对电子束造成遮挡后形成的投影像,以及具有一定相干性的电子束照射在纳米尺度物体上发生衍射所形成的干涉像或电子全息像,从而对微观物体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的表面分析仪器。为寻找高强度、高亮度的相干电子源,我们自主研制了一台集低能电子点源显微镜和场发射/场离子显微镜于一体的设备。研制的过程中,解决了包括超高真空的获得(3.1×10-8Pa)、外界振动的隔离、爬行器及其控制电路的设计、场发射电流-电压自动测量、超高真空换样等一系列难题,达到设计要求。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利用NI公司的LabVIEW开发环境,编写了仪器的控制软件,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同时,基于场发射电子束是理想恒流源的特点,在原有的数据采集卡基础上,开发了小电流测量系统,系统测量精度约0.1nA,成本极低。目前,LEEPS设备运转正常,实验上已经实现针尖与样品距离小于5μm,并获得分辨率在10nm量级、放大倍数大于4×104倍的投影像。在做LEEPS投影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观察到碳纳米管及TEM微栅上的无定型碳膜在低能电子束(几百电子伏)辐照下的损坏及解体消失现象。我们认为,同通常的“电子-原子核碰撞”(knockon)机理不同,C-C键的破坏,主要是由于真空残气被场发射电子束荷电,形成“负离子-碳原子”碰撞,最终导致物样被损坏甚至解体。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观测下,将单根多壁碳纳米管组装到钨针尖上,再将组装好的样品转移到场发射显微镜中。单根碳纳米管场发射特性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发射电子束的发射立体角小于10-2,获得碳纳米管场发射电流最大亮度为1.3×1012A·m2·sr-1;约化亮度为1.6×109.A·m2·sr-1.V-1;大的发射电流能够改变碳纳米管结构,引起样品端口钝化,影响到场发射I-V曲线。通常,钝化后的样品发射更加稳定。观察到样品两种完全可逆的发射状态,在两种状态下,I-V曲线在测量过程中相互跳变,同时又各自满足F-N公式,相同电压对应的场发射电流相差最高达到10倍。对样品进行寿命/稳定性测试,保持施加的场发射电压不变,时间-电流曲线呈明显的上下跳变台阶,而台阶高度一致。初步分析电流台阶变化原因是吸附和脱附。

Y形分叉的单根多壁碳纳米管的场发射像出现相互平行的条纹,将分叉的两枝看作杨氏干涉的双缝,可以很好地解释实验现象;利用夫琅和费双孔衍射理论模拟,得出Y形碳纳米管的虚源成“∞”形状。相干条纹的出现表明碳纳米管的发射电子束是相干的。

实验发现纳米材料的蒸发场远低于传统材料。单根碳纳米管的场蒸发实验研究表明,碳纳米管的蒸发场阀值约为10V/nm左右。利用场蒸发技术,可以对碳管端口逐层剥离,从而达到顶端平整的目的,或者将闭口管端口打开成为开口管等。如果持续时间较长,还可以进一步达到剪短的效果。在约10V/nm场强下,实验用碳纳米管蒸发速率约为几个纳米每分钟。将单根碳纳米管的场蒸发实验技术转移到阵列,在较低场下,场蒸发依然有效。这为平面样品后续大规模处理提供可选手段。我们定性探讨了碳纳米管的蒸发场大大低于碳的理论值的原因(碳的理论蒸发场高达103V/nm)。首先,通过场解吸获得的清洁端口上有较多悬挂键,平均每个碳原子的配位数较小,所以升华热较低。其次,可能存在于碳纳米管中的氢原子会在强场下碰撞端口的碳原子,使其更易蒸发。最后碳管结构本身不完美,存在缺陷,承受不住强场下的机械应力,易于发生重构或者在强场作用下直接被拖拽出去。有关研究指出,场蒸发粒子主要为C20+,假定重构的C20形成正十二面,升华热与重构释放出的能量相当,故略去逸出功以及升华热的影响。利用这个简化模型,得出的蒸发场理论数值更加接近实验事实。

5.期刊论文李建民.王蕴芬.冯天宝.袁志成.宋元军.陈桂强.储润增.Li Jianmin.Wang Yunfen.Feng Tianbao. Yuan Zhicheng.Song Yuanjun.Chen Guiqiang.Chu Runzeng基于远场干涉测平板玻璃内的气泡直径-中国激光2009,36(6)

提出一种测量平板玻璃中气泡直径的方法.用平行He-Ne激光束照射平板玻璃内的气泡,在远场产生圆环状干涉条纹.利用气泡远场干涉理论模型,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