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史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温度 1.热导率影响 长石和某些粘土并未显示出温度对热导率这样明显的影响,因 此压实作用的影响可能占主要地位。粘土-水混合物(页岩)的 热导率由于压实随深度迅速变化,而长石-水混合物,因为其压 实与砂类似,热导率随深度增加得非常缓慢(图9.2b)。
(二)古温度 1.热导率影响 因此,沉积层的总热导率可认为是由孔隙流体热导率和颗粒热 导率两部分组成。人们建立了总体热导率的经验公式:
(二)古温度 3.水流的影响 沉积盆地的温度有时受通过区域蓄水层的热对流影响,这样的 过程可引起供水区的地表热流异常地低,和泄水区的地表热流异 常地高。美国的 Great平原和Alberta盆地的热流分布已按该方式 得到解释。Luheshi等(1986)对Alberta盆地,通过利用盆地的渗 透率和热导率结构,解释了流体流动泄水点处温度的上升及边缘 山地供水区温度的降低(图9.4)。模拟结果表明,温度的分布 主要受古生代之上的对流的控制,而前寒武系的热流可简单地解 释为传导。Andreus-Sped等人(1984)同样也发现,在北海断陷 内的深部水循环可能是受断层构型控制的。 这说明,一维传导热流模型有时并不能很好地预测有些盆地的 实际热流。受影响最大的盆地几乎都为边缘上升的内陆盆地,如 前陆盆地和一些克拉通内裂谷及凹陷。
一、概述
2.地球动力学模型--正演模拟
裂谷盆地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一类盆地,已建立了适用于 这种盆地的多种地球动力学模型,如 McKenzie(1978)的岩石 圈瞬时均匀拉张模型、Hellinger等(1983)提出的双层拉张模 型以及为描述裂谷盆地玄武岩岩墙的发育对盆地热状态的影响 而提出的岩墙侵人模型(Roeden等,1980)等等。前陆盆地的 形成与前陆区岩石圈的挠曲有关,岩石圈的挠曲刚度是描述挠 曲变形的重要参数,它是随深度变化的。在上地壳,岩石呈脆 性变形,在下地壳岩石是脆韧性变形,在岩石圈深部则是塑性 变形。具体的地球动力学模型有热弹性流变模型(Karner等, 1983)和粘弹性流变模型(Willet等,1985)。拉分盆地的形成 主要与走滑作用有关,可用拉张盆地的模型(Royden,1985)。
一、概述
2.地球动力学模型--正演模拟
由于不同类型盆地的形成机制不同,它所经历的构造热演 化过程也不相同。在研究盆地热史时,应建立或使用不同的地 球动力学模型。然而,盆地的演化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即使是 同一类型的盆地,其演化特征也往往有明显差别。目前的地球 动力学模型都经过了大量的简化,同时参数的不确定性又给模 拟结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有时用两种模型对同一盆 地进行模拟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Lerche等,1984)。
一、概述
3.古温标法--反演模拟
热史正演模拟的地球动力学方法属于在岩石圈尺度上 对盆地热史的模拟,一般比较粗略。近年来又发展了在盆 地尺度上对其热史进行研究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古温标 法。古温标法是利用盆地内部沉积物提供的古温度信息结 合盆地地层的埋藏历史来反演盆地的热历史。盆地沉积物 内这类能够提供古温度信息的物质及相应的指标称为古温 标或热指标。目前常用的古温标包括镜质体反射率、磷灰 石裂变径迹、粘土矿物、生物标志化合物、流体包裹体测 温、牙形石色变指数和39Ar/40Ar等。近年来,随着古温 标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古温标不仅可以用于确定盆地的最 高古地温,而且也可以用来反演盆地的热历史。
二、原理
(一)Arrhennius方程(阿累尼乌斯方程)
研究表明,深度(压力)本身对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 并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度和时间。其中温度是 首要的控制因素。 温度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由阿累尼乌斯方程给出:
K=Aexp(-Ea/RT)
其中 K--反应速度;
A--常数,有时称为频率因子,它是给定无限高温 度时K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二、原理
(二)古温度 影响沉积盆地内温度的各种不同的“内部因素——(1)热导 率变化;(2)内热生成;(3)沉积物内的对流/平流热传递等。 1.热导率影响 大陆内部温度随深度(地热)的分布是由导热传递确定的。热 流量(Q)和温度梯度间的关系由富利叶定律给出。该定律表明 ,热流量(Q)与温度梯度通过一个系数K联系起来的,K称为热 导率。如果温度的两个量--深度(h)处的温度Th 和在表面(h=0 )的温度(T0)已知,付立叶定律可表示为: Q=K(Th-T0)/h 整理得: Th=T0+(Q*h)/K 这里我们先忽略沉积层内部产生的热
(二)古温度 1.热导率影响 Th=T0+(Q*h)/K 忽略岩性的暂时变化,则沉积物的热导率由于埋藏时孔隙的减 小而作为深度的函数发生变化。上式可修改为: Th=T0+Q[(h1/K1)+(h2/K2)+(h3/K3)+……] 其中h1 到hn是热导率为K1到Kn的各层的厚度,而h1+ h2+ h3+ …等于h。 假设孔隙度与深度间呈指数关系:φ=φ0exp(-c×h) 则热导率与深度也呈与指数有关的变化,其关系为: K=Kd-[(Kd-K0)exp(-γ×h)] 其中Kd 为沉积剖面深处的热导率, K0 为沉积上界面处的热导率 ,而γ对一个给定剖面是一个常数。由于K随深度而发生变化,温 度梯度也必然随深度变化以保持恒定的热流。如果现今热流可由 井中测得的热导率及地表和底部井眼温度算得,则可以求任何深 度处的温度。如果再假设古热流随深度为一常数,就可恢复任意 选定地层的热史。
二、原理
(一)Arrhennius方程(阿累尼乌斯方程) t 成熟度积分:
c A exp( Ea / RT )dt C0
0
成熟度积分经简化后:
TTI 2
0
t
[ T ( t ,h ) 105 ] / 10
dt
式中:T(t,h)--地层经历的温度史,随时间和埋深变化,0C;
t--地层埋藏时间,Ma; Lopatin(1971)最早建立了R0与TTI的关系式,Waples(1980) 接受了其思想,并研究对比了R0与TTI的关系,然后对Lopatin方 法进行修改,使之更为实用。下表就是Waples(1980)根据世界 上有代表性的31口井的402个样品统计出来的R0与TTI的对应关系
(二)古温度 1.热导率影响 如果岩性和孔隙中充填的流体已知,便可算得热导率。热导率 取决于格架矿物(石英、长石、碳酸钙等)和孔隙中充填流体的 类型与容积(通常为水)。格架热导率,基质热导率和孔隙流体 热导率都取决于温度。图9.2a所示为温度梯度为30C/km,地表 温度为200C时含孔隙充填水的石英质砂岩有效热导率的变化。有 效热导率几乎不随深度而改变。这是因为温度升高造成的石英颗 粒热导率降低补偿了压实作用增加热导率的影响。
二、原理
(一)Arrhennius方程(阿累尼乌斯方程) 阿累尼乌斯方程: K=Aexp(-Ea/RT)
温度增加的累积效应(对时间)可由成熟度积分来计算:
由反应速度对时间积分得:
c A exp( Ea / RT )dt C0
其中:C--成熟度;
0
t
C0--在沉积时刻(t=0)有机质原始成熟度; T--随埋藏时间和深度变化的温度函数T(h,t)。 因此,如果去压实的埋藏史、整个时间内的热流、沉积物及基 底的热导率均为已知或可以假设的话,任意指定层的成熟度积 分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Ea--活化能; R--通用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OK)。
二、原理
(一)Arrhennius方程(阿累尼乌斯方程) 阿累尼乌斯方程: K=Aexp(-Ea/RT)
为反应速度-温度之间的指数定律。
即:反应速度随温度按指数增长。
当温度上升10℃时(如50℃-60℃),反应速度升高一倍。
但反应速度增加的速率随温度继续上升而减缓,在温度200℃时, 温度每增加10℃,反应速度仅升高0.4倍。 很明显,温度和时间都影响有机质成熟度。 当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变老时生油门限变得较浅;生油门限深度 与地层年龄的对数相关;提供了佐证(见图9.1)。
KK
(1 ) s
Kw K Ks ( ) Ks
w
其中,Ks和Kw分别为沉积颗粒和水的热导率,φ为孔隙度,这 种关系非常有用。
(二)古温度 2.沉积物内生热的影响 沉积物中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会显著地影响沉积盆地内的热流 (RybaCh,1986)。尽管所有自然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都产生热 ,但显著的部分来自铀和钍的衰变系列和 40K。产热量随岩性而变 化,通常在蒸发岩和碳酸盐岩中的产热量最低;在砂岩中为低至 中等;在页岩和粉砂岩中较高;在黑色页岩中极高。
盆地热史分析
第一节 概述与原理
一、概述
1.影响因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和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地温是控制 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重要因素之一。沉积盆地的热历 史控制着盆地内烃源岩的热演化以及油气生成过程、赋存 状态和分布规律。近20年来,盆地热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 地质学家特别是石油地质学家的重视,盆地热史研究的理 论和方法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三、各类盆地的地温和古温度标志 古地温史的三种主要类型: ①标准或近标准古地温史的盆地;
②低于标准(低温)古地温的盆地;
③高于标准(高温)古地温的盆地。 (1)老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当今地温梯度约为25~30℃/km (刚果为27℃/km,加蓬为25℃/km,美国墨西哥海湾地区为 25℃/km。其镜质体反射率剖面显示,RO在3km处大约0. 5,曲 线形状几乎成直线。所以,这些成熟边缘具近标准的地温梯度。
(二)古温度 4.井中测量地层温度 由井中得到的地层温度可用于热模型以计算沉积剖面的地温梯 度及底热流。井眼温度在每次测井时被温度计记录下来。因为钻 井液的循环往往使地层冷却。因此要利用在一套测井曲线中连续 测井记录到的温度来分析温度,恢复到原始地层温度值。 这些温度可绘在赫诺型曲线图上。 温度恢复图的形式如图9.5中墨西哥海岸区的一个实例所示 。每次测井测量的温度是按(tc+Δ t)/Δ a绘制, 其中:tc为冷却时间,它是从温度计所测地层被钻通直至钻 井泥浆循环停止时的泥浆循环持续时间。 Δ a为热恢复时间,它是泥浆循环结束到测井达到井底位置处 的时间。 完全恢复的或稳定的地层温度Tf可通过坐标外推得到, 这里tc+Δ t)/Δ a =l。
沉积盆地的热历史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盆地基 底热流密度的变化,二是盆地内部沉积物的性质及其理藏 历史。次要的因素还包括盆地内发生的吸热放热过程、地 下水的运动以及岩浆活动等,但它们对盆地热史的影响在 时间和空间上都底热流密度的变化受下伏岩石圈构造热演化的 控制,如岩石的拉伸减薄、挠曲作用、软流圈上隆、岩浆 活动、深部变质作用、与热膨胀和冷却收缩以及沉积负载 有关的地壳均衡调整等。根据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和热传导理论可以建立盆地构造热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利用这种模型对盆地的构造沉降和热传导过程进行数学模 拟,可以获得盆地的基底热流史。由于不同类型盆地形成 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形成机制不同,描述不同类型沉积盆 地构造热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模型也不相同。
二、原理
(一)Arrhennius方程(阿累尼乌斯方程) t 成熟度积分:
0
c A exp( Ea / RT )dt C0
成熟度积分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可测量值有关。
Arrhenius关系式的另一应用是时-深指数(TTI)。该指数基于 这样一个观点;在 50℃到 250℃的整个范围内温度每增加 10℃, 反应速度加倍(在上面我们已经知道实际不是这种情况),因此 温度效果可以表示为2的幂指数,这里幂n=(T0K-373)/10, 或n=(T0C-100)/10。如以下温度的温度因子为:80℃=2-2, 90℃=2-1,100℃=20,110℃=21。一个地层在特定的10℃温度范 围内花的时间乘以温度因子就代表温度和时间的双重影响。将所 有这些时温值相加即得到TTI。因为该方法假设在250℃之内的整 个温度范围每10℃间隔反应速度就加倍一次,因而趋向于过高估 计成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