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因风格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及训练

河北师大附属中学陈红丽

摘要:归因风格是目前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归因风格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探讨了归因风格干预训练的各种模式、方法

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归因风格心理健康归因训练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及原因的过程。归因的结果对个体的情感反应、行为反应、动机等有重要影响。归因风格,指个体在过去经验和当前期望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事件或行为以一种相似的或习惯性的方式做出原因推理的倾向性。归因风格是个体人格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后来心理学家又不断对其扩充和发展,目前归因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管理等各个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塞利格曼等人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兴起了以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为研究内容的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开始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其中归因风格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他们认为,积极、乐观的归因风格对于个体的认知加式、情绪体验、行为等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塞利格曼将归因风格可分为两种:乐观的归因风格和悲观的归因风格。当人们把消极事件归因为暂时的,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或者把积极事件归因为持久的、普遍性的,是由内部原因引起的,则称为乐观的归因风格,反之则为悲观的归因风格。当遇到一个不可控制的负性事件时,悲观型归因风格的人会将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内在的、自身的、稳定的原因,则个体的自尊、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无助感会持久存在,个体会失去做出反应的努力;而乐观型归因风格的人则会将事件归因于外在的、他人的、不稳定的原因,则其自尊完好无损,无助感会很快消失,个体会努力改变现状。塞里格曼认为,悲观型归因风格的人容易形成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1]。因此,研究积极的归因对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个体的归因风格与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其中归因风格与个体心理健康的研究是目前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将论述形成个体归因风格的若干影响因素、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对学生的归因风格进行干预。

一归因风格形成中的影响因素

归因风格是个体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人格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归因式有重要的影响。有的家庭对子女娇生惯养,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的归因风格,总将好的结果归功于自己,而将坏的结果归于外部因素。有的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和要求往往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当孩子失败时总是斥责他们,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形成自责的归因风格。有研究者认为父母的归因风格,尤其是母亲的归因风格与其子女的归因风格有一定的相关。

2、学校教育影响

学校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环境、同辈群体尤其是教师对学生归因风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德韦克(1999)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反馈方式对儿童

的归因风格影响极大。老师经常性的表扬对儿童乐观型归因风格有重要影响。但即使是表扬,如果其针对儿童的不同方面,这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当儿童在面临困难或挫折时,那些经常被老师在智力维度方面表扬的儿童要比那些经常被老师在努力维度方面表扬的儿童更有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的态度[1]。

3、自身经历

个体自身经历是影响个体归因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中尤以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受到的心理创伤对其归因风格的影响最大。邦斯、拉森和彼得森(1995)曾以大学生为被试做过一个相关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与正常大学生相比,那些经历过重大心理创伤(如父母的死亡、被强奸等)的大学生的归因风格更具有悲观型的特点。除了程度较大的心理创伤之外,其他一些程度较小的消极生活体验也会影响到个体的归因风格,如父母的离婚、家长的长期责骂、教师长期的故意冷落等[1]。

4、社会文化环境

有研究者分别研究和比较了不同国家(美国、英国与印度、台湾)、不同行为(亲社会和偏离行为、成功和失败)、不同对象(朋友、熟人和陌生人)的归因风格后发现归因风格的形成受文化的影响。西方人更倾向于归因为环境原因。Markus和Kitayama(1991)解释说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自我的不同看法会影响他们的个人或环境归因[2]。

二归因风格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作用

1、情绪的影响

研究者普遍认为归因风格会导致情绪、情感的变化,对行为结果产生原因的知觉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李占江等人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对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作稳定的和整体的归因者,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抑郁、焦虑和强迫症状[3]。对学生来说,当把学业的成功知觉为是由能力、个性特点等内部的、稳定的因素造成的,将会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和骄傲,产生乐观的情绪、情感经验,而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别人的帮助、机遇等外部、不稳定的因素时,就会使他产生幸运感,但同时也会降低自尊、自信。许多研究者研究了归因风格与抑郁的关系,认为悲观的归因风格与郁症状相关。乐观型归因风格的人心理幸福感较强。Corr和Gray(1996)研究了归因风格与人格维度的关系,发现对负性事件的内部归因与EPQ中精神病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对负性事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归因与EPQ中的三个维度都呈显著正相关[2]。

2、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际关系质量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不少研究证实归因风格与人际关系水平相关。积极、乐观的归因风格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维持并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当人际交往出现问题或发生冲突时,具有积极、乐观归因风格的人能够将其归因为暂时的,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焦虑水平较低。国内有学者研究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成败的归因,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人际关系成败的归因表现出随年级增高归因趋于外控的趋势,即人际关系成功归因的内控趋势减弱和人际关系失败归因的外控趋势进一步加强,且文科学生较理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归因更为外控;农村学生将人际关系失败归因于背景、运气等外部原因,城镇学生将人际关系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努力等内在条件。

三归因风格的干预

近年来归因训练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归因训练,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人们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积极正确的归因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国内有学者通过研究证实了归因训练在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中的有效作用,主要表现在:归因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性、坚持性和独立性;有利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首创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助人及正直、诚实等良好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