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洲 钩虫
寄生人体两种钩虫成虫主要形态鉴别
鉴别 要点 体形 口囊 十二指肠钩虫 体呈“C”形 美洲钩虫 体呈“S”形
扁卵圆形,具2对钩齿 椭圆形,具1对半月形板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时略呈扁圆形
背辐肋 远端分2支,每支再分 基部先分2支,每支远端再 3小支 分2小支 交合刺 两刺呈长鬃状,末端 分开 尾刺 有 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 另一刺的凹槽内 无
五、流行
(一)分布 1.分布 世界性分布。多见于温暖潮湿的地区。 两种钩虫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在我国黄河以南 地区流行较严重,且以美洲钩虫为主,北方及西 部地区较少,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但混合感染 很普遍。 2001年~2004年的调查表明,我国的钩虫感染率 约为6.12%,推算的感染人数约3930万人。
在小肠中,幼虫发育迅速,约2-4周内先后两次 蜕皮,逐渐发育成成虫。自幼虫侵入人体到发育 成熟约需4~6周时间。成虫以其口囊吸附在肠粘膜 上,吸取血液、组织液或肠粘膜为食。钩虫成虫 的寿命一般为5~7年,有的可更长。 特殊感染方式:经口腔粘膜感染、经胎盘感染。 幼虫的迁延移行现象。
三、致病
(3)贫血表现:皮肤蜡黄、粘膜苍白、眩晕、 乏力等,较重者可出现心悸、气促,甚至浮肿。
2.消化道损害 成虫的口囊吸附在肠粘膜,可造成出血及溃疡。一 般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严重者可出现血便。少数患者可出现“异嗜症”, 可能与铁质缺乏有关。 3.婴儿钩虫病 主要由十二指肠钩虫引起,可能是母亲感染后经胎 盘感染。发病急,排血便,发热,严重贫血,病死 率高。儿童严重感染者可引起发育障碍。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急性钩虫病人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5%, 甚至更高;白细胞总数增高。
钩虫
引起人体钩虫病的主要是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 另外,有些动物钩虫如犬钩虫的成虫偶可寄生于人 体,犬钩虫和巴西钩虫的幼虫也可感染人体,引起 皮肤幼虫移行症。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一、形态
(一)成虫 1.外观 线状,长约10mm,半透 明,活时肉红色,死后 呈灰白色。 虫体前端略向背面仰曲 (口囊的上缘为腹面, 下缘为背面)。
钩虫的丝状蚴和成虫二个虫期均可致病 ,以成虫 为主要致病阶段。 (一)幼虫的致病 1. 钩蚴性皮炎 丝状蚴可穿过足趾或手指间皮肤较薄处,暴露的皮 肤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奇痒无比;搔破后可引起 继发感染。好发于春夏之交。此病变俗称“粪毒”、 “地痒疹”。 2. 呼吸道症状 钩蚴移行至肺部时可引起肺局部出血及炎症。患者 症状有咳嗽、痰中有血、并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 身症状。严重时可持续干咳和哮喘。一般在感染后 3~5天出现症状,也可自愈。
钩虫卵
从患者肠道驱出的虫体
交 合 伞 十二指肠 钩虫
美洲钩虫
板齿
钩 齿
十二指肠钩虫口囊
美洲钩虫口囊
板齿
钩齿
十二指肠钩虫口囊
美洲钩虫口囊
腹腹辐肋 侧腹辐肋 外侧辐肋 中侧辐肋 后侧辐肋 外背辐肋 背辐肋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顶面观)
二、生活史
两种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一)在外界发育 成虫寄生于小肠,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温 暖、湿润、荫蔽、氧气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发育。
•营养不良,面部 水肿,似有腹水。
•皮肤蜡黄,指甲 苍白。
钩虫病患者
钩虫咬附于肠粘膜
四、实验诊断
病原学诊断 1.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低,易漏诊。 2.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高,最常用。 3.钩蚴培养法:检出率高,且可鉴别虫种,但需 5~6天。 4. 改良加藤法:可作定量检测感染度、考核疗效 及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十二指肠 钩虫
美洲 钩虫
2.内部结构 前端有角质口囊。腹侧缘 有钩齿或板齿。 前端两侧有头腺、咽腺、 排泄腺,能分泌抗凝素和 某些酶类,有利于虫体附 着及吸血。 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 雌虫尾端尖细,生殖器官 为双管型;雄虫生殖系统 十二指肠 为单管型,尾部膨大为交 钩虫 合伞,有一对交合刺。
(二)幼虫(钩蚴) 钩虫幼虫期有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通称钩 蚴。丝状蚴是感染阶段,两种钩虫的丝状蚴形态 有区别,在诊断上有意义。
(三)虫卵 两种钩虫卵在光镜下几无 区别。 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 大小约为(56~76)×(36~ 40)μm。 随粪便排出时,卵内细胞 多为2~4个,卵壳与细胞 间有明显空隙。
(二)流行因素 1.传染源: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 2.与流行有关的因素: ①适宜卵、幼虫发育存活的自然条件。 ②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土壤,特别是新鲜粪便 施肥。 ③与生产方式及生活习惯有关,取决于接触感染 阶段的机会。 ④人体的免疫力。 最主要的因素是农民种植旱地农作物时用新鲜人 粪施肥,生产劳动时手脚直接接触土壤,易受感 染。本病在寒冷、干燥的地区较少流行。
(二)成虫的致病 1.贫血(掌握其形成机理) (1)钩虫寄生可引起慢性失血:①虫体自身吸血 及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②钩虫咬附部位粘膜 伤口渗血;③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仍可渗 血。④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引起血液的 流失。 (2)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损耗, 加上患者营养不良,造成造血原料不足,血红蛋白 的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则使红细胞体积变 小、着色变浅,从而导致贫血(低色素小细胞型贫 血)。
ຫໍສະໝຸດ Baidu
3.婴儿钩虫病可能的感染途径: (1)婴儿接触含有感染期蚴的土壤或尿布被感 染期蚴污染而未经晾干使用; (2)经胎盘感染; (3)经母乳传递感染。
六、防治
基本同蛔虫。 不用新鲜人粪施肥,生产劳动时避免皮肤直接接 触土壤,机械化生产可大大减少感染机会。
治疗药物同蛔虫病。
虫 卵
土壤
24h
I期 杆状蚴
蜕皮
48h
II期 杆状蚴
蜕皮
丝状蚴
5-6天 (感染期蚴)
感染期蚴大多聚集在1-2cm的表层土壤中,且呈 聚集性,也可借助其体表水膜的表面张力作用, 沿植物的茎或枝叶向上爬行,伺机侵入人体。
(二)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发育 丝状蚴有向温性和向湿性,当与人的皮肤接触时, 受体温的刺激,其活力大增,同时在其分泌的某 些酶的协助下钻入皮下组织,再侵入附近的小血 管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过毛细血管 进入肺泡,再沿着支气管→ →气管的方向移动 至咽部,被吞下后到达小肠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