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曲阜市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曲阜市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曲阜市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吕宜平;徐刚强
【期刊名称】《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36)001
【摘要】根据马尔可夫模型和灰色系统GM(1,1)模型分别对曲阜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预测,得出了2010年和2015年曲阜市土地利用预测结果.经过比对,两种方法均可作为土地利用结构预测方法.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措施.
【总页数】4页(P109-112)
【作者】吕宜平;徐刚强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273165;曲阜市国土资源局,273100,山东省曲阜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4
【相关文献】
1.“两型社会”建设下的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预测研究 [J], 范国兵
2.基于多目标准则的大丰市土地利用结构预测与优化 [J], 张龙深;杜政
3.曲阜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李相兰;陈龙乾;赵德福;张明溪;韦良杰
4.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J], 王建英;李江风;张丽琴;邹利林
5.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预测及其驱动力研究 [J], 肖志坤;王芳;全斌;姜良美;王昭生;雷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的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的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的研究(以济宁市为例)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选择南四湖流域典型市域——济宁市为研究区,基于多源数据,揭示了研究区1987~2008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点,进一步构建“隐患-状态-免疫”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改进TOPSIS模型实现了100 m×100 m栅格水平上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且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其总体特征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持续下降,建设用地急剧扩张,水域面积则先降后升;20 a来,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化趋势,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加大是2000年后研究区生态安全好转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生态安全状态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山地丘陵区和南四湖区最好,中部和西北部地区最差,其余区域基本处在预警状态。

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生态建设和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制定提供依据。

1. 引言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新主题。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生态问题凸显,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区域尺度的生态安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目前已成为国家、地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生态安全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覆被变化必然对地球系统的气候、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生物多样性等产生重大影响,对区域生态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IGBPⅡ与IHDP的GLP(Global Land Project)工作的展开,强调与GCTE(Global Chang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Project)研究计划的综合,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

因此,整合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两大热点,研究区域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逐渐成为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摘要:土地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探讨其性质和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

一、引言土地利用变化是指土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功能发生改变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土地利用变化愈发引起关注。

本章将介绍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以及相关概念和定义。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性质1.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性质:土地利用变化具有一定的时间特征,可以分为短期变化和长期变化。

2.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性质: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不同地区之间的土地利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3.土地利用变化的功能性质: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各种影响,可分为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三、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1.人口增长和城市化: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扩张和农村人口外流导致了大量耕地流失和自然环境破坏。

2.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建设工厂、基础设施和商业用地,这导致了耕地的减少和土地利用型态的改变。

3.政策因素:政府的土地政策和规划对土地利用变化起到重要的影响。

土地征收和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会导致土地利用的变化。

四、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1.经济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2.社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会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同时也会带来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3.环境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资源的耗竭和污染问题。

五、土地利用变化的对策和建议1.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发展策略,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

2.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完善土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土地的过度开发和滥用。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方式,是农业、工矿、交通运输、旅游和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基础。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以求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概述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指土地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和演化。

根据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用地面积的减少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向城市流动,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和城市用地,导致农用地面积的减少。

根据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农用地面积减少了约10%,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2.城市用地的扩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用地不断扩张,主要体现在新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加了约20%,城市化对土地利用造成了较大影响。

3.工矿用地的增加近年来,为了满足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需求,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导致工矿用地面积的增加。

根据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工矿用地面积增加了约15%,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4.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我国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了约5%和10%,但仍存在一些地区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

三、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原因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研究和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的推进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土地资源用于建设住房、工业区和商业区等,导致农用地被转为城市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化。

2.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衰退,大规模农业生产成为主流,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导致农用地面积减少。

3.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土地被拿来建设工矿用地,导致农业用地减少,工矿用地增加。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和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和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和生态效应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和行为,包括农业、城市建设、工业、交通、旅游等各个领域。

土地利用的变化可以对经济、社会和生态产生广泛的影响。

因此,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和生态效应十分重要。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的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扩张和工业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

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和第二住宅建设的兴起,导致耕地和自然保护区的开发。

此外,经济的增长还会推动水电站、水利工程、城市基础设施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工程对土地利用具有长期的影响。

2.政策因素:政策是另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它可以通过立法、规划等方式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例如,政府可以制定有关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规划,以调控城市扩张和生态保护等问题。

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金融保障等政策手段,激励或限制某些土地利用行为。

政策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直接,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显著的影响。

3.技术因素:技术进步是另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更为容易。

例如,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农民可以更好地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

智能城市、智慧建筑等新型城市建设方式的涌现,让人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城市建设的节奏和方向。

4.人口因素:人口增长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一个直接因素。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土地利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减少,自然生态被破坏等现象也随之出现。

此外,人口增加还会导致旅游业、交通、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土地利用也有推动作用。

5.自然因素: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等因素,也对土地利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洪水和干旱会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导致农业耕地转为其他用途。

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和岛屿居民造成威胁。

曲阜参考资料自然地理

曲阜参考资料自然地理

曲阜自然地理曲阜图1—1 曲阜在山东省的地理位置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距省会济南135公里,西南距济宁45公里。

北依泰山,南瞻凫峄,东连泗水,西抵兖州。

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1′~117°13′,北纬35°29′~35°49′。

总面积895.93平方公里。

◎思考:①你能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出曲阜的南北最大纵距约多少公里吗?②结合曲阜的地理位置和2002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表,你能说说我市气候的基本特征吗?曲阜市2002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1 2 3 4 5 6月份要素平均气温(℃) 2.3 6.3 11.6 16.0 20.2 26.4降水量(mm)10.3 0.2 1.9 16.3 101.4 54.8蒸发量(mm) 48.3 83.6 144.5 187.1 170.9 250.27 8 9 10 11 12 全年月份要素平均气温(℃)28.6 27.2 21.9 14.9 6.8 1.3 15.349降水量(mm )132.8 24.6 36.6 20.0 0.0 16.4 415.6 蒸发量(mm) 263.1 208.8 152.1 114.7 69.0 25.1 1717.4一、气候曲阜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为丰沛,夏季(6~8月)在自海洋吹向大陆的夏季风控制下,高温多雨,冬季(12~2月)受自大陆吹向海洋的冬季风控制,天气干冷,雨雪稀少。

境内常年平均气温为13.6℃,月平均气温最高是7月份,为26.8℃,最低是1月份,为-1.5℃。

境内常年稳定通过0℃期间的积温为5053.2℃,常年稳定通过10℃期间的积温4457.8℃,可以满足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对积温的要求。

常年平均降水量为666.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751.7毫米。

夏季主导风向是东南偏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风,春季平均风速最大,为3.2米/秒。

◎讨论:结合我市气候的常年统计资料,分析讨论我市2002年气候有何特点,该年产生了哪些气象灾害?二、地形曲阜北、东、南三面环山,有凤凰山、九仙山、石门山、防山、尼山等百余座山头分布,中西部是泗河、沂河冲积平原,位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构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基本地势。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为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变化是指土地用途、土地覆盖和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情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数据搜集与处理为了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我们收集了相关的土地利用数据,并进行了处理和整理。

数据包括土地用途类型、土地覆盖分类、土地所有权等信息。

我们使用了GIS软件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和趋势。

3.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通过对土地利用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土地利用类型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其中,农田面积减少了10%,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15%。

这表明农地被城市用地取代的趋势在加剧,农田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缩。

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也有所增加,反映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增长。

4. 土地覆盖变化情况土地覆盖是指地表被不同类型地物所遮盖的情况。

我们观察到,在过去十年间,森林覆盖率下降了5%,而人工地物覆盖(如建筑物和道路)增加了10%。

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森林和其他自然地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改变。

5. 土地所有权变化情况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使用和支配的权力。

在过去十年间,土地所有权发生了一些变化。

农村地区的土地由农民集体所有转为国有,而城市地区的土地则由国有转为个人或企业所有。

这反映了土地改革和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所有权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6. 影响因素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政策调整等。

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土地利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也对土地利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曲阜调研报告

曲阜调研报告
曲阜调研报告
中华文化标志城推进情况
2007年: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公室成立(准正厅级); 2008年2月28日:季羡林将担任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文化顾问; 2008年3月1日:官方网站开通,中华文化标志城面向全球征集创意规划; 2008年3月4日:海内外知名人士贺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创意征集启动; 2008年3月12日: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征集新闻发布会发布辞; 2008年8月: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方案知识产权确认,济宁统一编制曲阜邹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8年8月3日:深入展开九龙山山体和生态恢复工作 2008年8月9日: 九龙山流域水利工作实施; 2008年11月:编制《规划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 2009年11月:公布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应征方案评选结果,举行《山东曲阜寿丘大遗址保护利用规划》汇报会; 2010年4月:《九龙山山体水系生态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2011年6月10日:公布《中华文化标志城总体规划纲要编制要点》; 2011年9月20日: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城的级别,任命徐向红(副省级)为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公室主任; 谢治秀(正厅级)、周晓波(副厅级)、孙世勤为(副厅级)、高述群(副厅级)、由少平(副厅级)为副主任。
五是建成砥砺心性的精神家园。深入研究少昊之墟、邹鲁之地中华文化发展的考古学谱系、文献典籍和文物遗址,清理北辛文化、大汶 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夏、商、周三代文化以及秦汉以降的文脉线索。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最具崇高价值的精神财富,修养道德 心性,砥砺人生志节,培育高尚情操,涵养浩然正气,使孔孟之乡成为砥砺心性、催人奋进的精神家园。
500 1200 1300 1700 距离 2800 2700 4400 4400 2800 2200
2、周边主要景观

土地整治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土地整治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土地整治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土地整治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对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土地整治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土地整治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一)土壤质地和结构的改变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如土地平整、梯田修筑等工程,往往会对土壤的质地和结构造成直接的影响。

大规模的机械作业可能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导致土壤孔隙度降低、通气性和透水性变差,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二)土壤养分的流失土地整治中的表土剥离和堆放、土方搬运等操作,容易造成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流失。

此外,新开垦的土地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和积累养分,短期内土壤肥力可能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

(三)土壤污染的风险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如果使用了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农药、化肥等,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

同时,周边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排放物也可能对整治区域的土壤造成污染。

二、土地整治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一)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土地整治可能会改变地表水系的分布和水流路径,导致水资源在区域内的重新分配。

例如,修建灌溉渠道和排水设施可能会增加或减少某些地区的水资源量,从而影响当地的水资源平衡。

(二)水质的变化土地整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泥沙等污染物,如果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会导致水体浑浊度增加、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污染物浓度升高,从而影响水质。

此外,农业面源污染,如农药、化肥的流失,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三)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土地整治可能会破坏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系统的生境,导致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例如,河道的裁弯取直、湖泊的填埋等工程,会改变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曲阜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曲阜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h 比重 由 1 .6 m, 14 %增 加 到 1 . 5 ;阜 市位 于鲁西 平原 与鲁 中南 山地 丘 陵的结 合
部 。全境 南 北 长 3 . m, 西 宽 2 m, 面 积 5 5k 东 5k 总
了 1113 m , 9 .7h 比重 由 34 %上 升 到 4 9 % ; .8 . 4 水
中 图分 类 号 :3 12 F0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2 纪9 0世 0年代 以来 , 随着 资 源 、 环境 和 人 口问 题 的 日益突 出 , 土地利 用/ 盖 变化研 究 已成 为 国际 覆
上全 球 变 化 研 究 的 前 沿 和 热 点 课 题 ¨ 。 土 地 利 J 用/ 盖变 化是全 球 变化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之一 , 全 覆 在
2 0 大得 多 ( 1 。 0 0年 表 )
收稿 日期 :0 7—0 20 4—1 修订 日期 :07—1 6; 20 0—2 ; 3 编辑 : 曹丽丽 作者简介: 李相兰 (9 3一 , , 18 ) 女 江苏仪征人 , 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

2l ・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 期 3 1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0 年 1 月 07 1
2 2 土地利 用动态变 化分析 . 为反 映土 地利 用 动态 变化 情 况 , 可用 单一 土 地
摘要 : 该文根据 曲阜市 19 年 、 0 9 1 2 0年 、05年 3期土地利用 变化数据 , 0 20 分析 了曲阜市土地利 用变化 的基本特 点 ,
即耕地 、 园地 、 水域 面积大量减 少 , 民点及工矿用 地 、 居 交通用 地 、 地面积 大量增加 。运 用 S S 1. 林 P S2 0软件 分析 了 影 响土地 利用 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 , 济发展 、 经 城镇化和工业化 、 口增 长和农业生产 效益是 曲阜 市土地利 人 用变 化的主导 因素 。 关键 词 : 土地利用变化 ; 响因素 ; 影 曲阜市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所进行的各种方式的利用和配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大量的农地和森林被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

各种工厂、办公楼和住宅区涌现而出,城市不断拓展,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地资源丧失。

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大量的水泥、石材和钢材的需求,导致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

除了城市化,农业土地利用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向大规模农业转变,为了提高农田的产量,农民采取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和转基因技术。

这些措施虽然提高了农田的产量,但也导致了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土壤被过度耗损,农产品的质量和健康变得堪忧。

土地利用的变化也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许多原本生活在受到破坏的土地上的动植物逐渐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大规模森林开发导致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灭绝,同时也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研究显示,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野生动植物正因此处境危险。

此外,土地利用的变化还直接影响到气候变化。

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混凝土建筑和石质材料的使用,使城市变得更加炎热。

这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对气候造成了负面影响。

农田的变化也对气候产生了影响,大规模的农业生产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增加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风险。

为了解决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所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其次,应鼓励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减少对土壤和生态系统的损害。

此外,城市化应更加注重绿色建筑和生态恢复,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风险。

最后,教育是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关键。

公众需要了解土地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推广环境保护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每个人都可以为改善土地利用做出贡献。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土地的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的变化。

这种变化通常由城市化、农业扩张、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

首先,城市化是导致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土地被开发建设,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大量产生。

其次,农业扩张也是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重要因素。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大量的农田被开垦用于粮食种植和畜牧业。

这导致了大面积的森林砍伐,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利用的压力。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产生了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的土地受到威胁。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森林砍伐导致了大量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丧失,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其次,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还导致了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缺。

大片森林被砍伐后,土壤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到侵蚀和干旱的影响。

此外,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森林砍伐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

为了促进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需要加强政府的土地规划管理。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不合理的开垦和资源浪费。

其次,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关键之一。

农民应当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合理耕种和施肥,减少农业对土地的侵蚀和污染。

此外,城市化也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进行。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绿地和公园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个人层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行动来减少我们对土地的消耗和破坏。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土地利用变化在城市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一、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土地利用变化(land use change)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土地利用方式或用途的改变,其体现为城市化、农业、林业、矿业和土地利用计划等方面的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一般可分为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变化两种。

前者包括气候变化、地质变化、生物演替等自然因素,后者则包括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因素。

其中,城市化是近年来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变化最主要、最引人关注的一个因素。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地形地貌等;人类因素则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政策导向等。

而其中又以城市化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城市化的兴起源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化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影响逐渐凸显。

一方面,城市化需要大量的土地供给,这就导致了城市周边农地面积的缩减和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实行,这又进一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城市化加速了乡村和城市的交互作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发展,并促进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

总之,城市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三、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城市形态的变化。

城市的形态是指城市的空间布局、规划和建设等方面的特征。

土地利用变化加速了城市扩张,这就导致了城市形态的变化。

一方面,城市化加速了城市内部的扩散,这使得城市形态逐渐向外扩张,形成了城市外围购物中心、商业中心等新兴商业型区域;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催生了城市内部的垂直化发展,建筑高度不断增加,城市的高层建筑、办公楼等密集分布。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效应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效应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效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环境失衡、生态效应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化过程中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耕地被城市用地吞噬,导致农田减少。

这会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下降,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2. 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利用不当: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大量的水域和森林被开发利用。

这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土地的沙化,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3. 城市扩张的不可逆转性:一旦城市用地扩张,很难再变回原来的自然状态。

这意味着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二、环境失衡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环境失衡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系统破坏: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绿地被消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绿地的减少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空气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2. 水资源短缺:城市用地的扩张使得地下水资源被消耗,水资源短缺成为现实问题。

这不仅对居民生活造成困扰,也对工业生产和农业发展带来了压力。

3. 空气污染问题:城市化过程中,交通量大增、工业活动频繁,导致大量的废气排放和颗粒物排放。

这加剧了空气污染程度,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生态效应然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除了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外,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生态效应。

1.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城市用地的变化也为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机会。

通过在城市中增加绿地和公园,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3. 生态补偿的实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也催生了生态补偿制度的出现。

通过对生态环境破坏者进行相应的经济和法律惩处,可以强化土地利用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生态效应。

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方面分析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城镇扩张城市的不断扩张对周边的农村土地利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增加,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建设住宅、商业和工业用地等。

这导致了城市向农村地区不断的扩张,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

另外,城镇化也使得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农业用地面积的减少。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农村土地利用的变化。

二、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促进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巨额投资了现代化的耕作工具和设备。

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高效性和生产力。

但是,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在耕作和施肥上,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会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

三、扶贫政策近年来,我国扶贫政策的不断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政府通过政策的支持,帮助农民改善生活和土地利用。

此外,政府还支持农民开发一些非农业用地,例如经济林果、旅游等,以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四、全球化全球化的影响也对农村土地利用产生了影响。

全球化加速了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和文化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土地利用的转型也随之而来。

例如,全球化带来了新式农业产品和技术创新(如转基因),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同时,也带来了旅游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等新的发展机会。

五、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影响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另一个因素。

台风、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自然灾害之后,农村土地利用往往需要重新规划和重建。

这使得土地的利用模式和功能产生变化,例如在灾后重建中,农民可能会考虑将一部分农业用地改建为房屋用地或商业用地。

皖江城市带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皖江城市带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皖江城市带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周振宏;周敏;刘东义;胡琦;汤伟宏;王诗琪
【期刊名称】《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50)1
【摘要】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网格单元分析方法及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转移主要为耕地和森林之间的相互转移,以及人造地表对耕地的侵占;(2)皖江城市带森林的生态价值重要性最大,最高达到55.29%,人造地表用地的变动对该区域的生态影响较大,生态价值贡献率为28.20%;(3)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定且有下降趋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4)耕地向森林及草地的转换是导致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森林转向耕地及耕地转向人造地表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7页(P112-118)
【作者】周振宏;周敏;刘东义;胡琦;汤伟宏;王诗琪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X36
【相关文献】
1.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格局演化研究
2.基于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3.“三江”流域(云南部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4.近20年来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5.秦岭地区近4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曲阜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曲阜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曲阜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曲阜市,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下辖的一座县级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孔子故里。

自古以来,曲阜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孔家文化的传承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曲阜在旅游、教育、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展现出独特的潜力和活力。

本文将对曲阜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曲阜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作为孔子的诞生地和思想的发源地,曲阜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成为研究儒家文化和国学的重要据点。

曲阜孔庙、孔府和孔林等著名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曲阜的旅游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曲阜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和交通服务业的繁荣,还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和手工艺品的发展。

未来,曲阜可以继续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使旅游业成为曲阜的核心产业之一。

其次,曲阜在教育方面拥有较强的实力和潜力。

曲阜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历史名校和名师。

曲阜大学作为曲阜市的一所重点高校,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质的教学质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

曲阜大学以儒家文化为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曲阜市和山东省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曲阜市还有一些优秀的中小学和培训机构,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曲阜可以进一步发展教育产业,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提升教育的品质和水平,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再次,曲阜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曲阜市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拥有济南火车站、济青高速公路和济济泰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便于与周边城市和省会城市的联系。

近年来,曲阜市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扶持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引进外资等政策措施,加快了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

目前,曲阜市已经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纺织、食品加工和能源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多个行业。

未来,曲阜可以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极。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附件1-3土地运用变化状况分析报告一、报告题目《×省(区、市)土地运用变化状况分析报告》。

二、重要内容(一)年末各地类规模和本年度各地类变化状况对年度末耕地、建设用地等地类的现有规模、分布等状况以及各地类的变化状况准时段进行阐明,同时要结合实施生态退耕等因素,对辖区内的坡耕地数量按照坡度等级进行阐明。

(二)耕地数量增减变化状况及分析1、耕地减少去向分析(1)建设占用耕地状况。

对本年度建设占用耕地的类型和数量,分以前同意、当年同意、批而未用和未批先建四种状况进行具体分析。

(2)农业构造调节占用耕地状况。

对当年农业构造调节占用耕地的类型和面积进行具体分析。

(3)生态退耕状况。

重要阐明当年生态退耕的数量;当年“退耕还林工程”面积的计划数、完毕数、验收数;退耕还林、还园、还草、还湖数量;当土地变更调查生态退耕面积数据与“退耕还林工程”面积数据差别较大时,分析差别因素。

同时,要结合生态退耕分析辖区内坡耕地数量变化状况。

(4)灾毁耕地状况。

重要阐明灾毁耕地的因素、灾毁程度(可复垦和难以复垦)及分布区域。

对地震灾区要专门阐明分布和灾毁状况。

(5)其它因素造成耕地减少状况。

2、耕地增加来源分析(1)分别阐明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顿等增加耕地状况。

(2)阐明农业构造调节变为耕地状况。

(3)其它增加耕地因素。

(4)可视为补充耕地的新增园地状况。

(三)建设用地增减变化状况分析1、建设占用农用地、未运用地状况。

对建设占用农用地、未运用地的类型和数量,分本年度以前同意本年建设、本年同意本年建设、批而未用、本年度未批先建四种状况进行重点分析,建设占地规模要同历年数据进行对比。

2、全省本年度“以租带征”的面积及分析。

3、建设用地变为农用地和未运用地的类型、数量及分析。

4、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的数量与年度的土地运用计划执行状况进行分析,对差距较大的,要具体阐明。

5、新增建设用地按《土地分类(试行)》细化调查的二、三级地类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土地利用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过程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工业化等多方面因素。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农村的大规模扩张以及耕地的减少成为了常见的现象。

此外,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也使得许多农地变成了化工厂、矿山等工业用地。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包括土地类型的改变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土地类型的改变是指从原有的土地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过程。

比如,原本的农田被用于建设住宅区,过去的工地变成了商业中心等。

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是指在同一类型的土地上进行不同的利用方式。

例如,耕地上建设了太阳能发电厂、果蔬大棚以及农家乐等。

三、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生态环境退化由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需求日益增加,原有的野生动物和植物受到了很大的侵害,导致生态环境退化。

2. 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中,一些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土地被破坏、变形或者盖上了高楼大厦,导致原本规模分散又功能完善的自然平衡系统被打破。

这种情况下,未来很可能会造成洪涝、干旱等极端气候灾害。

3. 生态水文功能退化在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中,湿地、水库、水源地等重要生态水文系统遭到了破坏,导致生态水文功能退化。

一些湿地生态系统已经失去了自身保存作用,水源地、山林生态系统等未来还将面临灾难性的情况。

结语综上所述,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环境。

要保护生态环境并保护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切实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让自然与人类共存、共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hm2 )
1991 —2005 变化面积
( hm2 )
50620. 53
62. 22
49237. 63
60. 46
47418. 27
58. 20
- 1382. 90 - 1819. 36 - 3202. 26
2732. 33
3. 36
3276. 63
4. 02
2363. 90
2. 90
544. 3
居民点及 耕地 园地 林地
工矿用地 - 0. 30 2. 21 - 0. 32 0. 87 - 0. 74 - 5. 57 17. 97 2. 44 - 0. 45 - 0. 96 6. 02 1. 50
交通 用地 2. 20 3. 72 3. 01
未利 水域
用地 - 1. 77 1. 43 - 8. 69 - 1. 05 - 3. 74 0. 50
1954. 77 1191. 37 - 3242. 92 393. 13
2. 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为反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 ,可用单一土地 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来进行分析 [ 3 ] 。单一土地利
用类型动态度模型为 :
K = Ub - Ua × 1 ×100%
Ua
T
式中 : K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即
年变化率 ) ; Ua , Ub 分别为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某一
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 ; T为研究时段年数 。
由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 ,结合表 1 中
的有关数据 , 可计算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
(表 2) 。
表 2 曲阜市 1991—2005年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 % )
年份
1991—2000 2000—2005 1991—2005
A i ×Cia )
i
i
式中 : Ia , Ib 分别为 b时间和 a时间的一定区域的土
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 Ai 为第 i级的土地利用程度
分组指数 ; Cib , Cia分别为 b时间和 a时间第 i级的土
地利用程度面积百分比 。若 ΔIb - a为正值 ,则该区域
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 ,否则处于衰退期 。
3 收稿日期 : 2007 - 04 - 16;修订日期 : 2007 - 10 - 23;编辑 :曹丽丽 作者简介 :李相兰 (1983 - ) ,女 ,江苏仪征人 ,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生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 。
·21·
第 23卷第 11期 山 东 国 土 资用地或难利用地 ) ,林 、草 、水用地级 (林
地 、天然草地 、水域 ) ,农业用地级 (耕地 、园地 、人工
草地 )和城镇聚落用地级 (城镇 、居民点及工矿 、交
通用地 ) ,分级指数依次为 1, 2, 3, 4。并给出了土地
利用程度变化值的表达式 [ 4 ] :
∑ ∑ ΔIb- a = Ib - Ia = 100 ×( A i ×Cib -
现有资料状况 ,从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发 展影响因子中选取 13个分析因子 ———X1 :年末总人 口 (万人 ) ; X2 : 城市化水平 ( % ) ; X3 : GDP (万元 ) ; X4 :第一产业产出量 (亿元 ) ; X5 : 第二产业产出量 (亿元 ) ; X6 :第三产业产出量 (亿元 ) ; X7 : 公路客运 量 (万人 ) ; X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 ; X9 : 人 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人 ) ; X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额 (万元 ) ; X11 :粮食单产 ( kg) ; X12 :农民人均收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资源 、环境和人口问 题的日益突出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研究已成为国际 上全球变化研 究的 前沿 和热 点课 题 [ 1, 2 ] 。土地 利 用 /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全 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已被 列入“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 ”( IGBP)和“全球环 境变化人文计划 ”(HDP)的核心项目之一 。土地利 用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研究的核心 ,也是新 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的重点内容 。因此 ,研 究土地利用变化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 ,对于制 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更好地做好土地管理工作 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文以曲阜市为例 ,分析 1991— 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
1 研究区概况
曲阜市位于鲁西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丘陵的结合 部 。全境南北长 35. 5 km , 东西宽 25 km , 总面积 895. 93 km2 ,属泰沂蒙山前倾斜冲积平原的中上部 , 东 、东南 、北 3面环山 ,地形以平原为主 ,丘陵 、山地 兼备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总的气候特点 是 :春季干旱多风 ,夏季高温多雨 ,秋季温和凉爽 ,冬 季干冷少雪 。曲阜市属淮河流域 ,南四湖水系 ,地表 水资源较充足 。土壤有褐土 、棕壤土 、潮土 、砂礓黑 土和水稻土 5种类型 。其中 ,褐土面积最大 ,占可利
第 23卷第 山 11期 东 国 土 资 源 2007年 11月
曲阜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3
李相兰 1 ,陈龙乾 1 ,赵德福 2 ,张明溪 2 ,韦良杰 2
(1. 中国矿业大学 国土资源研究所 ,江苏 徐州 221008; 2. 曲阜市国土资源局 ,山东 曲阜 273100)
- 912. 73 - 368. 43
4017. 33
4. 94
3900. 25
4. 79
7405. 29
9. 09
- 117. 08 3505. 04
3387. 96
9325. 47 2830. 07 6185. 80 5649. 00
11. 46 3. 48 7. 60 6. 94
10054. 45 3390. 85 5202. 17 6375. 52
由表 2可以看出 ,耕地 、水域用地一直在减少 , 且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 ,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 用地一直在增加 ,且增加的速率也越来越快 ,其主要 原因是自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加快 ,城市化率的提高 ,大量的耕地 、水域转变为建 设用地 ,地方为发展企业而占用大量的农用地 。林 地面积在 2000—2005 年迅速增加 , 动态度达到了 17. 97% ,主要与植树造林 、保护耕地 、优化环境政策 的推广相对应 。
摘要 :该文根据曲阜市 1991年 、2000年 、2005年 3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 ,分析了曲阜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点 , 即耕地 、园地 、水域面积大量减少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林地面积大量增加 。运用 SPSS12. 0软件分析了 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 。结果表明 ,经济发展 、城镇化和工业化 、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效益是曲阜市土地利 用变化的主导因素 。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影响因素 ;曲阜市 中图分类号 : F301. 24 文献标识码 : A
12. 35 4. 16 6. 39 7. 83
11280. 24 4021. 44 2942. 88 6042. 13
13. 85 4. 94 3. 61 7. 42
728. 98 560. 78 - 983. 63 726. 52
1225. 79 630. 59 - 2259. 29 - 333. 39
第 23卷第 11期 成 果 与 方 法 2007年 11月
入 (元 ) ; X13 : 职工年均工资 (元 ) 。依据《曲阜市统 计年鉴 ( 1991—2005 ) 》和《济宁市土地统计综合资 料 (1991—2005) 》,选取 1991—2005 年的数据为分 析样本 。将上述影响因子的有关数据 ,运用统计分 析软件 SPSS12. 0 中的 Factor Analysis命令进行分 析 ,计算得特征值及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与累计贡 献率 (表 3) 。由表 3可知 ,第一 、第二主成分的特征 值大于 1,累计贡献率已达 95. 309% ,完全达到分析 要求 ,故只需求出第一 、第二主成分即可 。根据主成 分载荷计算公式 ,计算各变量在各主成分上的载荷 得到主成分载荷矩阵 。
表 3 特征值和主成分贡献率及其主成分载荷矩阵 累计 因 第一 第二
主成分 特征值 贡献率 贡献率 子 主成分 主成分
1 10. 737 82. 593 82. 593 X1 0. 972 - 0. 078 2 1. 653 12. 716 95. 309 X2 0. 960 - 0. 137 3 0. 312 2. 402 97. 711 X3 0. 997 - 0. 027 4 0. 199 1. 529 99. 240 X4 0. 770 0. 563 5 0. 035 0. 268 99. 508 X5 0. 979 0. 127 6 0. 025 0. 189 99. 697 X6 0. 973 - 0. 218 7 0. 019 0. 144 99. 841 X7 0. 808 0. 424 8 0. 011 0. 085 99. 926 X8 0. 983 - 0. 146 9 0. 006 0. 049 99. 976 X9 0. 996 0. 029 10 0. 003 0. 019 99. 995 X10 0. 914 - 0. 318 11 0. 000 0. 003 99. 998 X11 0. 007 0. 956 12 0. 000 0. 002 100. 000 X12 0. 984 0. 094 13 0. 000 0. 000 100. 000 X13 0. 981 - 0. 151
土地类型
耕地
园地
林地 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
表 1 曲阜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1991年面积 ( hm2 ) 所占比例 ( % )
2000 年面积 ( hm2 ) 所占比例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