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我省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省份,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306亿立
方米,人均338立方米,亩均311立方米,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

全省无水浇条件的旱地约有2587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26%,还有15 00万亩在正常年份下不能达到充足灌溉条件,这部分土地基本上是靠
天吃饭。

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情况看,由于大多数地方仍然采用传统
的灌溉模式,农田灌溉水的实际利用率仅为35%~40%,存在着比较
严重的浪费现象。

从多年的农业灾害发生看,干旱是我省最主要的灾
害,去年发生的特大干旱曾使635万亩作物绝产。

因此,大力发展旱
作节水农业对于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我省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3月24日
~26日在平阴县召开的全省旱作节水农业现场会,把发展旱作节水农
业作为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产增效的需要,提出要加快推广旱作
节水农业技术。

春季生产即将全面展开,本报记者就当前急需的旱作
节水技术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写成了一组报道。

本期“农技博览”
对此作一整体介绍。

抗旱耐旱良种
种植抗旱耐旱作物和抗旱耐旱品种,是减轻旱灾损失,获得灾年
丰收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春播在即,省种子管理总站对我省适宜
种植的抗旱耐旱作物和近年来生产中表现较好的抗旱耐旱品种及其布
局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一、抗旱耐旱作物
从作物上看,我省种植的比较抗旱耐旱的作物有:地瓜、花生、
棉花、豆类、高粱、谷子等。

二、抗旱耐旱品种
从品种上看,目前推广面积较大、表现较好的耐旱品种主要有:
地瓜:徐薯18号、鲁薯3号、鲁薯7号、鲁薯8号、丰收白、烟薯8 号、烟薯16号等;
花生:鲁花9号、鲁花10号、鲁花11号、鲁花14号、花玉16号、花玉17号、丰花1号、潍花6号等;
棉花:新棉33B、中棉所30号、鲁棉研15号、鲁棉研16号、GK—1 2、中抗3号、中棉所29号、鲁RH—1等;
大豆:鲁豆4号、鲁豆10号、鲁豆11号、鲁豆12号、荷84—5等,另外,还有绿豆、小豆等小杂粮品种;
高粱:抗4、抗7、鲁粮1号、晋杂12号等;
谷子:鲁谷4号、鲁谷7号、鲁谷8号、鲁谷10号等;
小麦的抗旱性是个复杂的特性,由于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生态条件
下,经过自然和人工的多次选择,不同品种对于干旱的适应和抵抗能
力不同,大致可分为避旱、抗旱和耐旱三种类型。

避旱型品种是通过
发育快、成熟早,使发育最敏感的阶段在干旱来临之前通过,从而减
少干旱造成的损失;抗旱型品种具有强大的根系,持水力强,分蘖期
长,分蘖力强,叶片功能强,在干旱条件下,能够正常发育、生长;
耐旱型品种在干旱条件下,植株耐水分亏缺、耐干旱的能力强,即能
够忍受水分不足而产量损失较少。

我省自1982年省品审会成立以来,累计审、认定适宜旱地种植的
小麦品种17个。

这些品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属抗旱型品种,主要
是针对一些常年干旱肥力较差的地块而审、认定一批旱薄地品种如桓
群4号、鲁滕1号、晋麦33等;第二种属耐旱型品种,主要是针对土层
深厚,施肥多,地力好的旱肥地块而审、认定的品种如烟农18号、烟
农21号、鲁麦21号、济麦19号等品种。

我省旱地小麦面积常年2000万亩以上,近年来随着各地加大农业
投入,土壤肥力逐年提高,适宜旱肥地种植的品种推广力度较大,这
类品种能够忍耐一定干旱条件,在有雨水的情况下能实现高产。

产量
水平在亩产350公斤左右可种植烟农18号、烟农21号;亩产400公斤以
上可以种植鲁麦21号、济麦19号等。

近年来随着干旱程度的逐年严重,
一些原来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灌溉能力下降,可适当选择种植旱肥
地品种。

对于一些旱薄地,种植小麦一般收益较低,建议种植其他更
耐旱作物,如地瓜、花生、棉花、豆类、高粱、谷子等。

三、不同地区适宜种植品种
胶东地区和鲁中的山丘旱地可种植徐薯18号、鲁薯7号、8号、丰
收白、烟薯8号、16号地瓜;鲁花14号、11号、10号、花玉17号花生;平旱地可种植鲁豆11号、鲁豆4号、烟豆4号大豆;抗4、抗7、鲁粮1
号高粱;小麦可种植烟农18、烟农21、鲁麦21等。

鲁北、鲁西平原旱地可种植新棉33B、中棉所30号、鲁研棉15号、
中抗3号、中棉所29号、鲁RH—1棉花;鲁花14号、11号、9号、丰花1 号花生;鲁谷10号、7号谷子;抗4、抗7、晋杂12号高粱等及鲁豆11 号、鲁豆4号、鲁豆12号、10号大豆;小麦可种植鲁麦21、济麦19、
烟农21等。

鲁南、鲁西南旱地可种植鲁花14号、11号、9号、花玉17号、16
号、丰花1号、潍花6号花生;新棉33B、中棉所30号、鲁研棉15号、G K—12棉花;徐薯18号、鲁薯7号、8号地瓜;鲁谷10号、7号谷子;及鲁豆11号、鲁豆4号、荷84—5、鲁豆10号大豆等;小麦可种植济麦19、鲁麦21等。

相关的植保技术
随着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作物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也产生了
巨大的变化。

省植物保护总站有关专家指出,做好旱作节水农业病虫
草等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防止作物遭受严重危害,确保作物丰产优
质,是当前旱作节水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

植物保护技术是旱作节
水农业技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且具有不同于其他旱作技术
的显著特点,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旱作节水农业中有效的植保技术主
要有如下特点:
一、旱作节水农业病虫草鼠害发生不同于常规农业。

旱作节水农
业病虫草鼠害发生的总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农田害鼠加重危害,草
害减轻,特别是一些喜干燥的害虫,如棉铃虫、甜菜夜蛾、各种作物
的蚜虫、叶螨、烟粉虱等将加重危害,一些适于旱作节水作物的病虫
危害加重,危害种类也增加。

其主要原因,一是旱作节水农业用水量
减少,田间小气候较为干燥,有利于害虫的发生,特别是那些喜干旱
的害虫和害鼠将进一步加重危害,而病害和草害有所减轻;二是节水
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一些适于旱作节水作物的病虫种类增加,危害
加重。

二、旱作节水农业病虫草鼠害防治对策重在开发三项技术。

无论是工程节水还是农艺节水的旱作节水农业,都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从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旱作节水农业带来的问题是害虫和害鼠危害加重。

害虫加重危害将导致杀虫剂的更为广泛的应用和用量的增加,在目前农民防治病虫害技术水平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情况下,将大量使用低价高毒的农药进行防治,进一步加重3R问题的程度。

一是害虫抗药性增强,致使加大用药次数和不断提高用药量,既增加防治难度,又加重生态和食品污染,形成用药的恶性循环;二是杀伤自然天敌,引起害虫再猖獗和次要害虫大发生;三是农药残留增加,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中毒事故增加。

解决这一问题,只有深入研究旱作节水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病虫草鼠害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从生态系统出发,研究制定出既控制病虫害增加又保护生态的技术。

因此,适合于旱作节水农业相配套的植物保护技术是作物病虫害系统最优控制技术、农田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和农田害鼠综合防治技术。

(一)病虫害系统最优控制技术。

它是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农业病虫害中的应用,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最新发展,是综合防治技术的优化和量化。

其基本内容是可控因素的最佳运用和病虫害分期最佳治理,具有健身栽培、降低病虫害发生危害、增加天敌发生、对病虫害综合控制效果好而增产优质,减少农药用药次数,降低农药、化肥、水等的用量,省工省时,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多重作用和优点,经济和生态效益均好。

目前,我省已研制出了花生、大豆、水稻三种作物病虫害系统最优控制技术,并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作物现还是推广以往的旱作节水农业综合防治技术,尚未进行病虫害系统最优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技术落后于生产的需要,有待于研究应用。

(二)农田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这一技术在我省还不完善,仅在个别作物进行了化学除草技术研究和应用,缺少农业、物理、生物等的防治措施的配套,综合防治技术有待于研发。

(三)农田害鼠综合防治技术。

该技术较为成熟。

我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省、部立题对农田害鼠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将大部分地区农田害鼠密度压低到了防治指标以下,以后农田害鼠密度一直保持在低密度之下,未造成危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一技术稍加完善就可适应旱作节水农业的需要,可继续进行推广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