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与引进的农作物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大约一万年前,世界出现了四大独立起源的农业文明中心区:两河流域西亚农业起源中心区、中国农业起源中心区、中南美洲和非洲农业起源中心区。西亚独立起源的农作物代表主要是小麦、大麦和豆类,驯化出的动物包括山羊、绵羊和牛;在中国起源的农作物包括水稻、小米、大豆、荞麦等,驯化出的动物则是狗、猪、鸡等。

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的兴隆沟遗址,剑桥大学的考古学家马丁教授和中国的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八千年前这里已经开始种植小米。而且还发现了人工栽培的距今7600年前的糜子,就是现在蒙古族早餐还常吃的“炒米”。糜子具有生长期短、可以适应处女地生长两个特点,导致其被不断迁徙的人群使用,并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在距今7000年左右传入欧洲。从黑海西岸到东欧和中欧的20多个不同地点,都发现了小米的遗迹。

与此对应,起源于西亚的小麦在大约距今4500年前传入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分布广泛的遗存显示它的传播至少包括了三条路线,即主体为北线的欧亚草原大通道,中线为河西走廊绿洲通道,南线则是沿着南亚和东南亚海岸线的古代海路。同样是小麦,为什么西方人习惯吃面包而中国人习惯做成面条或馒头?合理的解释是,小麦传入中国时并没有传入其饮食的方法,于是中国人首先根据中国的地理条件在种植上进行了改变,同时又创新性地发明了馒头与面条的吃法。

五谷丰登,代表了农业的兴旺,五谷一般是指黍、粟、稻、麦、菽。这既包括中国自己起源的稻子、小米,也包括了从外部输入的小麦。“六畜兴旺”更是史前文明交流的代表。事实上直到夏、商、周三代,六畜才逐渐齐备。中国的六畜可以分为两组:猪、狗、鸡和马、牛、羊。猪、狗、鸡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多见于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猪是东亚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家畜,是定居农业文化的象征,而马是游牧文化的标志,猪和马重要性的变化意味着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消长。

马丁教授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认为,距今4000-5000年前,世界首先发生了一次食物的全球交流,然后在4000-3000年前,金属制品和动物开始迁徙,到了3000-2000年前,更为精致的东西开始传播,这就是中国丝绸之路的开端。也就是说,丝绸之路并不是第一次中西交流的起始。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一条草原通道。

所谓欧亚草原通道是指以欧亚大陆草原为主线的一条东西向的古代通道,东起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穿过中亚至西亚乃至东欧,经过蒙古高原,向南沿着河谷地带,如黄河、桑干河、永定河等,可以直接通达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地带黄河中下游地区。这条通道被认为是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连接东西方文化的主要干线。

从全球范围看,西亚是冶金术最早出现的地区,最早的铜制品可以上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就目前的考古材料而言,中国早期铜器很可能是通过草原通道进来的,这也能说明为什么在仰韶和龙山时代,西北地区的文化大大落后于中原,但其冶金术的发展却表现得超乎寻常。

青铜器、绵羊和小麦,这三类物品最早都发现于西亚,在早期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它们很有可能是捆绑在一起向外传播的文化包裹。

其实,农作物和器物传播只是人类迁徙的副产品。当然与绘制各种植物动物的传播线路相比,大家更关心人类自身的交流故事。一条通道之所以成为一条通道,必然是对外部世界持开放的态度并具有较强的文化兼容性,任何的传播不可能脱离人的活动而实现,“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背后的人类的迁徙与融合也许更有趣。

1492年,哥伦布重新发现美洲,引发了欧洲人对这块所谓“新大陆”的注意。在美洲成功殖民后,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进而在南亚的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中国。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农作物引进的一个显著特点。

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计有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马豆、西洋苹果、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

玉米(Zea maysL.),禾本科玉米属植物,原产美洲的墨西哥、秘鲁。我国古代称番麦、御麦、玉麦、苞米、珍珠米、棒子等。至迟明代传入我国。嘉靖三十四年(1555)《巩县志》已有“玉麦”的名称,但明确而详细的记载则见于三十九年(1560)甘肃的《平凉府志》卷11:“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炊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此外,(明)田艺衡《留青日扎》和李时珍《本草纲目》均有记载。

番薯(Ipomoea batatas(Lam.)L.),旋花科甘薯属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藤本植物。又名金薯、朱薯、玉枕薯、山芋、甘薯、地瓜、红苕、白薯、地瓜、红薯等,原产中、南美洲,主要用作粮食和蔬菜。宋元以前中国文献中屡见“甘薯”的记载,但那时所说得甘薯是薯蓣科植物的一种,而我们现在所说得甘薯则是旋花科植物,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自它被引种到中国以后,因其形似我国原有之薯蓣科得甘薯,有人便称之为甘薯,久而久之,甘薯一词几为旋花科的番薯所独占。

豆薯(Pachyrrhizus erosus(L.)Urban),豆科豆薯属中能形成块根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又名凉薯、地瓜、土瓜、沙葛、新罗葛,是一种既可当水果又能当蔬菜的作物。原产中美洲,后由西班牙人传入菲律宾,可能后来从新罗经海道传入我国福建[1]。中国西南、华南地区和台湾省种植较多。

马铃薯(Solannum tuberosumL.),一年生茄科茄属草本植物。我国亦称洋芋、土豆、山药蛋、地蛋、荷兰薯。原产南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为印第安人所驯化。大约1570年传入西班牙,1590年传入英格兰,1650年左右传入中国。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大戟科木薯属栽培种,世界三大薯类之一。起源于热带美洲,16世纪末传入非洲,18世纪传入亚洲。中国于19世纪20年代引种栽培,遍种于长江以南,其中以两广、福建台湾为最。

蕉芋(Canna edulis Ker.),美人蕉科美人蕉属栽培种。别名蕉藕、姜芋,原产安第斯山脉。公元前2500年在哥伦比亚驯化,1821年传入日本,1948年引入中国,福建、江西、浙江等地有少量栽培。

花生(Arachis hypogaeaL.),原产美洲。我国亦称长生果、落花生、落地松、万寿果、番豆、无花果等,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食品,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