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历史第26课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二战后,西欧国家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2、条件:
(1)各国政治体制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2)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
(3)在美苏对峙下,欧洲国家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地位,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对抗美苏。
(4)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关键因素,法德是领头羊。
①1950年“舒曼计划”:法国外长舒曼提议法德实现煤钢的共同生产。不仅促进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
②“戴高乐主义”法国积极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宣示了独立自主的方针,谋求政治上独立和欧洲联合。
(5)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人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停止纷争,实现持久和平成人们普遍愿望。(6)马歇尔计划的推动。
3、过程
(1)1951年,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相继成立。
(3)1967年,三大机构合并,欧共体正式成立。
(4)1993年,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①欧盟总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②盟旗为蓝底和12颗黄星图案。
③性质:欧盟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5)1999年欧元问世,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钞进入流通领域。
4、影响
(1)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合作,实力增强。
(2)政治:摆脱美国控制,开展自主外交,加强政治上的联合。
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
(1)日本进行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美国扶植
①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
②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资金和技术。
(3)朝鲜战争时,日本成了美国后方,对其物资供应,战后西方扩军备战,使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
(4)“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等口号促进了经济发展。
(5)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6)制定“和平宪法”无交战权,(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力)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2、最终: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强大,想成为政治大国,谋求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3、二战后“美日关系”
(1)战后:美国占领日本
(2)冷战加剧:美扶植日本
(3)20世纪70年代以来,既合作,又竞争。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不与美苏结盟)
1、背景
(1)“二战”后,许多国家独立,第三世界力量增强。
(2)亚非拉为摆脱美、苏控制,主张团结起来,不结盟运动兴起。
2、形成:政治上,1961年,铁托(南斯拉夫)、纳赛尔(埃及)、尼赫鲁(印度)等人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兴起。
3、宗旨:不结盟、非集团。
4、任务: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
5、行动纲领:建立国际新秩序。
6、影响: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附:经济上,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四、多极化出现的原因
(1)美苏长期的较量导致国家力量的消耗和相对衰落
(2)美国主要盟国(西欧、日本等),向美国“领导”地位发出挑战。
(3)第三世界国家为争取公平、合理的国际权利,日益加强团结,共同反对大国强权政治(不结盟运动)
(4)中国的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