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球坐标系

一地球坐标系
一地球坐标系

一.地球坐标系

地面和空间点位的确定总是要参照于某一给定的坐标系。坐标系是人为设计和确定的,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所采用的坐标系亦各不相同。大地测量中采用的坐标系主要有两大类型,即天球坐标系和地球坐标系。天球坐标系用于确定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其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原点位于地球质心O;Z轴指向天球北极; X轴指向春分点;Y轴垂直于XOZ平面,与X轴和Z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地球坐标系就是固定在地球上并和地球一起自转和公转的坐标系。我们日常采用的坐标系统,虽则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均是与地球体相固联,从这个意义上说,都可以认为是属于地球坐标系。但通常地球坐标系专指全球或国家统一定义并确定的坐标系。从几何意义上说,定义坐标系的关键就在于坐标原点、坐标轴指向及边长尺度的选取。对于地球坐标系而言,显然须使它的一个坐标轴(Z轴)重合或平行于地球的自转轴。

因为采用常规的测角、量边、天文观测技术只能测定和解求点位的大地经纬度,而对于国家控制网的计算是以参考椭球面作为基准面的。所以根据所选取的坐标原点位置的不同,即参考椭球不同,地球坐标系可分为地心坐标系和参心坐标系,前者的坐标原点与地球质心相重合;后者的坐标原点则偏离于地心,而重合于某个国家、地区所采用的参考椭球的中心。现代大地测量常用坐标系主要有此划分与定义。

地球坐标系的建立与地球椭球的选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一设定的参考椭球从理论上说,只要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与椭球中心相重合,Z轴与椭球短轴相重合,ZOX坐标面与起始大地于午面重合。空间点位的三维直角坐标与椭球面上的大地纬度b、大地经度L、大地高H(点位沿椭球面法线方向到椭球面的距离)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它们是两种等价的坐标表述方式。即地球坐标系由几何形式可分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

1)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0与参考椭球中心相重合,Z轴指向参考椭球北极,X轴指向首子午面与地球赤道的交点,Y轴垂直于XOZ平面并与X轴、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任意一点的位置可用(X、Y、Z)坐标系来表示。由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所处位置为参考椭球中心还是地球中心,空间直角坐标系又有参心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之分。

2)大地坐标系

亦称为地理坐标系,其采用大地经纬度、大地高来描述空间位置。大地经度L是指P点的参考椭球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所构成的二面角,由起始子午面起算,向东为正,称为东经(0~180),向西为负,称为西经(0~180);大地纬度B是经过该点作椭球面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由赤道面起算,向北为正,称为北纬(0~90),向南为负,称为南纬(0~90);大地高H是地面点沿椭球的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大地坐标系也可以由坐标原点所处位置为参考椭球中心还是地球中心分为有参心大地坐标系和地心大地坐标系之分。

3)大地坐标系与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转换

如图所知,任一地面点A,在同一参考椭球上的坐标,均可表示为(X,Y,Z)或(B,L,H)。故这两种坐标的换算关系为:

式中,N为椭球的卯酉圈曲率半径;(B,L,H)为该点大地坐标;e为椭球的第一偏心率。

当由空间直角坐标转换为大地坐标时,通常可用

式中,

因为采用常规的测角、量边、天文观测技术只能测定和解求点位的大地经纬度,而对于国家控制网的计算是以参考椭球面作为基准面的。所以根据所选取的坐标原点位置的不同,即参考椭球不同,地球坐标系可分为地心坐标系和参心坐标系,前者的坐标原点与地球质心相重合;后者的坐标原点则偏离于地心,而重合于某个国家、地区所采用的参考椭球的中心。现代大地测量常用坐标系主要有此划分与定义。

1.地心坐标系

根据所选取的坐标原点位置的不同,即参考椭球不同,地球坐标系可分为地心坐标系和参心坐标系,前者的坐标原点与地球质心相重合;后者的坐标原点则偏离于地心,而重合于某个国家、地区所采用的参考椭球的中心。

然而,采用常规的测角、量边、天文观测技术只能测定和解求点位的大地经纬度,而对于国家控制网的计算是以参考椭球面作为基准面的。因不能直接测定大地高,而由水准测量测定的正常高加上

内插估算的高程异常所推求的大地高精度甚低(仅有米级),所以参心大地坐标系实质上仅是一个二维的曲面坐标系。由大地经纬度与推估所得的大地高相组合并不能对应于一个严格的三维坐标系。常规的大地坐标系是通过天文测量来构成与恒星惯性系的联系,以确定椭球短轴的方向和起始大地子午面的位置。地心地固坐标系是藉助于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并由惯性参考系经多重转换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作为协议地球坐标系尚在不断改进、完善之中。在其坐标系的定义中,还包括各种天文、地球、物理及大地参数,例如岁差、章动、极移、地球自转角速度、光速等。采用卫星大地测量技术可以直接测定点位的三维直角坐标及坐标差,因此椭球面作为计算基准面的作用就大大地降低了。然而协议地球坐标系所采用的平均地球椭球却具有比参考椭球更加重要的意义,它为几何大地测量和物理大地测量提供了统一的参考系,它不仅为全球点位的空间表述,而且亦为确定全球大

根据所选取的坐标原点位置的不同,地球坐标系可分为地心坐标系和参心坐标系,前者的坐标原点与地球质心相重合;后者的坐标原点则偏离于地心,而重合于某个国家、地区所采用的参考椭球的中心。

空间直角坐标系定义:原点0与地球质心重合,Z轴指向地球北极,X轴指向格林尼治子午面与地球赤道的交点E,Y轴垂直于XOZ平面并与X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任意一点的位置可用(X、Y、Z)坐标系来表示,它们是与地心大地坐标系相对应的,

1.地心坐标系

地心坐标系是在大地体内建立的O-XYZ坐标系。它是以地球质量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其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且椭球定位与全球大地水准面最为密合。通常用两种表现形式,即x,y,z为其坐标元素的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和以B,L,H为其坐标元素的地心大地坐标系。

地心大地坐标系亦称为地理坐标系,是大地测量中以地球椭球赤道面和大地起始子午面为起算面并依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建立起来的坐标系。它是大地测量的基本坐标系,用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和大地高度H来表示其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其中大地经度L表示的是空间一点与参考椭球的自转轴所在的面与参考椭球的起始子午面的夹角;大地纬度B表示的是空间一点与参考椭球面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大地高度H表示的是空间一点沿参考椭球的法线方向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地心大地坐标系与某一地球椭球元素有关,一般要求是一个和全球大地水准面最为密合的椭球。全球密合椭球的中心一般可认为与地球的质心重合,所以地心大地坐标系的一个明显特征是该坐标系所对应的与地球最密合的椭球的中心位于地球质心,其短轴一般指向国际协议原点(CIO)。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为原点0与地球质心重合,Z轴指向地球北极,X轴指向格林尼治子午面与地球赤道的交点E,Y轴垂直于XOZ平面并与X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任意一点的位置可用(X、Y、Z)坐标系来表示。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地心大地坐标系相对应的。其转换如上节。

建立一个地心坐标系,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1)确定地球椭圆体:它的大小a和形状f要同大地球体最佳吻合。

(2)地心的定位和定向:坐标系原点位于地球(含海洋和大气)的质心;定向为国际时间局(BIH)测定的某一历元的协议地极(CTP)和零子午线,称为地球定向参数EOP,如BIHl984.0是指Z轴和X轴指向分别为BIH 历元1984.0年的CTP和零子午线;定向随时间的演变满足地壳无整体运动的约束条件。

(3)采用广义相对论下某一局部地球框架内的尺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尺度。

1.1常用地心坐标系

1.1.1全球大地系统(WGS-84)

WGS84,即Word Geodetic System Of 1984的简称。此大地坐标系是由初始的大地坐标系WGS60一直发展,并且在随后的WGS66、WGS72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它是由一个全球地心参考框架和一组相应的模型(包括地球重力场模型EGM)和WGS大地水准面(WGS-84 Geoid)所组成的测量参照系。WGS84大地坐标系是现有应

用于大地测量和导航的最好的全球大地参考系。WGS-84是一个协议地球参照系,为地心地固右手正交地标系,其几何定义:

1)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

2)Z轴指向的是由国际事件局(BIH)1984年0时定义的BIHl984.0协议地球极(CTP)方向,与IERS参考极指向相同:

3)X轴指向的是IERS参考子午线(IRM-IERS Reference Meridian)与过原点且垂直于Z轴平面的交点,并且IRM 与1984.0历元的BIH零子午线一致;

4)Y轴垂直于XMZ平面,且与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WGS一84坐标系采用的椭球,称为WGS-84椭球,其常数位国际大地测量学(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desy,IAG)-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dgeodesy and geophysics,IUGG)第17届大会的推荐值,4个基本参数为:

长半径a=6378137±2m;

地球(含大气层)引力常数GM=(39686005X 103±0.6×108)m3/s~;

正常二阶代带谐系数c,。一484.16685×1旷±0.6×10-6:

地球自转角速度w =(72921 15×lO-¨±0.1500X 10-11)rad/s。

1.1.2我国国家坐标系

在大地实际测量作业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大地坐标解算得到的大地坐标(B,L)

通过投影转化为实用的平面直角坐标(X,Y)。

将参考椭球面上的大地坐标(B,L)通过3°分带或6°分带的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形成了我国目前使用的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

1.1.1 CGCS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 中国大地坐标系(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 CGCS2000),国人称之为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通过2000 国家GPS 大地网的点在历元2000.0的坐标和速度具体体现,属于区域性的地心框架坐标系统。作为一个现代地球参考系,它符合国际地球参考系(ITRS)的下列条件:(1)它是地心的,地心被定义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2)长度单位是米(SI)。这一尺度同地心局部框架的TCG(地心坐标时)时间坐标一致,由适当的相对论模型化得到;

(3)它的定向初始由在1984.0 国际时间局(BIH)的定向给定;

(4)定向的时间演变由整个地球上水平构造运动无净旋转条件保证。

CGCS2000 为右手地固正交坐标系,其原点和轴向的定义是:原点在地球的质量中

心;Z 轴指向IERS 参考极(IRP)方向;X 轴为IERS 参考子午面(IRM)与通过原点且同Z

轴正交的赤道面的交线;Y 轴与Z、X 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如图2.7 所示

图2.7

RTK测量中如何建立独立坐标系的

RTK测量中独立坐标系的建立 向垂规 (红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 摘要:介绍GPS-RTK测量中WGS-84大地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转换的方法及南方测绘工程之星数据处理中坐标转换的方法,同时结合工程实例予以验证。关键词:GPS-RTK测量;WGS-84大地坐标系;独立坐标系;坐标转换 1 引言 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多数情况下工程所处位置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通视条件较差,采用以经纬仪、全站仪测量为代表的常规测量常常效率低下。随着GPS-RTK测量系统的使用,由于它具有观测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现在我院多数水利工程测量都是采用RTK测量技术来完成。对于GPS-RTK系统来说,由于它采用的是WGS-84固心坐标系,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顾及长度变形、高程异常等影响而采用独立坐标系,这就需要将RTK 测量采集的数据在两坐标系中进行转换。 2 国家坐标系及独立坐标系的建立 2.1 国家坐标系的建立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先后采用不同的参考椭球体和大地起算数据而形成多个国家坐标系,主要国家坐标系有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坐标系和WGS-84坐标系。前两个是参心坐标系,后两个是固心坐标系。由于他们采用不同的椭球体参数,所以地面上同一个点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有不同的坐标值。 国家坐标系的主要作用是在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平面和高程基准,为发展国民经济、空间技术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防灾、减灾、环境监测及当代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2 独立坐标系的建立

在工程应用中,由于起算数据收集困难、测区远离中央子午线及满足特殊要求等诸多原因,如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常要测定或放样水工建筑物的精确位置,要计算料场的土石方贮量和水库的库容。规范要求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一定的值(如《工程测量规范》为2.5cm/km,《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范设计阶段)》为5.0cm/km)。如果采用国家坐标系统在许多情况下(如高海拔地区、离中央子午线较远地方等)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就要求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 在常规测量中,这种独立坐标系只是一种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而在采用GPS-RTK采集数据时,独立坐标系就是一种不同于国家坐标系的参心坐标系。 跟国家坐标系一样,建立独立坐标要确定的主要元素有:坐标系的起算数据、中央子午线、参考椭球体参数及投影面高程等。对于起算数据,可以采用国家坐标系的坐标和方位角或任意假设坐标和方位角。在RTK测量中,我们常采用基线的某一端点的单点定位解作为起点,然后以另一点定向,用测距仪测出基线边长,经改正后算出基线端点的坐标;中央子午线常采用测区中央的子午线;投影面常采用测区的平均高程面。参考椭球体一般是基于原来的参考椭球体做某种改动,使改变后的参考椭球面与投影面拟合最好,投影变形可以减到最小,也便于与国家坐标系统进行换算。 3 坐标系的转换 GPS-RTK接收机采集的坐标数据是基于WGS-84椭球下的大地坐标,而我们经常使用的独立坐标系是基于某种局部椭球体下的平面直角坐标,这两种坐标是不同坐标基准下的两种表现形式。利用WGS-84下的大地坐标来推求独立坐标系中的平面直角坐标,必然要求得两坐标系之间转换参数。求取转换参数的基本思路是利用两坐标系中必要个数的公共点,根据相应的椭球参数及中央子午线采用最小二乘法严密平差解算转换参数,具体操作是由转换模型把不同坐标基准下的坐标转换为同基准下的不同坐标形式,再进行同基准下不同坐标形式的转换,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纬度经度 起止度数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 度N/S 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度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 赤道(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 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 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 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 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 为西经E。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度W和160度E分东、西半球 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7、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8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什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

运动转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 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3.21 6.229.23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基本知识,学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 通过阅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示意图和地球大小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 3 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及作用,知道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纬度与经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4 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成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学会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掌握纬度与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解决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学法指导】 1利用生活经验,跨学科知识,上网查找资料等途径来学习地理。 2.运用地理资料数据描述地理事物,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 3.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地理事物,学会合作学习,增强互动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导入新课】 白天的太阳,十五夜晚的月亮让我们能清楚看到太阳、月亮的形状——圆形。但是,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自己却看不见。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人又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的呢?今天的我们,是否能在自然界中找到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讲授新课] 1.地球的形状 首先请学生描述地球的形状,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寻找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活动1、探究实验:参照图1.3做一个小实验,体验在球面上看船的情景,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请到过海边的同学交流一下亲身体验。再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情况又是怎样?请学生记录观察体验。 活动2,观察图1.4,根据月食照中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第1页共7页

高考地理专题: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单选题 1.软流层位于( ) 1)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 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 C. C 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 分 B. B 圈层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没有影 响 D. D 圈层厚度均匀, 是岩 浆的发源地 2)在地震波传至 ① 处时,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 A. 纵波消失,横波变慢 C. 横波消失,纵波变慢 3.岩石圈是指( ) A.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 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 壳 C.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 岩石 D. 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4.如图为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右图完成下 题. A. 莫霍界面以上 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 D. 古登堡界面以 下 B.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变 慢 D.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加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 三部分组成,其中成,其中G 为地核 C. E、F合为岩石圈 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 软流层 B. 下地幔 3)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 A. 沉积岩重熔再生形成变质岩 C. 岩浆岩冷却凝固形成变质岩 B. 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 岩 D. 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岩浆 C 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 三部分组 D.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C. 图中 D 层 D. 图中G 层 )

A. ①是地壳,② 是地幔,④是岩 石圈 C. 自然地理环境即组成地球的各圏 层 B. ③是被陆地分割成的不连续的圈层 D. 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 系 A. 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 由北向南逐渐增厚2)图中M 和N 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C. 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A.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 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7.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图),回答下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① 圈层 B. ② 圈层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 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C. ③ 圈层最 可能为液态 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A. 华北平原 B. 云贵高原 ) C. ③ 圈层 D. ④圈层) B. ② 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 ④ 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 青藏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5.读“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可知 () 6.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 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第一章行星地球的知识点的归纳

第一章:知识总结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 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 天体系统。 ● 天体系统的层次: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 地球最近 ●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He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 促进水、大气的运动 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 在色球层。 ?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 磁暴现象;影响气候,图1.13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 ●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的基本知识(教学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1课时地球的基本知识(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经线和纬线及其特点,经度和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3.能够熟练判断东、西经度,南、北纬度,东、西半球。 4.了解地方时的含义及其早晚。 5.了解区时的划分和区时的规定。 6.能进行时间(地方时和区时)的换算。 【知识梳理】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2.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是正球体,与地球的实际形状误差很小。 3.经线和经度 (1)经线:①概念: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弧线,又称子午线。②特点:都是半个大圆;长度都;都指示方向;都相交于两极。 (2)经度:①规定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o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②经度的划分:以0o经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各划分180o。③经度大小的分布规律:东经度向东递增,西经度向西递增。④习惯上的东西半球划分:20oW和160oE构成的经线圈为界,20oW向东到160oE为半球、20oW向西到160oE为半球。 4.纬线和纬度 (1)纬线:①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②特点:都是圆圈(两极为点);长度不等,从向南北两极递减;都指示方向;都相互平行。 (2)纬度:①规定为0o纬线。②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起点,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各划分90o。③纬度大小的分布规律:北纬度向递增,南纬度相反。④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⑤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南、北纬30 o和60 o为界。 5.经纬网 所有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构成经纬网。地表某点的经度和纬度合称地理坐标,它能准确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6.时区与日界线 (1)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时刻,越往东边时间越;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 (2)区时:①规定:每个时区都以其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又称标准时。②换算: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向东加,向西减。 (3)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区的区时(即其中央经线120oE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4)日界线:原则上以180o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从西(东12区)向东(西12区)

2021年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专项训练:地球 地图

一、选择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 A. 自西向东 B. 自南向北 C. 自东向西 D. 自北向南 2.在经纬网中有两条经线和一条纬线是不用标注东西经或者南北纬它们是( ) ①0°经线②0°纬线③180°经线④20°经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下列比例尺中,同样图幅大小的情况下,表示的范围最小的是 A. 1:2000 B. 1:40000 C.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2000千米 D. 1:800000 4.读竖版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点的地理位置是() A. 30°S,105°W B. 30°S,105°E C. 30°N,75°W D. 30°S,75°E (2)图中B地位于() A. 热带 B. 北半球 C. 高纬度 D. 东半球 (3)图中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A. 土耳其海峡 B. 直布罗陀海峡 C. 苏伊士运河 D. 巴拿马运河(4)换个角度看世界,是哪位科学家观察世界地图之后引发了思考并提出“大陆漂移学说”()A. 麦哲伦 B. 哥白尼 C. 哥伦布 D. 魏格纳 (5)一艘海轮航行到C地时,烈日当头。此时潍坊可能() A. 满天星斗 B. 烈日当空 C. 太阳西挂 D. 红日东照

5.地球仪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观察地球仪,回答下题. (1)夏至时,图中甲点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A.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 (2)对图中甲、乙两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 乙点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 乙点位于甲点的西南方向 D. 甲点的坐标为120°W,30°N 6.地球上太阳直射的最北和最南的界线分别是() A. 66.5°N和66.5°S B. 都是0° C. 23.5°N和23.5°S D. 30°N和30°S 7.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历史事件是() A.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B.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C. 哥白尼的“日心说” D.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8.读图,回答问题. (1)我们在欢度元旦时,地球公转接近哪个位置() A. 位置A B. 位置B C. 位置C D. 位置D (2)当地球公转至B位置时候,此时,我们学校的季节和昼夜长短分别是() A. 夏至,昼长夜短 B. 冬至,昼短夜长 C. 秋分,昼夜平分 D. 春分,昼夜平分 9.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四季的变化②五带③昼夜更替④昼夜长短变化⑤时间差异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是----,---------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2.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生活实例:---食,海边看---,地平线呈-----,站得高看得----。 3.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的大圆圈叫------,所有与赤道-----的圆圈叫------,纬线都是----,-----相等,指示------方向;经线连接南北-----并与纬线-----,是----圆长度----指示------。 4.纬度的划分:以------为零度作为起始线,向南向北各分作---,赤道以北为-----,用---作代号,赤道以南为------,用---作代号,北极点的纬度是-------,南极点的纬度是-------。 5.三纬度的划分:---------为低纬度,----------为中纬度,----------为高纬度。 6.经度的划分: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本初子午线,作为----度经线,向东向西个分作----度,合起来共---度,零度经线以东称为-----,代号-----,零度经线以西为-----,代号----。任意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是-----,代号-------。 7.南北半球分界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是----------,这个经线圈经过的陆地----。 8.西经19度在----半球,西经21度在----半球,0度在----半球,180度在-----半球,东经159度在-----半球,东经161度在------半球。东半球的范围:西经度中小于西经-----度,东经度中小于东经----度。西半球的范围:西经度中大于西经----度,东经度中大于东经-----度。9.0度经线以东为----经度,以西为---经度。180度经线以东为---经度,以西为----经度。东经160度以东为---半球,以西为---半球。西经20度以东为---半球,以西为---半球。0度经线和零度纬线的交点在---半球,180度经线和0度纬线的交点在---半球。 10.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每一个地点的------,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纬线的------。 1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和---------,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和-------------。 12.南北半球季节------。北半球春分是---月----日,太阳直射----------,全球昼夜------;夏至是---月---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半球-----------;秋分是----月----日,太阳直射---------,全球昼夜-------;冬至是----月----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 13.五带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各地获得-----------,五带划分的界限是---------和---------,极圈属于-------,回归线属于----------;热带有---------现象,回归线上一年有----次阳光直射,赤道上有----次阳光直射;寒带有------------现象,温带-----------。 14.北回归线的纬度-----,南回归线的纬度-------,北极圈的纬度-------,南极圈的纬度-------。 15.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表示----------比----------缩小的------。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数字比例尺看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 16.比例尺大,划的范围就----,内容-----,比例尺小,划的范围就----,内容-------。 17.面对地图通常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是指---;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确定方向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18.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叫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地点的-----距离叫----高度,我国测绘部门把-----验潮站(------海)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我国的水准零点。 19.在地图上把----相同的个点连接成就是----线,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20.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想海拔----处凸出;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陡崖:等高线------。 21.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叫做----------,数值越大深度越------。

国家基础坐标系知识

国家基础坐标系知识 北京54坐标系(BJZ54)北京54坐标系为参心大地坐标系,大地上的一点可用经度L54、纬度M54和大地高H54定位,它是以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为基础,经局部平差后产生的坐标系,其坐标详细定义可参见参考文献[朱华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大地测量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再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正规的,全面的大地测量和测图工作,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参心大地坐标系。由于当时的“一边倒”政治趋向,故我国采用了前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并与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进行联测,通过计算建立了我国大地坐标系,定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因此,1954年北京坐标系可以认为是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它的原点不在北京而是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西安80坐标系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西安80坐标系与北京54坐标系其实是一种椭球参数的转换作为这种转换在同一个椭球里的转换都是严密的,而在不同的椭球之间的转换是不严密,因此不存在一套转换参数可以全国通用的,在每个地方会不一样,因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椭球基准。那么,两个椭球间的坐标转换,一般而言比较严密的是用七参数布尔莎模型,即 X 平移, Y 平移, Z 平移, X 旋转(WX), Y 旋转(WY), Z 旋转(WZ),尺度变化(DM )。要求得七参数就需要在一个地区需要 3 个以上的已知点。如果区域范围不大,最远点间的距离不大于 30Km(经验值),这可以用三参数,即 X 平移, Y 平移, Z 平移,而将 X 旋转, Y 旋转, Z 旋转,尺度变化面DM视为 0 。 方法如下(MAPGIS平台中): 第一步:向地方测绘局(或其它地方)找本区域三个公共点坐标对(即54坐标x,y,z和80坐标x,y,z) 第二步:将三个点的坐标对全部转换以弧度为单位。(菜单:投影转换/输入单点投影转换,计算出这三个点的弧度值并记录下来) 第三步:求公共点求操作系数(菜单:投影转换/坐标系转换)。如果求出转换系数后,记录下来。 第四步:编辑坐标转换系数。(菜单:投影转换/编辑坐标转换系数。)最后进行投影变换,“当前投影”输入80坐标系参数,“目的投影”输入54坐标系参数。进行转换时系统会自动调用曾编辑过的坐标转换系数。 举个例子,野外采集GPS数据,数据是用大地坐标表示的,也就是用经纬度和高程表示。而采集的数据要在地图上显示出来,就需要将经纬度转化为平面坐标,也就是通常说的x,y坐标。因为我国地形图一般采用高斯投影,所以通常转化成高斯平面坐标显示到地图上。而在经纬度向平面坐标转化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椭球参数,因此要考虑所选的坐标系,我国常用的坐标系有北京54,西安80,WGS-84坐标系,不同的坐标系对应的椭球体是不一样的,这里你可能会不明白根椭球体有啥关系,是这样的,我们所说的地理数据都是为了描述大地水准面上的某一个点,而大地水准面是不规则的,我们用一个规定的椭球面去拟合这个水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 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图示 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 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 ∕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 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 48分46秒 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初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仪和地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仪和地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1600E)赤道(00纬线) 纬线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2经纬线比较 经线纬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 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 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注:自西往东(即越往右),经度数升高的为东经;自南往北(即越往左),经度数升高的是西经; (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 注:自南往北,纬度数升高的为北纬,纬度降低的为南纬。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0-----300 300--------600 600-------900 5、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线式)

第一章 地球与海洋

第一章地球与海洋 §1—1 地球的基础知识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宇宙: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天体和电磁波等物质组成的 宇宙范围:半径约150亿光年 宇宙中的星系:约有10亿个星系 小星系有几万颗恒星,大星系有上千亿颗恒星 太阳所在的星系叫做银河系 天体系统:天体常常聚集成一个个天体群或集团,通称为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球与月球、人造卫星等组成较低级的地-月系统 太阳与地球及其他行星组成较高一级的太阳系 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 太阳周围的星体: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0颗卫星,2000多颗小行星以及600多颗彗星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较小、密度较大、卫星较少,表层为固体,重元素较多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密度小、卫星较多,无固体表面,轻元素较多。 太阳系的范围:太阳系以冥王星轨道为边界,直径为118×108km,太阳发出的光需要5.5小时才能穿出太阳系。 地球自转:地球绕通过地心的地轴的旋转称为自转,地球自转会产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产生地转偏向力或科氏力。 地球公转:a. 地球环绕地球与太阳公共质心的运动 b. 地球环绕地月公共质心的运动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个旋转椭球体,赤道半径较长,两极半径较短 ...................。 地球赤道处是一个椭圆,长轴比短轴约长430m, 长轴指向西径200、东径1600。 北半球较细、较长,南半球较粗、较短。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 地球的南北半径并不互相对称,地球的几何中心也并不在赤道平面上 北极比椭球面高出14m,南极比椭球面凹进24m 赤道至45°N间向内凹进, 赤道至60°S间向外凸出 2.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a为6378.160km; 极半径b为 6356.755km; 地球扁平率a b a 为 0.0033529 ; 赤道周长为40075.24km; 子午线周长为40008.08km; 表面面积为510 070 100平方公 里(约五亿平方公里); 地球体积:1 083 l57 900 000立 方公里(约一万亿立方公里)。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厚度有几万千米,总质量约5 136×lO8t。 大气圈无明确的上界。大气有明显的可压缩性 2.水圈 水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体,占地球总质量的0.024%。陆上江河湖沼的水直接、或通过水汽、或通过地下水与海洋相通。所以地球上的水体构成了包围地球的完整圈层——水圈。 3.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 磁层和大气层将对生命有害的高能辐射和带电离子阻挡或吸

2019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1课时)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为。有两方面的要求,1.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2、要求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这也是根本要求。3、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教材分析:1.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内部圈层的划分及边界,地壳的组成元素、厚薄和分布,地幔的组成和地核的组成和状态。2.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的组成和空间分布及相互的联系。 三、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过程和方法: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 培养和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 四、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五、教学难点:“地幔”的有关知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用具: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投影片(或多 媒体、图片)。 八、教学过程: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若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 【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讲解】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 等。 【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地震波。你知道其机理吗? 【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 三层。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天体系统的层次(P3)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及顺序(P4)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创新设计P3反思归纳) 3.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P8)、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P10)、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11)(创新设计P4) 4.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量多的主要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气温低的原因?(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 5.地球自转的方向(北逆南顺)、周期、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公转的方向、 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P14)6.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时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地球公转的意义(昼 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 7.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化---四季。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永远昼夜平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变,没有四季 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创新设计P10反思归纳) 9.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创新设计P12反思归纳) 10.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创新设计P14) 1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创新设计P17) 1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变化规律和应用(创新设计P18) 13.横波、纵波的特点以及地球圈层的划分(P21 图1.25和图1.26)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受热过程(创新设计P26) 2.热力环流成因及几种常见形式(创新设计P27) 3.等压线的弯曲规律(高低低高—气压变高,等压线向气压值低处弯曲) 4.等压线图中风力和风向的判读(创新设计P28) 5.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34 图2.10)、每个气压带的成因(创新设计P31)、气压 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P35 图2.11 北半球夏半年向北移) 6.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名称(P37) 7.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气候类型(创新设计P34) 8.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成因、气候特征(创新设计P34) 9.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创新设计P36)、冷暖锋的判读(创 新设计P38) 10.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方向、天气情况(创新设计P36) 11.等压线图中高压脊和低压槽的识别(P43)、锋面气旋的判读(创新设计P39)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越向西越大 越向东越大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北纬) ( 南

4、利用经纬网定位 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