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83c7d3da45177232f60a26e.png)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作者:过麒天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年第12期摘要:作为亚洲最早步入现代化的国家,日本从二战时期的盲目军事扩张中脱身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日本的现代设计亦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其设计产品成为“优质设计”的代名词。
通过对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以及设计产业成功原因的探讨,归纳了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借鉴意义,期望对中国设计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历程成功原因借鉴意义作为一个面积仅有37万平方公里,拥有近1.3亿人口的岛国,日本的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日本的现代设计在国际上亦具有较高的地位。
日本的现代化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
当时的设计,如传统工艺、绘画及建筑设计等大多固守于传统,虽然浮世绘等日本传统艺术对西方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当时日本本国的设计还未向“现代设计”迈进。
明治维新后,日本踏上了军事扩张的道路,着重于军工业的发展,导致了产业的畸形化和工业设计探索的局限性,这一阶段的日本设计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现代设计”。
但日本自古以来就有模仿和学习的天赋,从公元7世纪学习中国唐朝的文化,到明治时期学习德国工程技术、模仿英国的社会管理体系,以及在二战结束后汲取英国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科技成果,日本对外学习借鉴的成果可谓丰厚。
然而日本也并未以模仿为主要途径,而是在汲取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土文化,形成了日本现代设计的“双轨并行”体制,即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和风设计”。
一、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一)明治维新阶段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日本步入现代化的起点,此后日本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
但这一期间日本的工业设计并未真正发展起来,只有平面设计如绘本插画、木刻印刷图案(浮世绘)等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日本浮世绘中鲜艷的色块、优美的线条、新奇的构图刺激着西方艺术设计师们的神经,促进了西方艺术界“新艺术运动”的发起。
因此,明治维新时期可以说是日本现代设计的起步阶段。
日本和德国的现代设计说明
![日本和德国的现代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9dfaa80580216fc710afd1c.png)
乌尔姆设计学院建筑
乌尔姆设计学院学生
德国的设计现状
• 德国的工业企业一向以高质量的产品著称世界。如汽车、 机械、仪器、消费产品等等。
• 最为显著的是德国青蛙设计公司。这个公司完全放弃了德 国传统现代主义的刻板、理性、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发 挥形式主义的力量,设计出各种非常新潮的产品来,为德 国设计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 日本传统设计符合日本的传统美学精神—— “自然”、“朴素”、“精微”、“简约”。
纯天然,日本包装设计
古市庵生产的午餐套餐, 用竹叶包装,捆绳也是竹叶。
两种小吃的竹叶包装粽子寿司
鲭鱼寿司午餐盒
内部的包装材料是有天然木材制作的。
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创意果汁包装
日本精美的陶制酒包装设计
上海世博日本模特秀和服绽放东瀛风情
4、日本人民与政府相互信赖,企业与政府密 切合作。
• 日本企业与政府的密切合作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 个重要的因素。西方企业,特别是美国企业,与 政府直接没有任何的协助关系,但日本的政府与 企业早在战前就开始密切的合作。
•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对于索尼电器公司的扶植。
• 索尼公司可以看作是50年代日本工业设计飞速 发展的缩影。索尼公司成立于1945年,原来叫 “东京通讯株式会社”, 1958年公司正式改名 为“SONY” 。
麦秆吸管
户外垃圾袋
• MUJIAWARD03的银奖作品,一个可以很容易竖起来的垃圾 袋,因为有三角形(四面体)的支撑,这种方式的应用最早 可追溯到瑞典,在日本学校午餐奶的供应上也可以看见。适 合户外生活使用。
• MUJIAWARD03的铜奖作 品,来自台湾的JungChenHung/Chia-enLu, 作品叫做大甲草席,大甲 是台湾的大甲镇,当地出 产草席闻名于世(每年有 数百万张远销世界各国), 除了草席还有帽子、坐垫 等产品,这些草编产品透 气、除味、易干,同时气 味清新。通常的草席都是 薄薄的一张铺在床上, 而”TachiaMat”这个作品 是将整个床垫包裹,符合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c8d57c3987c24028915fc351.png)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一、背景: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以日本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日本明治唯心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
在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志。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找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933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传统工艺现代化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战前这40年日本的设计艺术处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在追随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和目的传统工艺现代化两者之间徘徊,主体处于传统手工业上,对现代设计处于模仿阶段。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史
![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bc51891214791711cc791742.png)
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
• 因此,从传统的日本设计中,可以看到中国、韩 国的影响;从日本现代的设计中,则可以看到美 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学习 外国先进经验最好的学生,但是,也是最能够把 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本国国情结合,发展出自己 独特体系的国家。因此,不能说日本的经验仅仅 是建立在抄袭别人经验之上。日本多年学习的历 史,造成了一种超级的消化和选择机制,加上日 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 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使日本的文化、经济、 政治都与众不同,而日本的设计也因而具有自己 非常特殊的形式
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 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 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 计,到80 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 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 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耐用 消费产品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 准, • 连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这 类需要高度技术背景和长期人 材培养的复杂设计类别,也达 到国际水平,使世界各国对日 本设计另眼相看。而为什么日 本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 得这样显著的成就,主要离不 开一下这几个方面。 • 日本的文明发展是基于大量地 借鉴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之上 的,公元7 世纪到9 世纪从中国 学习文化,乃至文字的借鉴; 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从德国学习 工程技术,从英国借鉴文官制 度和社会管理体系;第二次世 界大战之后从美国学习先进的 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 等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 加上自己的消化,达到融会贯 通的地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 文化。日本的设计发展,也是 基于这种模式的951 年到1953 年的朝鲜战争是日本的一个转折点。美国和西方开始 认识到,如果日本完全被压制成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那么西方在 远东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抗衡共产主义集团的扩张,特别是在朝鲜半 岛的扩张。一个没有军事力量的、强大的经济日本将是美国与西方各 国在全球抗衡共产主义的关键,从战术上来说,也是能够应急提供军 事支援的基地。作为美国的全球冷战计划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的组成 部分之一,美国完全改变对日本的政策,在经济上大力扶植日本,全 面解除对日本大企业的控制,扶植日本发展,协助日本政府控制日本 共产党和日本企业工会的活动,压制左翼力量,提供巨额经济援助, 协助日本培养新一代的科学技术人材和管理人材,并且让日本与美国 分享美国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开放美国市场给日本商品。这样,经 过30 年的努力,日本企业、政府、人民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发展经 济,把日本变成一个高度发达的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改变了日本的面 貌,也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
日本现代设计与功能主义美学分析
![日本现代设计与功能主义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42af0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b.png)
日本现代设计与功能主义美学分析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在整个设计史中,功能与形式的重视程度,一直是以波形来回摇摆:水晶宫开始的机器世界最后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受日本设计风格的影响,形式被推崇到及至之后又是反对多余形式,认为装饰是罪恶的现代主义设计。
流线型设计开始把功能和形式做了某种程度的统一:为了功能的实现,形式上必须有所改变。
而形式上的改变恰恰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功能。
以日本现代设计为例——功能主义的产品,设计之美成为技术之美的核心。
标签:功能主义;现代设计;美学设计风格的形成是人类抗衡自然得以生存的方式。
十八世纪,功能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随着工业革命开始了,为了“炫耀”工业革命的伟大成果,1851 年,英国伦敦举办的“水晶宫”博览会,反向刺激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出现。
将工艺手工业生产转向大机器生产,当时展品中工业产品占很大比例,外型粗陋。
缺乏统一设计。
在整个设计史中,功能与形式的重视程度,一直是波形来回摇摆的。
功能主义在现代设计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功能主义理论奠定了现代设计新美学观的基础。
对于现代设计而言,1919年包豪斯成立并提出三大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法则。
在功能主义设计领域进行了广泛尝试并取得成功,包豪斯在工业生产上设计和制造了适于大机器生产的日用品,在建筑方面讲求功能完整且形式简洁,即后来的“形式追随功能”。
当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之后,机械生产已经可以生产出功能较好又具审美价值的产品时,“完美而纯粹的使用价值”和“从适用性和简洁性而来的干干净净的优美和雅致”1这种产品美学的存在不得不让人们去重新思考艺术与生活、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也是受到了日本艺术的影响有关。
日本简约注重功能设计,追求简约的美学。
更注重的是意境。
将人置于其中,纯朴、清雅、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
日本现代设计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864年开始的明治维新,逐步促成了日本人对工业标准的认识,奠定了现代设计的一个认识、制度化的基础,到1924年前后,开始探索现代设计,这个时期内,有日本人开始前去参观包豪斯。
日本美术史
![日本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2a496314f111f18582d05a16.png)
(图8)1987年福田繁雄招贴展 / (图9)福田繁雄,日本松屋百货招贴,1999年
1945年的胜利,1975年
(图4)福田繁雄作品展《F》海报系列(部分作品)
(图5)京王百货宣传海报,1975年 / (图6)"UCC"咖啡馆海报,1984年/ (图7)福田繁雄作品展,1986年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 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 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 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 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图为尼康公司 1957 年生产的S P3 型照 相机;中图为佳能公司 1961 年推出的“Canonet” 相机;下图为1954 年 产德国莱卡M3 型照相 机。
4、飞速发展时期(60年代之后)
日本的现代设计是伴随日本工业化和战后不断向西方学习 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并不是西方设计模式的复制。20世 纪60年代后,日本的电子工业、造成工业、汽车工业、机 器制造业等迅速发展,并在世界市场迅速站稳脚跟。 1958年,日本的黑白电视机产量达到一百万台,1963年突破 500万台,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成为日本生活中的三大 件.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达世界一流水平,进入富裕社 会时期.在这种经济背景之下,日本设计从战后的以模仿为主, 成长为世界设计界中一支强有力的力量.
日本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
![日本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e8392dc7f1922791688e89b.png)
六、启示
日本的现代设计是伴随日本工业化和战后不断向西 方学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它却不是西方设计模 式的复制,它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 同时日本的设计具有设计美感,具有人性之美,精 微之美和简素之美,它的设计过程经过了引进来, 吸收创新和走出去的发展阶段,这是值得我们中国 借鉴的。
3、成长阶段(50年代后期至 年代初) 、成长阶段( 年代后期至 年代初) 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
到了五十年代后半期,随着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日本 设计师对现代设计的深入理解,日本的工业设计开始走出 美国式商业主义设计和德国式理性主义设计模式,在设计 艺术体系和设计文化的建立上开始追求"日本风格". 在50年代后期日本设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的体 制.具体而言,在传统方面,日本设计吸取了中国和韩国等东 方国家的文化内涵,而从现代和前卫来看,表现在追随,借鉴, 模仿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设计.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结果,形 成了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作为面向国际的 现代设计,在日本主要表现在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 建筑和环境设计,平面,包装,展示等设计领域..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 年代中期 、缓慢恢复发展阶段( 实际 实际4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到5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 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 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 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 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 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 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 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 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 三、六,七十年代的日本设计后来居上 主要 七十年代的日本设计后来居上 有以下几个原因: 有以下几个原因:
10.日本设计
![10.日本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207a17a216147917112826.png)
清水混泥土诗人 安藤忠雄是位难得的建筑师,他集艺术和智慧的天赋于一身,他所建的 房屋无论大小,都是那么实用,有灵性,他有超强的洞察力,超脱了当今最 盛行的运动学派或风格。 有了光滑如丝的混凝土,安藤创造的空间都是那么富有表现力,而他使 用的墙体都是那么富有表现力,而他使用的墙体正是他所称的建筑最基本的 元件。长期以来,尽管他使用的材料和构件都是柱、墙、拱等,但这些元件 一经过他不同的组合,又总是充满了活力与动态感。他的设计概念和材料结 合了国际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由于他注重并理解建筑工艺技术的 重要性,使赢得了建筑师和施工员的美称。 他成功地完成了强加给自己的使 命,即恢复房屋与自然的统一,通过最基本的几何形式,他用不断变幻的光 图成功地营造了个人的微观世界。除了获得一些抽象的设计概念,他的建筑 更多是充分反映一种“安逸之居”的意念
吉冈德仁
2008年,吉冈设计出“花束椅”,由269朵花瓣组成, 远看像一朵盛开的向日葵,表达设计师对自然的感受。材料 小麂皮。
Thanks!
内部空间最值得注意的是引入光线的表达方法。如果与大阪茨木教堂的“光 之十字”比对,也许我们可以将六甲山的落地窗戏称为“影之十字”——前者以 光线从缝隙中倾泻制造神迹,后者则意欲通过分割投影达到同样的效果。
安藤忠雄
水之教堂
安藤忠雄
教堂临水而筑,它由两部分搭接的方块体形组成,大的一个边长15m,高3m,小 的一个边长10m。小的体积用作教堂的入口和前室,前室的顶上有一个玻璃阁楼。来人 从阁楼中的梯级往下走,经过一道弧墙转入大的方形空间即祈祷室之中。祈祷室三面 为实墙,一面完全敞开,面临水池,水池中立着十字架,以远处优美的山坡树木为背 景,信徒们就是面对这引入建筑之中的优美自然景色向上苍祈祷的。
日本设计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思潮及作品分析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思潮及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8a2c3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6.png)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思潮及作品分析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作为世界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本文旨在探讨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思潮及作品的影响因素、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明治时期、太平洋战争时期、冷战时期和21世纪初。
在这四个阶段中,日本现代景观设计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到形成自身独特风格的演变过程。
其中,明治时期的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主要受到欧美的影响;太平洋战争时期则出现了“超级景观”的思潮;冷战时期,日本现代景观设计开始空间和功能的规划;21世纪初,日本景观设计界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强调创新和个性。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思潮及作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文化:日本传统文化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设计师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风格。
例如,东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设计便将日本传统园林的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展现了独特的日本文化。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使得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
例如,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使得设计师们在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户外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从而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思潮及作品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设计师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创造了众多富有日本特色的优秀景观作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设计师们需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需求,为世界园林设计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建议方面,我们应当鼓励设计师们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法,同时保持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和研究。
现代艺术设计在日本的发展
![现代艺术设计在日本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b8c7c00a6c30c2259019e94.png)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 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 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 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 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 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 设施。 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 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 空间
• 矶崎新
日本建筑大师 1931年 矶崎新出生在日本大分市, 是世界上著名的日本建筑师。 自从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毕业以后, 矶崎新在丹下健三(Kenzo Tange) 的带领下继续学习和工作;1963年, 他创立了矶崎新设计室,自此成为几十 年来活跃在国际建筑界的大师, 作品众多,获奖无数。
•
•
日本政府于1958 年在通产省内设立特别部门主管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课,并于同 年制订公布了出口工业产品的设计标准法规。在此前后,政府还出面组织日本与外国 的工业设计人员交流,如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等等。一年以后,政府又在1959 年公布了出口产品法,对产品的标准与质量作出明确规定。有关本国工业产品发展, 政府部门也开始着手进行通盘考虑。比如对汽车大众化的设计。战前,汽车在日本是 少数有钱的上层人物的交通工具,一般平民很难买得起,战后日本集中发展摩托车与 三轮小汽车。1955 年,日本通产省开始着手研究大众型汽车的可能性及设计特征等问 题,这一设计战略在1961 年取得成果― 日本开始生产价廉物美的大众型小汽车。这类 由政府安排设计战略的例子,在日本战后初期及50 年代里是相当普遍的。
现代艺术设计在日本的发展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设计活动。日本的真正的设计发展,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1953 年结束的朝鲜战争之后的事。 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 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 年代 已经成为世 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耐用消费产品设计达到国 际一流水准,连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这类需要高度技术背景和长期人材培养的复
日本现代设计
![日本现代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0fe3fe910ef12d2af9e78b.png)
日本现代设计和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日本现代设计的起步要迟得多。
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
但直到二次大战前,日本的国家重心都放在海外军事扩张上,在工业设计上虽有过一些零星的探索,但始终未能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战后在美国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直到50年代日本才进入了现代设计的起步阶段。
1945—1952年是日本战后最困难的阶段,被称为经济复苏期。
随着美对日制裁政策的松动,日本经济逐步得到恢复。
1945年日本恢复生产金属厨具,逐步允许为国内市场和驻日美军生产金属用品和家用电器;1947年日本企业得到批准可生产300辆汽车和其他机动车辆;1948年日本开始生产电冰箱;1950年日本生产的打字机和日光灯投放国内市场。
1949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新的日本工业标准(简称JIS),为日后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经济的初步恢复,对工业设计提出了初步要求和需要。
四五十年代在日本举办的一系列展览,让日本人大开眼界,也激发了日本人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工业设计作用的认识。
早在1947年日本就举办了“美国文化生活展”,一方面介绍了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一方面通过实物及图片介绍了美国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工业设计在人的生活中的应用。
展览相当成功,在社会各界和设计界引起很大震动。
1948年又举办了美国大学设计展和“外国生活资料展”,后者展出了大量外国当时先进的生活用品。
1949年又组织了“产业意匠展”,1951年举办了“设计与技术展”等等,这一系列展览给日本设计师有益的启迪,引起了日本对工业设计的重视,促进了日本工业设计的进步。
1951年美国设计大师罗维的日本之行,更是给思索和困惑中的日本设计师雪中送炭。
受日本政府邀请,美国政府派遣美国极有声望的工业设计大师罗维赴日讲学,在日期间罗维不仅讲授了设计课程,还为日本设计界亲自示范设计程序与方法,并且为日本公司设计了著名的“和平”香烟的包装。
第三章 6.日本现代设计的崛起
![第三章 6.日本现代设计的崛起](https://img.taocdn.com/s3/m/8c5e29f5ba0d4a7302763ab6.png)
1960年在东京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和 年在东京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和1970年的大阪世界博 年在东京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和 年的大阪世界博 览会,都对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览会,都对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使战后 一批日本设计师在这些活动中脱颖而出。 一批日本设计师在这些活动中脱颖而出。 1960年,为了不间断地展示优良产品,JETRO在东京建立了“ 年 为了不间断地展示优良产品, 在东京建立了“ 在东京建立了 日本设计之家” 大阪也由政府和工商会所共同建立了“ 日本设计之家”,大阪也由政府和工商会所共同建立了“大阪设计 之家” 之家”。1958年,日本通产省成立了设计部门,专门处理设计的行 年 日本通产省成立了设计部门, 政事宜。 ),这是一 政事宜。1969年,成立了“日本产业振兴会”(JIDPO),这是一 年 成立了“日本产业振兴会” ), 个附属于通产省的机构,主要推动设计的出版和展览。 个附属于通产省的机构,主要推动设计的出版和展览。 年代起, 从60年代起,日本的设计就开始摆脱模仿的阴影,但尺寸和功 年代起 日本的设计就开始摆脱模仿的阴影, 能都是由日本设计师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设计的。 能都是由日本设计师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像电饭锅这样的 家电产品则是日本人独自设计的,这也可以说是“米文化” 家电产品则是日本人独自设计的,这也可以说是“米文化”的杰作 。
艺术设计【一】班
李莹
日本现代设计崛起前夕
比起从十九世纪中期随着工 业革命开始的欧洲现代设计,日 业革命开始的欧洲现代设计, 本的现代设计发展晚了将近一个 世纪,在二次大战前, 世纪,在二次大战前,日本几乎 把所以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入到了 领土的扩张中。 领土的扩张中。很多工业产品直 接模仿欧美的样式且廉价质次, 接模仿欧美的样式且廉价质次, 二战爆发后设计活动陷于停顿, 二战爆发后设计活动陷于停顿, 1945年,日本在二次大战中战败 年 投降后, 投降后,联合国对其实施了军事 制裁,限制日本的军事发展, 制裁,限制日本的军事发展,战 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期,成长 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期, 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 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逐渐步入 世界先进行列, 世界先进行列,现代经济也随之 得以快速发展。 得以快速发展。随着工业生产的 发展的现代设计才全面展开。 发展的现代设计才全面展开。
现代设计史日本平面设计
![现代设计史日本平面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9c7c9cdd88d0d233d46a7a.png)
胜利(1968年)
设计语言 简洁醒目, 尤其是子弹 的表现非常 具招贴最好 的证明了福田繁雄善于 利用人的视觉具有主动 的倾向
五十岚威畅
他是融合东西方 设计理念的典型代表。 设计风格:他自觉地 利用非横非竖的方格 网络设计设计英文字 体,通过投射的方法 形成立体的形象,艺 术效果非常强烈,被 称作建筑体字母。
东京奥运会海报设计 (1964年)
龟仓雄策在整体设 计中贯穿了日本文化的 大精神,海报中把日本 国旗符号与国际奥林匹 克运动会的五环联系在 一起,既具有民族特征, 又具有准确的国际认同 的视觉效果。这次设计 确立了他在日本平面设 计中的重要地位。
这张海报是龟仓雄 策的著名反战招贴,他 借用一组被火焰燃烧着 翅膀的蝴蝶来作为象征 符号,隐喻原子弹给广 岛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给人们以极大的震撼, 突出了“祈求和平反对 战争”的主题思想,唤 起了人们向往和平、远 离战争的愿望。
9.5 本章小结
战后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强调高度 的功能、理性,对世界各国平面设计的发展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以波兰政府海报设 计为代表的观念形象设计,成就显著,成为当 时平面设计的一个突出的现象。战后美国的现 代设计不断发展完善,深刻地影响了各国的现 代设计。日本的现代设计则以吸收欧美现代设 计的成果为基础,发展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设 计风格。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的主流 地位受到冲击,设计出现了多元化的特征。
End
9.4.3平面设计
日本现代设计在平面设计领域取 得了突出的成就。1981年日本成立平 面设计基金会,组织国际设计双年大 赛和大阪设计节,日本成为继欧美之 后的新的国际设计中心。日本平面设 计多吸取传统的图案、包装、材料和 绘画表现技法,强调细部处理和诗意 气氛,体现了岛国欣赏的阴柔美。
现代艺术设计在日本的发展.
![现代艺术设计在日本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6b7e825a5e9856a5612608e.png)
成长期: 1953-1960,日本的经济与工业都在持续发展。不少新的科 学与技术的突破对工业设计提出了新要求。 1.1957年起,日本各大百货公司接受日本工业设计协会的建议, 纷纷设立优秀设计之角,向市民普及工业设计知识。 2.同年,日本设立了“G”标志奖,以奖励优秀的设计作品。 3.日本政府于1958年在通产省内设立了工业设计课,主管工业 设计。 4.为了改变日本产品在国际上价廉质次的印象,日本的工业设 计从模仿欧美产品着手,以求打开国际市场,这使日本的 不少产品都具有明显的模仿痕迹。
松下电器位 于日本大阪 府门真市总 公司,左前 方是松下电 器历史馆, 后方是研发 实验室
灯 泡 插 座
1931年推出的第一款收 音机
第一自行车车灯
功率为500w的反射式电 灯
Panasonic第一台电视 机
Panasonic 公司National的洗衣机
Panasonic 电冰箱
Panasonic著名的VHS录像机
现代艺术设计在 日本的兴起和发展
背景
• 和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日本现代设计的起 步要迟得多。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 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但直 到二次大战前,日本 的国家重心都放在海外军事扩 张上,在工业设计上虽有过一些零星的探索,但始 终未能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战后在美国的大 力支持和援助下,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直到50年 代日本才进入了现代设计的起步阶段。 • 1945—1952年是日本战后最困难的阶段,被称为 经济复苏期。随着美对日制裁政策的松动,日本经 济逐步得到恢复。
上图为尼康公司 1957 年生产的S P3 型照 相机;中图为佳能公司 1961 年推出的“Canonet” 相机;下图为1954 年 产德国莱卡M3 型照相 机。
日本现代设计艺术
![日本现代设计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81e9890590c69ec3d5bb7551.png)
日本现代设计
设计评论家厄尔认为日本设计可以总结为两大类, 即: l )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创造性的; 2 )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与俭朴的. 他的这种看法和分析,基本可以说是指出了日本 设计的形式风格特征,比较倾向表面分析.对于日 本设计形式之所以存在这两个方面的特征,他倒没 有做出结论.其实,这两种风格并存的原因,存在 于日本文化中的双重性之中,这种双重性是指: l )日本文化中的东西方文化并存特征; 2 )日本文化中华贵装饰与单纯,俭朴并存特征. 对于这个特征,日本学者Masaru katusumie 说:他们 (指日本人)把折衷主义当作一种优点来吸收,并 且利用折衷主义来增加他们生活的多样性,使生活 更加丰富.
日本现代设计
以日本的传统建筑来作为例子,分析日本的设 计原则和特点是非常典型的.日本的传统住房和 用品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设计特征: 紧凑性 轻便性和便携性(portability ) 直线性形式(rectilinearity ) 选择性(selectivity ) 减少主义特征(minimalism ) 模数体系和标准化特点(modularity and Standardization)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
简要概括日本发展设计过程:
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 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 年代已经成 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耐用消费产品设 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连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这类需要高度技术背景和长期 人材培养的复杂设计类别,也达到国际水平,使世界各国对日本设计另眼相看. 而为什么日本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也是一个设计理论 界非常重视的课题. 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的非西方国家,唯一的亚洲国家,它的工业革命比西 方各国迟到了100 年以上,它的民族传统,设计风格,文化根源与西方格格不入, 因而,它如何能够发展自己具有世界竞争水平的设计,就更加令人感兴趣了.日 本国土虽然狭小,但是人口众多,在一个小干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领土上,居然 能够容纳下1.3 亿人口,可见居住空间的狭窄是日本人生活的一个特点,这个特 殊的背景,在日本的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中都得到鲜明地体现.
日本与德国的现代设计
![日本与德国的现代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ef2fe7102de2bd960588e0.png)
特点
1.德国的工业企业一直以高质量的产品著称世界,德国产 品代表优秀产品。 2.产品质量对亍设计水平的促进,造成德国设计的坚实面 貌:理性化、高质量、可靠、功能化、冷漠特征。 3.平面设计斱面具有明快、简单、准确、高度理性化的特 点,但也同时具有沉闷的、缺乏个性的倾向。
意义
推动了德国战后的发展,促进现代化进程,同时为世界现代 设计创建了完善的理论体系,为世界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
特点
1.文化双重性: 日本文化中的东西斱文化幵存特征; 日本文化中华贵装饰与单纯、俭朴幵存特征。 2.三个立场: wabi:一无所有、零、有限; sabi :永恒、俭朴、功能与形式的合一 ; shibi:严峻品味,即以物写意、俭朴、不卖弄。 3.对材料本来特色的重视;喜好开放的空间;喜好展示暴露的结构支撑 部件;喜好数模系统;绚丽的装饰风格。
意义
促进了日本工业化进程,推动了日本现代化的步伐,改 变了日本的面貌,从战后崛起到如今的世界强国。
背景
1.二战之前,“德国工业联盟”、“包豪斯”等进行现代设计的理 论探讨和设计实践,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培养 大批设计师,成为世界现代设计发源地。 2.二战后十余年,战败国德国现代设计处亍恢复阶段,思想核心是 理想主义、功能主义,加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到如今,德国设计以其理性、高质量、可靠的新能而著称,在世 界市场上占据重要的位置。
日本与德国的现代设计
目录
日本
1.背景 2.特点 3.历史意义
德国
1.背景 2.特点 3.历史意义
设计欣赏
பைடு நூலகம்景
1.日本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之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 进入工业时代,但此后的几十年间,日本把全部现代化的时间都耗费在 军事扩张上,没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2.日本真正的现代设计从1953年前后开始发展,到80年代已经 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 3.日本文明发展是基亍大量地借鉴国外文明的精华基础之上的,加上自 己的消化,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发展出自己独特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
一、背景:
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以日本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
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
日本明治唯心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
在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志。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找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933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传统工艺现代化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战前这40年日本的设计艺术处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在追随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和目的传统工艺现代化两者之间徘徊,主体处于传统手工业上,对现代设计处于模仿阶段。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
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3、成长阶段(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
到了五十年代后半期,随着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日本设计师对现代设计的深入理解,日本的工业设计开始走出美国式商业主义设计和德国式理性主义设计模式,在设计艺术体系和设计文化的建立上开始追求"日本风格".日本人深知,走美国和德国的设计道路,模仿别人永远不会有所超越,而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在对外交流中,日本惊讶发现在欧洲现代主义强大的设计浪潮冲击下,处于北欧的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设计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长期保持传统手工艺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的设计在世界市场上深受好评.加上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在世界上开始受到批评,日本人意识到这是世界艺术的转折点,于是,日本产业界开始把"具有风格"当作对外贸易的一种手段,试图以传统手工艺在国外市场上赢得胜利,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指导之下,在50年代后期日本设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的体制.具体而言,在传统方面,日本设计吸取了中国和韩国等东方国家的文化内涵,而从现代和前卫来看,表现在追随,借鉴,模仿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设计.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结果,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传统设计面向国内市场,像陶瓷,传统工艺美术品,传统服装,建筑,茶道,花道,盒景设计走向日益精练的高度;作为面向国际的现代设计,在日本主要表现在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建筑和环境设计,平面,包装,展示等设计领域..
索尼公司可以看作是50年代日本工业设计飞速发展的缩影.索尼公司成立于1945年,原来叫"东京通讯株式会社",1950年该公司生产出第一台磁带录音机.1953年日本政府出面,购买到了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半导体技术专利,于1955年成功推出了第一台全晶体管收音机,受到消费者欢迎,销路极佳。
从此该公司迅猛发展.1958年公司正式改名为"SONY",其简洁的名称和琅琅上口的读音以及来自Sonic(音响)与Sonny(乖孩子)的谐音组合,使索尼(Sony)成为妇孺皆知的品牌.1959年索尼公司设计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化的电视机
"TV-8-301",这台屏幕仅20厘米,重6公斤的电视机,是第一台袖珍型电视机.其设计简洁,功能性突出,有把手,按纽,天线和支架,结构十分合理,受到设计界的关注和好评.今天,索尼公司被世界公认为首屈一指的大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如果从其发展历史去探索,总结其成功经验,应该说其关键之处在于其自50年代以来就十分重视设计分不开.从50年代开始,索尼公司就坚持"创造市场"的设计政策,为此拟定了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八大原则:第一,产品必须有良好的功能;第二,产品设计要美观大方;第三,优质;第四,产品设计要具有独创性;第五,产品设计要讲究合理性,以便于批量生产;第六,本企业产品必须具有独立特征的同时,又应有设计特征上的内部关联性;第七,坚固,耐用;第八,产品对社会大环境应具有和谐,美化的作用.
索尼公司不随大流,坚持独创的设计原则,由于体现了现代主义设计原则所追求的精神,同时将这种精神与精致,细腻的日本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不仅使索尼公司始终领导了世界家电行业的潮流,而且其设计的成功引发了其他公司的竟相仿效.其完善的设计体系和设计策略,设计方式,成为日本大企业设计模式的代表.
4、飞速发展时期(60年代之后)
经过四五十年代的恢复和发展,到60年代,日本经济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逐步成为世界上最有经济影响力的国家之一.1958年,日本的黑白电视机产量达
到一百万台,1963年突破500万台,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成为日本生活中的三大件.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达世界一流水平,进入富裕社会时期.在这种
经济背景之下,日本设计从战后的以模仿为主,成长为世界设计界中一支强有力的力量.
20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的体制。
具体表现是1960年日本承办世界设计大会,使与会各国开始关注日本的现代设计;1961年“世界工业协会联合会议”开始走向世界;1963年巴黎“世界工业设计协会”
六,七十年代日本设计的后来居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日本政府,设计师和企业家的重视,关注;第二以技术为本,重视设计发掘,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三善于学习吸收国外先进设计经验;第四重视设计教育,注重设计人才的培养。
由于上述的原因,使日本设计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巨大作用.到70年代日本许多工业设计产品以咄咄逼人之势大步推进欧美市场,以其良好的性能,多样的造型,低廉的价格和无微不至的设计细节,赢得了广阔的市场.涌现出了剑持勇,福田繁雄,龟仓雄策,永井一正,田中光一,山城隆一,早川良雄,栗津洁,杉浦康平,横尾忠则等著名设计师.其中剑持勇主要从事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1964年,他的作品《圆形藤椅》被纽约现代美术馆选为20世纪设计珍藏;其他代表作品还有1968年为日本航空公司喷气式客机的内舱设计;1971年京王广场饭店的内部装修与家具设计.他十注意室内设计师的职能和它在整个设计师协会中的地位。
出生于1932年的福田繁雄是日本当代天才平面设计家,日本战后现代平面设计的奠基人之一,在广告设计方面成就斐然,主要代表作有1976年《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广告招贴画》,1976年《76'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章》等.龟仓雄策(1915-1997)被尊称为日本现代设计之父.他的海报设计,尤其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2年札幌冬季奥运会的设计,奠定了他在日本平面设计界不可动摇的地位.1964年,他负责东京奥运会平面设计项目,包括标志,海报,视觉传达系统等,他在整个设计中贯穿了日本国旗中红色圆形——所谓太阳的符号,把这个圆形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5个圆环联系在一起,取得既有民族特征,又有准确的国际认同的效果,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系统设计中的杰出作品。
出生于1929年的永井一正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平面设计和艺术指导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设计家,在他众多的设计中以1986年设计的三幅展览海报最具代表性.出生于1930年的田中一光,十分喜爱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纵横线条简单几何图形,同时对包豪斯发展起来的设计上的国际语汇和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风格非常感兴趣.他把构成中的面和空间作为设计的核心,他采用方格网络作为平面设计的基础,以达到高度秩序性和工整性的效果,他采用色彩鲜艳,跳跃的几何面组成形象,色彩往往比较接近,达到色彩和谐的目的.他于1961年设计的戏剧海报充分反映了其设计风格与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结
日本的现代设计是伴随日本工业化和战后不断向西方学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它却不是西方设计模式的复制,它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日本
风格。
同时日本的设计具有设计美感,具有人性之美,精微之美和简素之美,它的设计过程经过了引进来,吸收创新和走出去的发展阶段,这是值得我们中国借鉴的。
日本设计具有许多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与日本本身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分不开。
因为日本的文化发展是基于本身文明的基础上,通过几次重大的向外国学习历史而逐渐形成,这样,使日本设计本身包含了几个不同的影响根源,这些根源包括日本自己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美学传统,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讲究美学的精神含义。
另外一个根源就是欧美的影响根源,这个根源包括明治维新之后受德国技术影响,战后受到美国和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风格影响,特别是受到美国的大众消费文化和德国的理性主义设计的影响,通过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影响很快就从日本的产品中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