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对祖国抗战经济的贡献_诸葛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第6期第30卷(总第141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U RNAL OF Z HE JIANG NORM AL UN I VER SITY

(Socia l Sc i ences)

N o16,2005

G enera l N o.141

V o.l30华侨对祖国抗战经济的贡献

诸葛达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对祖国抗战的经济支援,这是他们对祖国抗战作出的最大贡献。华侨对祖国抗战经济支援的方式:捐款、购债、侨汇、投资和捐献物资。他们在祖国抗战中能作出如此重大经济贡献的主要原因: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爱国侨领起了重大作用和国共两党都对华侨抗日救国运动起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华侨;祖国抗战;经济贡献;原因

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35(2005)06-0013-06

抗日战争时期,海外侨胞以他们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从财力、物力、人力上支援祖国抗战,对祖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他们对祖国抗日战争的经济支援,是海外侨胞对祖国抗战作出的最大贡献。

华侨对祖国抗战经济支援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捐款。华侨捐款的主要形式有常月捐和特别捐,以及献金、义卖等。常月捐是一种最常见且最见成效的捐款形式。一般店员和其他职工,捐出薪俸的10%,厂主、店东酌其财力,分为10等捐,从10元到1000元,优等无限。马来亚槟榔屿、新加坡的华侨筹赈会分别发出5劝募长期月捐宣言6和5扩大推行常月捐宣言6,指出华侨助赈祖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大众都来认月捐,抗战一日不停,我们的月捐也就不断缴出去,直到民族得解放为止0。[1]海外各地华侨奋起响应,他们提出了/逃避义捐,非我族类;捐而不力,不算爱国0的口号。据统计,到1941年12月,海外各地华侨逐月义捐1350万元,其中南洋华侨月捐数达734万元,为全世界各地华侨月捐之冠。[2](P344-345)特别捐是为抗战某种具体用途的一种专项捐款,包括航空救国捐、坦克救国捐、救灾捐、寒衣捐等。就航空救国捐而言,到1940年底,美洲侨胞捐款达六百三十余万美元,作为祖国购机抗日之用。[3]1941年8月14日,印尼巴达维亚侨胞举行中国空军节庆祝大会,当场捐款100万元,以加强祖国空军建设。[4]献金与特别捐颇为相似,不同之处是多在纪念日进行。主要名称有/元旦献金0、/七七献金0、/九一八献金0、/庆功献金0,另外还有/结婚献金0、/做寿献金0、/节约献金0等。1939年/七七献金0运动中,暹罗华侨在亲日的銮披汶政府的高压政策下,秘密捐集100万元巨款汇回祖国。义卖是通过高于原有价格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数百倍付款购买义卖物品募集捐款。这种捐款形式当时十分普遍,尤其在假日和纪念日场面更为热烈。此外,有些地方的华侨还举行游艺、演出、球赛、书画展览,或邀请名流讲演,发售入场券,有的则售卖奖券等,通过各种方式,千方百计地募集捐款。华侨捐款具有以下特点:1、持续时间长。自九一八事变时即已开始,直至抗战胜利,捐款长达14年,这在华侨史上绝无仅有。2、捐款范围大。就空间而言,席卷了五大洲华侨居聚的所有区域。可以说,哪里有华侨,哪里就有捐款活动。就成员而言,从富有的侨领巨商到生活清

*收稿日期:2004-12-15

作者简介:诸葛达(1949-),男,浙江兰溪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贫的工农侨众,小商小贩,文化界乃至一贫如洗的乞丐、舞女、和尚、囚犯,从两鬓斑白的老人到刚刚懂事的幼童等各个阶层,无不参加捐款。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捐款的华侨有四百多万人。[5]3、捐款数额巨大。/富商巨贾,既不吝金钱,小贩劳工,亦尽倾心血0。[2](P79)据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财政部的捐款资料统计,抗战8年,华侨捐款共达1322592652元。[6](下P705-706)

第二,购债。为了解决中国财政巨大困难,国民政府向海内外发行救国公债、国防公债、金公债和节约储蓄券。抗战爆发时,国民政府成立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由蒋介石、孔祥熙任正副主任委员,黄炎培任秘书长,常务委员24人概由行政院聘定。著名侨领和侨界知名人士陈嘉庚、庄西言、陈守明、胡文虎、李国钦等被聘为常务委员。1937年8、9月,国民政府先后颁布5救国公债条例6、5救国公债募集办法6、5修正救国公债募集办法6和5购募救国公债奖励条例6。广大华侨想为祖国所想,急为祖国所急,在海外各地成立了华侨公债劝募委员会,掀起了广泛的购债活动。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先后发行了6期救国公债,每期5亿元,共30亿元。第一期救国公债,海外各地侨胞就认购了半数以上。[6](下P686)以后国民政府发行的救国公债,华侨也尽力认购。据统计,1937年至1942年,华侨购买了救国公债11亿元。[7]从抗战爆发到1940年,华侨认购了国防公债6265138元,金公债2915880元又22924金镑。1940年9月至12月,华侨还购买了节约储蓄券1千万元。[8]按照国民政府颁布的5救国公债条例6的规定:/本公债自战事结束后第三年起,由国库指拨基金,分二十年还清。0但是,由于战后法币严重贬值,国民党政府又忙于打内战,国库空虚,根本无力偿还,侨胞购买的公债和债券成了一张废纸,本是有偿债券变成了无偿的义捐,等于全部捐送给了抗战事业。

第三,侨汇。侨汇与中国抗战经济的关系尤为密切,是抗战期间中国财政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外汇的主要来源,它对稳定法币的币值,补充军费的巨额消耗,偿抵外债逆差,都大有裨益。尽管不少国家的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对华侨汇款加以限制,但广大华侨甘冒各种风险,把大量金钱汇寄家乡。整个抗战期间,侨汇数量很大,约有95亿元以上,[9](P31)从1937年到1941年侨汇数逐渐增多,1941年侨汇多达18亿元,这一阶段是/侨汇的发达时期0。[10](P167)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香港和沿海城市转汇枢纽陷入敌手,加之欧洲和南洋地区陷落,侨汇发生阻滞,数量骤减,但美洲华侨仍继续不断汇款,美洲华侨在抗战期间总收入为25亿多美元,侨汇总数为5.9亿多美元,约占其总收入的1/4。[6](下P684)侨汇是海外华侨寄回国内赡养家属的汇款,是要归还侨眷的,但侨汇都是外汇,而国内侨眷收到的都是已折合成的法币,这对于经济落后,财源枯竭,外汇紧缺的国民政府是一个重大的输血。

第四,投资。抗战期间,不但沦陷区的侨资企业丧失殆尽,而且大后方的华侨企业、合资企业也因日军的经济封锁和狂轰滥炸而遭受巨大损失。然而,爱国华侨为了保家卫国和增强抗战经济实力,不顾投资风险仍积极投资大后方的经济建设。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制订了一些有利于华侨投资的政策和条例。1938年4月,国民党临全大会通过的5抗战建国纲领决议案6/经济0条款中强调要/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扩大战时生产0。11月,国民政府经济部制订了5非常时期华侨投资国内经济事业奖励办法6,具体规定了鼓励华侨回国投资的条件和办法。1940年7月,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通过侨委会副委员长肖吉珊等27人的提案5鼓励海外华侨回国投资案6。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还调查公布了国内资源蕴藏情况,以供华侨投资参考。国民政府侨委会内特设华侨投资委员会,并成立西南经济建设委员会以加强领导。中国银行组织西南视察团,研究投资项目,在西南各省的重要地点设立分行办事处,把大部分侨资引向西南。随着国民政府各项法令的公布,许多华侨纷纷组织考察团深入西南,商讨投资办法,洽谈投资业务,大规模向西南投资。如陈嘉庚、侯西反和郭兆麟等合资在重庆创办中国药产提炼有限股份公司,这是当时中国唯一新式的提炼药厂,可生产药品91种。胡文虎投资1000万元于云南矿物公司,他还投资200万创办四川资中糖厂,并与国内的实业家合办华侨实业公司,资本为1000万元。马来亚华侨运回新式机器并投资100万元,改良了广西锡矿。陈守明、陈嘉庚、庄西言和周崧等13人与国内地方实力派龙云、刘文辉和缪云台等13人合资500万元,创办华西垦殖股份有限公司,其股本中华侨资本占50%。同时,许多华侨还投资于金融业,在国内建立了多家华侨银行,以补充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的不足和为工矿垦殖提供资金。据统计,抗日战争时期华侨投资西南地区的资金约2500万美元,[11]遍及工、农、商、金融各业。华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