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知识培训-茶文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勋七则,
《煮泉小品》田艺蘅 《水品》徐献忠 《茶谱》朱权 清代茶书: 《阳羡名陶录》吴骞 《续茶经》陆廷灿
“乱世喝酒、盛世喝茶”
中国茶人提倡:1、以茶代酒; 2、不抽烟、少喝酒、多喝茶、喝好茶
茶有"十德"之说 唐 刘贞亮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 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 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 以茶可雅志。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谢谢观赏 THANKS!
明代 瀹茗法
茶叶的种类
分为: (1),六大基本茶类 (2),再加工茶类
明朝时,开始流行小壶泡茶。
唐代茶书: 《茶经》陆羽 《煎茶水记》张又新 《十六汤品》苏虞
宋代茶书: 《大观茶论》赵佶 《大明水记》欧阳修
《茶具图赞》审安老人 《茶录》蔡襄 明代茶书: 《阳羡茗壶系》周高起 《煎茶七类》徐渭 全书250字左右,分为人品、品泉、煎点、尝茶、茶候、茶侣、茶
宋朝时,饮茶方式为点茶法;
韦鸿胪:即茶焙笼 木待制:即茶槌
金法曹:即茶碾
胡员外:即瓢杓 罗枢密:即罗合 宗从事:即茶刷
陶宝文:即茶盏 汤提点:即水注 竺副师:即茶筅
石转运:即茶磨
漆雕秘阁:即盏托
司职方:即茶巾
宋 审安老人撰审安运用图解,以拟人法赋予姓名、字、雅号,倍感生动有趣。并 用官名称呼之,分别详述其清新高雅之职责,以表经世安国之用意。 「茶具图赞」的十二茶器图
《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皓群臣饮酒,......以七 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秘赐 茶荈以当酒。
《广雅》:
"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 饼成以米膏出之。 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 浇覆之,用葱、姜、桔皮芼之。
茶圣陆羽写《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业专著
茶的别名
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茶的别称:草中英、不夜侯、瑞草魁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华阳国志·巴志》
巴蜀一带的百姓为了迎接英明的君主上植五谷, 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 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史料记载把我国的茶叶的历史推到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周武王时 期。
西汉年间 王褒《僮约》: “烹荼尽具”,“武阳买荼”。
陆羽:字 鸿渐 唐代(733--804)湖北竟陵(今天门市)人
《茶经》:
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 五之煮;六之饮; 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饮茶传入日本、韩国。
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 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 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 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
茶文化史
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
发现了茶。之后把茶当保 健饮料及菜肴居多。
神农氏,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 传说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 寸, 龙颜大唇。农业的发明者,医药之祖,有“神农尝 百草”的传说。
茶 叶 发 源
地 西 南 地 区
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荣西 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 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 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 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 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 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 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草 依 禅 师
公元729年,中国茶叶传到日 本,公元803—805年,最澄和 尚把茶叶种植技术带到日本。 17世纪初,茶叶第一次来到欧 洲,葡萄牙人把茶叶员到了里 斯本,荷兰东印度公司把茶叶 员到荷兰、法国和拜尔蒂克港 口。 茶叶最初是以原材料,未加工 或半成品通过国际边界线出口, 形成了早期最原始的商品贸易 。
《煮泉小品》田艺蘅 《水品》徐献忠 《茶谱》朱权 清代茶书: 《阳羡名陶录》吴骞 《续茶经》陆廷灿
“乱世喝酒、盛世喝茶”
中国茶人提倡:1、以茶代酒; 2、不抽烟、少喝酒、多喝茶、喝好茶
茶有"十德"之说 唐 刘贞亮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 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 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 以茶可雅志。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谢谢观赏 THANKS!
明代 瀹茗法
茶叶的种类
分为: (1),六大基本茶类 (2),再加工茶类
明朝时,开始流行小壶泡茶。
唐代茶书: 《茶经》陆羽 《煎茶水记》张又新 《十六汤品》苏虞
宋代茶书: 《大观茶论》赵佶 《大明水记》欧阳修
《茶具图赞》审安老人 《茶录》蔡襄 明代茶书: 《阳羡茗壶系》周高起 《煎茶七类》徐渭 全书250字左右,分为人品、品泉、煎点、尝茶、茶候、茶侣、茶
宋朝时,饮茶方式为点茶法;
韦鸿胪:即茶焙笼 木待制:即茶槌
金法曹:即茶碾
胡员外:即瓢杓 罗枢密:即罗合 宗从事:即茶刷
陶宝文:即茶盏 汤提点:即水注 竺副师:即茶筅
石转运:即茶磨
漆雕秘阁:即盏托
司职方:即茶巾
宋 审安老人撰审安运用图解,以拟人法赋予姓名、字、雅号,倍感生动有趣。并 用官名称呼之,分别详述其清新高雅之职责,以表经世安国之用意。 「茶具图赞」的十二茶器图
《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皓群臣饮酒,......以七 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秘赐 茶荈以当酒。
《广雅》:
"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 饼成以米膏出之。 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 浇覆之,用葱、姜、桔皮芼之。
茶圣陆羽写《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业专著
茶的别名
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茶的别称:草中英、不夜侯、瑞草魁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华阳国志·巴志》
巴蜀一带的百姓为了迎接英明的君主上植五谷, 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 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史料记载把我国的茶叶的历史推到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周武王时 期。
西汉年间 王褒《僮约》: “烹荼尽具”,“武阳买荼”。
陆羽:字 鸿渐 唐代(733--804)湖北竟陵(今天门市)人
《茶经》:
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 五之煮;六之饮; 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饮茶传入日本、韩国。
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 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 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 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
茶文化史
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
发现了茶。之后把茶当保 健饮料及菜肴居多。
神农氏,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 传说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 寸, 龙颜大唇。农业的发明者,医药之祖,有“神农尝 百草”的传说。
茶 叶 发 源
地 西 南 地 区
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荣西 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 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 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 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 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 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 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草 依 禅 师
公元729年,中国茶叶传到日 本,公元803—805年,最澄和 尚把茶叶种植技术带到日本。 17世纪初,茶叶第一次来到欧 洲,葡萄牙人把茶叶员到了里 斯本,荷兰东印度公司把茶叶 员到荷兰、法国和拜尔蒂克港 口。 茶叶最初是以原材料,未加工 或半成品通过国际边界线出口, 形成了早期最原始的商品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