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室环境监控系统 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5kV配电室环境监控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
安徽电科恒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4月
目录
1 10-35kV配电室环境控制要求 (1)
2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1)
3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目标功能 (1)
4 配电室环境监控改造方案 (3)
4.1 配电房综合监控装置 (3)
4.2 传感器采集单元 (4)
4.3 环境控制单元 (4)
4.4 排水单元 (6)
4.5 消防系统接口 (6)
4.6 照明控制单元 (6)
4.7 其它辅助设施 (7)
5典型10kV配电室改造布置图 (7)
1 10-35kV配电室环境控制要求
根据国网公司10~35kV的户内主要设备长期运行环境要
2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有已建成的常规变电站均未配置辅助控制系统及环境控制系统,变电站内环境参数未考虑数据采集及在线监测,配电室内环境控制均采用人工控制方式,由运行人员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到变电站现场巡视及操作,在各配电室内通过人工控制空调运行模式、风机启停、百叶窗开关等方式就地控制配电室环境,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和在线监测。
现有常规变电站风机均为普通通风机,空调为普通民用空调,进风窗为普通通风百叶。通过人工控制空调运行模式、风机启停、百叶窗开关等方式就地控制配电室环境,无法自动控制及和在线监测。
3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目标功能
针对目前变电站配电室运行环境现状,需在配电室配置一套配电房综合监控装置,该装置包含环境数据采集单元、环境控制(温湿度)单元、照明控制单元、火灾报警与消防系统接
口及一体化智能控制管理平台,实现对配电室内对站内的温度、湿度、水浸、SF6浓度(选配)、灰尘(选配)等环境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和上传,对配电室内环境状态、空调、风机及照明等辅助设施实现在线监测,根据各种环境条件及运行环境要求,通过一体化环境管理平台实现站内辅助设备的联动,完成变电站站端的环境智能控制。
1)系统平台采用云部署模式,采用统一的系统管理应用;
2)实现参数配置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数据管理和接口
标准管理。
3)实现在线监控数据管理,具备通过在线检测模块采集电力设
备运行状态和参数、环境、安防、消防状态检测数据。4)实现配电场所的设备在线监测、环境温度、湿度、SF6气体
浓度、臭氧浓度、含氧量、烟雾火灾、水位、粉尘、噪声、震动、防小动物等信息的采集和告警,电力环境调控机、风机、空调、除湿机、灯光等设备的控制管理等;
5)通过视频监控以及安防入侵检测实现配电房安防状态检测;
6)通过对配网变压器、中压开关柜、低压配电柜和电缆等设备
的现在检测实现设备的状态在线检测以及局放、测温等检测。
7)系统平台具备配电房设备在线检测数据浏览功能,包括,综
合环境检测、安防状态检测、设备状态检测等在线检测数据的浏览功能,
8)实现在线检测数据综合分析功能、设备实时状态分析评估功
能,实现检测数据完整性、一致性、采集及时性的统计分析功能。
4 配电室环境监控改造方案
4.1 配电房综合监控装置
配电房综合监控装置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将室内环境参
数、辅助设备状态、智能控制各单元状态均统一采集、处理,具备实时上传远端监控端的功能,站端对控制设备及辅助设备进行定时巡检,当站端环境或控制设备出现告警状态情况下及时上传告警信息,实现对配电室环境的综合调节,确保运行环境满足设备安全运行的需要。
4.2 传感器采集单元
(1)温湿度传感器
配电室内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安装数量根据室内面积、空间体积、空调、除湿机安装数量等具体状况确定,并考虑冗余和室内环境分区域控制,同时需要考虑室外实时环境温湿度状态。根据配电室环境控制要求需按实际工程在室内安装温湿度传感器5~6台,室外再配置温湿度传感器1~2台。
(2)水浸传感器
配电室电缆沟内应配置1~2台水浸传感器,对于设有电缆夹层的户内变电站,在夹层内应布置2台水浸传感器。水浸传感器应选用支持告警输出功能的工业级产品。
4.3 环境控制单元
基本原则:
(1)空气循环
应能实现配电室室内室外空气循环、室内空气循环。
排风机应与空调、除湿机等设备联动,开启排风机的同时应人工开启百叶窗,防止室内产生负压,且不应与空调或除湿
机同时开启。排风机应在高压室大门外的显著位置布置手动控制开关,用于事故通风,控制逻辑应按照手动优先于远程遥控和自动控制。
对于高压室有低于地平面的电缆层(沟)的站所,应安装轴流风机促进电缆层(沟)与室内的空气循环,避免电缆沟内湿度过大影响高压开关柜内的湿度。
(2)温度调节
一般情况下,室外配置2台温湿度传感器,由于室外环境恶劣,可以互为备用,避免由于损坏造成控制装置误判。高压室内,每80m²配置一台,大约3到6台,这样配置可以避免局部的环境状态的不均衡。如有特殊需要高压室内的一次电缆沟内,每隔20米安装一个温湿度传感器,一般在2台到4台。
为了保证室内温度能够有效控制,配电室内应安装工业级大功率冷暖双制型空调。空调应至少具备制冷、制热、除湿、送风四种工作模式,发生故障时能自动检测,并可通过远程通讯,将自身状态上传至主站。发生断电后,一旦供电恢复,空调应能按照原有设定继续运行。每匹空调的制冷量大约对应100-150M3空间体积,对于配电室内有电容器室和站用变室等发热量较大的空间,应增大空调容量或调整控制参数。空调启动应以室内温度作为主判据,在未安装除湿机的条件下,室内湿度也应作为辅助启动判据,空调应支持与室内循环安装的轴流风机联动。
(3)湿度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