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煤田的划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煤田的划分
§1 煤田划分为井田
一、煤田、矿区、井田 1. 煤田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由于含炭物质沉积而产生 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2. 矿区
开发煤田形成的社会组合,称矿区。
3.井田 划分归一个矿区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叫井田。
二、矿区划分成井田
(一)划分原则
1.井田范围要与A相适应 2.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井田 3.当不受自然条件限制(或无自然条件可利用)既人为 划井分井田境界时,应使井田有合理的走向长度
一、井田再划分方式 (一)划分为阶段 1.定义 在井田内沿倾斜,按一定标高将井田划分为若干长条 部分,称为阶段,这种划分方式叫阶段式划分。
阶段尺寸:由定义可以知: 阶段走向长=井田走向长
阶段斜长: 由阶段垂高决定
《规范》规定:
阶段垂高:
缓斜、倾斜:150—250m
急
倾 斜:100-150 m
从国内实践看,阶段斜长一般600—1000m左右为宜
三、矿井服务年限 T
1.定义:矿井均衡、稳定、正常的生产时间。
2.Zk、A、T三者关系
Zk T= A K
其中:K—储量备用系数,1.2~1.4 ;
Zk—可采储量;
A—矿井设计年产量,t/a
T—矿井设计服务年限,a
A与T的关系:
矿井设计生产能 矿井设计服 力/(Mt²a-1) 6.0 及以上 3.0-5.0 1.2-2.4 0.45-0.9 务年限/a 80 70 60 50 第一水平服务年限/a 倾角 0°-25° 倾角 25°-45° 倾角 45°-90° 40 30 30 25 25 20 20 15
2.阶段与水平 (1)水平:阶段之间分界线所在的水平面。 表示方法: A 标高:±0m -150m…. B 用途:运输,回风,开采水平…. C 采序:第一,第二水平….
(2)开采水平
具有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的水平。
(3)阶段与水平的关系
二者区别: 阶段表示井田的一部分范围 而水平指布置大巷的,某一标高水平面 二者联系: 1.水平服务于阶段 2.水平包括一个或者是两个阶段
根据我国实际条件,《规范》规定:
小型:≦1.5km 中型:≦4.0km 大型:≦7.0km 特大:10-15km
4.要处理好与邻矿的关系 (二)井田境界人为划分法
沿走向----垂直划分法
沿倾向----α↓垂直划分 α ↑水平划分
三、矿区开发顺序
十二字方针:
先浅后深 先近后远
先易后难
§2 井田内再划分
1区段 2区段 3区段
Ⅰ 阶段
Ⅱ 阶段
Ⅲ 阶段
1区段
Ⅰ 阶段
2区段
3区段
Ⅱ 阶段
Ⅲ 阶段
2.采区再划分→区段
区段:在采区范围内,沿倾斜将采区划分成为若干长 条部分,每一长条部分叫做区段
3.采区上(下)山
定义:联系采区内各区段平巷与开采水平的巷道,一 般是斜巷。
4.采区类型
分为: 双翼(面)采区 单翼采区:少数条件下也采用。 单翼采区分为前上山和后上山(参照物-井筒)
2
6
A
4 C 1
3 5 1
(二)分带式
定义:在阶段内不划分采区,而走向或者倾斜将阶段划分成 若干个只能布置一个平面的长条叫分带,而这种划分方式叫做 分带式划分 分类:
走向分带(分段式布置):采用走向长壁采法,适用于所 有缓及倾斜煤层,且阶段斜长走向都较小(我国少用) 倾斜分带(分带式布置):采用倾斜长壁采法用于 α ≤12° 整阶段布置:
D1 D2 D3
D D D
J1
J
三、井田分区域划分
优点:
①主井全矿提煤,生产集中,用大型胶带输送机,可达到很 高的生产力 ②矿井建设发展:分区同时建设 分区分期建设 ③地面生产集中,减少建筑工业场地占地和煤的损失。 适用条件: 矿井储量丰富,井田范围大,生产能力大,尤其是采深大, 沼气涌出大,通风困难更有利。 井田走向长,沼气涌出大,年产≥240万t 可采用
习题
1.试总结井田再划分。
要求:
(1)用示意图表示各种划分方式。
(2)平面图有剖面图对应。
2.影响A的因素
1、Z (物质基础): 采能力)关键因素 2、煤层生产能力(即开 2 指暴露 1 M 顶板所能获得煤炭的多 少 Mrc 内因 3、生产技术条件(主导 因素) 加以保证) 4、安全生产条件(必须
外因
供应能力 5、国家需煤程度和设备 A受国家政策影响 应随之调整 A更受国内外市场影响, 6、A也受井上、下运输条件 限制和影响
四、矿井内的开采顺序
我国可总结的一句话:
采区前进:(参照物井筒) 区内后退:(区段参照上山)
下行采序:(包括层间,阶段间,区段间)
§3 储量(Z)生产能力(A)
生产时间(T)
地质储量 工业储量 可采储量
能利用储量 工业储量 ( 可采储量 A B C D) 矿井总储量 ( A B C) 设计损失量 尚难利用储量 远景储量(D)盘区
开采近水平煤层时,通常沿煤层走向布置大巷,在大巷下 两侧将井田划分成若干块段,每一块段称为盘区,这种划分 方式叫做盘区划分
P3
P1
P2
P4
二、阶段内再划分
(一)分区式
1.定义
在阶段范围内,沿井田走向将阶划分为若干部分,每 一部分叫做一个分区或者是采区,而这种划分方式叫做
分区式划分。
一、Z(矿井储量)
关系:ZK=(ZG-P)C 式中: P—永久煤柱损失
C—全矿采区回采率
《规范》规定
采区回采率:
薄:≦85% 中:≦80% 厚:≦75%
采面回采率 :
薄:≦97% 中:≦95% 厚:≦93%
二、A(矿井年产量、矿井生产能力)
1.我国的井型系列
120 、 150 、 180 、 240 、 300 、 400 、 500级以上 大: 45、 60、 90 中: 小: 15、 21 、 30 9、
§1 煤田划分为井田
一、煤田、矿区、井田 1. 煤田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由于含炭物质沉积而产生 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2. 矿区
开发煤田形成的社会组合,称矿区。
3.井田 划分归一个矿区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叫井田。
二、矿区划分成井田
(一)划分原则
1.井田范围要与A相适应 2.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井田 3.当不受自然条件限制(或无自然条件可利用)既人为 划井分井田境界时,应使井田有合理的走向长度
一、井田再划分方式 (一)划分为阶段 1.定义 在井田内沿倾斜,按一定标高将井田划分为若干长条 部分,称为阶段,这种划分方式叫阶段式划分。
阶段尺寸:由定义可以知: 阶段走向长=井田走向长
阶段斜长: 由阶段垂高决定
《规范》规定:
阶段垂高:
缓斜、倾斜:150—250m
急
倾 斜:100-150 m
从国内实践看,阶段斜长一般600—1000m左右为宜
三、矿井服务年限 T
1.定义:矿井均衡、稳定、正常的生产时间。
2.Zk、A、T三者关系
Zk T= A K
其中:K—储量备用系数,1.2~1.4 ;
Zk—可采储量;
A—矿井设计年产量,t/a
T—矿井设计服务年限,a
A与T的关系:
矿井设计生产能 矿井设计服 力/(Mt²a-1) 6.0 及以上 3.0-5.0 1.2-2.4 0.45-0.9 务年限/a 80 70 60 50 第一水平服务年限/a 倾角 0°-25° 倾角 25°-45° 倾角 45°-90° 40 30 30 25 25 20 20 15
2.阶段与水平 (1)水平:阶段之间分界线所在的水平面。 表示方法: A 标高:±0m -150m…. B 用途:运输,回风,开采水平…. C 采序:第一,第二水平….
(2)开采水平
具有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的水平。
(3)阶段与水平的关系
二者区别: 阶段表示井田的一部分范围 而水平指布置大巷的,某一标高水平面 二者联系: 1.水平服务于阶段 2.水平包括一个或者是两个阶段
根据我国实际条件,《规范》规定:
小型:≦1.5km 中型:≦4.0km 大型:≦7.0km 特大:10-15km
4.要处理好与邻矿的关系 (二)井田境界人为划分法
沿走向----垂直划分法
沿倾向----α↓垂直划分 α ↑水平划分
三、矿区开发顺序
十二字方针:
先浅后深 先近后远
先易后难
§2 井田内再划分
1区段 2区段 3区段
Ⅰ 阶段
Ⅱ 阶段
Ⅲ 阶段
1区段
Ⅰ 阶段
2区段
3区段
Ⅱ 阶段
Ⅲ 阶段
2.采区再划分→区段
区段:在采区范围内,沿倾斜将采区划分成为若干长 条部分,每一长条部分叫做区段
3.采区上(下)山
定义:联系采区内各区段平巷与开采水平的巷道,一 般是斜巷。
4.采区类型
分为: 双翼(面)采区 单翼采区:少数条件下也采用。 单翼采区分为前上山和后上山(参照物-井筒)
2
6
A
4 C 1
3 5 1
(二)分带式
定义:在阶段内不划分采区,而走向或者倾斜将阶段划分成 若干个只能布置一个平面的长条叫分带,而这种划分方式叫做 分带式划分 分类:
走向分带(分段式布置):采用走向长壁采法,适用于所 有缓及倾斜煤层,且阶段斜长走向都较小(我国少用) 倾斜分带(分带式布置):采用倾斜长壁采法用于 α ≤12° 整阶段布置:
D1 D2 D3
D D D
J1
J
三、井田分区域划分
优点:
①主井全矿提煤,生产集中,用大型胶带输送机,可达到很 高的生产力 ②矿井建设发展:分区同时建设 分区分期建设 ③地面生产集中,减少建筑工业场地占地和煤的损失。 适用条件: 矿井储量丰富,井田范围大,生产能力大,尤其是采深大, 沼气涌出大,通风困难更有利。 井田走向长,沼气涌出大,年产≥240万t 可采用
习题
1.试总结井田再划分。
要求:
(1)用示意图表示各种划分方式。
(2)平面图有剖面图对应。
2.影响A的因素
1、Z (物质基础): 采能力)关键因素 2、煤层生产能力(即开 2 指暴露 1 M 顶板所能获得煤炭的多 少 Mrc 内因 3、生产技术条件(主导 因素) 加以保证) 4、安全生产条件(必须
外因
供应能力 5、国家需煤程度和设备 A受国家政策影响 应随之调整 A更受国内外市场影响, 6、A也受井上、下运输条件 限制和影响
四、矿井内的开采顺序
我国可总结的一句话:
采区前进:(参照物井筒) 区内后退:(区段参照上山)
下行采序:(包括层间,阶段间,区段间)
§3 储量(Z)生产能力(A)
生产时间(T)
地质储量 工业储量 可采储量
能利用储量 工业储量 ( 可采储量 A B C D) 矿井总储量 ( A B C) 设计损失量 尚难利用储量 远景储量(D)盘区
开采近水平煤层时,通常沿煤层走向布置大巷,在大巷下 两侧将井田划分成若干块段,每一块段称为盘区,这种划分 方式叫做盘区划分
P3
P1
P2
P4
二、阶段内再划分
(一)分区式
1.定义
在阶段范围内,沿井田走向将阶划分为若干部分,每 一部分叫做一个分区或者是采区,而这种划分方式叫做
分区式划分。
一、Z(矿井储量)
关系:ZK=(ZG-P)C 式中: P—永久煤柱损失
C—全矿采区回采率
《规范》规定
采区回采率:
薄:≦85% 中:≦80% 厚:≦75%
采面回采率 :
薄:≦97% 中:≦95% 厚:≦93%
二、A(矿井年产量、矿井生产能力)
1.我国的井型系列
120 、 150 、 180 、 240 、 300 、 400 、 500级以上 大: 45、 60、 90 中: 小: 15、 21 、 3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