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行业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油行业实施方案
20xx年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我国润滑油行业行业结构发生了
较大调整和变革。

车用润滑油比重已经超过工业用润滑油,在润滑油
市场比重达到一半以上,而车用润滑油是伴随着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的
必需品,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车用润滑油的需求也将不
断增长,不断推动我国润滑油行业继续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国内国际环
境总体上都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

相关产业作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高,随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加快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
方案。

第一部分规划路线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出、分类实施、因地制宜、政府引导、市场
推动”基本原则,采取强制与激励相结合方式,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标准规范、技术推广等方面全面推进产业发展。

第二部分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并推广关键核心
内容,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标准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
品牌建设能力。

2、坚持协调发展。

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有序发展。

3、因地制宜,示范引领。

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

制定合理技术路线,
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4、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
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第三部分背景分析
润滑油行业在我国已经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较为成
熟的产业链。

作为石油化工附属的子行业,在初级炼制的基础油中添
加各种添加剂形成各种功能的润滑油,其上游为基础油和添加剂供应;中游为各种用途的润滑油制造;下游为润滑油的各大应用领域。

随着
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车用润滑油已经成为润滑油市场的主流
产品,占比超过一半以上。

润滑油行业属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子行业,而润滑油又是由基础油
和添加剂调制而成的,石油初级炼制行业和添加剂行业自然成为润滑
油的上游;润滑油作为产业链的核心,处于中游位置;润滑油最终要
流向汽车工业、工程机械、能源化工等行业,依产品开发、研制、生产、供应,将各个产业关联起来。

润滑油的上游企业主要是石油化工企业和添加剂制造企业,在上
游中,石油经过提炼可以得到汽油、柴油、基础油、煤油和沥青等,
而添加剂根据单剂和复合剂划分,又有不同的种类,主要添加剂有极
压抗磨剂、清净剂、分散剂等。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主要被“三桶油”
所垄断,中石油和中石化同时也拥有一部分润滑油制造业务;添加剂
制造主要是外国厂商,如路博润、润英联、雪佛龙等,国内企业主要
有锦州康泰等。

润滑油中游环节为润滑油制造,主体是各个润滑油企业,主要生
产汽机油、柴机油、车辅油、防冻液、工业润滑油等产品,成为整个
润滑油产业链存在的基础和核心。

我国国内企业润滑油制造多以低端
产品为主,国外品牌依然占据我国润滑油市场主流地位,但随着我国
润滑油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也逐渐涌出康普顿、龙蟠、统一等
较为出色的润滑油品牌。

根据LupTop对中国润滑油市场进行综合评价,
选出了2018年度中国润滑油品牌十二强,统一、龙蟠、康普顿、莱克
等品牌均榜上有名,们以创新驱动行业发展,不断刷新品牌认识与市
场份额,是新时代“绿擎未来”,引领着中国自主品牌行业发展,助
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勇敢担当。

目前我国润滑油行业处于升级阶段,主流汽油机油从SE/SF升级
到SL/SM,部分使用SN/GF-5,而柴油机油跨过保持了几十年的CD,快速进入CH-4/CI-4的时代、很大部分使用CJ-4。

我国是汽车产销大国,汽车销量多年蝉联全球冠军宝座,而我国汽车保有量也逐年攀升,根
据公安部数据,2019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汽车
保有量已经达到2.5亿辆,私家车达1.98亿辆,全国66个城市汽车
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北京、成都等11个城市超过300万辆。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我国润滑油行业行业结构发生了
较大调整和变革。

车用润滑油比重已经超过工业用润滑油,在润滑油
市场比重达到一半以上,而车用润滑油是伴随着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的
必需品,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车用润滑油的需求也将不
断增长,不断推动我国润滑油行业继续发展。

第四部分区域环境分析
区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增长xx%,总量跃居全国城市第xx位,比上年上升xx位,居计划单列市第xx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xx%;工业增加值突破xx亿元,增长xx%;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xx亿元,增长xx%,出口额跻身全国城市第xx位,占全国份额从xx%提高到xx%;实际利用外资xx亿美元,增长xx%;研发投入强度接近xx%,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xx%。

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xx个,总数达到xx个,居全国城市首位,市场主体突破xx 万户,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城市。

xx个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xx元、xx元,分别增长xx%和xx%,收入比缩小到xx:xx,第xx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xx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六争攻坚”行动的交卷之年。

做好xx年各项工作,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xx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建议奋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xx%左右,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要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大力培育新产业、发展新技术、抓好新基建、扩大新消费,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服务业倍增
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在再平衡中实现艰难复苏。

全球经济版图深度调整,经济重心持续向亚太地区移动,中国国际地位快速提升。

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的突破,新一轮产业转移渐次展开。

国际环境总体有利于区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深层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同时,全球经济依然处于后危机时代,全球投资贸易规则主导权争夺日益加剧,发达经济体加速推进的TPP、TTIP、BIT等投资贸易协议谈判将引发世界经贸格局发生新一轮调整。

发达国家实施工业4.0和再工业化战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绿色低碳经济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面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区域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转型,加快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三期叠加”矛盾凸显,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滑,产能过剩有所加剧,社会矛盾逐步累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大。

在此背景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行动纲领,这将进一步
推动体制机制变革,深层次激发市场活力。

只有紧跟国家战略步伐,
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全局看,区域已经具备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和先导优势。

进入
改革发展新的关键时期,区域所具有的战略区位优势、国际制造优势、开放平台优势、历史人文优势、生态本底优势等方面的核心优势将进
一步体现,为成功谋求“二次创业”发挥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必须清
醒的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

创新驱
动内生乏力,经济增长支撑不足,城市功能有待提升,空间结构亟待
优化,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社会矛盾压力增大,各种要素对经济增
长的约束进一步显现。

所有这些表明,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保
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任务仍然艰巨,因此,深刻把握国际
国内发展基本趋势,谋划战略转型新定位、新目标将是致胜关键。

聚焦重点领域,坚持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重点打造新一代
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安全食品加工、文化和旅游等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
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
础的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一)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
展思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突破口,引导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努力将战略性新兴产
业打造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新兴化,通过技术工艺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工业“强基”工程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
持企业瞄准国内外标杆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三)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建设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
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和优质化发展、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化和
集群化发展,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四)优化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兴业富民的要求,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单功能的传统农业向多功能的现代
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

第五部分发展目标
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左右,比xx年(下同)增长xx%,年均增长xx%;完成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年均增长xx%;实现利税xx亿元,增长xx%,年均增长xx%。

第六部分主要任务规划
(一)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优势互补、区域协调的原则,结合各地的市场、资源、区域
经济发展和空间承载能力等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引导产业链式发展,
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
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增强企业对产业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控制能力和综合成本消化能力;围绕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延伸
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壮大产业实力,整合各种资源,形
成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优化组织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