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目视解译

合集下载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目视解译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不同解译者在同一遥感影像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解译结果,影响数据的应用效果和决策的准确性。
解译结果的差异
解译精度与可靠性问题
信息提取与处理的优先级
在目视解译过程中,需要权衡信息提取与处理之间的关系。然而,由于遥感影像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这一矛盾往往难以解决。
解译速度与质量的平衡
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
利用GIS提供的空间信息和分析功能,辅助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提高定位精度和空间分析能力。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与应用
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结合
通过GPS获取精确的位置信息,将遥感影像与实地坐标进行匹配,实现精准解译和动态监测。
与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的结合
高光谱与超光谱遥感影像融合
03
时序遥感影像融合
将不同时间拍摄的遥感影像进行融合,提高影像质量、增加信息量并辅助变化检测。
时序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方法
01
时序变化检测
通过对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拍摄的遥感影像进行比较,检测地物的变化情况,如建筑物拆迁、植被生长等。
02
时序影像序列分析
将多个时序遥感影像进行连续分析和比对,提取地物的动态变化特征,提高解译精度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在地貌与地形分析中,主要包括对山脉、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形态的识别和分析,通过对这些地貌形态的特征进行提取,可以有效地获取地形地貌的信息,为地质灾害预警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支持。
地貌与地形分析
总结词
水体识别与分类是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是通过对影像中的水体特征进行分析,将它们分为不同的水体类型并进行分类。
2023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

2、航空像片的种类
可见光黑白像片; 黑白红外像片 彩色像片 彩红外像片 多波段摄影像片
?为什么彩红外像片 比彩色像片应用更广
泛。
以彩红外像片居多。判读时应根据不同类型像片 的成像特点,结合地物光谱进行判读。
3、主要判读标志
形状; 大小; 色调/颜色; 阴影; 组合图案/纹理结构。
4、主要地类判读
(2)对比分析法
多波段图像对比—某波段灰度相近,而另一波段灰度差别较大的物体 多时相图像对比—主要用于物体的变化情况监测; 多解译标志对比—一个或几个解译标志相近,通过多个解译标志对比进 行解译
(3)综合推理法
综合考虑图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 标地物的方法。
如:铁道延伸至大山脚下突然中断,可推断出隧道的存在。 p由植被类型可推断出土壤的类型 热带雨林——砖红壤性红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或黄壤 森林草原植被——黑钙土 荒漠草原——灰钙土
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如学校教室与操场、水田与沟渠、货运码头和货物存
储堆放区等。
2 、目标解译的认知过程
(1)遥感图像知觉形成的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图像上存在颜色差异或色调差异,并且 这种差异能为判读者所感受.
遥感图像上颜色差异或者色调的差异达到一定程 度时,目标地物就容易与背景产生对比,形成形 状和纹埋等特征
一般应先建立目视解译标志,然后根据解译标志进行解译
§ 5.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1、 目视解译标志
目标地物的影像特征(1)色 (2)形 (3)位 解译标志: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各种影像特征。
常用的译标志有: 色调/颜色; 形状; 纹理; 图型; 位置; 阴影; 大小; 相关布局。

ch5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ch5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第一节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1)第二节不同类型遥感图像的判读 (3)第三节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 (16)第四节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本程序与步骤 (18)第五节遥感制图 (19)第一节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5.1.1 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特征遥感影像包括航空影像和卫星影像。

常用的航空影像以航空相片为主, 常用的卫星影像以TM和SPOT图像为主。

把这些图像放大来看, 它们都是由一行行、一列列的像元构成。

像元是遥感影像中最基本的单元, 有时也把像元称为像素。

各个像元按照行列方式排列, 构成一个点阵, 宏观上表现为一幅遥感图像。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目的是从遥感图像中获取需要的地学专题信息, 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判读出遥感图像中有哪些地物, 它们分布在哪里, 并对其数量特征给予粗略的估计。

因此, 我们必须掌握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特征。

概括说来, 目标地物特征包括“色、形、位”三大类。

色--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呈现的颜色特征。

形--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表现的形状特征。

位--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空间位置特征。

地面各种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中存在着不同的色、形、位的差异, 构成了可供识别的目标地物特征。

目视解译人员依据目标地物的特征, 作为分析、解译、理解和识别遥感图像的基础。

5.1.2 目视解译的生理与心理基础目视解译是人与遥感图像相互作用的复杂认知过程, 它涉及到目视解译者生理与心理许多环节。

为了更好理解目视解译过程, 这里对目视解译的生理与心理基础作一简单介绍。

人的眼睛是目视解译的重要器官, 眼球的构造与功能在获取信息的许多方面类似照相机。

依据生理学的功能划分, 人的眼睛由以下部分组成: 眼球壁和折光部分, 其中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图5-3), 它们在获取图像信息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当眼睛观察遥感图像时, 图像信息从每只眼睛的视网膜沿着视神经向上传导。

视神经由视神经孔入颅腔形成交叉后, 延为视束。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的应用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类型的土地覆 盖为土地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可以监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及时发现非法占用土地、破坏生态 环境等行为为相关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自然地理、生态系统和气 候变化等领域为相关学科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还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农业生产和灾害监测等领域为相关行业提供决策 支持。
地质构造解译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解译地质构造的类型、规模和形态 分析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预测地质灾害的风险和影响
资源调查与监测
资源调查:遥感 图像目视解译用 于土地、森林、 水域等资源的调 查提供全面的数 据支持。
监测变化:通过 对比不同时期的 遥感图像目视解 译可以监测资源 的变化情况及时 发现非法开采、 砍伐等问题。
灾害预警:遥感 图像目视解译可 以监测地质灾害、 水灾等自然灾害 的预警为灾害防 控提供数据支持。
生态保护:遥感 图像目视解译可 以监测生态系统 的变化为生态保 护和修复提供数 据支持。
环境监测与评估
步骤: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源、确定时间序列、比较和分析图像差异。
优势:能够发现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为决策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
信息综合法
遥感图像目视解 译的方法之一通 过综合分析多种 遥感影像信息提 高解译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添加标题
具体步骤包括: 选择合适的遥感 数据源进行预处 理和增强处理提 取和识别地物特 征进行信息综合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在环境监测中可用于检测和评估污染物排放和扩散情况。

遥感目视解译

遥感目视解译

遥感目视解译遥感目视解译是一种基于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的技术,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目视解读和分析,从中提取和判断地物、地貌和地理特征等信息,进而为地质勘探、农业、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支持和参考。

本文将介绍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遥感图像上的不同颜色、亮度和形状等特征,将图像中的地物进行分类和判读。

首先,遥感图像通常采用多光谱或高光谱技术获取,其中不同波段的数据代表不同的物理信息,如植被、水体、建筑物等。

经过预处理和增强处理后,图像中的各类地物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和特征显现出来。

其次,目视解译者根据自己经验和领域知识,通过观察图像上的细节、纹理、形状和分布等信息,进行地物的分类和识别。

在具体的解译方法上,遥感目视解译主要包括图像解译、特征提取和判读三个步骤。

图像解译是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初步观察和分类,将图像中的地物按照类别和特征进行初步标注。

特征提取是根据解译需求和目标,从图像中进一步提取出关键地物的特征信息,如面积、形状、纹理、变化等。

判读则是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地物的具体类别和属性。

遥感目视解译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地质勘探中,可以通过解译地形、岩性和构造等特征,推断出矿物和矿产的存在和分布,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线索。

在农业领域,可以通过解译植被、土壤和水体等特征,评估作物的生长状况、土壤的肥力和水资源的分布,为农田管理和农作物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在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中,可以解译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城市建设等特征,监测自然资源的变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为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总之,遥感目视解译是一种有效的遥感解译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通过目视观察和分析,提取和判读地物和地理特征。

它在地质勘探、农业、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参考。

遥感目视解译是一种基于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的技术,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目视解读和分析,从中提取和判断地物、地貌和地理特征等信息,进而为地质勘探、农业、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支持和参考。

遥感(目视解译制图)

遥感(目视解译制图)

15
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
地面各种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中存在着 不同的色、形、位的差异,构成了可供识 别的目标地物特征。目视解译人员依据目 标地物的特征,作为分析、解译、理解和 识别遥感图像的基础。
16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遥感摄影像片的种类 遥感探测中采用了多种遥感摄影像片, 常见的包括可见光黑白像片、黑白红外像 片、彩色像片、彩红外像片、多波段摄影 像片和热红外摄影像片。
14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间接解译标志 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了解成像时间,有助 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 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 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间接判读标志因地域和专业而异。建立和运用 各种间接判读标志,一般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 识和判读经验。熟悉和掌握遥感摄影像片特点 与解译标志,对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大有帮助。
10
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

目标地物识别特征
–大小(size):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
面积与体积的度量。它是遥感图像上测量目标 地物最重要的数量特征之一。根据物体的大小 可以推断物体的属性,有些地物如湖泊和池塘, 主要依据它们的大小来区别。判读地物大小时 必须考虑图像的比例尺。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可 以计算或估算出图像上物体所对应的实际大小。 影响图像上物体大小的因素有地面分辨率、物 体本身亮度与周围亮度的对比关系等。
17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遥感摄影像片的特点与解译标志
–摄影像片的特点 从航空像片上看到的是地物的顶部轮廓,这与我 们日常生活中观察目标地物的视角不同。我们熟 悉地物侧面形状,但不一定熟悉地物的顶部形状, 因此,航空像片解译,需要利用熟悉的区域和熟 悉的地物类型进行练习,掌握“鸟瞰”目标地物 的经验和解译技巧。

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介绍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遥感影像解译作为一种重要的测绘技术手段,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解译方法之一。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仔细观察,将不同的地物、特征和目标识别并进行分类。

这种解译方法需要解译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对影像细节有较强的观察和辨别能力。

虽然目视解译法存在主观性和时间成本高等问题,但在一些小范围和特定场景的解译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类器解译法分类器解译法是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方法对影像进行解译的一种常用方法。

其依靠事先建立的各类地物的光谱、纹理和形状特征等参数,通过计算和比对来确定影像中的地物类型和分布。

常见的分类器包括最大似然法、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器。

分类器解译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和精度问题需注意。

三、特征提取法特征提取法是从遥感影像中筛选出有用的地物特征,然后对这些特征进行分类和解译。

这种方法基于对地物特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结合遥感影像的优势,能够更精准地提取出相应地物的特征信息。

特征提取法可分为光谱特征提取、形状特征提取、纹理特征提取等,根据不同地物和任务需选择合适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和解译,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四、多源数据融合法多源数据融合法是将不同类型、不同分辨率、不同时间的遥感影像进行综合利用,以提高解译精度和信息获取能力。

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可以更全面地展现地物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化,减少遥感影像解译的盲区和误差。

常见的多源数据包括多光谱影像、高光谱影像、雷达影像等,通过适当的数据融合方法和技术,可以获取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地理信息。

综上所述,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进行后处理与分析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关键技术
03
遥感影像的获取技术
利用卫星、航空等遥感平台获取目标区域的遥感影像,以及使用不同的传感器获取不同波段的影像。
遥感影像的处理技术
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如辐射定标、图像校正、图像增强等,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可解译性。
遥感影像的获取与处理技术
通过实践积累和经验总结,建立一套针对不同地物类型的解译标志,包括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
多源数据融合
将不同来源、不同分辨率、不同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融合,提高解译的精度和可靠性。
高光谱和超光谱技术
利用高光谱和超光谱技术,可以获取更多的地面信息,提高遥感影像的解译精度。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影像数据来提高解译的精度和可靠性。
解译结果的共享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应用案例
04
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类型识别
通过遥感影像,可以清晰地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如农田、森林、城市等,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森林面积与类型识别
森林健康状况评估
森林资源利用规划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要点三
水源位置与储量估算
确定解译标志与识别特征
根据识别特征进行初步的目视解译,对解译标志进行初步分类和识别。
初步解译
根据初步解译结果,提取出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如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等。
信息提取
进行详细的目视解译与信息提取
后处理
对解译结果进行后处理,如滤波、去噪等,以提高解译结果的精度和质量。
结果分析

遥感第5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

遥感第5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3 遥感制图
§5.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特征是地物电磁波的辐射差异在遥感影像上的反映。 依据遥感图像上的地物特征,识别地物类型、性质、空间位置、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过程叫信息提取。 信息提取的方法有: 目视判读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人们运用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通过肉眼观察,经过综合分析、逻辑推理、验证检查提取和解译出目标地物的综合信息的过程。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目的是从遥感图像中获取需要的地学专题信息,判读出遥感图像中有哪些地物,它们分布在哪里,并对其数量特征给予粗略的估计。 计算机分类法:有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模式识别、神经网络分类、分形分类、模糊分类、人工智能等数据挖掘技术方法。
添加标题
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是相对的,有时一个解译标志对甲物体是直接解译标志,对乙物体是间接解译标志。间接解译标志因地域和专业而异。
添加标题
5.2.1 目视解译标志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地物属性。如赛马场,水体
信息复合法:依据辅助资料,结合解译标志做出推断,如:依据植被类型图结合像片的色调、纹理特征做出解译。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4 摄影像片的解译判读 二、水体的判读 水体判读主要依据影像的色调和形状特征。它与水体深浅、混浊程度、水面悬浮物以及拍摄瞬间的光照条件有关。 河流判读:界线明显、弯曲自然、宽窄不一的条带状。能判读流向、河宽、流速、桥梁、码头等附属物。 湖泊的判读:轮廓明显的形状,湖岸线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能判读其形状大小和面积。但当湖泊中生有水草和其它植物时,边界一般变得模糊,色调也较紊乱。 海域的判读:能清晰地判读出海岸线、潮侵地带、高潮、低潮位置。 人工池塘、沟渠的判读:一般形状规整、面积较小。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课件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课件
特点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具有直观、快 速、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主观 性、精度不稳定等局限性。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重要性
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提取
0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地球表面的信息,为决
策提供有力支持。
弥补遥感自动解译的不足
02
遥感自动解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视解译可以弥补其不足,
提高解译精度。
02 0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权益是亟待解决的问 题。
应用领域的拓展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环境监测、 城市规划等领域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延伸,为技术的推广 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水体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要点一
总结词
水体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可以提取水域范围、水质状况、水 生生物分布等信息,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水体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遥感技术在水资源领域应用的重 要手段之一。通过目视解译,可以提取水域范围、水质状 况、水生生物分布等信息,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 支持。在解译过程中,需要注意水体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结 构特征,以便更准确地提取信息。同时,还需要注意不同 水体之间的差异和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问题 。
在应急响应和灾害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03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在应急响应和灾害监测中能够快速识别灾害
区域和受灾情况,为救援工作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应用领域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分类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能够识别和区分不 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如森 林、草地、城市等。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总结词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应用广泛,可提高调查效率和精度。
详细描述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能够清晰地识别地块边界、土地 利用类型、土壤质量等信息,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结词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实现森林面积和树种的精准识别。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概述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流程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方法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技巧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应用案例
01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概述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定义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是指利用遥感影像技术,通过目视观察和分析地物特征,推断 出地物的性质、类型、分布和变化等信息的过程。
分析地物空间关系
研究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分布规律,如排列、组合、分布范围 等,有助于推断地物的属性。
利用地形地貌特征
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川、河流、湖泊等,判断地物的分布和走 向。
掌握地物空间分布规律
掌握典型地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如森林、沙漠、城市等,有助于快 速像目视解译的实施阶段
影像预处理
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 如辐射定标、大气校正、 图像增强等,以提高图像 的质量和可读性。
建立解译标志
根据遥感影像的特征和目 标,建立解译标志,如地 物类型的颜色、形状、大 小等。
目视解译
通过观察和分析遥感影像 ,根据解译标志进行地物 类型的识别和标注。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总结阶段
整理解译结果
对解译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各类 地物类型的分布、面积等信息。
分析解译结果

实验5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实验5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04
了解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在地理信息科学领 域的应用。
实验要求
掌握遥感图像的基本特征 和分类。
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 步骤和流程。
熟悉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 技巧和方法。
学会利用遥感图像目视解 译制作专题地图。
0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本概念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指通过观察和分 析遥感图像,对地表特征进行识别、 分类和解释的过程。
实验5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目 录
• 实验目的与要求 •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 遥感图像制图 • 实验数据与软件 • 实验过程与结果 • 实验总结与讨论
01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01 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02
熟悉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步骤和流程。
03
学会利用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制作专题地图。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遥感技术应用中 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地 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 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
01
02
03
直接解译法
根据遥感图像上直接呈现 的地物特征进行识别和分 类。
对比解译法
通过对比动态解译法
结合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数 据,分析地物的动态变化 过程。
软件功能
ENVI软件主要进行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增强、分类等操作,ArcGIS和QGIS则主要用于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和可视化 等方面。
软件操作
在进行目视解译和制图时,需要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包括图像导入、调整视图、标记特征、制作 地图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实验过程与结果
实验过程
实验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遇到了遥感图像解译难度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提供了 额外的遥感图像数据供学生练习,并加强了解译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遥感目视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目视解译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目视解译在地理信息科学、资源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力,我们组织了为期一周的遥感目视解译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遥感图像的判读和解析能力。

二、实习目的1. 使学生了解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识别和解译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遥感目视解译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

遥感目视解译是指通过观察遥感图像,分析地物的光谱特征、形状、大小、纹理、阴影等要素,识别和解析地物的一种方法。

遥感图像的解译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要素:(1)大小:根据图像比例尺,确定地物实际大小。

(2)形状:地物在图像上的形状特征,如矩形、圆形、椭圆形等。

(3)阴影:地物产生的阴影可以反映地物的形状、高度等信息。

(4)颜色:地物的光谱反射率决定了其在遥感图像上的颜色。

(5)纹理:地物的表面粗糙度、组织结构等特征。

(6)图案:地物在图像上的分布规律和组合形式。

(7)位置:地物在图像上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2. 遥感图像处理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图像增强、滤波、几何校正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提高遥感图像的质量,为目视解译提供更好的数据基础。

3. 遥感目视解译实践在掌握了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和图像处理方法后,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

本次实习选取了我国某地区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作为解译数据,主要任务包括:(1)地物识别:根据遥感图像特征,识别出研究区域内的主要地物类型,如水体、植被、建筑、道路等。

(2)地物解译:对识别出的地物进行详细解析,分析其空间分布、形态、面积等信息。

(3)地物分类:根据解译结果,对地物进行分类,如水域、植被、建筑、道路等。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色彩增强技 巧:通过调 整色彩对比 度、亮度等 参数,突出 目标特征
空间频率分析 技巧:利用傅 里叶变换等方 法,分析图像 中的空间频率 分布
纹理分析技巧: 通过计算图像 的纹理特征, 识别目标表面 的细节和结构
目标跟踪技巧: 利用图像序列 中的目标运动 特征,对目标 进行跟踪和识 别
多源信息融合 技巧:将不同 来源的遥感影 像信息进行融 合,提高目标 识别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显示方式:计 算机屏幕显示、 投影仪显示、
打印输出等
输出方式:矢 量输出、栅格 输出、混合输
出等
显示与输出的 关系:显示是 输出的基础, 输出是显示的
应用
显示与输出的优 缺点:显示方式 灵活多样,输出 方式方便快捷, 但显示与输出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
PART FOUR
直接判读法:通过遥感影像直接获取地 物信息
添加 标题
对未来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发展的建议: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解译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队 伍建设,提高解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的全球发展。
添加 标题
对未来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应用的建议:加强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创新,推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与相关技术的融合发展;加强技术推广和普及,提高公众对遥感 影像目视解译技术的认知度和应用水平。
汇报人:
遥感影像目视解 译是遥感技术应 用的基础
目视解译能够直 观地反映地表特 征和现象
目视解译在遥感 技术中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
目视解译能够为 其他遥感技术提 供辅助和支持
获取遥感影像: 通过卫星、飞机 等遥感平台获取 地面物体的反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
3. 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复合,根
据专题图或者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 地物的方法。
4. 综合推理法:综合考虑遥感图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
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的方法。
5. 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种地理要素性 质、类型、状况与分布的方法。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2.92 0.12.90 5:14:39 05:14:3 9December 9,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2 月9日上 午5时1 4分20. 12.920. 12.9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 020年1 2月9日 星期三 上午5 时14分3 9秒05:14:3920 .12.9
30
31
32
六、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 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 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 ✓ 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 ✓ 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 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 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 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区性 的判度标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题分类系 统,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33
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3. 室内详细判度
✓ 统筹规划、分区判度, ✓ 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 去伪存真、静心解译。
4. 野外验证与补判
✓ 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检验解译 标志.
地形地貌 土壤土质 植被 气候 水系 人为活动 位置:指目标地物分布的地点。 相关布局: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
系。
19
20
21
南方山区
22
西部山区
人为活动
23
24
25
26
目视解译的生理与心理基础
心理特点对遥感图像解译的影响 1. 同一时刻,只有一种地物是目标地物,图像的其余部
2
解译包括以下内容:
地物边界勾绘 目标类型或属性判断,测量。识别过程 根据应用目的的判断与评价意见。决断
过程
3
一、目标地物的特征
1. 色: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颜色,包括色调、颜色
和阴影。 2. 形: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形状,包括形状、纹理、
大小、图形等。 3. 位: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空间位置,包括目标地物
谢谢大家!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 5:14:39 05:14:3 905:14 12/9/20 20 5:14:39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905:14:3905 :14Dec -209-D ec-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5:14:3905:14:3 905:14 Wedne sday , December 09, 2020
从应用目的出发,整体分析影像。由易 到难,由粗入细,有整体到局部
充分利用多种解译标志 充分利用多波段、多时相、多类型遥感
影像对比分析
29
五、目视解译方法
1. 直接判读法:使用的直接判读标志有色调、色彩、大小、形状、
阴影、纹理、图案等。
2. 对比分析法:同类地物对比分析、空间对比分析、时相动态对比
✓ 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问题的再次解译。
34
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5. 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 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 ✓ 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
35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 0.12.92 0.12.9 Wednes day , December 09, 2020
5. 大小: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面积与体积的 度量。
6. 纹理: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
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7. 图形: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8. 立体外貌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三、目标地物识别间接标志
分布的空间位置、相关布局等。
4
二、目标地物识别直接标志
1. 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 2. 颜色:是彩色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3. 阴影:是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据此可判
读物体性质或高度。
4. 形状:目标地物在 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2月 上午5时 14分20 .12.905 :14Dec ember 9, 2020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2 月9日星 期三5 时14分3 9秒05:14:399 Dec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5时14 分39秒 上午5 时14分0 5:14:39 20.12.9
第7讲遥感目视解译
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遥感图像解译分为两种: 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
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
利用模式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根据遥 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各种影像特征,结合专家知识 库中目标地物的解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进行分 析和推理,实现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完成对遥感图 像的解译。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 920.12. 905:14 05:14:3 905:14:39Dec- 20
务实,奋斗,成就,成功。2020年12 月9日星 期三5 时14分3 9秒We dnesday , December 09, 2020
பைடு நூலகம்
抓住每一次机会不能轻易流失,这样 我们才 能真正 强大。2 0.12.92 020年1 2月9日 星期三 5时14 分39秒2 0.12.9
分以目标地物的背景出现,此时判读者的注意力往往 集中在目标地物上. 2. 判读者的知识和经验对目标地物的确认有一定的导 向作用,因此,不同的解译者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3. 心理惯性对目标地物的识别有一定的影响. 4. 观察的时效性.正确辨认目标地物,需要一个最低限 度的时间才能完成.
27
28
四、目视解译的方法和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