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高中历史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三个特点:

1.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二、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的弊端: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

三、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

原始至商周:石、木、骨;

春秋战国:铁农具;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

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

西汉中期:牛耕广泛推广;

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定型。

四、农业灌溉工具:曹魏翻车(人力)

唐代筒车(水力)

五、水利设施:春秋战国时期芍陂、李冰父子的都江堰、郑国渠、西汉的漕渠、白渠;西域的坎儿井。

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一土地公有制;

商周时期一井田制(土地国有);

战国以来一土地私有制。

春秋时期一鲁国的“初税亩”是中国征收农业税的开始,实际上客观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战国时期一商鞅变法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井田制被取代根本原因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社会一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其中私有土地占主体。

二、土地私有制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主要);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的私有。为了抑制兼并,北魏开始采取均田、限田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因仍是土地是私有的。);明代的鱼鳞图册也是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三、租佃关系:战国产生;

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普及到全国。

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二、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区域的多样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人口的三次南迁:两晋之际、安史之乱之后、两宋之际

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稳定的环境、南方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南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金属冶炼术:

1、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青铜时代。

2、春秋时期冶炼生铁、钢;

3、燃料:汉代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冶铁普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南宋,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

二、纺织业:

丝织业: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汉代获得了“丝国”称号;唐代缂丝技术;

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黄道婆;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松江;明后期,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三、陶瓷业:

制陶业: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成就;

制瓷业: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唐三彩(陶器);宋代—瓷都;元代—彩瓷、青花瓷;明—五彩瓷、斗彩;清—粉彩、珐琅彩。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类型(3种):

1、家庭手工业(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稳定小农经济,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

2、官营手工业(西周开始,产品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从征役制到雇募制,强制服役,工匠不满,明前期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3、私营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局部地区的局部行业产生了雇佣关系)

第五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商业的发展:

商朝—职业商人、最早货币;

周朝—工商食官;

春秋—私商、都会;

隋唐—商业贸易蓬勃,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宋—最早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

元代—广泛流通纸币;

明清—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区域性的大商帮出现。

二、城市的发展:

周至唐代以前:坊市分开,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唐代: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经济功能加强;

明清时期: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类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

三、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通道:

1、汉代:丝绸之路

2、唐代: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造船业、制瓷业发达)

3、宋代:海上陶瓷之路(政治上的不统一)

4、明清:明(明州、杭州、泉州、广州);清(十三行)

明实行海禁,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因此明清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朝贡

贸易”。

四、重农抑商

商鞅变法开始推行,基本延续到清朝灭亡(中唐后有所松动,宋出现榜下捉婿)。

评价:利:重农抑商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初期或朝代初期,有利于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及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弊:但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六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农业:明清时期生产技术提高,双季稻,引进玉米、番薯高产作物,广泛种植棉花;

手工业:明中叶,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工商业市镇兴起;

综合国力:明清,世界白银产量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二、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叶以后出现;

1、判断标准:商品生产(流入市场,增殖利润),雇佣劳动,手工工场;

2、范围: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存在。

3、无法成长为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