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瘫的运动特点
翻身姿势
坐位与爬行姿势
立位姿势
步行姿势
翻身姿势
患儿喜从患侧向健侧翻转,首 先头部从患侧转向健侧,然后用 健侧上肢支撑,使身体从仰卧位 翻向侧卧、俯卧位。但患侧肩关 节后伸,常常造成翻身困难。
坐位与爬行姿势 患儿多利用健侧上肢支撑身体起, 完成坐位姿势后患侧上肢向后拖,而 由于过多利用健肢代偿,患肢运动几 率少,患肢常伴废用性萎缩和肌张力 增强。患儿较难建立四点跪爬能力, 通常的移动方式为——坐爬。
治疗原则
①正确的姿势控制
②痉挛肌的松解和提高受限关节活动 度 ③合理的运动康复训练 ④OT训练 ⑤SET悬吊训练 ⑥正确的ADL日常生活训练 ⑦CIMT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姿势控制:
a) 卧姿:应保持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引起循环障碍 或肢体麻木。仰卧时患侧上肢伸直,掌心向上,五指 伸展,勿握物品;侧卧时患侧上肢放于体侧或身前, 防止肩胛带内收和肩胛骨后缩。下肢呈自然生理弯曲 即可。
OT训练
a) 手、臂的分离运动,如旋前、旋后 和腕的桡侧偏和尺侧偏、腕背屈和 掌屈等; b) 肩、肘、腕关节的稳定性训练; c) 伸、抓、运和放的活动; d) 手指的分离运动; e) 手内操作活动等。
SET悬吊训练
a) 伸髋肌群训练:患儿仰卧位,双臂抱于胸前,双膝关 节下方放置悬吊带,嘱患儿伸髋、伸膝、抬臀。用于 激发腰部深层的稳定肌。 b) 腹部力量训练:患儿俯卧位,前臂支撑,双膝关节下 方放置悬吊带,嘱患儿伸髋伸膝,使躯干成一直线。 用于激发腹内、外斜肌。 c) 侧屈肌群训练:患儿侧卧位,头部加枕,双臂固定于 胸前,膝关节下方放置悬吊带,嘱患儿伸髋、伸膝、 抬臀,并尽量保持骨盆直立,不向前或后倾。用于激 发腹横肌和腰方肌。 d) 骨盆旋转训练:患儿仰卧位,一侧膝关节下方放置悬 吊带,另一侧悬空,腰部加支持带。嘱患儿伸髋、伸 膝、抬臀,双腿分开,并同时旋转骨盆。 e) 上肢训练:一侧腕关节下方放置悬吊带,做肩外展训 练。
痉挛肌的松解及提高关节活动度
痉挛肌的松 解及提高关 节活动度
推拿按摩
中频电刺激
蜡疗
温水浴
矫形支具
针灸
运动康复训练
a) 降低肌张力训练:上田正法、手法牵张; b) 上肢的分离运动:首先通过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引 出患侧上肢的联合运动,然后通过交叉摸耳、手爬肋木 等单关节分离训练逐步提高肩、肘、腕的运动功能; c) 上肢的负重训练:如横坐位手支撑训练、俯卧位撑手训 练等; d) 下肢的负重训练:如直跪重心转移训练、单膝跪位训练、 单腿蹲起训练等; e) 躯干的力量训练:如侧方弯腰拾物、单腿桥式训练等; f) 平衡及协调能力训练:如坐位巴氏球训练、坐或站位平 衡板训练、走平衡木训练。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
定义
小儿脑瘫的临床分型
按瘫痪部位分:
痉挛型偏瘫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定义
是指患儿一侧上、下肢痉挛型瘫 痪,而另一侧上、下肢正常。(如 下图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痉挛型四肢瘫患儿CT典型表现
侧脑室体前、中、后 部不规则扩大,边缘 突出,侧脑室体旁皮
层紧贴侧脑室外侧壁,
示体旁前、中、后白
质减少
c) 如厕训练:健侧上肢帮助患侧上肢固定于便盆旁扶手, 健侧手完成如厕动作。
CIMT强制诱导运动
在取得患儿家长的同意配合后, 采用健侧上肢佩戴连手棉袖套或石膏 固定,以限制健侧上肢正常活动,清 醒时的固定时间不少于90%,持续12 周。制定个体化OT训练方案,强制 性诱导使用患侧,每天6小时,每周4 次,强化训练至少持续4周。治疗计 划以患儿目前尚未达到,但通过训练 能够努力达到为宜。
ADL日常生活训练
a) 穿脱衣物训练:选用训练衣服应宽松、便于穿脱,质 地柔软、无刺激。穿衣时,患儿取椅坐位,先用健侧 帮助,将头和患侧上肢先穿进衣服,再穿健侧上肢。 穿裤时,双腿屈曲,脚尖转向外侧,健侧上肢帮忙, 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裤时,先脱健侧再脱患侧。
b) 进食训练:健侧手把握食具,把勺子固定在患侧手, 治疗师辅助进行。
谢谢大家
痉挛型偏瘫患儿CT典型表现
侧脑室体后部相对略 扩大,边缘光整,侧 脑室体后部皮层紧贴 侧脑室外壁,示体后 部白质明显减少
临床体征及表现
一侧肢体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另 一侧肢体肌腱短缩。患侧肌张力高,腱 反射亢进,腕关节掌屈曲,股角、足背 屈角小于正常值。行走时常见肩部及骨 盆向后方回旋,肩胛带内收、肘关节屈 曲、手掌屈呈握拳状、髋关节外展、外 旋、膝反张、踝关节外旋、尖足等,步 态常呈拖拽步态。患儿运动时健侧代偿 动作较强,常会在患侧引起联合反应。
立位姿势 立位时患儿多为健侧肢体负重,因 患侧肌力弱化、伸肌张力不足而难以 支撑体重,导致身体重心移向健侧。 髋关节外展外旋,踝关节外旋,外八 字足。
步行姿势
患儿步行时,患侧下肢短暂支持体 重,健侧下肢支撑相时的步幅要明显 大于患侧下肢支撑相时的步幅。而患 侧髋关节由于伸展不充分,出现患侧 骨盆后旋、膝反张的拖拽步态。患侧 上肢因联合反应,呈肘屈曲、前臂旋 前状吊着,跑动时更明显。
b) 坐姿:平面坐时,应保持长腿坐,使患侧膝关节尽量 保持伸展位、踝关节背屈位,纠正腘绳肌痉挛。椅坐 位时,使用高度合适座椅,尽量使患侧下肢髋、膝、 踝三关节保持90°,中立位,足尖向前。患侧上肢置 于身体侧面支撑位或前屈90°位。
c) 站姿:被动站立时,最好站于墙角位,利用墙角的对 称性,控制侧弯的躯干,后旋及后倾的骨盆。如果是 人为帮助控制时,则需把患儿重心转移至患侧,再调 节躯干、骨盆的对称性姿势。并注意膝反张问题。